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其实,兄弟我也是没办法啊,谁让大明那么强,大清国实在不是他的对手啊。你瞧瞧,你在日本的时候,要是主动去掉帝号,指不定也不至于走到眼下这一步。
  可你倒好,死要面子活受罪吧……
  盯着地图上的另一个方向,那怕是那边根本就没有标出来,可多尔衮也知道,那边就是大明了,对那边也得防着一些,虽然大明也牵制他一些兵马。可多尔衮更愿意用千里大漠来保护自己。
  对大明那边,还是尽量装孙子的好!
  大清已经完了,何必要去招惹大明呢?
  “看来我也得改朝换代了,即便是大清国已经没有了,往后也就没有这个什么睿亲王了,还有他们可几个,也得换个头衔了!”
  说到这里,多尔衮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回过头看着站在他身后的洪承畴。
  “老洪,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改国号啊!”
  洪承畴先是一愣,随后反问道:
  “大汗,咱们本身就是大蒙古,还改什么国号呢?”
  洪承畴的话,让多尔衮哈哈大笑道:
  “老洪啊,还是你心里头明白事理,就是,咱们本身就是蒙古,还改个什么国号。”
  就是啊!
  改国号?
  他多尔衮又不是大清国的皇帝,改什么国号啊?
  况且,现在大清国早就亡了。
  他多尔衮是蒙古大汗,改大清国的国号,那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嗯,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蒙古和大清……屁关系没有!
  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多尔衮又说道。
  “老洪,那个鳌拜他们几个逃过来了,正在往这边来的路上,这事你怎么看?”
  “逃过来的?他们能逃过来吗?”
  洪承畴笑道。
  “恐怕还是大明皇帝让他们逃过来的吧!”
  多尔衮笑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他们过来了,咱们总得考虑一下,如何安置他们吧!没必须为这几个人得罪大明皇帝,你说是不是,过去,你不是说,咱们和大明之间没什么门路吗?现在不就有了嘛!”
  “门路……”
  洪承畴心下一动,立即明白了大汗的意思。
  鳌拜他们肯定是明朝皇帝的密探!
  不过没有关系,因为大汗这边也需要明朝皇帝了解这边啊——咱蒙古对大明可没有一丁点的野心!
  对,咱这边是蒙古,可不是大清。
  大清完了啦……一了百了啦,多深的仇,多大的怨,都一了百了吧!
  “对!”
  多尔衮点点头,说道。
  “他们来了,正好给咱们通个风报个信,这样总好过让明朝皇帝猜咱们不是……”
  有时候,那怕就是密探,是奸细,也是有用的。
  “那大汗的意思是?要重用他们?”
  想了想,多尔衮说道:
  “也不能重用,大清国已经完了,大清国的旧臣到了咱们这边,就重用了,大明那边肯定也会不舒坦,那怕就是明朝皇帝安插的探子,咱们也得注意点,他是旗下的奴才,用用也就可以了,但是也得让他接触一些军机,只有这样,才能给大明通风报信不是!另外,要让他知道,咱们不打算要蒙古那地方,当然也不能直接给了大明!就像现在这样,明人只要愿意就可以过去种田,咱们保证会保护他们,让他们安生的在那边过日子。大家永远互不侵扰,永为友邦!”
  有了罗刹这样的好地方,蒙古那破地方,谁要啊!
  多尔衮觉得自己的让步让的可真大啊!
  不过这个让步,他也是深知熟虑的……对于蒙古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肥美的牧场,相比于蒙古,西边的牧场更肥美,而对于他而言,丢掉蒙古没有什么可惜的,那地方能守得住吗?
  那地方大清,不对,在蒙古手里一天,明朝肯定就睡不着觉啊,那样的早晚还是会打起来的。
  另外,他得给朱家皇帝一些好处,要不然,怎么能说服他,他多尔衮和其它人不一样呢?
  有了好处,他才不至于动兵啊!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明移民……大明的移民也是安全保证啊!
  “大汗,奴才明白!”
  洪承畴点点头,脸上尽是得意的笑容。
  “看似咱们把蒙古让了出去,可只要明国移民在蒙古,咱们手里头就多了一群人质,大明用兵的时候,总得有所顾忌,有了顾忌,他们就更愿意接受现状,久而久之,双方自然不会兵戎想见了!”
  这可是他洪承畴的主意啊!
  现在看起来,这效果还不错啊!
  “对,就是这个道理……”
  多尔衮,想了想,又说道,
  “但愿明朝皇帝能明白孤的这番苦心吧!蒙古与大明何必打打杀杀,和和睦睦的永为友邦多好……”
  对于多尔衮来说,他是真的想和大明和和睦睦,长长久久的处下去,甚至到了不惜大清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的地步,毕竟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当初的那个大明。不和友邦搞好关系,那肯定是要吃亏的,而且是要吃大亏的。
  所以多尔衮才会在内心中充满这样的期待,甚至渴望。
  有时候人就是如此的耿直。面对强者,吃过亏,挨过打之后,所想的不是报复。而是想着怎么讨好对方,巴结对方。
  一句话说完,人就是贱脾气多,而多尔衮同样也是如此。或者说他有那么一点m的倾向。甚至于整个爱新觉罗家的人都有这种倾向,要不然怎么会对杨大人卑躬屈膝到那种地步?也就是这种爱新觉罗家的m才会在普通百姓面前趾高气扬。
  哪怕就是亡国,一百多年后,人家还能趾高气扬的在外地人面前。显摆人家正黄旗的优越感。
  其实吧,这个都是人家祖宗的老家本领,见风使舵,欺软怕硬,当然最重要的是大清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
  这才是真正的“友邦之友邦啊”。


第935章
  南京。
  这座长江岸边的大明国都,打从入秋起,就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模样。
  金陵的皇气回来了!
  大明的气数回来了!
  自打英明神武的乾圣皇帝登基且宣布还都南京后,大明朝的气数似乎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大明的背运似乎就彻底结束了。
  过去的十五年里,大明朝可谓是喜事连连啊!
  首先当然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啦。
  那怕就是十五年里,难免会有旱灾、水灾发生,但是大明境内就再也没出现太大的乱子——小乱子当然是有的,大明朝可是有一亿多口人,还有不少是穷光蛋,挨饿受冻总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大明的粮食供应总体上达不到宽裕,只是勉强能应付,所以难免会一些饥寒交迫的人挺而走险,可是乡间的缇骑总能第一时间把隐患消灭于萌芽。
  这点小乱子被消灭于萌芽后,自然也就无法聚成土寇、汇为流寇。自然也就显得国泰民安了。
  至少对民间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国泰民安,在朝廷上,在朝的士大夫们,第一次对绵衣卫充满了好感——主要是维持乡间秩序的缇骑,为啥啊。因为民变初起,肯定就是饥民吃大户,吃的是谁?就是乡间的地主乡绅啊,吃的不是他们家就是他们亲戚家,可现在锦衣卫缇骑们凭借着快马、快刀、快枪,让暴民消弥于无形,他们能不感激吗?
  于是为了社会治安(主要还是为了保持个人产业),缇骑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大量的饥民被抓捕,然后流放。
  都流放了,还乱个屁啊。
  其实这个年头百姓民变,并不是为了自由,自由能当饭吃?
  是为了吃饭!
  有饭吃,谁会乱?
  加上大量的无地、少地百姓迁往海外,民变的苗头也被刹住了,至于,历史上所谓的“江南奴变”,倒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社会秩序井然,没有了历史上的“明清交际”的社会秩序崩溃,自然也就没有了奴变。
  不过这并不妨碍乾圣皇帝下诏废奴。但是结果又因为奴仆和主家的财产划分导致变乱。毕竟许多所谓的“家奴”,都是将财产诡寄主家,以逃避的差役、田赋等,作为实际上的财产拥有者,在废奴令上,他们的财产并没有得到保护,这是乾圣皇帝有意而为,为了打击这些“贪婪奸民”,特意下旨“主奴财产争执,以山林地契、房契归属为准,”。
  一道圣旨,让那些诡寄投献主家的“家奴”变成了真正的“无产者”,这自然引发了一系列的激变……
  不过这些变乱,在乾圣朝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基本上就是旋起旋灭,成不了气候。缇骑倒是趁机抓了不少变民,都扔给了海外,送去开发海外殖民地了。
  当然,对于遭受屡屡遭受打压的士大夫来说,在这件事上,他们终于知道感恩戴德了,认为这是皇帝的“赏赐”,毕竟,过去投献的产业,他们不过只是挂个名而已,就是被抄家的时候,也是“苦主状告主家夺产,官府判还苦主”的操作。
  这样的操作,是大明的传统,可放在乾圣朝这边不行,总不能让那些的“刁民占尽便宜”吧。
  现在好了,抄家东南士大夫家的时候,把他们的抄了充实府库。废除家奴的时候,再拿“刁奴”的家业安抚一下本朝的乡绅士大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