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变臣 (宇十六)


  天子石方真得知后,着吏部在司农寺给余庆欢任了个导官署令(正八品下)的职务,掌供御导择米麦之事。按说举人居官多半从九品任起,像李世成在光禄寺任的是正九品下的掌醢丞,比导官署令差了四阶,这是天子赏赐余知节尽力打理户部的功劳。
  李世成得知后很眼红,很写了几封信向远在化州的妹夫江安义诉苦,言下之意让江安义替他说说话,争取能早日能丞转令。对于自己这个大舅子,江安义已是无语,习惯性只当没看到他的书信。
  至于余庆乐,打理着香水铺,香水供不应求,作为香水铺的明面老板,余庆乐炙手可热,在京城算得上交游广阔。余庆乐两年前与张玉珠生下一女,江安义把他的年薪提到五千两,这份薪水让不少人眼红。
  余知节知道江安义有钱没有拒绝,只是张玉珠管得紧,每月仅给余庆乐五两银子的零花,其他钱都被搜走。可是余庆乐不愁银子,香水紧销,有人求上门来请他帮忙,都是有钱人,随手二十两好处费就到手了,一个月下来两三百两外块足够他花天酒地。美好的生活来源于江安义,所以他得知江安义今天要来,特意留在家中等待。
  有节斋,江安义跪倒大礼拜见余知节,余知节受了江安义三拜,示意余庆欢扶起这位得意的弟子。三年不见,余知节老了许多,须发斑白,江安义伤感地叹道:“三年不见,余师苍老了许多,我寄来的虫草与乌鸡炖服,可以滋补养生,余师要经常食用才是。”
  余知节也打理着江安义,笑道:“安义蓄起了短须看上去稳重了不少,有点封疆大吏的威仪。你拿来的虫草我吃了,志诚也从黔州寄了些野山参给我,我服用后效果不错。”
  伸手一捊胡须,余知节叹道:“老这白发白须是岁月不饶人,夫今年已经五十九了。”
  江安义悚然而惊,从初遇余知节,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三年,当年那个容光焕发的余师已经老了。
  看到江安义面现戚容,余知节笑道:“安义,我这有节斋前的对联是你所提,你我师徒因此联结缘,老夫一向喜竹,对这副联子爱之甚深。‘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老夫自问此生无愧天地,无愧君王,无愧百姓,夫复何憾。”
  三个无愧说得江安义心中一热,拱手道:“余师教训的是。”
  “这两年朝中可能会有大的变化”,余知节缓缓地道:“陈相年岁渐大,再有段时日可能会致仕,现在政事堂的政务多半是孔相在承担,马遂真可能会拜相。”
  江安义聚精会神地听着,他远在化州朝中的消息主要靠田守楼传递,但田守楼的官阶太低,高层的信息不容易得到,得到的多是些流言,而余师口中说出的则不同,身为户部尚书他的话真实性极高。江安义首先来探望余师,一来余知节是他的恩师,助他成就的贵人,旧恩不可忘;二来就是想从余师口中得到些朝堂巅峰的信息,能事先应变,别看只是几句话,千金也买不来。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百七十五章 走亲访友(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兰岚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五百七十五章 走亲访友 二
  “吏部尚书潘临风、工部尚书卢家林、礼部尚书郭从史、御史大夫严华楼、光禄寺卿宋思礼、京兆尹高易直这些人都因年岁渐大,可能会在数年内陆续致仕。”
  余知节的话让江安义一惊,朝庭有这么多高官要更换,消息透露出去必然引发震动,无数人的命运会因此发生改变。
  “余师,可知替代之人?”江安义问道。
  “卢家林因为弹劾你被天子所恶,原本前两年就要致仕,天子北伐暂时保留了他的尚书位置,现在天子准备撤换掉他,工部侍郎宁泽极可能接替他;楚州刺史段次宗会调任进京,接任吏部尚书;丽州刺史赵叔纶也会进京,此人才干卓越又是韦相的孙女婿,天子应该会重用。”
  江安义面露喜色,余师提到的三个人都跟他关系不错,将来朝堂上会有所助力。
  余知节误会了江安义的意思,以为他想谋取其中的位置,道:“你年纪尚轻,在地方上多磨砺几年,等熟知民情后再回任京官,将来六部九卿的位置自然少不了你的,丞相之位也有可能。厚积薄发,方能长久”
  江安义道:“余师教训得是,不过弟子生性不耐繁琐,怕是要让余师失望了,志诚兄为人稳重,行事端正,可当大任。”
  余知节面带微笑,道:“你和玉诚都是王佐之才,老夫生平最得意的不是成为户部尚书,而是能得安义你为徒、玉诚为婿。”
  用手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儿子,余知节叹道:“他们两个不成器,将来你和志诚要念在我的情份上照看一二。”
  江安义忙站起身道:“庆欢兄为人方正,是真正的君子,安义不如也。至于庆乐兄虽然喜爱玩乐,但持身尚正,余师无需挂虑。照看二字无需余师吩咐,安义当以兄长待之。”
  “好,好。”余知节捊须而笑,神容愉悦。子侄辈虽然普通,但有江安义和张志诚照看可保富贵平安,希望孙辈中有人继承家业,有所作为。
  “今年黔州税赋如何?”江安义问道。作为丰乐九年的前三甲,韦佑成早已归京任职,他和张志诚是知己好友,同为太守,免不了有几分比较之心。
  余知节笑道:“他比不过你,去年黔州上解一百四十万两,比起以前倒是增长了倍许,天子倒也夸过他几句。”语气虽谈,脸上的笑意却浓。
  黔州位处大郑东南一隅,交通不便,向来是贬谪流放之地,四十八苗寨又经常叛乱,黔州的税赋仅有五十万左右,向来是各州垫底,算上驻军的花费,黔州属于属于倒贴之地。
  张志诚去了黔州之后,改变以防、卡为主的苗寨政策,亲入苗疆与灵香谷谷主卓灿商谈,开通商路加强往来。卓灿被张志诚打动,在郑军撤除关卡后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药材、蔗糖、茶叶、玉石、蜡染等苗寨特产,张志诚与新任的安西大都护宁滔全力合作,约束军、吏不准借机勒索,荔江县县令被撤职、都护府昭武校尉被杖责,又处置了一批不听号令的将士和胥吏衙役,终于刹住向苗人伸手的恶风。
  张志诚又与宁滔合作,军民合力修建了打通黔州与丽州、德州、晃州、韶州的交通道路,物资运送出去同样也运送进来,黔州市场一片兴旺,商税显著提升。化州虽是百战之地,却与西域通商,天子在化州设立边市,江安义以香水为引,化州的商税才能达到四百万之多,黔州上解的税赋能达到一百四十万,实在不比化州差分毫。
  江安义知道这一百四十万来之不易,叹道:“志诚兄坐镇东南,让朝庭无东面之忧,我听说此次北伐苗寨为表臣服之意,主动派了五百名苗兵参战,志诚兄治政之才实在我之上。”
  余知节知道江安义三年没回京,一大堆亲朋好友要拜访,所以没留江安义吃饭,让他有空尽管来。余庆乐送江安义出门,笑道:“安义贤弟,等你有空哥哥为你接风,就到满春院听曲喝酒如何?”满春院,江安义想起当年余庆乐痴恋怜儿,不知可曾一亲芳泽。身为朝庭大员,自然不方便出入青楼,余兄看样子风流不减当年。
  还不到午时,江安义决定去趟李府。太仆寺卿李明行是彤儿的族伯,是李家最大的靠山,当年李家因为对抗清仗被天子打压,李明行也从司农寺挪到了太仆寺,李家后辈接班人李明益被吓破了胆,现在正在方州别驾的位置上悠游着。
  李家与江安义算是仇人,但是因为王皇后把彤儿赐婚给江安义,李明行认清形势,同意了这桩婚事,与江安义化解仇怨,同时与家主李明德商量,让彤儿在化州替李家打理西进的生意。这个决定如今看来十分英明,去年一年彤儿为李家赚取了二十三万两的红利,按约定要给彤儿三成,可是彤儿顾念族中困难,只取了三万两,其他的都交给了族中。这二十万两银对于江河日下的李家来说无疑是笔救命钱,族中总算能够喘口气,李明德将典当出去的家产田地逐渐赎回,李家经过清理之后重新显出勃发之意。
  李明行看着专心喝茶的江安义,心中如同开了杂货铺,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齐齐涌上来。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李明行突然想到族中晚辈李东晟进京来会试,跟他提取交往的化州士子手中有本江安义的谈话录,里面讲了些应试之策,十分有用。眼下李家青黄不接,后辈之中有能力的不多,李东晟年仅二十四岁,李明行看他是个可造之材,今科如能及第,将来不失为李家的后继之人。
  “来人,去请十九少来见客。”李明行吩咐道。然后对江安义道:“是我的族侄,彤儿堂叔的儿子,按辈份排在十九,彤儿要叫他十九哥,你年纪比他大三岁,却要叫声大舅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