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几年前的京东大战,留给赵宋君臣的心理阴影太重了。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逐渐形成了对伪同只能防守反击,绝不能越境主动攻击的共识。
这无关双方兵力多寡和精锐程度,而是同军对宋军多次以少胜多且灭辽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实,诱使扎根于宋人心中百余年的惧辽情绪继续发酵和再次升级。
只要徐泽一日不回到燕京城,赵宋君臣就一刻不敢放松。
在这种情况下,河东路接连传回山后同军异动,有极大几率即将进攻代州的警讯时,赵佶、蔡攸等人还能怎么办?
向河东增兵?
想都不用想,开封府的军事危机还没有真正解除呢!
何况,以徐泽的赖皮手段,就算朝廷有兵可增,也未必来得及。
赵佶乃下旨,严令河东路宣抚使司要严守两国刚刚签订的协议,约束手下军士,尽力配合同军搜寻遗落河东各地的应州百姓。
胆敢阻拦同军行事,乃至挑起两国大战者,严惩不贷!
当然,教主道君皇帝圣明无比,明见万里,绝没有向徐泽拱手送出河东路的意思。
须知道,宋、辽两国百余年间的历次大战,宋军在平原上都是一溃千里,唯一能挡住辽人南侵脚步的只有地形险要的河东路。
如今,同军战力更胜辽军,又占据了河北和京东,随时能威胁开封府的情况下,若是再送出河东,赵宋将陷入全面的被动,就真的只有考虑迁都了。
就算日后遇到大同内乱,或与他国爆发大战等绝佳时机,赵宋想联系金人以夹击大同,都只能借道夏国出使了。
且不说与赵宋打了百余年的夏国肯不肯借道,就算借到了道,并再次联系到了金人,宋金两国之间连个物资输送通道都没有,又拿什么说服贪婪的金人出兵?
所以,现在开封府绝不能再乱,河东路也绝不能丢。
教主道君皇帝在圣旨中反复强调河东路对于大宋帝国的重要性,要求守臣必须严守城寨,不可给同军可趁之机。
至于河东路宣抚使谭稹接到这份自相矛盾的圣旨后该如何执行,那就不是天子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正如这些年以来,教主道君皇帝一面再三强调各地不可加税增加百姓负担,一面又不断上马超级工程并不断提拔会捞钱的臣子一样。
若是这点领悟圣旨的本事都没有,还做什么官!
从东京到太原府的直线距离,明显比开德府到燕西路要近得多。
但后者的道路条件又远胜于前者,消息传递速度要更快。
正常情况下,同宋两国传到两军对峙前线的时间基本不分先后。
但徐泽蓄谋这么久,又怎么会老实等到两国正式签约后才通知牛皋出兵呢?
所以,赵宋河东路宣抚使谭稹解脱了——其人至少不用纠结如何执行教主道君皇帝这道根本没法执行的圣旨。
因为,在其人收到圣旨之前,同军就已经出兵了。
赵宋代州与辽地朔、应、蔚三州接壤,唯有朔、代两州边境的其中一截修有长城。
并非这一段的边境最险要,而是恰恰相反。
代州位于河东路的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南跨五台山,为太原府之锁钥,咽喉全晋,乃是赵宋首屈一指的防御重州。
其地与辽国的边境由西至东分布着黄嵬山、雁门山、屋山、恒山、泰戏山等大山,仅仅依靠这些大山和西陉、胡谷、雁门、楼板、阳武、石峡、土墱、繁畤、茹越、大石、义兴冶、宝兴军、瓶形、梅回、麻谷等十五寨形成的完备防御体系,就足以扼守要道,阻止敌军侵入河东,不用再修长城。
过去的百余年间,军力不振的宋军硬是凭借代州绝佳的地形和众多的险关要塞,多次阻击住强大的辽军,并留下了“杨家将”的民间故事。
胆大包天的秦桧便是认准了代州的有利地形,一旦做出决定,便彻底豁出去。
其人先以圣旨逼迫郭仲恂死中求活,再以天使身份亲临一线,深入各城寨鼓舞士气,欲要带领代州守军狠狠打击南下同军,一仗打出宋、同两国的“代州之盟”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敲烂乌龟壳
大同正乾元年十月初六,同军第一军以同宋两国达成的应州事件相关协议为依据,要求代州宋军打开边境城寨,放本部人马入内搜寻本国被诱骗的百姓。
赵宋各寨守军只知道数日前秦员外郎才传达了朝廷“坚决抵抗”的旨意,并没有听说什么“应州事件相关协议”,当即严词拒绝了同军的无理要求。
诈城失败的同军转而改为强攻,守军坚决反击,同宋两国代州之战由此爆发。
事实证明,只要上官作战意志坚定,战前动员做到位,再有险要地形和坚固城寨可守,即便面对战无不胜的同军,宋军兵卒也可以坚守城池而不垮。
战争开始后,以往面对赵宋破城如破竹、拔寨如拔葱的同军,由蔚州和应州两面一天内连续对五座城寨组织了十七次进攻,却没能攻下任何一座寨子。
赶往繁峙县督战的郭仲恂立即按照秦桧的建议,分别向太原府和东京派出两拨信使,急奏伪同军队悍然攻击代州的侵略行为。
与以往赵宋大部分边臣渲染战争危急形势的急奏不同,郭知州的这份急奏着重描述守军的英勇无畏,并汇报了此战的重大战果——至少击杀了两千名同军。
郭仲恂还乐观的向朝廷保证,只要后援不断,代州守军就有信心挡住五万人以下的侵略军至少半年的攻击。
其人还在急奏中提醒朝廷要加强其他各地尤其是开封府的防务,以防贼军因打不下代州而冒险南下威胁开封府。
之前,徐泽出人意料地率军南下进入开德府,因为全程都在大同境内,其行动非常隐蔽。
待赵宋朝廷确认这个消息时,徐泽又逼迫赵佶限时谈判,直至开封危机解除,朝廷都没来不及下达勤王令,边地根本不知道大宋差点被灭了。
秦桧至今也不知道东京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他只知道只有先造成既定事实,才能迫朝廷放弃幻想,硬着头皮抗同。
应州,同军大帐。
第一军情报参军马扩站在代州沙盘前,向牛皋汇报军情。
“军正,通过之前的侦察和火力试探,茹越、大石两寨的宋军兵力和装备配置已经大略摸清,其中,大石寨宋军应在两百人左右,配备有……”
“嗯。”
天气已经转凉,壮硕的牛皋却只在战甲内穿了一件单衣,浑然没觉得冷,其人摸着自己的肚皮,略作沉思。
“赵宋朝廷的传旨使者应该快到代州了吧?”
“从脚程上算,不是明天,就在后天。”
徐泽派石秀前往东京警告赵佶之前,就先一步将兵力部署到了开德府,而等同宋两国基本达成谈判共识后,其人又立即命牛皋出兵。
这一战,从开德府到开封府,从滑州到代州,徐泽打的都是时间差。
牛皋、马扩等人皆明白皇帝的旨意,也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所以,代州之战发起后,宋军能够防住同军的进攻,真正的原因并不是什么防守一方地形险要、城寨坚固、将士用命。
而是进攻方本就没有真进攻,只是火力侦察而已。
牛皋摸了摸自己的脑门,询问孙立。
“孙师正,你部需要多少时间拿下大石寨和茹越寨?”
此战,第一军从应、蔚州同时进攻,应州方向担负主攻任务的是孙立师。
孙立是老资历的军官,但在同军中并不怎么显眼。
其人既没有耀眼的战功,也没有鲜明的个性,很容易被人忽视。
与前些年相比,孙立“单纯”了不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带兵打仗上,少了很多钻营,才会给人这样的错觉。
其人不得不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不然的话,就别想在同军中出头。
而另一个爱钻营的“名人”林冲则抢走了他“万年营正”的绰号,最近还调到了第二军教导营。
但曾经仰孙立鼻息的小舅子乐和已经做到了宣部尚书这样的高官,就连多年前被他嫌弃的穷亲戚解珍也和他平起平坐了,这让其人心里怎能不吃味?
同军由最初的几个营扩编到数十个师,自然有几十个师正,孙立缺少战功,这个师正的“含金量”几乎属于最低的一档。
若是此战还不能立功,以后的路就会窄很多。
孙立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能做到师正就已经到顶了,没敢再奢求军正之职。
但同军已经推出了衔、勋制,军官不仅有职务上的高低区别,还有衔、勋级上的差异。
职、衔、勋最终都是要和战功挂钩的,并影响以后地位和待遇。
孙立难灭功名之心,总要趁着现在大战的机会搏一搏才行。
这段时间对大石和茹越两寨的侦察和试探攻击,其人都是亲临一线,早就摸透了敌情,心里有数。
“回军正,半天足够!”
“嗯。”
牛皋正待下令,马扩抢先问了一句。
“军正,要不要等宋军收到了开封府的消息,自己放开道路后,咱们再进攻?”
其人给牛皋做了大半年的参军,基本清楚军正的想法,知道他是想强攻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