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觊想了想,复又说道:“其实钢铁总公司成立之后,必然会在大汉各处建厂,增加钢铁产量。如今有技术又熟练的工人之中,很多都是咱们卫家子弟,将来他们可以分赴各个铁厂,支持那里的建设。这才是咱们卫家真正的财富,也是咱们卫家开枝散叶,得以兴旺的时候。”
…………
想法很好,但是未遂……卫氏兄弟想要效仿渤海,也在河东办一所有专业学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河东开采学院”,但是,居然被河内抢先了。
因为河内太有钱,闵贡虽然不在河内当郡长了,但是当州长也不耽误支持河内,甚至从洛阳挖人也更方便了。
洛阳有大汉工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工业学院。
洛阳有大汉医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医药学院。
洛阳有大汉农学院吧?
河内有司州农牧学院。
还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包括冶金学院……
好家伙,要不是洛阳那几所学院名气大,还能够撑撑场面,这会儿都不好意思跟河内比。别的地方可能一州都没一所像样的学院,人家河内专门把“山阳城”划出来,集中力量,兴学办教。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一座城,名师来了送房子,别人来了,不管掏多少钱都不卖。就凭这股子傲娇劲儿,洛阳出来的人才也都愿意往河内跑。再者说,修通大河大桥之后,赶上四轮大马车,从洛阳到河内,半天的工夫就够了,往来也方便的很。
就凭河内这种搞法,连颍川也扛不住,估计过不了几年,大汉的人才批发市场就得换地方。卫家就算势力再大,怎么跟整个河内比?
不比呀!
谁说比了?
咱把学院开过去不就得了?到时候把咱卫家的小娃往里边多送点!
于是,河内大概很快又要再添一所“司州煤炭学院”了……
…………
光熹八年,春。
“南线前敌元帅部”所辖第一军、第九军顺利会师,而后合力攻取大江以北,仍由朝廷叛逆控制的江夏郡,安陆城。
其实之前吕常已经在这儿攻了好些日子了,大过年的也没歇着。但是安陆城位置特殊,南边就是云梦泽,西边又紧邻涢水。而涢水则穿过云梦泽,汇合汉水之后,再一同流入大江。这也就是说,顺着水道可以直接从武昌支援安陆,虽然涢水没那么宽大,行些小舟快船还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安陆城的东南边还有西陵城,虽然相距一百多里,骑兵照样一日可达,而此时守在西陵城的,正是龙彰云。
为了能够协调各部,就近指挥,戏志才也从江陵城赶了过来,但是看到安陆的情况之后,同样有些发愁。
关键是安陆围不严实,城里的守军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万一打的狠了,龙彰云还能跑过来支援。特别是以龙彰云那个战力,如果他来了,不派重兵防着点,还真不行。
戏志才带着众将,绕着安陆城转了好几圈,然后却想到了一个“笨办法”,命人在安陆城的南边,云梦泽的边缘选了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先是筑起长坝,然后再挖开涢水,往里边蓄水,生生搞出了一个“人工湖”。
有的兄弟就不明白了,戏总参这是打算水淹安陆么?可是安陆在上游啊,您了跑下边蓄水,这是唱的哪一出?
然而正是戏志才这一个动作,身在武昌的“大江都督”鲁肃得知消息之后,却慌忙下令给已是安陆守将的冯习,准备随时突围!
…………
春风徐徐,万物复苏,别人都在忙着耕地播种,龙彰云却带着八百精骑,由西陵城出,直奔安陆而来。燕三娃似乎早就知道他要来,带着骑兵旅在安陆东南方,等候多时。
对于龙彰云这个“胆敢跑去宜城,在汉少面前溜达一圈的狂徒”,燕三娃早就憋着一股劲儿,想与他掰扯掰扯了。此刻见他到来,立即命一个团正面迎敌,两个团左右包抄,骑兵师警卫团作为预备队。
然而,龙彰云看着来势挺猛,这一次却并没有正面直冲过来,而是远远的便开始向东拐弯,似乎是想绕过燕三娃的骑兵旅,再前去安陆。
如此一来,燕三娃摆出的对敌阵势也就没啥用了,只得命令各部一起狂追龙彰云。乍一看,好像成了龙彰云带着好几千骑兵似的。
孔子曰的好,跟着啥人学啥样,“近猪者吃,近墨者黑”。
龙彰云原本是多老实的一个娃呀,就因为跟着大耳朵刘备备混了几天,现在咋学这么坏呢?
你说打仗就打仗呗,一般人又打不过你,对吧?
可你偏偏要跟人家赛马。
你说赛马就赛马呗,找个场地好好赛,说不定还能开个盘口,赢个酒钱,对吧?
可你偏偏往人家庄稼地里跑。
咋地,跑了上百里,从西陵蹿过来,就为了祸祸庄稼?百姓们是逮不住你娃,不然非撂你几锄头不可!
然而,就在燕三娃与龙彰云在安陆城外,你追我赶,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安陆城门,突然开了……
第674章 大江以北的对勾
……………………………………
龙彰云真不是害怕燕三娃,别说对面只有一个旅,即便是千军万马,龙彰云也不会害怕。但是,他害怕无马。
跑去宜城,偷袭伪帝,半路遇上庞德,那个时候龙彰云最富裕,手下能够有好几千骑。后来跑去当阳,掩护关羽,也还能抽出两三千。可是现如今,八百精骑已经是“中虎军”所能调集的所有骑兵了。
这事搞得龙彰云自己也很郁闷,每一回打完仗,好像自己都能立下功劳,偏偏手下的兄弟们就跟头皮屑似的,被人家挠几下,轻飘飘的就掉落一大片。
今天这一仗,根本没有胜算,龙彰云也只是过来为冯习打个掩护,所以他是真不舍得再把手下的兄弟们给拼进去了,只好带着燕三娃遛弯儿,顺便祸害祸害庄稼。
看到“中虎将军”龙彰云亲自前来接应,安陆城中士气高涨,冯习下令,大开东门,城中守军,一涌而出。而后徐荣亲率第三师滇吉部出面拦截,双方随即在安陆城外展开一场大战。因为有龙彰云的“召唤”,安陆城守军数次朝着徐荣的阵线发起猛攻,龙彰云同时也配合着,在徐荣的阵线边缘游走冲杀,试图帮助安陆守军突围。
眼瞅着徐荣的阵线有些松动,似乎向后退却了不少,便在此时,阎志的骑兵旅突然从安陆城与冲出城外的安陆守军之间插了进来,不仅阻断了安陆守军退回城里的退路,还在他们屁屁后边猛烈地祸祸起来,与此同时,第一师长史涣,也率部向安陆城发起猛烈攻击。
见到这般情形,龙彰云做出了一个令安陆守军绝对想不到的举动,竟然带着八百精骑转身而走,率先撤退了。
话说安陆城紧邻涢水,出了西门便是涢水岸边,但是这里并没有水寨,只是有一个小码头。就在大部分安陆守军从东门冲出去,与徐荣展开厮杀之时,冯习却带着一少部分兵马,从西门而出,打算由水路突围。
涢水不够宽大,码头上的船又小又少,吕常在这里不会选择与安陆守军展开水战,而是在岸边准备了许多抛石机,打算欢送冯习。另外,由薛洪所率的骑兵旅也在此加入了欢送的队伍,不仅衔尾追杀了一阵,更是彻底断绝了守军退回城里的可能。只不过,戏志才准备的“人工湖”,最终也没能用上,因为……蓄水太少……
…………
戏志才用筑坝蓄水的方式,是为了阻断武昌利用水道对安陆的支援,“人工湖”毕竟只是个大坑,蓄水多了,总得找地方泄洪。武昌那边要是再敢派小舟快船过来,只要洪水一放,立刻就能让他们喂鱼。同时,此举还能大大的震慑安陆守军,打击他们守御安陆的决心。
如此一来,安陆城就只剩下了陆路支援这一条通道。
原本龙彰云是不太赞同鲁肃这个“分兵突围”的方案的,认为牺牲太大。他想率领中虎军前来安陆,接应这里的守军兄弟,如果汉正军要阻拦,便趁势里外夹击,大战一场。
然而,鲁肃也否决了龙彰云的方案。
守住武昌,守住大江,为主公赢取南征的时间,才是我们最根本的任务。如今安陆那边,汉正军有步骑数万,中虎军能够将他一口吃掉吗?最多也只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而这,恰恰是敌人想看到的局面!他们损失一些兵马,可以随时再从后方补充上来,你龙彰云要是拼光了中虎军,上哪儿补充?
接下来,西陵城你拿啥守?武昌又拿啥守?
可是龙彰云还是有些不解,既然安陆突围注定要失败,咱为啥还要费劲巴拉的跑去接应呢?那不是明显的骗人么?甚至还可能害得安陆的守军兄弟们死的更快,否则他们闭城不出,也许还能坚持的更久一点。
鲁肃感叹地说,彰云啊,你脑子没有投降这种念头,不等于别人也都没有。假如咱们见死不救,困在安陆的兵士们还会有守城之心吗?再者说,咱们见死不救,会让其他部队的兄弟们怎么看待咱们?又会让天下人怎么看待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