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长此文,甚得我心!李彦。”
“官家。”
“将《鸣鸾记》刊于邸报,传之四方,定要天下人皆知我与元长相得如斯。”
“奴婢遵命!”
天子已经乘坐小辇出了门,出屋相送的老国公酒也醒了,却还站在门外,久久不回。
蔡鞗担心老父的身体,小声喊道:“大人,天寒了,进屋吧。”
蔡京终于回过神来。
“五郎,居安这些时日在做什么?”
“居安”是蔡京长子蔡攸的表字,颇得天子信重。
但老国公一直觉得长子的做法上不了台面,蔡攸也是有脾气的,被老父教训得多了便不耐烦,几年前就分家别居了。
“儿子也多时没有见过长兄了。”
蔡京非常清楚老五的性格,知道他肯定清楚长子的动向,只是故意瞒着自己,其实也不用问,他都知道长子会做什么。
“这逆子!”
外人能看到的事,大部分都是当事人想让外人看到的。
就像表面与皇帝最为相得的臣子蔡京,实际却是用天子尽手段才能勉强稳住其心,“七幸鸣鸾”才堪堪让其鞠躬尽瘁的老滑头。
相对而言,蔡京的长子蔡攸反而与天子更加相得。
蔡攸能得赵佶信重,其实与其父蔡京得势关系并不太大。
实际上,蔡攸比其父还要更早进入皇帝的视线。
哲宗元符年间,蔡攸监在京裁造院。
彼时尚为端王的赵佶每次退朝,蔡攸都“适趋局,遇诸涂,必下马拱立”。
赵佶很好奇,问左右,才知道这人叫蔡攸,由是对这个“有心人”有了极好的印象,待赵佶即位后,便开始任用蔡攸。
崇宁三年,赐鸿胪丞蔡攸进士出身,拜秘书郎。
至三年前,蔡攸就以宣和殿大学士提举秘书省,并道德院。
在人神同国的赵宋,提举道德院替天子管理神国诸事的蔡攸,并不比为皇帝执掌人国事的自家老子差。
几天前,天子又以蔡攸为开府仪同三司,权位更进一步。
蔡攸能得皇帝如此宠幸,自有常人所不及的本事。
正如后世言“有钱人的烦恼”一样,天家亦有烦恼,人神共主的道君教主皇帝更是高处不胜寒,也渴望“常人的生活和情感”。
赵佶命仿照江浙一带的白屋,在皇家苑囿建设村居和野店,又聚集珍禽异兽充实其中,以供自己时不时去体验一把民间生活。
这些仅供天子游玩的景观房当然不可能住人,每到夜深人静之时,野兽穿白墙,禽鸟啼四方,宛若山野孤村之游鬼,知道这事的人都说此乃不祥之兆。
极擅谄媚逢的蔡攸准确把握了天子的心态,其人进见皇帝时,或涂青抹红,或动如小丑,且常口吐市井淫媟谑浪之语,由此竟然颇得天子之心。
早年,赵佶还不似现在这般经常出入皇宫,蔡攸乃劝天子。
“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为娱,岁月能几何,岂徒自劳苦?”
皇帝以为大善,积极采纳蔡攸之言,遂微行都市。
日理万机的天子好不容易出宫微服私行了,当然不能只去鲁国公府上喝实际上并不怎么开心的酒,东京城中这么多妓馆、酒肆,怎么的也得体验一下生活不是?
前段时间,京东东路、两浙路之乱相继平定,最令天子忌惮的徐泽也老老实实到沧州巡堤种田了,憋了许久的赵佶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乃频繁出行。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天子经常微行都市,自然会有风言风语,好在这些年众臣子已经被皇帝轮番收拾了个遍,皆莫敢言。
但这次却是赵佶自己将“七赐临幸”的《鸣鸾记》刊于邸报,顿时搞得满城风雨。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臣子多了,总有头铁的家伙。
两日后,秘书省正字曹辅上表,言天子微行之失。
其人表上言“……下游民间之坊市,宿於娼馆……稍知礼义者尚不过其门。陛下尊为天子……听信匹夫之谗邪,宠幸下贱之泼妓,使天下闻之,史官书之,皆曰异服微行,宿於某娼之家,自陛下始,贻笑万代,陛下可不自谨乎!”
好长时间没见到这样“忠直”的臣子了,赵佶当即降敕令曹辅赴都堂问状。
太宰余深为蔡京一系,平日里已经很少发声了,有意做个和事佬,呵斥曹辅:“你一个小臣也僭言朝廷大事!”
曹辅回道:“大臣都不说,只有我这小官说了。”
余深再问:“主上深居九重,小官何以知其微行动息?”
曹辅乃引《鸣鸾记》“轻车小辇,七赐临幸”之语为证。
余深又责怪曹辅表上不知轻重:“如言胡虏起於轸下”,
曹辅也不是傻子,见好就收,坦言:“小臣言不激切,无以感悟至尊”。
到此为止,各退一步,只要曹辅再上一表承认自己的错误,天子则冠宏大量放过其人,不失为朝堂美谈。
但少宰王黼正盯着蔡京的位置,好不容易有了攀咬的机会,当然不想放过,立即接过话茬,语气不善地问:“你说的事可有真凭实据?”
曹辅与王黼是同科进士,本就看不惯他得志就猖狂的小人之态,问怼了回去:“兹事里巷细民无人不知,相公当国,却偏不知道!连这都不知道,焉用彼相?”
王黼被怼,心怀怨恨,又唤堂吏上来,要求其继续逼问曹辅。
曹辅却只有一句话“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
事情报到皇帝处,赵佶令将曹辅送远小军州监当酒税,随即又将其编管郴州。
不过,经历此事后,皇帝还是低调了两天,倒不是因为曹辅的上表劝谏,而是事情正在风口上,万金之躯,轻车小辇出门确实有危险。
如此,忍到第三日,茶饭不香,神思不属。
入夜后,天子命内侍备小辇出宫,到了一家民宅。
只见其外悬青布幕,里挂斑竹帘,两边尽是碧纱窗,外挂两面牌,上书“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
身着便袍的天子下了小辇,毫不犹豫地进入民宅,李彦与另一名内侍则守在屋外把风。
不多时,曲乐响起,婉转轻妙女子唱腔传入李彦耳中: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三更时分。
小辇回到宫中,本欲睡个回笼觉的天子却被一份急奏惊得睡意全无。
知大名府事梁子美急奏:
二月十五日,徐泽将带大军入大名府接管河北东路!
第十章 举国全战
密州诸城县,田各庄。
“当家的,等一下,把这些都带上。”
曾经的“困难户”田赶驴摔断的腿早好了,其人刚在院中将驴车上的行李绑缚好,浑家李氏又从屋内提出一篓新布鞋来。
“俺只是去一趟大名府,最多两个月就回来了,你给带这么多鞋子咋穿得了?”
“这些是送给同舟社的,要是没有同舟社,你都用不上这些鞋子了,俺们这一家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李氏是个感性的人,说着话眼圈就红了。
当年,田赶驴摔断了腿,生活无依,最困难的时候,是同舟社的军医为他正的骨。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社首亲自帮他收稻子,又到家中慰问,此举彻底感动了这个老实人,对社首说了很多心里话。
田赶驴向徐泽透露了一个秘密:自己的二儿子田二驴不安分,跟着邻村的好汉做了“大事”,跑到青州做山贼去了。
徐泽专门安排武松去找田家独苗,废了好大劲才找到。
原来,田二驴跑到了桃花山投靠了周通,因不想辱没先人,用了花名,之前就整编进了队伍。
当时青州的还处于“暗线”,田二驴这种级别的士兵不了解实情,担心身份暴露,不肯说实话。
武松又从其邻村“好汉”排查,才找到这小子。
根据同军的政策,田赶驴家这种情况是不用服役的,田二驴被勒令退伍回到家中。
这小子在外面野惯了,回家呆不住,成亲后,就跟人行商,后来又单干,还跑到了辽东贩皮货,赚了不少钱。
几年下来,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建起了新房子,置办了驴车等家当,还成了村里共建会积极分子。
院外传来了呼喊声,村里的“支前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木讷的田赶驴赶紧装上鞋子,重新绑好车子。
临到要出发了,李氏犹不放心,嘱咐田赶驴。
“二哥跟你说的几个人你记住名字没?”
李氏说的是田二驴军中的袍泽,二驴不想离开队伍,回到家也经常跟父母讲起军中的事,是以田赶驴和李氏都记得了。
同舟社的军队这几年数次整编,变动很大,田二驴原本同一个都的兄弟各有前程,又受限于军中纪律,不能随便透露行踪,二驴也不清楚他们各自的师、营。
“俺都记在心底呢,哪能忘得了?”
“哪你跟俺说说。”
“方进、彭木鱼……”
“好,队伍快出发了,当家的快走吧。”
“诶!”
田赶驴出了门,就见着另外几名“支前”村民已经候在路上了,赶紧跟上。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之超级基地 (神级吃鸡高手) 番茄vip2020-11-11完结林文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获得超级基地系统,超级基地可以招募士兵、采矿、种植…&...
-
袁术霸三国 (虎啸山林多情剑) 番茄小说网vip2021-11-19完结123.9万字 ·8万人在读穿越三国却成了袁术,那个最脑残的人,冢中枯骨。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