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话的,不吹能死吗?
全洛阳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抠门德行,认你这个玄孙的时候就抓了一把铜币当见面礼,还挽留你在宫中用膳?
当我们哥俩不知道啊?
每回你都赶着饭点往永安宫跑,搞的自己好像有重要军情要回报似的。估计也是陛下实在抹不开面儿,顺嘴问你一句“吃了没?”,你再来一句“没吃哪”,然后就顺势在人家家里蹭一顿。
要不然,怎么就你给陛下当主簿的时间短呢?还被分去了当妇女之友!估计就是因为你总喜欢去陛下家里蹭饭,把陛下给蹭急眼了,才早早的把你给随意打发了。
“我与三弟,与兄长结义,是为了平靖天下,报效国家,兄弟何必为了一餐一饭而挂怀?下次再遇到陛下挽留兄长在宫中用膳,兄长尽管享用便是。”
关羽的话还没落音,张飞突然大叫一声:“哎呀,俺想起来了!”
刘备好奇地问道:“三弟想起啥了?”
张飞有些激动地说:“老头,那个老头!”
关羽也好奇地问:“哪个老头?”
张飞定了定神,整理一下凌乱的脑袋瓤儿,才又说道:“二位兄长,可还记得?当年咱们在广宗城外,帮着董卓……”
“三弟慎言!”
刘备紧张地打断了张飞的话,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到自己兄弟们在说什么,才嘱咐式地又说道:“董卓乃是国贼,天下早有定论,三弟怎可口没遮拦?当日你我兄弟乃是为国除贼,剿灭黄巾!”
“哦……”
张飞老老实实地又说:“反正就是那时候的事。二位兄长可还记得,当日有个使枪的老头,与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败。”
关羽立刻追问:“三弟方才所见的便是那个老者?”
“并不是。”
张飞着实闪了一下刘备和关羽的脑袋瓤儿,接着才又说道:“二哥别着急,听俺老张慢慢说。当时我与那老头大战几十回合,眼看着再斗下去,那老头便会实力不济,俺老张就有可能取胜,偏偏此时有人用弓弩偷袭于俺……”
刘备立刻追问:“你刚才看到的,就是那个偷袭你的人?”
张飞点了点头,反问道:“兄长也还记得?”
“如何不记得?”
刘备登时大怒道:“为兄这只耳朵,就是被那个小贼给射穿的!”
…………
刘备一边儿说,一边儿还情不自禁地摇了摇头,然后,左耳上那个好像大扣子一般的耳钉便跟着摇晃起来,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关张二人似乎也都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战场之上,喊杀震天,却都没有刘备求救的动静大,被一个血衣小将撵的没处躲没处藏的。关羽更是记得,与自己交手的那个血衣小将,枪法快如闪电,虚实令人难防。如今几年过去了,也不知他身在何处,功夫是否更加精进?不知还有没有机会与他再比试一场。
“三弟,你可看的真切?”
被关羽如此一问,张飞反而有些含糊起来,毕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当时的“小将”如今也该成为“大将”才对,而张飞刚才又只不过是晃了一眼。
“说不准,俺也就是感觉有点熟悉。二哥一问,倒是让俺想起来,他们是黄巾贼将,此处是京师洛阳,他们哪会有恁大的胆子,敢跑来此地?兴许是俺看错了吧。”
“却也未必呀。”
关羽接口说道:“陛下登基以来,平白波,剿黑山,收降了不少黄巾叛逆。即便是在冀幽之时,文聘军长也收降了青州管亥,那个人我接触过,有勇有谋,也算难得一员将才。只是不知当年与我对战的那员小将,今在何处,若是能为国家出力,也不枉了他那一身的本事。”
“哎呀,都怪俺老张,要是刚才紧跑两步,追上那小子,当面问个清楚,又哪来现在许多烦恼?”
紧跟着,张飞又凶巴巴地说道:“不行,这事咱们必须得查清楚。兄长的耳朵上中了那小子一弩箭,这个大仇咱得帮兄长报了才成!”
“三弟不要轻举妄动。”
生气归生气,但是听了关羽刚才那一番话,刘备也有些忧心忡忡。
“咱们对那一老二少,一无所知,仅知他们时乃黄巾属众。而如今,当年的一些黄巾降将,颇得高祖陛下恩宠,其中以汝南黄邵最为显著,已是并州州长,刘辟师长虽已亡故,却是全军楷模,其子也已是大汉皇家银行行长。此外还有龚都将军,杨奉师长,若那一老二少与这些人有瓜葛,咱们兄弟想要报仇,只怕也是不易。”
“州长咋了?将军、师长又能咋?甭管是谁,既然敢伤兄长,俺老张定然不与他甘休!他日若再遇上,定然让他尝尝俺老张丈八蛇矛的滋味!”
张飞怒气冲冲地吼叫着,就差来几句“哇呀呀”助兴了,说的好像黄邵、龚都、杨奉都是他们兄弟的仇人似的。
…………
黄邵、杨奉也就算了,一个在并州,一个在南阳,离得远,听不见。可是龚都的第一军警卫旅就在洛阳啊,你张飞这么当街嗷嗷叫着要找人家弄事,真的好吗?
刘备皱眉瞪着张飞,真想上去抽丫的大嘴巴子,心里话说:我一个仇人还没找着是谁,你还想给我招回来一群仇人么?你到底是想帮我报仇,还是想给我惹事?这要是在家里,咱们兄弟同榻而滚床单,非拿小裤衩塞住你的嘴不可!不过话说回来,你在家里嚷嚷几句,我也不稀得管你呀!
关羽也看出了刘备的为难之处,连忙解围,扯住张飞的袖子说道:“三弟勿恼,天下之大,寻一二仇人实属不易,待他日遇上,再做计较不迟。难得我等兄弟今日有暇同游洛阳城,还需痛饮几杯,一醉方休!”
一听说有酒喝,张飞的火气立刻没了,笑呵呵地回道:“二哥说的极是,咱们赶紧去好吃不贵楼,免得晚了没座位。”
刘备一边儿陪着关羽、张飞一起走,一边儿心里话说:粗话的,又是我掏钱呗,能吃能喝的小弟不好养啊!
然而,就在刘关张三兄弟跑到好吃不贵楼大吃大喝,大快朵颐之时,刘汉少也收到了一封来自搜狐的夏天的密奏:校长,管管你家玄孙呗,满世界要找我报仇呢。
第386章 行走的蹭饭团伙
……………………………………
如果猜测陛下最亲近倚重的心腹,可能是两个结义兄弟和韦光正,也可能是三府的各位老大,还可能是袁本初、曹孟德和孙文台,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但是,如果有人问谁是陛下身边最年轻的新贵,那么,众人可以异口同声地回答:杨行走!
陛下身边的主簿换了一茬又一茬,从升任右相的荀彧到妇女之友刘备备,可以说干什么去的都有,唯独杨修,稳坐“御前行走”之位,“既无古人,又无来者”,并且,真正做到了“有事主簿玩,没事玩主簿。”
自从杨修被他老子赶出首相府的小别野之后,便彻底释放了天性,放飞了自我,广交天下名士贤达,高谈阔论,饮酒耍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行走府”整的好像私人会所似的。再加上孔融孔文举最近混的比较惨,又得讲课又得种地,所以没事就上杨修这儿来抒发抒发感情,更是吸引来一大批知交好友,仰慕之辈,那架势都快赶上当年在洛阳隐居的袁本初了。
老杨曾经找刘汉少说过,想让他帮着教育教育小杨,哪怕就像对待崔烈之子崔州平那样,踹一顿也好。但是,人家杨修在自个儿家里喝酒聊天,既不跑出去惹事,又不耽误给自己干活,这让刘汉少咋教育?难道要跑进人家家里,告诉人家,喝酒应该用什么姿势?
所以,刘汉少所谓的教育,就是自己也会偶尔跑到“行走府”上蹭酒喝,因为袁大头与曹大脑袋都忙,不容易逮呀!即便如此,老杨也是感激涕零,皇帝去谁家蹭酒喝,也是给谁面子不是。
忙活完一轮各级议会议员,又开始忙活民选村长乡长,袁本初可是难得有闲。曹孟德也一样,今天这里视察修路进度,明天那里听取修路规划,完事还要找人找钱找水泥砖。天冷,大河大桥的工地上已经停工了,所以还得加上孙文台。
如今这三位能凑在一起可不容易,然后三位便想着,平时都是汉少给我们画圈挖坑蹭酒喝,要不,咱们哥仨也去蹭他一顿?正巧,赶上刘备前去永安宫“汇报工作”,曹操和孙坚当年与刘备一起打过黄巾,也算熟识,至于袁绍嘛,总归是要听说过陛下新得一玄孙之事,于是大汉国的这“四个人尖”或者说“四个二货”便联袂跑来永安宫找刘汉少玩耍。
刘汉少心里话说,要是能让你们这四个货蹭了哥的饭,那哥往后也不用混了。又于是,便以家里有小娃有孕妇,不宜闹腾为由,把蹭饭喝酒的地点改在了杨修的“行走府”。
能在自己府里请刘汉少喝酒,杨修觉得倍儿有面子,但是袁本初、曹孟德和孙文台当主簿的时候,可是净欺负杨修来着,如今还要上人家家里喝酒,杨修意见老大了,但是,只能憋着,不敢吭声。同样,袁本初、曹孟德和孙文台也老大意见,我们给您打工干活,一年到头的忙活,就想蹭您一顿饭,您还一倒手把我们给整老杨家的兔崽子那里去了?丢老鼻子人喽,难道我们是行走的蹭饭团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