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尽管帝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大陆上的一统,更别说高丽和日本等地,但二人毫不怀疑在皇帝的英明领导下,大同必将一统天下,并创建远盛历代的强大王朝。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和边疆稳定,不能只算经济帐,该国家投入的必须投入,但也不能完全由国家包办,不然很容易滋生各种弊病。”
漕运运送的不仅是粮草物资,也是国家的战备能力,必须官办。
但国家大了,战争、内乱和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运力。
官办漕运也要讲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平时闲置大量的漕船、船工和役夫,以备特殊这些情况。
赵宋采取的办法便是官民结合,平时使用官船,官船运力不足时,临时雇用民船。
显而易见,以赵宋的基层行政能力和官僚作风,这种临时雇佣问题极多。
陈规在之前的调研中,就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问题,运河一线“官府雇舟差夫,不胜其弊,民间有自毁其舟、自废其田者”。
其人当然不会认为英明的皇帝会看不到这一点,稍一思索,就想到一种可能。
“陛下,可是想将一部分漕运份额交由民间承办?”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既定战略不能变
“对。”
陈规特意提到“一部分漕运份额”,徐泽就知道其人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我的设想是河、海漕运路线各拿出一部分份额,将之拆分为若干份,交由民间竞标。具体如何操作,你和趋英先商量一下。”
此举还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却不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官僚内部竞争。
引入民间力量,参与漕运竞争绝对行。
而且,愿意参与进来的人肯定很多,只因这中间有太多的利润。
漕运关系国计民生,但漕运也是个无底洞。
赵宋每年因为“飘没”和船损造成的损失,就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
其实,不仅是赵宋,历朝历代都为漕运腐败问题而头疼。
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真正“衣食所系”的并非只有漕工,还有很多向漕运这条流淌着钱粮的产业链伸手的食利者。
这事要是换成漕运体系已经成熟,利益盘根错节的赵宋,肯定极难做好。
食利者太多,反对力量过于强大,再好的良政也能给你办成民怨沸腾的恶政。
但大同却可以,而且也只有现在这阶段可以这样办。
等漕运形成了一定规模,靠漕运吃饭的人多了,再想改革,即便以陈规的能力,也不敢奢谈能办成此事。
陈规略略沉思片刻,大概理顺了皇帝的意思,心里基本有了谱,与曹孝才交换眼神后,又看向徐泽。
“可否请陛下给臣等明确具体要求?”
徐泽就欣赏陈规这种不懂就问、务实肯干的精神。
“主要有两点,第一,引进的民间力量既要能逼迫官办漕运改进运营效率,又不能动摇官办漕运的主体地位。”
这一点毋容置疑,官办漕运就算弊病再多,也只能想办法改进而不能放弃。
保证其主体地位,就是保证国家的战备能力。
“第二,官办和民营皆自负盈亏,朝廷只在终点结算运费,不再摊派任务。官办不需要付运费,但要根据其效率设置若干档奖金,以提高其积极性。”
徐泽这一句话中包含的信息太多,陈规和曹孝才都有些吃惊。
陈规反应更快一点,很快就抓住了皇帝话中的重点。
此时的农税是夏钱秋粮,以往官府独力承办漕运,是不存在“运费”的。
朝廷在漕运上的最大开支,主要是相关官吏、船工、护送军卒等群体的俸禄、工钱,以及购船钱和修理费。
至于“飘没”损失,则不在其列。
官府制定税率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飘没”成本。
地方多收的粮食,便是为了抵消“飘没”损失。
现在,皇帝提出在终点付给运费,额外增加的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朝廷征收的税钱虽多,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有用处的。
在漕运上增加了开支,就必须想办法多收钱才行。
“陛下,莫非要计划修改税法?”
“不用。”
徐泽确实有再次修改税法的计划,但并不是提高税率,而是改实物税为货币税。
税收货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赵宋的商品经济发展远超历代,甚至也超过了后面几百年,为货币化税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这事不能急切,至少,现在还不能轻易改。
必须等到社会整体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币值更加稳定,且稳定粮价的相关政策落地见效,能保证百姓不受卖粮、缴税两重罪之后,才能进行这项改革。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
暂时还没影的事,就没必要跟陈规和曹孝才二人讲了。
“漕运起步阶段,要用的钱并不多。”
曹孝才这些年一直在跟钱打交道,对各种经济数据非常敏感,立即皱眉——皇帝这话有问题。
漕运起步阶段并不是要用的钱不多,恰恰相反,疏通运河、打造漕船、招募船工等等,要花的钱多了去。
而且,以大同的扩张速度,漕运的规模肯定会越来越大,迟早要超过朝廷可以承受的力度。
“陛下,这账是不是算错了?”
曹孝才一张嘴,徐泽就知道他要说什么,笑道:
“你们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漕粮上,时限要求不高的民间邮寄、物流等业务也可以和漕运捆绑,再加上运河使用管理费,朝廷未必就不能通过漕运赚钱。而且,官办漕运稳定运营之后,也要参照民营自负盈亏。”
皇帝的嘴中经常蹦出新词,“物流”一词便是,陈规和曹孝才之前都没有听说过,但从字面意思,也猜出了个大概。
按照皇帝的意思,所谓的“官办漕运”,已经和赵宋的漕运衙门是两码事了。
官府只是控股,并不下场亲自操办。
早在大同建国以前,同舟社旗下的部分产业就已经采取类似的运营模式了。
二人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懂了皇帝的意思,略略盘算一番,都觉得这事可以办。
陈规随即又想到一事,赶紧提了出来。
“若都自负盈亏,海运怕是更难发展起来了。”
做生意就会有风险,经营者其实不怕风险,怕的是只是风险大于收益。
只要收益能大于风险,就算风险再高,也会有人投身其中。
海上风大浪高,运载量又大得多,万一遭遇风浪翻船,其损失就会远远超过河运。
而漕运一途,目前海运的收益比起河运来确实要高一些,但也高不了太多。
全部自负盈亏的话,就连官漕都承受不起这种亏损,更别说民漕了。
这个问题徐泽当然也有考虑。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倾向性的,陆海同步发展是大同王朝的既定战略,其人坚持河、海漕运同办,就是为了支持海运发展,自不能让客观存在的风险影响事业发展。
“这事也不难,我有意让同舟银行牵头,成立一个‘保险社’。”
“保险社?”
“对,保险社不仅针对是漕运,官、民营皆可参与,先约定相关条件和赔率……”
皇帝的话,为陈规和曹孝才又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人心里有了谱,又就改革漕运模式的相关细节与皇帝交换了意见,方才告退,回去继续研究漕运改革模式。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失国者
刚送走陈规和曹孝才,内侍又报京城四壁守御使时迁求见。
时迁知道皇帝忙,进殿后就直奔主题。
“陛下,耶律大石今天又找到了臣,想觐见陛下。”
大同正乾皇帝日理万机,耶律大石就算再着急,也不可能直接找徐泽提出自己的诉求,其人只能缠着“协助”契丹兵训练的时迁。
时迁被其缠不过,只能求见皇帝。
“又闹着要走?”
耶律大石要见自己,不用问徐泽就知道为了什么事。
“是的,燕京城一天一个模样,这些契丹人也越来越待不住了。”
时近八月,已经超过了徐泽当初说好的三月之期,期间发生了很多事。
燕京城中的大部分百姓已经忘记了大辽旧王朝,积极投身大同新朝廷的火热建设中。
就连前辽国官员经过三个月的劳动改造后,绝大部分人写了悔过书,愿意抛弃过去的一切,只求留下来为大同贡献自己的才智。
而北辽灭亡之后,曾同情甚至暗中与耶律大石取得联系以求复国的爱国者们,也尽皆失去了踪迹。
徐泽其实并不想一直关着耶律大石等人不放,该钓的鱼已经钓得差不多了,留不住的人还要强留只会给自己添麻烦。
只不过现在辽金之战的局势还不明朗,他不想白白放耶律大石等人回去消耗而已。
白州方向,牛皋已经传回了完颜斜也和完颜娄室分别大败夏军和北部谟葛失兵马的情报,却没有发现耶律延禧和完颜阿骨打的具体动向。
“嗯,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传耶律大石来吧。”
“是!”
耶律大石确实待不住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