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变臣 (宇十六)


  苗铁山身为安北大都督二十余年,对漠北各部落的情况了如指掌,继续道:“苏鲁漫是个雄才,深得族人拥戴,他收拢那些巴岱部的逃亡后曾说过要替他们报灭族之仇,并将乃仆部的轻骑组成一只三千人的血掠队,这段时日对我军的袭扰不断,手段极为残忍,我数次组织剿灭,都被他们逃脱。”
  祝谨峰没赶上上一场大战,原来的四大都督中只有他没有封侯,所以他最渴望立功封侯,巴岱部是漠北的大部落,如果能在大战之前击溃对漠人的士气是个极大的打击,绝对称得上是大功一件,凭此封侯绝无疑问。祝谨峰拱手道:“大帅,说一千道一万,摆在眼前的肉不能不吃,要不然被天子知道也会责怪我们消极怠战。”
  齐新文与祝谨峰不对付,冷笑出声道:“拉额纳山谷离镇北城三百里,这冰天雪地人马行动不便,急急赶了去,不要说打仗,恐怕是去送死吧。再说谁能说得清这是不是个陷井,我们想吞下巴岱部,说不定漠人还准备着把我们灭掉。”
  王克明点头道:“齐侯爷说的有理,打仗不可不慎,不虑其胜先虑其败。”
  黄喜在一旁道:“咱家反复问过那几个报信的谍子,他们说拉额纳山谷地势低凹,气候相对温暖,少数草已经从冰雪中长出,所以巴岱部才会返择此处放牧。这伙谍子一共十人,四人回来送信还留下六人在附近监视,如有异常应该会尽快送信。”
  祝谨峰道:“今年漠北大雪,各部落去年准备的草料到现在消耗得都差不多了,巴岱部到拉额纳山谷放牧应该是正常情况。本将认为机不可失,趁草原返青之前漠北各部落各自放牧的机会将其各个击破,不然等到漠人部落聚拢在一起再要攻打损伤就大了。”
  王克明站起身,再次来到地图前,仔细地查看着地图,然后下令道:“本帅决定围剿巴岱部。”一声令下如山倒,众将官都站起身,等待大帅分派。
  “苗侯爷”,王克明第一个便点到了苗铁山,“今日是三月初六,你部派出八万人马,务必在初八午时前到达拉额纳山谷北面。”苗铁山不敢拿大,高声应是领命。
  江安义的目光落在地图上,拉额纳山谷是个柳叶型的长条,从地图上的尺寸比例来看,应该长有
  百余里,宽仅有二十余里,大帅要求苗侯爷要到达的地方是达拉额纳的北部,若是发起围剿应该是堵截的位置。
  “苗铁山,你的任务最重,一天半的时间要绕行到拉额纳山谷的尾部,行军路程不少于四百里,可有难处?”王克明问道。
  苗铁山想了想道:“我麾下有五万轻骑,可以全部派出,轻骑到达目的地问题不大,只是剩下的三万步兵要在一天半内到达大帅所说之处,实在有难度,何况还要运送军资器械,构建简易工事,请大帅明察。”
  王克明想了想道:“五万轻骑先行,只需带三日口粮,步兵与笨重的?重由我亲自率军押送,在初八午申末时前定然送达你驻扎之处。”
  指着地图,王克明道:“我亲率六万大军前往拉额纳山谷南侧,此处离镇北城最近,有一天半的时间应该能到达,我部不出击,只负责阻击作用,山谷东侧此处由齐新文部驻扎,西侧是祝谨峰,可各率五万兵马,四部到达的时间要定在初八午时左右,前后不能相差一刻钟,以免惊动巴岱部,让他们在未合围前逃走。”
  王克明的手握成拳重重地砸在地图上,道:“二十四万兵马一定要把巴岱部牢牢围住,初九辰时发动进攻,把这块肥肉吃掉。”
  众人齐齐抱拳,高声应道“遵命”。
  江安义留意到,申国公在命令其他三部行动时只给出了指令,具体的行动由苗铁山等人自行指挥,自己亲自前往还是派将前去都没有要求,是派轻骑、重骑还是步兵也没有安排,这样就给了几位主将极大发挥空间。
  江安义离开帅府,身后传来叫声,“安义,慢走,祝某有话对你说。”
  江安义微笑回头,光禄寺致远院一别已经年余,祝谨峰看不出变化,笑着拱手道:“祝大帅别来无羔。”
  祝谨峰伸出手与江安义一握,别有深意地笑道:“江状元也来了镇北大营,真是有缘,到我府中说几句,曹叔听说你来了,让我见到你请你过府一叙。”
  故人见面当然不能推脱,只是江安义心中有些奇怪,祝谨峰奉命堵住拉额纳山谷的西侧,这个时候不应该调兵遣将吗,怎么还有空跟自己叙话。”祝谨峰的住处在帅府不远,与苗铁山、齐新文并排,二进的院落比起江安义的一明一暗两间房阔气了许多。
  曹景涵站在阶前相迎,三个人入正屋说话,简短地寒喧几句。祝谨峰道:“安义,你我在致远院有同住之缘,祝某觉得你是个爽快人,如果你不嫌祝某粗鄙,祝某愿与安义结为知己,从此守望相助如何?”
  江安义一愣,祝谨峰的话语中透出结盟之意,他虽然文名显赫,又是四品官员,但跟祝谨峰这样曾是威镇一方的大都督相比还是差得太远,要论圣眷、家世都不能与之相比,祝谨峰屈身俯就用意何在?
  ------------


第七百五十章 随军出征
  曹景涵手捊长须笑道:“安义,毋须疑虑,谨峰语出至诚。不瞒安义说,谨峰到镇北大营之后,申国公虽对他与苗铁山、齐新文一视同仁,可是谨峰来的较晚,军中排资论辈的习气严重,谨峰难免受到排挤。苗、齐两人已晋侯爵,谨峰只是袭位的伯爵,在两人面前难免矮了一头,所以才想援引安义以为臂助。”
  江安义默然,他来镇北大营才几天,却清楚地感觉到大营中山头林立、互相内斗的风气,申国公布置作战仍让各军统帅自主恐怕也是这个原因,只是自己一个遭冷落发配到大营的军中参议,有什么能力成为祝谨峰的臂助?
  “老夫喜欢安义你的诗词,顺带地研究了一下安义你的政绩,安义在化州政绩显赫,数次为天子解忧。”曹景涵毫不隐讳地道:“老夫喜研军事,特别分析了安义以少胜多击退西域联军的战事,能以数千人马胜十倍于己之敌,古之良将莫过于此。”
  江安义有些脸红,笑道:“那场战事多亏屯兵和百姓相助,江某安敢贪众人之功。”
  曹景涵道:“安义太谦了,身为统帅要善用天时地利人和,安义能集轻骑、屯军、百姓之力,是使人和;挖断道路阻敌是用地利,合城夜火是为天时,如果安义算不上良将,曹某纸上谈兵又算什么?”
  祝谨峰在一旁插言道:“祝某听闻安义武勇过人,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姜州手毙刺客十余人,卫大昌等元天教的悍匪都有不少折在你的手中,祝某佩服得很,可惜无缘见识。令弟安勇的骑射武功倒是见识过了,实为军中不可多得的骁将,由弟知兄,安义来到镇北大营,定能大放异彩。”
  江安义听着祝谨峰和曹景涵一唱一和给自己戴高帽子,心中越发谨慎,微笑着不语,且等水落石出。
  曹景涵把话题拉回,道:“安义乃是国士,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安义当深有体会,此次因韩太保文稿之事来到镇北大营,怕是在万岁心中失了信宠,将来福祸难测。”
  江安义眉头轻皱,曹景涵的话触到他的隐痛,他深知自己树敌太多,如果失了天子的圣眷,而太子又对自己生出嫌隙,将来仕途必定布满荆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曹景涵轻叹道:“谨峰之忧与安义不同,但归根结底却是一样,所以老夫向谨峰建议与安义协手,能在北征之中立下显赫战功借机封爵,方是长久的自保之道。”
  江安义情不自禁地点头,他被封为平山男爵,是最末等的爵位,可是这个爵位却是他在化州六年税赋激增、打退西域联军、查明元华江溃堤案等无数功劳累积才得到的,大郑封爵之难可见一斑。封爵难,得到爵位的好处出很明显,不光能封妻荫子,如在州县地方官员要年节拜望,犯罪还能抵罪,当年江安义在化州拿华政没有办法,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身上有镇西男的爵位。
  祝谨峰是安南伯,这个爵位是袭自其父
  祝康的安南侯,袭爵在世人的眼中不过是靠祖宗吃饭的软蛋,虽然他以前与苗铁山、齐新文同是大都督,但苗、齐两人因战功封侯,两相比较祝谨峰已经落后一步。
  祝谨峰目光冷肃,沉声道:“合则两利。大战在即,祝某没有时间与安义你细细分说,是否愿意请安义一言决之。”
  之所以这样急切,祝谨峰实是有难言之隐,祝家在江南经营三十余年,天子不能容忍安东大营成为祝家私地,频繁调动将领,最后将祝谨峰也被迫调离。祝谨峰深感风雨欲来,天子对祝家的信宠逐渐消失,他与太子并无交结,等到新君即位,没有战功的祝家将逐渐泯然众人。
  将门不比世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样的事不乏先例。当年平南侯贾思明平定元天教之乱,声誉一时无两,宣帝忌其声名,调他入京任左卫大将军,有意打压其子侄辈,贾思明死后嫡长子贾光义承袭平南伯,却只是右骁卫的将军,其他子孙辈多在十六卫中混日子。要不是建武十六年天下比武,其孙贾清远夺魁脱颖而出重入天子之眼,被提拔为云麾将军在镇北大营独领一军,后来作战勇猛因功承袭了平南侯爵位重振家声,再过两代贾家便要从顶级将门中消失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