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这些话没有任何情报支撑,纯粹就是王禀歪掰,但在常理上却偏偏说得过。
即便大宋最强盛的时候,也不可能与金国这样强大的国家竞争灭辽的同时,威逼另一个强大的国家都城,还派偏师进攻易守难攻的河东路。
“别看敌军分东北两面进攻河东,但伪同这样四面开战,民力必然枯竭,能用于河东路的军队也不会多,我估计,最多也就两万人。凭这点人马,敌人就想让咱们投降,你们会不会屈服?”
“不会!”
“大郎,过来。”
听到父亲的召唤,已经三十一岁的王荀老实跳上沙袋,王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对众人道:
“我老王家还有一个幼孙,几年前李子义祸乱京东路时,便陷在了青州老家,一直都没有联系上。现在我父子两人全在阳曲城中,只要你们不辜负朝廷,王氏父子也绝不辜负太原军民!”
“俺烂命一条,有什么舍不得的!”
“总管这样的大人物都能报国,俺们有什么舍不得的?”
“对!俺们——”
眼见士气民心已经被自己鼓动起来,王禀又抬手虚压。
“伪同四面开战,绝对不可能持久,咱们守住阳曲城最多两个月,朝廷就会派来援军,他们就这一点人,只要拿不下太原府,就没法吃下河东路,肯定能被咱们赶跑。大郎!”
“大人。”
“等赶跑了同军,老子就再给你张罗一门亲事,老王家还得开枝散叶!”
王荀与妻子情深,青州陷落后,一直都没有再娶,此刻却不敢违逆自己的父亲。
“是,大人!”
“哈哈哈——”
受王总管的乐观感染,众人顿时有了信心。
见人心已定,知府张孝纯背着手满意地回了衙。
待众人受领任务散去后,王禀又检查了各处城防才回衙。
其实也没什么好检查的,其人赴任后的几个月就一直在没有松懈过,该做的准备早就做完了。
剩下的,就看敌军和朝廷的动作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总有奸臣想害朕
王禀心心念念的朝廷,此时却再次大乱了。
先是出使大同的太宰王黼回到东京城,带回了正乾皇帝要求转给教主道君皇帝的话“管不好河东路,朕来管!”
徐泽明摆着就是要吃下河东路,并且明确表达了不想再跟大宋谈判的意思。
面对这样的局面,教主道君皇帝赵佶能够做出的选择却少之又少。
要么,奋起反击,诏令全国军民抵抗侵略,誓死捍卫大宋王朝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然后,坐等还在京东路的徐泽率大军攻入开封府。
再由下一任皇帝赵桓下诏宣布前任为祸天下二十余载的种种罪责,并请求大同“帮助”大宋清理国内的奸臣,报酬就是河东路,甚至还有京东西路、淮南东路……
要么,果断割肉,承认自己确实管不好河东路,请求强大的大同“义务”帮助大宋清理门户。
并向天下公布这些北汉余孽贼性不改,靠着大宋朝廷的多年供养,个个肥如蛆虫犹不满足,还一再违抗圣旨招惹强敌,欲要把大宋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要么,装痴卖傻,既打不过大同又管不了臣子,索性不管不问坐视河东路陷落。
然后,等大同吃饱喝足了,再乞求伟大而仁慈的正乾皇帝放过大宋。
或者,继续割让京东西路?
没等慌乱的赵宋君臣讨论出一个章程来,谭稹、童贯两任河东路宣抚使就联袂回到了开封府请罪,带来同军已经攻进太原府的消息。
谭稹逃得很果断,也不清楚太原府现在究竟有没有被同军进攻。
其人只是依据同军以往战例,推测同军肯定早拿下了寿阳、榆次两县,应该正在攻伐阳曲县。
得到了这个消息,赵佶反而解脱了。
以同军的恐怖的攻坚能力,如果现在就已经打到了太原府,朝廷就算想救援也根本来不及。
怕是救援兵马还没有完成集结,阳曲县城就已经被同军攻破了。
治所阳曲县都没了,还用纠结要不要救太原府么?
太原府若是没了,河东路也不用再考虑。
多好,乐得轻松!
反正保不住,还不如拱手送给大同。
说不定徐泽一高兴,就退兵回燕京了呢?
不过,太原府毕竟还没有传来陷落的消息。
河东路三府十四州八十一县,同军现在最多也就拿到了小头,还有大半的府州掌握在朝廷手中,徐泽也未必能够一口吃得下。
教主道君皇帝头脑清醒得很,这种形势下,即便要割地求平安,也绝不能由他这个天子提出来。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一任宰执班子基本废了,没人能背这口锅。
王黼、白时中都在养伤,还上不了朝。
蔡攸和梁师成肯定愿意背锅,但以二人名声和能力,怕是圣旨还没出开封府,就能把事情搞砸。
剩下的王安中、赵野、李邦彦等人更不用考虑,完全不够格。
到了这个时候,教主道君皇帝越发怀念蔡京了。
鲁国公仍以待罪之身为由,窝在府中不肯复任。
赵佶准备再去一趟鲁国公府,亲自请其人出山。
没有这个老臣把控大局,很多事情就必须由他这个天子顶在前面,太棘手了。
当然,宰执班子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
至少御前会议少了几个人扯皮,就简单了很多。
经过剩余宰执的讨论,教主道君皇帝最终拍板,再次向太原府派出了使者,以传达最新的诏令:
以知太原府事张孝纯为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全权处理河东路招诱大同应州百姓引发的两国危机。
以太原府兵马总管王禀为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协助张孝纯处理河东事务。
天子还重申宋同两国刚刚签署的协议,要求张孝纯约束好治下官员,与大同睦邻友好,尽力配合同军搜寻应州百姓,勿要再擅起战端。
此策虽不完美,但总算将割地求和的锅甩给了臣子。
至于临阵逃跑,致太原府陷入危机而不顾的童贯、谭稹二人。
尽管有一些臣子扇阴风点鬼火,对童、谭二人喊打喊杀,但英明睿智的教主道君皇帝却没有昏头,尽皆将这些弹劾挡了下来。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别的臣子或关心自己的权势和利益,或是真的关心大宋的江山社稷,谭稹和童贯却是只知道关心教主道君皇帝的诚臣。
自逆子赵桓公开上奏表达对自家老子的不满后,朝堂上的政治氛围就有些诡异。
尽管没有任何臣子上书支持皇太子,但御极二十余载的教主道君皇帝早已经练就了看透人心的火眼金睛。
朝中不对劲!
总有奸臣想害朕!
这个时候,赵佶迫切需要童贯和谭稹这样只关心他个人安危,而不是什么江山社稷之类狗屁口号的臣子,更需要谭稹带回的六千精锐兵马。
所以,童贯和谭稹二人一个都不能处理。
不仅不能处理,经过这一系列的事后,他们已经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忠诚,还要继续掌握要职,并为教主道君皇帝掌握兵马,以保证大宋的天不会变!
太原府治所阳曲县城头。
张孝纯和王禀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官”了,就算知道了,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同军第三军兵出平定军,相继攻下寿阳县和榆次县后,已经到达阳曲县城下了。
谭稹带走大部分兵马后,阳曲城中便只剩下了三千掌握在王禀手中的本地禁军,完全不够用。
城中有百姓两万人,即便临时征召青壮,数量也有限。
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王禀只能征发城中十五岁以上,六十岁的百姓,尽皆发给武器,分派地段,昼夜守城。
为了应对天长日久的围城战,还将存粮实行军事管制,按人头每日供应。
这样一来,守城的人和粮食倒是够了,但“兵员”素质就完全不够看了。
看着远处同军有条不紊地筑营,即便是不知兵的张孝纯也知道攻守双方的军队素质相差太大,但大战将起,其人却不能说丧气话。
“正臣,要打仗了,分配任务吧。”
战场上开不得半点玩笑,王禀自不会客气。
“相公,请回衙坐镇并调度民夫和物资,城上交给末将就是。”
“好!”


第一百八十二章 逼俺老李做屠夫
“聿——”
燕青跳下马,走向正在高台上查看敌情的军正李逵。
“军正。”
李逵还在透过望远镜观察阳曲城的布防,听到燕参军的声音,并没有回头。
“情况咋样?”
“不太好,敌人的防守措施很严密,我们绕城一整圈,没有发现明显的防御漏洞。”
李逵打仗莽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时代新宋江
第三军对阳曲城的第一波攻击自然试探,李逵只出动了一个炮营,还有三个普战营用于掩护,以防止守军突然出城反击,其人将指挥位置放到了炮营。
“目标城门楼,打十炮,一炮一炮的打。”
“军正,试炮?”
“他娘的,废话!”
炮营营正缩了缩脖子,赶紧挑选出十个素质最硬的炮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