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夏军骑兵倒是反应不慢,很快就上了马。
但千余人散成了三块,且被本方的步兵方阵和辎重挡住,一时也没法冲出去拦截敌军,只能破口大骂。
四里多的距离,对骑兵来说,也就是一会的功夫。
金军直冲夏军最薄弱的部位,并驱赶其步兵挤压骑兵出来的通道。
完颜娄室一马当先,左冲右突,驰马凿穿夏军阵型后,又调转码头,再次冲击。
只是,双方毕竟兵力悬殊,夏军再弱也有上万人,且骨子里也比宋人悍勇。
在付出了千余人的伤亡后,夏军终于列好了阵,并爆发了杀敌的血性。
而金军骑兵一旦冲不动夏军,人少的劣势开始显现。
仅仅两次凿阵的拼杀,七百多人竟然折损了近两百。
“撤!”
作战效果已经达到,再留下来,只能将队伍全部葬送在这里,完颜娄室赶紧带着剩余的五百多骑兵撤出战场。
夏军吃了大亏,自然不会放过不知死活的金人。
已经过河的近两千骑兵迅速跟了上去,务必要吃掉这股可恶的金人。
金军向东面跑了六七里,后方的夏军骑兵之前本就不再一起,出击时自然有先后,跑出一截后,队形更加散乱,前后拉得很开。
完颜娄室见此情形,果断命麾下返身回战。
隐藏在陵野岭中的拔离速见到娄室返身,也按照约定,立即率两百骑兵突然杀出,将散乱的夏军拦腰截断。
追击的夏军虽然人多,却不及金军敢战,且局部战场上的兵力并不比金军多,双方刚一交手,就落了下风。
眼见形势不对,夏军骑兵也不恋战,当即退却。
骑兵打不赢不要紧,河滩上还有上万步兵。
回到河滩边汇合了步兵,凭借人数优势,灭掉这些金人易如反掌。
金军人少,甚至未必敢追上来。
可惜,夏军骑兵错估了敌人的作战决心和本方步兵的作战意志。
河岸边的步兵只看到向东追敌的骑兵跑出几里后,又被金军赶回,正犹疑间,西面又有一股金兵从远处杀来,正是完颜阇母的援军。
雨幕中,河岸上的夏军无法准确判断西面金军究竟有多少人。
他们唯一能想明白的,就是今日遭受到了伏击,敌军有备而来,不能再战了!
夏军仓惶回身,欲要回到耶俞水南岸,赶紧与敌军脱离接触,却不知道大雨倾盆,河水已经涨了不少,再渡河时已经困难了很多。
其实,在这之前夏军一直有人渡河。
河水虽然涨了不少,但人马只要不慌,避开深水区,脚踩实地,还是能平安回到对岸的。
再不济,扯住马尾巴,也能顺利渡河。
可已经过河的夏军人数万余,是金军的数倍,要是能做到不慌,直接列阵打败敌人就是,又何必回到南岸?
最初,渡河夏军还能保持基本队形,有人被洪水冲到,尚有同伴伸出援手。
随着渡河的夏军越来越多,金军的骑兵也越来越近,不断有同袍惨叫声传入耳中,夏军也越来失去冷静。
为了争抢易渡位置,开始有人下黑手将同袍推倒。
一旦动了手,场面便不受控制……
此战,完颜娄室三冲夏人军阵,杀敌数千,完颜阇母及时出兵,迫使夏人溃逃。
耶俞水涨,夏军争渡,漂没不可胜计。
而在东线,北部谟葛失终于意识到金国能在战场上一胜再胜,打得辽国频临亡国,绝不是运气使然。
完颜娄室打破夏军的一日后,完颜斜也亲率大军于洪灰水击败北部数千兵马,俘获谟葛失之子陀古及其亲属阿敌音。
耶俞水和洪灰水大捷的消息传到后方时,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的增援部队尚未进入西京道,还在上京道仪坤州。
娄室和斜也二人接连大败强敌,威振数州,猖狂了许久的残辽军队也为之丧胆,赶紧收缩防线,以逃避金军的再度出击。
西京道局面已经打开,完颜阿骨打索性不急着南下了。
正好借这次亲征的大好时机,进行武装大游行,收拾尚未归附的上京道诸部。
一旬后,皇帝的诏书送达丰州:
“西京有你们在,朕心安;上京有朕在,你们不必考虑后路!”


第一百四十三章 河海之争
燕京。
收到皇帝的召见,工部尚书陈规立即跟随内侍前往崇政殿。
大同政权建国时,徐泽设置帝国政治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对部分官员进行了调整。
一直对政治缺乏兴趣的原工曹曹首陈淳主动提出辞呈,改任科研机构格物院院首,由陈规接替其人出任工部尚书。
陈规理政经验丰富,做事雷厉风行,是典型的干才。
其人知信德府事兼管勾信德府、磁州、相州冶务仅两年时间,就将这两项主职抓得井井有条。
不仅带领严四郎、汤隆等人完成了几项关键技术突破,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管理制度,将冶务真正统合起来,让三地的铁课一年一个新台阶。
履新工部后,陈规也很快进入状态,迅速搭起了本部门的框架,令徐泽很满意。
一个月前,皇帝便交给陈尚书一项任务——论证疏通燕京至淮南大运河和利用桑干河开通燕京至渤海段水运两个工程的优劣。
并不是徐泽非要做基建狂魔,不修路就挖河,一刻都不能停止折腾,只是因为这样做确有必要。
地域广阔而物产不均的大一统王朝不管定都在哪里,都绕不开庞大的物资远程输送工程。
以此时的生产力,最经济、最高效的大批量物资远程输送方式,只能是水运。
早在千余年前大秦帝国北征匈奴时,就曾自沿海输送军粮至北河。
西汉建都长安,每年都要将黄河流域所征的粮食运往关中。
而隋炀帝时挖掘的大运河,更是祸害当代,利在千秋。
徐泽虽然没有明确具体要求,但陈规却清楚皇帝提出的两个计划,实际是针对漕运史上一直都存在的河运与海运分歧。
二者各有优劣。
河运技术更成熟,还能加强帝国对运河沿线的掌控,而且物资输送基本可以一步到位。
但河运运量相对较小,运河的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
海运装载量更大,成本更低,还能起到储备海军力量的作用。
但海运技术还不够成熟,风险相对不可控,且中途需更换内河漕船,费时费力,总成本也不见得就比河运低。
严格地讲,大同王朝刚刚建国,现在就大修运河办漕运还为时尚早。
但帝国的强大需要巨量的钱粮物资做支撑,大同王朝欲要开拓北疆,自不能只开空头支票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无论从军事、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考虑,漕运之事都必须尽快列上议事日程。
陈规对这个任务非常重视,前后费时一个月,做了充分的调研,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论证两种漕运方案对帝国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前天刚将报告上交,今日皇帝就召见自己,肯定是为了此事。
其人跟着上殿,就发现皇帝正和商部尚书曹孝才讨论工作。
原商曹曹首褚青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已于去年底致仕,由曹孝才接任。
“陛下!”
“元则,坐!你的报告我已经看了,考虑得很细,之前是我想岔了。”
徐泽原本有意废河运而改海运,原因倒不是河运管理中的种种弊病。
只要有人就会有各种弊病,即使借着王朝鼎革废河运改海运,要不了多少年,海运照样会出现“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之类的问题。
拟改海运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进帝国的海洋战略。
但看了陈规的计划后,徐泽才明白自己有些想当然了。
一直到交通手段极度发达的后世,华夏物资南北输送也没有彻底淘汰河运方式,自有其原因。
皇帝显然对自己的报告很满意,但陈规不敢居功。
“陛下,臣这两日又思索了一些问题,赵宋漕运积弊甚多,我们若是继续沿用河运的话,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衙门,并在制度上进行一些变革。”
“嗯,变革是必须的。”
徐泽将陈规的报告还给其人,后者接过,略微瞄了一眼,发现皇帝做了很多批改。
“我是这样想的,河运暂时保留,海运也可以继续尝试。”
陈规赶忙抬起头,河运海运并行,但皇帝的意思肯定不是一切照旧。
“陛下是想让二者竞争?”
陈规隐隐有些担心,治理国家不比单纯的做生意。
不管国家如何变,构成帝国基石的底层官僚都很难变。
设置两套漕运系统,使之相互竞争的初衷固然好。
但官僚秉性难改,怕是有极大可能性会在若干年后,变成两套系统竞相腐败,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问题。
陈规担心的这个问题,徐泽当然早考虑到了。
“我的想法是不要一刀切,待以后天下一统,传统运河区暂时不变,但海东、广南、高丽、北山和日本等地,肯定是要走海运的。”
陈规和曹孝才均点头,认可了徐泽的说法。
实际上,赵宋也有海运和河运两种漕运方式,只是其海运没有大同这么发达而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