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崇祯之所以弄这个排位,就是要告诉他们,每一次参见会议的位置可能都会改变,至于你该坐到那,就看你的表现了。
当然了,崇祯表面还是不动声色,毕竟这个话题,大家都懂,却又都不敢说。
崇祯看着众人都已经坐定了下来,也就不再沉默。“想必你们也奇怪,为什么我会突然将议事的地方改为这里?为什么会是这种风骨?
那我就告诉你们,从今天起,需要六部共议的边关大事,以后全部由朕在这里主持。”
“是皇上,臣等遵旨。”
“在这里议事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这些地图都是朕自去年开始,就让人绘制的,你们看,你们眼前的就是辽东全图。
图上标明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以及这次卢象升的进军路线,你们都是朝廷的支柱,看看,有没有哪里需要补充的。”崇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端起旁边的茶水喝了起来。
一众大臣开始打量起眼前的地图,地图被放在了中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每一个标的点。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众人都还在沉思,不知道该怎么说,崇祯明白,并不是众人不明白该怎么说,而是这种风格只是第一次,众人还有些接受不了。
这时崇祯将目光看向王洽。“王洽,你是兵部尚书,又是军机处大臣,对于辽东的事恐怕要比他们都了解,你先讲讲吧!”
王洽一听,当即站了起来。“是皇上,臣了解到的情况是……”
王洽还么说两句,这边崇祯便开口了。“坐下说,以后凡是议事,到了说的时候,可以一边坐下,一边指着地图的位置来说。
因为虽然你明白辽东的地势和情况,但是满朝文武还是有很多没有去过辽东的,不知道敌我情况的,所以你要讲清楚,不仅仅是让朕,还要让在坐的诸位爱卿都清楚。”
“是皇上,臣明白了。”
王洽此时感觉无比的别扭,这看起来像是讲课一样,而且在场的都是朝廷的二品以上大员,最主要的是还有皇上看着,如何能说?
不过既然皇上都点名了,自己总不能不说吧!
于是屁股稍稍的砰了一下下面的凳子,两腿蹦的很紧,就这样看着众人开始说了起来。
“皇上,诸位大人,是这样的,此时辽东作战,是去年朝廷便开始准备的一场大战,此战有卢象升为主帅,三路大军并进,其中毛文龙率领的东江镇兵马乘水路,攻取盖州、海州、辽阳等四城,
另外一路,则是御林军总兵周清周将军,统领手下的一万多御林军以及两万已经完成训练的朝鲜军新还有朝鲜方面派遣的四万大军,共计八万人。
三路大军将近二十五万大军,……情况就是这样子的。”王洽本来还有些担心,但是在说话的时候,众人都是认真的在听,他也就渐渐的喜欢上了这种总感觉,一下将知道的东西全部说了出来。
王洽说完之后,崇祯点了点头,众人也开始议论纷纷。
“不错,王爱卿将事情全部大致说完了,那朕也来补充几句,这次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为了收复辽东的大明,将辽东正式设为大明的省。
此战不仅要击败鞑子,还要将鞑子的主力一举歼灭,随后将建州等地也全部光复,纳入到大明的治理范围。”说完之后,崇祯脸色严肃的看着众人。
众人此时也是心思各异,辽东和当初的内蒙古地区一样,都是蛮夷之地,很难治理。
一部分老人还是对治理建州等地不太感兴趣,但是一些新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怀有热血,对于领土也是比较感兴趣,最主要的是,他们都支持皇上的新政。
这些人并不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对于崇祯的一些新政会全面的支持,反倒是那些已经获得利益的人,新政其实也就是在割取他们手中的利益,因此他们当然表示反对。
不过还好这是领土之争,对于众人来说,皇上既然想要那就拿来吧!以后不好治理了再扔了不就行了。
再加上现在战争还没有胜利,还不是商议这些的时候。
这时崇祯将目光看向几人,问道:“辽东的粮草、辎重准备的怎么样了?”
这时站起来的是户部尚书马懋才和工部尚书毕懋康二人。
“皇上,目前辽东总督卢象升卢大人需要的三个月的粮草已经全部抵送辽东,其中臣为了防止大军粮草有失,特从陕西等地调集了一个月的粮草被放在山海关,随时用于应急。
另外,目前京杭大运河的冰雪已经融化,可以通航,臣已经让人从南方各省开始采购两百万担粮食,一共分为半年,会陆陆续续的送往京师。”
这时一旁的毕懋康也说话了。“启奏皇上,工部打造的八十门红衣大炮已经分批发往了辽东,至于目前工部产出的所有火器,都在源源不断的供应辽东。”
“好啊!有两位爱卿负责大军的后勤,朕放心多了。”
“谢皇上……”
崇祯为这场战役,将这两年朝廷积攒的所有家底都给压了上去,光是粮草的损耗估计就不下于几百万两,而且这还只是几个月,要是万一托下去,恐怕花费更多。
在加上战争需要的武器、辎重、马匹,可谓是将户部和工部都给搬空了。
但是作为户部和工部的主事人马懋才和毕懋康却是一改往日抠唆的样子,变得大度了起来。
这也可以看出来,此时大明百姓以及官员对收复辽东等地的渴望。
一番议论之后,会议直到中午才宣告结束,此战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打的后勤,二十五万大军的后勤,是需要整个朝廷来供应的。
参加会议的朝廷大员心里也清楚,战争一触即发,此战胜,则大明辽东的祸乱则全部清除,败,则说不定会立即回到当初崇祯二年的局面,鞑子再次威逼山海关。
同时,一旦战败,朝廷内,恐怕三到五年之内,大明再也无法发起任何大型的战争,最主要的是,宣大府的门口还有草原察哈尔部的十万大军在蠢蠢欲动。
时间随着这场会议很快便过去了,崇祯八年四月一日深夜,辽东方面,辽东总督卢象升的大帐,辽东的所有将领被聚集在一起。
东江镇总督毛文龙、御林军总兵周清、总兵吴三桂、刘光等一干将领。
既然都是急匆匆赶到的大凌河堡,重建的大凌河堡俨然比以前更大了,其中还增添了很多船只,大凌河堡被卢象升当成了此次作战的指挥中心和运输中心。
一旦战事焦灼,则可以利用大凌河的优势,输送粮草物资。
众人都是神色严肃的看着卢象升,这么关键的战役他们当然知道,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此时一个个都是显得蠢蠢欲动。
在座的众人,官职小的也已经是参将了,其余的几个人已经做到了总兵,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年龄还都是非常小,此战过后,朝廷在奖赏他们,就只能是爵位了。
所以,他们明白,此战一旦胜利,战功最高的几人肯定会被封爵,当然这也是崇祯的承诺,到了这个地步,爵位早就该给了,只不过崇祯一直压着罢了。
在此战之前,崇祯就偷偷表现出了要为立功将士封爵的打算,虽然还只是传言,但是已经让辽东战场和各地的将领都不由的热血沸腾。
很多人恨不得立即跑上战场将敌人一个个杀掉,爵位意识着什么?
不用崇祯说,这些将领都懂,特别是用战功换来的爵位,以后史书上说不动还要有他们的一笔。
第397章 应各位朋友的私信,明天开始加更
一脸严肃的卢象升看着众人,脸色凝重。
“此战的具体部署你们已经知道,各线的主将也清楚这次朝廷的意思。皇上为辽东此战可以说是倾尽大明的国库,所以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东江镇兵马在攻取辽阳城之后,立即与周清部汇合,对沈阳城形成包围,各部攻击一定要小心。
为了防止鞑子狗急跳墙,各部一旦遇到鞑子主力部队想要逐个击破,则要立即采取防守的政策。”
“是大人,属下遵命。”
见众人都是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卢象升也知道没有什么可说的,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能不能成功现在还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好,现在我命令,各部与崇祯八年四月十日开始对鞑子发起攻击。”
“是……”
短暂的会议,是众人激动的心情有所平复,但是心里更大的激动就是这场战争。
因为在坐的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在这场战斗中活下来。
随着明军正急匆匆的整军备战,辽东鞑子方面,皇太极的病情经过一年的修养,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同时因为崇祯七年,明军并未对辽东发起大的战役。
再加上崇祯七年,北方虽然降下了大雪,但是并无大灾,一年之内,明朝北方恢复了平静,鞑子也收获良多。
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鞑子,竟然恢复了一些元气,皇太极为了缓解目前鞑子面对明军的颓势,命人去草原寻得察哈尔部,想要同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