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袁绍自己都吸了一口凉气。以前说是议院可以监督地方官员,但是官员们每天究竟都干了点啥,议员们也未必都知道。但是,如果各地的审判院审理案件,议员们陪审旁听,居然还能抗诉,否定审判,这效果……牛叉的很具体啊!
然而,接下来袁绍却是喜忧参半,或者说忧的好像更多一点。
“汉少,如今的议员们多是……多是只知空谈,不知民意之辈,若是让他们插手太多,不仅有可能会干扰政务,还有可能干扰司法,所以,臣觉得此议汉少还需谨慎。”
这才是真兄弟说的话!
权限到手都还有往外推的,可见袁绍正在朝着“伟、光、正”的高度一步一步迈进。
刘汉少用力地捏了捏袁绍的肩膀,表达着“哥很欣慰”的主题思想,复又说道:“所以啊,咱们不能着急,由本初先去与陈长文接触,制定好相关的律法条款,明确权利与义务,等到过些年,这拨议员们任期满了之后,百姓们也学会了使用律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之时,这些权限再慢慢放出来,你们议院也才能在百姓心中竖立起自己稳固的地位。”
袁绍听得连连点头,心里话说,还是汉少高瞻远瞩啊,我这个议长是终身制,等到将来把那些猪队友都甩掉,换下去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议院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
刘汉少带着袁绍几个人在行走府边喝边聊,从中午一直喝到下午,又从下午喝到天擦黑。其间对于“张飞偷酒”一事,刘汉少也做出了明确指示:清查相亲大会的账目,把损失的酒钱全部补齐,如果玄孙钱不够,就去永安宫找“高祖奶奶们”要。这一次就不追究玄孙与张飞的责任了,往后想喝酒自己买,或者去永安宫里拿,若是再敢偷“公家的酒”喝,严惩不贷!
在这个看似“公平的判决”里,不仅体现了律法的脉脉温情,还展现出了一个高祖对于玄孙的深切的关爱与回护之意,博得在场之人一致好评,更上演了一出“高祖慈,玄孙孝”的好戏。
只是可惜了刘汉少推崇、吹嘘了半下午的律法,在众人正直严肃的,纯洁无邪的,欣赏艺术的目光里,温情脉脉地褪去衣衫,坐进了刘汉少的怀里,妩媚妖娆,曲意逢迎。
张飞到底偷喝了都少酒?累积钱款数目够不够判刑?为了不被发现自己偷酒的行为,他会不会往酒中兑水?别人喝了兑水的酒,损失要不要赔偿?甚至是喝了张飞的口水酒,身体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随着刘汉少做出的指示,这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律法有情就是女人,只会在权利的怀里喊“压麻袋”,律法无情才有可能像个男人,面对权利之时,撸起袖子正面刚。黔首百姓们以为自己闯红灯过马路,逮着没被罚款,就是律法有情了?下回来辆四轮大马车磓死人,律法更能让大家见识到什么叫“情深意重”!
可悲的是,从黔首百姓到王侯勋贵,大家都想着让别人去遵守规矩,而自己则可以成为那个打破规矩的人,以此来显示自己特殊、不凡、与众不同。
咋滴,都是刘备啊?高祖是皇帝?
所以,让律法变成男人,真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好在现在是汉朝,是一个皇帝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的时代,再所以,刘汉少在众人眼里依旧是圣明的,是慈祥的,是好兄弟讲义气的。
…………
酒足饭饱,刘汉少这票人正说准备走呢,杨修的行走府却又来了一大票人,当先头一个居然是蔡邕蔡伯喈,而后是好人孔文举,再后便是刚才大家还提到的立法司司长,陈群陈长文,至于后边的那些人,除了一个名士边让之外,刘汉少就不认识了。
看样子,这是行走府的“晚间怕踢”要开始了呀。
孔文举,你的地种好了吗?还有心情跑出来疯玩!你现在顶多就是个助教,居然还大摇大摆地走在人家陈司长前边,该说你娃没觉悟呢,还是你娃名气大?好吧,哥就当是人家陈长文在尊老爱幼,让着你……
“臣等拜见陛下。”
“诸君免礼,免礼。这个……你们来了,你们玩……我们已经吃饱喝足,这就打算回家去了。”
蔡邕黑着脸问:“莫非是陛下嫌老臣粗鄙,不屑与老臣同饮?”
刘汉少的汗登时就下来了,没办法,心里有愧,总觉得对不住这老头似的,不单搅黄了人家闺女的相亲,还没能把蔡小三从并北抓回来。
可是你闺女自己非要留在并北当老师,教当地的小娃们学习倍精话,这能怪哥么?
就怪!
谁让你瞎搅和她的亲事,还不娶她的。
在蔡邕怨念强大的眼神之中,刘汉少再一次败下阵来,陪着笑说:“蔡部长说哪里的话?你可是海内大儒,士人翘楚,要是连你都粗鄙的话,这天下还有斯文人么?”
“既如此,老臣恭请陛下上座。”
想跑都跑不了,刘汉少打了个酒嗝,愣是又被送到了酒桌上。袁绍几人也看愣了,什么情况?你们还敢劫持皇帝陛下?有心撩腿先蹿吧,又觉得对刘汉少忒不够意思,然后便杵在原地,不知何去何从。
孔融走过来对袁绍说道:“难得在此遇上袁议长,定要共饮几杯。”
要么说好人难做呢,袁绍、曹操、孙坚、刘备四个人全站在一块儿,你孔融单请袁绍一个人,是几个意思?
咱哥仨这是被人家鄙视了呀!
趁着酒劲,孙坚当时就想上去抽孔融的嘴巴子,好在陈群紧随其后,向着曹操三人打招呼,又热切地挽留,这才遮掩过尴尬的场面。
稀里糊涂的,刘汉少和袁绍几人又被堵了回来,然后重新整治酒席,但是这一次可不是大家围坐在一起了,不仅人人都有单独的食案,刘汉少还被安排在正中的上座主位。瞅着下边左右排排坐的爱卿与贤达们,让脑袋已经喝的有点晕乎的刘汉少以为自己又穿越回了古代。
不对……他们这是有备而来呀!
第391章 辈小就别瞎打听
……………………………………
陈群与杨修关系不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小伙伴,好人孔文举;杨修与孔融的关系不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小爸爸,祢衡祢正平;蔡邕和孔融的关系不错,是因为他们都是天下名士,海内大儒……
今天这帮人的确是来堵刘汉少的,而且还是杨修给他们报的信儿。
之前孔融被连撸三回,他倒是不在乎这个,可是刘汉少居然还给他分了两亩地,要他劳动改造,亲自耕种。起先大家都觉得皇帝是在气头上,等回头消了气,再替孔融求求情,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是,还没等别人帮忙求情,孔融自己先受不了了,因为农学院那边学生实在太负责,不单整天盯着试验田,还顺便盯着孔融和他的两亩地儿。
“孔助教,你这地犁的不行啊,你看看这地里的石头疙瘩硬土块有多少?得把它们都拣出来,让土壤松松散散的,这样将来才能让庄稼更好的生长。”
“孔助教,你这地耕的太浅了,这样不行啊。虽然就这样把种子种进去,也能出苗,但是根系太浅,刮个风,下个雨就可能造成倒伏,将来不是减产就是绝收。”
“啥?你不知道啥是倒伏?倒伏就是你种出来的麦子都躺地上了呗。”
“孔助教,你不能只浇水,还得给庄稼施肥呀。施肥就相当于给庄稼提供好吃的,吃好喝好,庄稼才能长的茂盛。土地就是咱们庄户人的命,伺候庄稼要像养育孩子一样用心,别整天就知道自己吃吃喝喝的,也不问问你孩子吃的啥,喝的啥。”
“啥?你不会施肥呀?走,走,走,我领你去茅房,给你孩子找好吃的……”
所以,今天得着信儿,皇帝要来杨德祖的“行走府”蹭饭,孔融立刻拉下一张老脸,四处去求亲朋故旧们一起来替自己说情。当然了,“求人”与“说情”这些词汇是万万不能出口的,咱是大儒,得端着,所以就成了向皇帝谏言。
蔡邕一听说要找刘汉少“弄事”,兴奋的不行,他与刘汉少认识的时间太久了,知道这位“皇帝哥”啥时候没脾气,好欺负。再说了,因为蔡小三的缘故,蔡邕早就想找刘汉少掰扯掰扯了。陈群抹不开面儿,也只好跟着来了,至于其他人嘛,有的是想近距离看看皇帝,有的是想让皇帝近距离看看自己,有的大概纯粹是为了凑个热闹,回头也好向人吹嘘:咱和皇帝一起喝过酒。
…………
“陛下亲政三年,我大汉新置三州,足以说明陛下乃是圣主明君,臣等为陛下贺,为我大汉贺!”
这应该是夸刘汉少的话,但是蔡邕没一点夸人的语气,等着刘汉少陪笑抽了一杯之后,又开口说道:“如今海内渐定,各业复苏,陛下对百姓多有体恤,商贾、工匠也多有优待,为何独予儒门士人行打压之举啊?”
这就开始给陛下扣帽子了吗?
袁绍不能忍,当即说道:“蔡部长此言从何说起?陛下亲政以来,连年发布招贤令,广邀天下贤才为国出仕。康成公已为太学院院长,元卓公也为副院长,便是足下也担任着文教部长一职,陛下分明是礼贤下士,唯才是举,怎会有打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