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什么话从这位哥嘴里说出来,都像油灯似的,明亮百倍。
袁绍当时就站到了刘汉少这边,还劝着说:“陛下,您甭搭理这个小黑胖子,他就是站的低,看不远。回头我去找曹叔父说一声,他老人家肯定愿意把棺材本拿出来!”
曹叔父?
没有战乱的安稳日子,的确是舒服啊!
没等刘汉少上去补刀,孙坚便抢着说道:“曹叔父还乡已久,没有官职在身,既没立过功,又不是模范,只怕想入股还没资格吧?”
曹操心里话说,袁本初、孙文台这两个瘪犊子,瞅见个坑就想把我扔里边,就凭你俩这个智商,还想在我面前卖弄?算了,我不装了。
于是曹操慢悠悠地说道:“家君的确没有资格入股。但是!某家的小老婆,是大汉盐业总公司的总经理,犬子昂,正巧又是我们交际部的劳动模范,所以……不好意思,我们家可以入三股!”
袁绍当时就楞了,难道里边还有内情?然后便瞅着刘汉少,要求解释。
刘汉少也只得说道:“消息一出来,孟德就让卞总经理抢先入股了。”
没能成功取笑曹孟德,袁绍当时就怒了,厉声质问:“凭什么你儿子就是你们交际部的劳动模范?是不是你当着部长,就给你儿子徇私情了?”
一听这话,曹操也怒了:“我儿子不单修建了辽西走廊,还连通了辽东、玄菟,把辽西大道一直修到了四平城!为了赶工期,有两年都没回来看我了,怎么就不能当劳动模范了?”
袁绍正想词儿怎么怼曹操呢,却听孙坚也说道:“我老婆虽然没资格入股,但是,我儿子是旅长啊!我们家可以入两股,我也满足了。”
粗话的孙文台,我怎么看不懂,你到底是哪头的?
…………
现在的袁绍不单看不懂孙坚,好像很多事都看不懂了。陛下说要鼓励妇女出门工作,然后大家就暗中较劲儿比老婆。曹操的小老婆就不说了,玲珑嘛,太厉害!天下没几个女人能比她本事大的。
孙坚的老婆吴夫人,生于吴郡,长于水乡,不单长得白,还有一手好绣工,现在是“贵妇人”品牌的高级设计师,同时还要教很多女娃学刺绣。然后就经常听孙坚抱怨,说是老婆忙的都顾不上回家做饭,害的自己都饿瘦了。但是,他这么说的时候,一脸的笑容很猥琐!
可是袁绍回家把这事给自己老婆一说,当时就被刘夫人训斥了一顿,不仅嫌出门做事太辛苦,还质问袁绍,是不是养不活他那些小狐狸精?逼着她们抛头露面,不嫌给自己丢人么?
袁绍心里就纳闷了,现在连皇后都出门做事了,这还有什么可丢人的?你们就算不做事,天天也没少出门逛街买东西啊!皇家开的那些高级门店,哪一家你们没有贵宾卡?
但是,刘夫人在外是猫,在家却是虎。
当年刘汉少忽悠他们家盖“小别野”,从他们家整车整车的往外拉钱,刘夫人连个屁都不敢放,偏偏却能把袁绍收拾的像三孙子似的,在家里简直就是一手遮天,“说二不三”……因为她好像更喜欢听儿子袁谭的话。当然了,袁谭很孝顺,能大把大把的给老妈钱花,惯着她出门摆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提起袁谭,袁绍也有些看不懂了。
曹孟德家的兔崽子虽然在修路,可人家是官身,孙文台家的兔崽子虽然呆的地方凉点,可人家是旅长。唯独自己家这个兔崽子,虽然是“皇家实业集团”的什么高管,却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品阶,说到底还是一个商人。
然后袁绍就跟袁谭商量,说咱要不要再找陛下说说情,给你也弄一个正经差事,像曹昂、孙策那样的。
猜猜袁谭怎么说?
“老头子,他们干的那些活儿,你要是愿意,你自个儿干去!我呆在洛阳,有吃有喝,有玩有乐的,工资加奖金,一个月不知道比他们多赚多少倍!我傻呀,跑去修路、戍边?”
“粗话的,咱家是书香门第,经学传家,哪能多赚几个钱就得意忘形的?”
袁绍气的想揍袁谭,但是从大老婆刘夫人到小儿子袁尚,统统拦着不给他揍。刘夫人甚至还说了,有能耐你也多赚几个钱回来,别只会逼着我们娘儿们出门做事!
嘿……袁绍肝疼。
可是回头想想,云裳皇后负责的“皇家实业集团”有多风光就不说了,连首相杨彪都想巴结,自己家这个兔崽子能够当上集团高管,出来进去的比自己还风光。
难道自己已经老了?就要被这些后浪给拍死了么?
得咧,既然你们想让我多赚点钱,那这一次入股,我可一定要把握住,虽然我们家只能入一份……
第673章 现在咋学这么坏
……………………………………
有刘汉少在京师呆着,大家心里也不知道是更踏实了,还是更没底了,抑或是说,更加新鲜,更加充满活力。
要成立“大汉火油总公司”的消息才传出不久,紧接着又相继传出成立“大汉钢铁总公司”、“大汉船舶总公司”、“大汉海运总公司”之类的消息。
这些公司一开始都是吃钱的,而且条件越放越宽,有资格入股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有钱人的钱却越来越少了。因为做一次投资,不可能马上就能见到利润,紧接着再来一次投资的机会,手里却没钱了,咋办?
再但是,陛下领着大家赚钱,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要是错过了得后悔好几辈子。所以,有些有胆魄,有见识的人,就把自家的房子啊、地啊,抵押给银行,贷款回来进行投资。虽然现在日子可能会紧巴点,但是过个三五年之后,开始往回返红利了,那就躺在家里等着数钱吧。
有这么好的事儿,难道银行不知道抢着干么?
想,但是没有资格。
因为刘汉少觉得,如果把这些公司全部变成国有,连点汤汤水水都撒不出去,等于是吃了独食,抢了很多人的饭碗。再者,外部没有竞争,内部缺乏监管,很容易烂成一锅浆糊。现在多好,国家想干的事照样能干,还拢巴了那么多人主动出钱出力,操心盯着,哪儿出问题都能及时得知。
然而此举也并非是“一片赞叹,万众附和”,像是河东卫固这样的人就特别有意见。皇帝初登大位的时候要啥没啥,是咱们出钱财、买粮食,不遗余力地帮衬着他,后来又说要分田地,咱们甚至把家里祖祖辈辈攒下的田地也都拿出来分了。
结果呢?
就只给咱家留下了这么一个炼铁厂,摸索发展了这些年,好不容易技术提高了,产量质量都上来了,该往回赚钱的时候却又弄出一个“大汉钢铁总公司”。这不是明摆着要把咱吃的连渣都不剩么?往后让咱还能拿啥养活自己?
卫固在河东闹的欢实,甚至还拉着一部分卫氏族人,扬言要把程普那位钢铁监理给赶走。没敢等刘汉少发话,卫觊得着消息之后,立刻回了一趟河东,逮着卫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短视之徒!”
要不是有族人、兄弟拦着,卫觊非上脚踹卫固一顿不可。
钢铁对于国家有多重要,你不比谁清楚?陛下当初能够选中咱家来打理这个产业,那得是多大的信重?你怎敢心存贪念,妄图独占其中巨利?那不是给咱们卫家赚钱,而是给咱们招祸!
当初陛下成立“大汉盐业总公司”,河东盐商如何反应?
求之不得!
难道他们会不知道,加入公司之后,会赚的比以前利薄?为何他们还要如影从形,热烈响应?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加入公司便是国家之人,能够得到国家庇护,那是他们拿钱想买也买不来的益处!
陛下对我卫家的信重,难道还比不上你想贪占的那几枚铜板?
再者说,此事就算陛下不问罪,让咱家留着这个厂子。可是辽州有没有铁?冀州有没有铁?豫兖青徐、司州益州,哪没有铁?只要“大汉钢铁总公司”一成立,各地各处的厂子纷纷建起来,陛下会把皇家科学院的技术都支持过去,到时候谁还会买你的铁?谁又敢买你的铁?
好像是跟着卫固一起闹腾的那些人,三三两两的先撤退了,直到最后,人单势孤的卫固也认了怂,却还是有些不甘心地说:“可是……可是渤海那边,成立的船舶总公司,听说是要让公孙方出任总经理。为啥钢铁总公司的总经理,不让咱们卫家的人来出任,反而要选程德谋?”
如此说来,卫固闹腾的这么欢,好像也不只是为了卫家的利益,更多的还是为了他自己。什么卫家的人当总经理,可不就是你想当么?
面对着这个不成器的族弟,卫觊也是发愁,叹气说道:“你只看到了公孙方出任总经理,却不知道他在渤海为了支持水军,出了多少钱多少力。而且他还资助开办了渤海海洋学院,从州郡到百姓,冀州上下,无不拍手称赞。你呢?你在河东又做过几件令人称道之事?”
卫固急切地说:“那咱也办学院。”
“办也可以,但是你千万不要想着用一所学院,就能把程德谋排挤走。有他在,是咱们卫家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