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变臣 (宇十六)


  李敬玄“呼”站起身,满脸的眼泪鼻涕也顾不上擦,上前一把扯住江安义的衣袖,痛不欲生地嚷道:“江安义,你赔我的宝弓。”
  江安义不冷不淡地道:“少国公,当初我就说了你的弓太轻,慢承不住力,是你非要逼我射的。少国公堂堂男儿,不会说了不算吧。”
  李敬玄哑口无言,手中抓住江安义的衣袖却不放松。周处存向后退了半步,轻声挑拨道:“就算你力气大,也不用把弓拉折了吧,分明是有意。”
  江安义怒哼一声,目光直刺周处存,冷笑道:“周大人,我记得你说过,弓拉断了找你赔。少国公,你找江某是找错了人,周大人才是你该找的人。”
  嘲讽的眼神犹如一把利箭直扎入周处存的心里,看着江安义杀气腾腾的脸,周处存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浑身发冷,除了恼怒和悔恨,生出浓浓的惧意,忍不住轻轻地颤抖起来。
  李敬玄冷静了些,把怨恨的目光看向周处存,如果不是周处存担保,自己的黑蛟弓怎么会折。松开江安义的衣袖,李敬玄扯住周处存的袍袖,红着眼喝道:“你赔我的宝弓,要不然我跟你拼了。”
  周处存被李敬玄拽了个趔趄,狼狈不堪地道:“少国公,有话好说,周某赔你就是。”
  石重伟看着江安义叹息道:“真可惜,这弓不给力,没有看成江师箭透五甲。什么时候我带江师到雁山脚下去打猎,那里湖上有好多飞鸟,江师可要一箭射双鸟让孤王开开眼界。”
  江安义暗自苦笑,这位太子爷一心记挂着玩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今日兴尽,石重伟热情地邀江安义到东宫叙话,江安义奉旨来见太子,自然不能说在校场上射了几箭就回家。
  因为马远翔,太子对化州风物大感兴趣,兴致勃勃地问起草原、沙漠、戈璧、雪山,江安义自然不会放过机会,把化州景色夸赞了一遍,不光石重伟听得聚精会神,就连一旁的崔元护等人对化州都心生向往之意,如果真像江安义口中所说,那化州分明是个好地方,光那十里杏花就能让人迷醉,什么时候有机会要到江安义所说的香雪海看看。
  从东宫出来已经戊初时分,江安义站在朱雀门前看着车水马龙,街道两边的灯笼透着喜庆安乐,京都繁华从大街便可见一斑。已经面过圣,按律可以归家,江安义来到致远院,得知范师兄今早到吏部报到后便归家了,临行前留下口信让江安义回太平坊居住。
  江安义吩咐押运银两的校尉约束好府兵,在京都玩三天便归去,以他和贾楠的交情,致远院自会安排吃住。江安义自己带着朴天豪等几个亲卫,骑着马带着礼物回了太平坊的家。
  一别三年,太平坊留给范乔氏和范志昌居住,想到范志昌这个徒弟,江安义不禁自责,自己没怎么教他,推荐给张志诚,张志诚不久后又去了黔州,范师没少在信中埋怨他。后来邓山长去了国子监任司业,反倒比在泽昌书院清闲了许多,江安义便把范志昌推荐给了邓山长,听范师兄说去年志昌中了举,今年准备参加会试。
  江安义心生感慨,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志昌已经长成十八岁的青年了,不知现在变成什么样子,该和自己差不多高了吧。
  ------------


第五百七十五章 走亲访友 一
  太平坊的住处是江安义做礼部员外郎时购下,冬儿和彤儿曾在这里争风吃醋过,如今两女都嫁给了他,总算是功德圆满。
  归家的感觉总是迫切的,走进依旧熟悉的街巷,马蹄情不自禁地急促起来,远远能看到自家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大概是听到马蹄声,从门内迎出数人,江安义跳下马,目光落在走在最前面的年青人身上。
  “志昌,你是志昌?”江安义有些不确定地问道。眼前的年青人比他高出近寸,尚显稚嫩的脸有几分范师本的模样,当初的半大小子已经成人了。
  “志昌见过师傅。”年轻人躬身问好。真是范志昌,江安义双手扶起他,上下打量,连声慨叹道:“一别三年,为师都快认不出你了,长得比我还要高。”
  伸手拍拍范志昌的肩膀,江安义笑道:“不错,挺结实的,不是弱不经风的样子。”
  范志昌鼓了鼓手臂,笑道:“师傅当年教石头哥练武,我也在旁边学了几招,五步拳我可是每天晨起练习,从未间断过,寻常壮汉可不是我的对手。”
  江安义调侃道:“石头可是成了家,马上要做父亲了。志昌你可有心仪的女子,趁为师在京城,替你上门提亲去。”
  一句话说的范志昌满脸通红,不敢吭声。旁边的仆人纷纷上前见礼,江安义看到两个熟悉的面孔,笑着寒喧了几句,众人说说笑笑地进了宅。
  宅子分前院后院,各有二十多间房屋,前宅清扫干净,屋中的被褥用具更换一新,江安义住进原来的住处,留下冬儿和彤儿曾经的住处,其他的房屋让朴天豪和六名亲卫自选。
  范师本夫妇赶到前院,免不了又是一阵寒喧,范乔氏笑道:“安义,你一家人走后我把仆佣遣散了些,人手可能不够,你先委屈住两天,我明日便向牙商买些来。”
  范师本回到家与妻儿见面,范乔氏得知丈夫此次回京不再离开自是欢喜,说起儿子志昌今年参试,也不知能不能取中。范师本一别三年对妻儿甚是愧疚,看过儿子的诗赋策论后连连点头,赞道:“昌儿的才学比起当年为父要强上不少,今科及第应该不难。”
  范乔氏既是骄傲又是担心,道:“会试这种事如何说的清,昌儿就算有才学也不见得能取中。今年是建武元年,来参试的士子超过万人,听说不少人背景深厚,听说京中有人卖什么‘考官录’,你是不是想办法也走动走动。”
  范师本笑道:“昌儿的爷爷还是有名的大儒,三个师傅一个是三元及第的状元,一个是探花郎,另一个是泽昌书院的山长,就算他老子我差点,也是个进士,他要是不能及第,岂不是说主考官瞎了眼。”
  “话虽如此,但昌儿毕竟年少才十八岁,我听昌儿说邓司业劝他等下科再试,到时说不定能取中前三,可是昌儿心急非要应试,说安义也是十八岁中的状元,他就算不如师傅至少也能取中。唉,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爷你正好回来,昌儿的事就要你多多费心了。”范乔氏道。
  范师本默然,儿子应试这件事真不能大意,不过他想起江安义在化州济民书院对士子们讲过应试之策,事后有士子根据回忆编撰成册,被读书人视为珍宝,等闲不给抄录,更有人花大价钱收集不同人的所录,力求能够得出一个最全的版本。
  这本谈话录在化州十分盛行,范师本无意中从县学的一个学生手中看到,对江安义所说的东西叹为观止,作为过来人对这本谈话录理解更深,那本谈话录里江安义对及第文章的分析透彻,单纯从揣摩应试来讲范炎中也不见得如他。
  当然,范思本不知道《历科持运集》的存在,以为江安义天赋异禀,难怪十八岁就能高中状元,江师弟既然有这种本事,当然首先要教教志昌,何况志昌还是他的弟子。
  所以一见江安义,范师本毫不客气地道:“昌儿马上便要参加会试,你这个做师傅的这几日好好教教他,昌儿如果不能及第,丢脸的可是你这个做师傅的,到时候别怪我爹拄着拐仗来找你。”
  今天是三月二十九日,离会试不过十天,范思本想到江安义在永昌的时间肯定忙碌,索性对范志昌道:“志昌,一寸光阴一寸金,你江师时间宝贵,你现在就去把平日所做的诗赋文章给你师傅看看,让他指点指点。明天你师傅出门办事,你便在家中揣摩,然后晚上把你所悟所得告诉你师傅,让他继续指教。”
  站起身,范师本正色地对江安义道:“安义,我知道你忙,不过再忙也得抽时间教教志昌,愚兄先行谢过了。”
  说着一躬到地,江安义还能说什么,范师兄舍了京中舒适、离开妻儿到化州帮自己,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力帮忙。扶起范师本,江安义道:“范兄放心,安义定当竭尽心力,不敢耽误志昌。”
  这句话江安义说的有底气,毕竟那本《历科持运集》耗费了张宏充数十年心血,江安义及第后又有两届会试,江安义让田守楼将三甲的文章都抄录给了他,结合《历科持运集》的分析方法,他对科举的风向还是有把握的。
  看过范志昌的文章,江安义开始指点弟子,范志昌功底扎实,又极聪慧,有些决窍一点就透,理解得比旁边的范师本还要快,让江安义想起当年范老爷子教自己的情形,大概这就是薪传吧,看着风华正茂的范志昌,江安义的手指在唇上的短须抹过,自己快老了。
  第二天起床,窗外阳光明媚,今天是三月三十日,休沐日,江安义要去拜见余师。余知节昨日在紫辰殿已经知道江安义进京的消息,原以为他昨天就会来,没想到被太子留住,今日一早,余知节就坐在等他的得意弟子上门。
  辰末,江安义在余庆欢、余庆乐两兄弟的陪同下走进“有节斋”,虽然换了居处,有节斋的匾额和那副对联却没换,余知节把它们挪到了新居。余庆欢在丰乐十四年中举,参加会试落榜。余知节知道自家儿子的水平,想要及第十分难,有意替他谋个职司度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