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 (无语的命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无语的命运
- 入库:04.13
有如雷鸣一般的反问,在梁志的脑海中炸响,在惊讶之余,只听中年人说道。
“山海经虽然是先秦奇书,可其中的奇珍异兽在过去千百年间,有不少都被世人引证对照,可为什么还有一些奇珍异兽从不曾被发现?不是没有被发现,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不在中国,就像状如牛而马尾的‘精精’,可不就是这个角马,要不是有船队通商海外,有商人进贡海外异兽,我等又岂能见到角马?认出这是山海经中的‘精精’。”
对方的话,让梁志反问道。
“既然现在你我都需要靠海商进贡才知道‘精精’所在,那先秦古人又如何知道它们的存在?”
“因为古人去过啊!”
古人去过!
先秦古人去过非洲黑人国!
“他们去过吗?”
“他们没去过的话,怎么知道世间有其状如牛而马尾的‘精精’?”
一问一答之间,虽然对方的反问看似没有给出答案,可实际上,却是在让对方思考。
是啊!
如果古人没有去过黑人国,又怎么可能知道世上有角马?
可如果古人去过黑人国,那么为什么后来古人却又对其不闻不问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梁志的心里翻滚着,他的心里不断升涌出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涌现的同时,突然,他又反问道。
“那这么说来,山海经中的异域邦国也是存在的了?”。
“自然存在,可能只是稍有夸张而已,像黑齿国,倭人和南洋等地就有染黑齿的习惯。”
随后他们聊了很久,从山海经里的异域异兽的古今对照,又聊到了异域邦国,甚至还不时的在动物园中寻找各种动物以对应山海经中所说,
“在下山东范县梁志,现在于国子监就读,未请教朋友贵姓?”
瞧着面前这个年岁似乎比自己还小上一两岁的青年,梁志拱手道。
“在下济南府淄川蒲松龄,这次进京,就是为了报考国子监,不曾想居然认得兄长,实在是三生有幸!”
“哎呀,这可巧了,不曾想你我居然是同乡,走,今日你我可要好好聚上一聚……”
意犹未尽的梁志拉着蒲松龄说道。
“走,我们寻个地方,一起好好的说道说道去……”
第947章 自古以来
两个青年能够掀起什么样的波浪?
这谁都不知道,但是那天晚上与蒲松龄彻夜交谈后,梁志就埋头于《山海经》等书籍之中,同时又不断翻看着这几年的地理、博物书籍,以对应异域异兽,对应异域邦国。
他甚至用“山海经”来重新诠释了这个世界。
乾圣十九年岁末,当他以近年地理大发现考据《山海经》一书的文章于报纸上刊载时,几乎等同于“古人地理大发现”的“考据”顿时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蛮夷茹毛饮血之时,先秦古人的足迹即已经踏遍世界!”
这一论调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多年来,对于大明来说,或许大明可以用“郑和下西洋”来显摆“天朝威仪”,但是却不能否认是西洋人开创了大航海时代。
尽管这一事实大明不屑于去否认,但是却有很多人隐约觉得有些不甘心。
为什么呢?
天朝的颜面啊!
甚至于面对西洋人给世界命名,大明同样表现的极为不甘,比如亚欧美非各大洲的命名。就让大明的学者们很不爽。尤其是“亚洲”的说法,在那些学者们看来“亚洲”终归是西洋人给东方的称谓。堂堂天朝,世界中央、地大物博,称之为“亚”总归有些不妥吧。
为此,大明的学者们特意纠正了一下在地理上称中国为“神洲”,可神洲总不能包括“天竺”等地吧,于是乎“神洲”就是中国,就是大明,其它的地方……呃,还是亚洲。
这样的矛盾甚至在皇家科学院引起过称呼,一方面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世界是由西洋人命名的,甚至就连大明也需要向欧洲学者学习现代地理知识。而另一方面很多人不能接受欧洲人给各个大陆的命名。人们更倾向于像以中国的典籍为各个大陆命名。
不过,或许是因为开放的胸襟,也可能是因为颇为自信,这方面的呼声有,但并不高涨,不是不屑于争抢,而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上,大明确实有点儿底气不足啊。
可是现在,梁志这篇考据一出,却立即引得不知多少为之欢呼——地理大发现?
欧洲人的?
扯淡不是!
先秦古人就已经地理大发现了!
那改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甚至,梁志的那篇考据,更是直接证明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华夏文明的优越性是其它任何文明无法比拟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天朝的学者们会杜撰、会去捏造所谓的历史,以证明自身的优越性,他们同样关注的是论据的可靠性。甚至为什么大明的一些学者反感欧洲对世界的命名,但是却不采用邹衍的“大九洲之说”,对世界重新命运呢?那怕“洲”是水中之陆的意思,那怕是邹衍认为大地以水为主。每大洲各有九州,中国是一个神洲中的一州,叫“赤县神州”。虽然这种以海洋为主的地理观点非常符合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邹衍毕竟是战国时的阴阳家,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臆测大于现实。要将九州的相关描述与现实中的地理环境划上等号,可不是费些功夫那么简单。
过去,有人提出过以“大九洲”为世界命名,但是却没有论据。可是当梁志用海外异兽对应山海经中的异兽,甚至对应地理大发现时,却让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原来可以这样干啊!”
对于倾向于考证的大明学者来说,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去给世界重新命名。通过地理考证以“自圆其说”。
那怕是他们明知道欧洲的对世界的命名,不过是以希腊神话或圣经为参照的。大明用华夏的神话为范本为世界地理命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的。只不过大明的学者们相信——以理服人!
你看,我都考证出现实证据了,你们必须接受我的观点!
从之前的底气不足,到现在突然有了底气,一切自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甚至直接反应到了乾圣皇爷的桌案前。
“你是说,有学者申请经费前往海外考察?”
面对方以智的禀报,朱国强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还是第一次,有学者主动要到海外去考察。
“他们去考察什么?”
“他们想去海外实地,验证邹衍的‘大九洲之说’以及山海经异域之说。”
方以智如实禀报道,现在已经从陈长康那里接过内大臣之职的他,在提及那些学者的申请时,难免有些哭笑不得。
“陛下,这些人实在是荒唐的很,原本陛下资助出海探险,是为了开辟新航道、鼓励通商,而他们倒好居然拿着神话传说去考据,实在是荒唐。”
“荒唐?”
朱国强笑道。
“朕可不这么说觉得,人嘛,总得有理想,有动力,朕觉得这个理由可不荒唐,甚至这可能会让大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过去我们的航海是靠着远洋贸易的金钱重利刺激。而现在出海的主角却从商人变成了书生!他们为什么出海?是为了给自己的的论点寻找佐证,方卿家,你想想要是大明的士人将来能够在这种想法的推动下,主动尝试去海外探险,用海外的地理和古迹来证明古书上的记述。不仅会改变大明士人的学风,让大明的士人以探险为荣的同时,而且还会……”
突然,朱国强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自古以来”,这些考据岂不是就是证明一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这可是真正的“自古以来”。毕竟,这个世界的通行原则就是“谁发现谁拥有”,先秦古人抵达了非洲,他们记下了“角马”将其命运名“精精”,那自然可以证明“非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嗯!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这……简直就是完美。
现在大明可不是去殖民啊,大明是重返“故地”。
对,没错!
对于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大明朝廷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意识到这件事对于大明的意义之深远之后,朱国强立即说道。
“我看不但应该表示支持,而且还可以设立了一个‘皇家地理基金’资助那些探险家和学者,而且还可以设立‘皇家地理奖’,表彰那些勇敢的探险家、学者,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
这种贡献那是一个杰出啊!
身处另一个世界的朱国强,非常清楚“合法性”的重要性。为什么欧洲人在非洲没有底气,因为他们确实是殖民统治者啊,还有美国人对黑人,奴役人家也是事实吧。虽然那是祖上造的孽,可是都一样。
将来大明可是要建立一个世界帝国的,万一将来这个世界帝国发生一些变化,他们“污陷”大明是推行“殖民统治”,大明怎么在法理上站住脚呢?
考据了!
只要有历史证据证明那片土地曾属于中国,属于华夏,大明重返故地,那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大明做帝师 (大猪蹄子) 国风中文网VIP2021-11-25完结历史专业的大学生楚宁,意外穿越到土木堡之战的战场,逃亡途中救下明英宗朱祁镇,也...
-
大唐仙师 (水无形) 红薯网VIP2021-11-01完结大唐补习班开课啦!唐太宗李二:“老师,您说的蒸汽机功率可否再次提升?我想把铁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