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可是……但是……公孙瓒憋了半天,也只得秃噜出一句:“如此,就有劳文旅长了。”
文丑还挺客气,憨厚地说道:“哎,放心吧公孙将军。俺小时候给人家放过牛,知道怎么照料牲口,这个马呀,不吃夜草,它不肥。”
…………
眼瞅着该聊的正事都聊完了,为了防止场面太过干燥,引起不必要的流血摩擦,所以两边的随行都彼此敬酒,相互攀谈起来。
文则端着一杯酒对文丑说:“文旅长,我家将军那些白马,寻得实在不易,这些时日就有劳文旅长多多费心了。”
其实文则就是白马义从的头领,属于公孙瓒的亲卫老大,这回文聘不收刀不收枪,单单收走了那些白马,可把文则心疼坏了。
“你也姓文哪?那咱五百年前是一家,来,碰一个。”
文丑压根没接白马的话茬,心里话说,俺家大哥总说俺傻,俺咋瞅着你比俺还傻呢?
于此同时,刘备也端着一杯酒,终于凑到了文聘身边,笑呵呵地说道:“文军长,在下刘备,字玄德,乃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听说文军长是陛下的结义兄弟,又是万年公主的夫婿,如此算来,咱们可是一家人哪!”
“哦?玄德兄,久仰,久仰。”
“哎,文军长此言差矣。”
怎知刘备一趔身,还不敢生受文聘的虚礼,继而说道:“即是自家人当面,可不能随意称兄道弟,应当先论辈分,定下长幼,如此方可不违礼数。”
我给你脸了是不是?你还要跟我论辈分?
好在文聘有涵养,耐着性子问道:“既如此,不知玄德辈分高低,又该与陛下如何称呼?”
“不瞒文军长,备自幼家道中落,便是家中族谱也不知何年何月因乱遗落,如今,备才是真正的无根之人,愧对先祖,无颜苟活呀!”
说着说着,刘备禁不住嗟叹心伤,竟然当众哭了起来。
这个可怜的娃呀!
文聘原本还想安慰刘备几句,忽然发现大家都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瞅着自己,不禁脑门黑线。
我说,我没把他怎么着,你们信吗?
“玄德切勿哀伤,将来有机会,可往京师一行,找宗正处查询一番,只要能够证实身份,便可录入族谱,认祖归宗。”
“文军长说的极是,备早就想前往京师,一来叩拜陛下,二来寻根问祖,只是一直苦于无有机会……”
说到这里,刘备好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一脸懵圈地又冒出仨字。
“宗正……处?”
“哦……如今陛下在京师改制,三公已经改为三府。御府之中有一个内务署,辖下一个宗正办事处,专门负责管理宗亲族事。”
“宗正”原本可是九卿之一,后来被刘汉少胡乱改制给“处”了一下,就变成了内务署下边的一个小部门,基本上等于专管皇家户口本。只不过前些时候冀州的那些王侯进京,宗正办事处的人倒是没少出力,又发挥出了远房亲戚接待处的职能。
刘备咽了口吐沫,支支吾吾地说:“只是,只是备自幼家道中落,与其他族亲并无往来,不知该如何证实……刘益州曾任冀州刺史之时,倒是与备有过数面之缘。”
“他能证实你的宗亲身份吗?那你让他给你写个证明材料……”
文聘好像刚想起来似的,又问道:“刘益州……道儿太远,不方便,是吧?”
刘备连连点头,心里话说,就算方便了我也不能去啊。说自己认识刘君郎,那也就是早些年打黄巾,自己跟着人家的手下混过几天,现在再去找人家写证明材料,人家还能认识我是谁呀?
文聘若有所思地说:“那……让刘幽州帮你证明一下,如何?”
刘备更加用力地点头,连大耳朵都跟着忽闪忽闪的。虽然刘伯安可能也不认识自己是哪棵葱,但是只要有你文聘,文大军长亲自开口,帮忙询问,恐怕刘伯安也不好意思说不知道。
就在刘备为了自己的小计谋得逞而感到欣喜之时,旁边的公孙瓒也在心中暗骂,刘大耳朵,你这就打算把哥给抛弃了呀,还真要去幽州认亲戚么?
第331章 田豫只想说呵呵
……………………………………
文聘要是知道刘汉少已经想找刘备很久了,现在就得把他拧上,直接送洛阳去。可是找人这些事,都属于搜狐的差事,而且属于绝密。
但是,根据第四军自己侦察来的情报,文聘知道这个“大耳朵的”先前是雍奴令,还有两个结义兄弟,分别叫作关羽和张飞,皆是勇武之辈。而此二人现在一个留守雍奴,一个正在渔阳,分守南北,互为守望,是公孙瓒为了防备刘虞而留下的后手。假如自己想要迅雷不及掩耳地解决掉幽州问题,带着这个刘备,应该能够帮上一些忙。
所以,文聘便顺势答应了刘备,帮他找刘虞写证明材料,并且以此为由,向公孙瓒讨要刘备。
公孙瓒心里话说,别看他耳朵大,天热也不能当蒲扇使,因为他有一个耳朵漏风。
既然是文聘开口,公孙瓒也不能不答应,但是刘备还想带走自己手下的五百兵士,却被文聘和公孙瓒一起拒绝了。一个想着,你走就走吧,还想把我的兵士也卷扒走啊?一个想着,我就用你露个脸,咋滴,那五百人你还敢说都是陛下家的亲戚啊?
刘备这五百兵士之中,领头的名叫田豫,田国让,正是渔阳雍奴人,年纪轻轻,刚过弱冠。田氏在幽州可是个大族,但是田豫却是个破落户,刘备见他聪明伶俐,允文允武,便将他收在帐下。此次更是因为关羽张飞这两个贴身保镖都没法子跟在自己身边,便让田豫率军随行。
然而,人家孩子跟着备备一起出来的,现在备备撩腿要蹿,却不能带着人家一起走,也是怪不够意思的。备备本想刚烈一回,说是不让自己带兄弟们一起走,那自己也不走了。
可是……可是这一次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刘备无论如何也不敢张这个口。
从前自己到处跟别人说自己是汉室宗亲,除了自己那两个结义兄弟肯相信之外,别人都说自己就是个卖草鞋的,要是文聘出面,真能让刘虞给自己写个证明材料,往后自己可就变成“实打实”的汉室宗亲了。
等于丑小鸭变天鹅呀!
于是,刘备哭着对田豫说:“国让在此安心稍候,待我与文军长平定幽州之后,即刻便来接国让回转。”
“令君只管前去,毋须为在下忧烦。”
刚从幽州出来那会儿,田豫是年轻火热的,是激情燃烧的,一门心思想的都是征剿贼寇,建功立业,可是刘备打了一路酱油。
后来公孙瓒在滹沱河便坐等俘虏送上门,田豫觉得这事儿不对,想让刘备去给公孙瓒提个醒,可是刘备屁都不放一个。那个时候田豫是内心焦躁的,动荡不安的,恨不得自己就是领军之人,也好带着兄弟们撸一拨。
再后来,文聘带着汉正军赶来,说你们犯事了,谁都不许跑,田豫一下子又茫然了。我们不是官军吗?我们不是为了报效国家,想要杀贼立功的吗?怎么说的好像我们成了贼一样?
现在,田豫只想说:“呵……呵……”
“我与国让情同手足,怎能不为国让心忧?将来,我还要与国让一同建立大业。”
“家母年事已高,此次若得回转,在下便在家中侍奉老母,以尽人子之道。”
咋?
这意思就是说,往后不愿意跟着俺混了呗?
看来这一回算是白哭了。
刘备长叹一声,独自向着文聘的大营,也是向着自己想要把握机会的未来,走去……
…………
就在公孙瓒率军在冀州闹腾的同时,幽州那边的刘虞也没闲着。实际上,刘虞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因为专门有人给他报信。这个人名叫公孙纪,但是和公孙瓒并不是亲戚,或者说,至少不是近亲。
刘虞也知道这回事,为了显示自己的宽怀仁厚,还将公孙纪任命为从事,但是,他不知道公孙纪差一点和公孙瓒拜了把子,因为公孙瓒总是向公孙纪说,咱们不用五百年,原本就是一家人。
这一次,为了把刘虞从蓟县顺顺利利的“哄出来”,正是公孙瓒指使公孙纪,把自己率军前往冀州的消息报告给刘虞的。
刘虞一听,觉得这真是个好机会。辽西、辽东那些地方太远,我的命令传达不到也就罢了,可是你公孙瓒平时把持着渔阳、右北平,我的命令也传达不到,让我一个州牧勉勉强强算是管辖着四郡之地,难道我不要面子?
让你开会你又不来,我送给胡虏的礼物你也敢抢,说实话,老子想干你很久了!这一次可是你不得诏令,私自跨境,我再给你按个勾结叛贼,蓄意谋逆的罪名也不过分吧?这样一来,我可就是出师有名了!
于是,刘虞当即“呼朋唤友”,决定趁着公孙瓒不搁家,跑去他家,抓他的老婆打他的娃。
之所以说刘虞是“呼朋唤友”,而非“调集大军”,是因为刘虞的大军之中的确有不少胡虏异族,比如代郡乌桓首领普富卢,上谷乌桓首领难楼,甚至刘虞还派人联络了右北平乌桓首领乌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