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生怕一不小心激起郑家的反叛之心,在东南沿海再搞出事情,到时候对朝廷大局不利。
明朝海贸对外越来越大,利益也就越来越大,而郑家竟然和朝廷平分,这是让崇祯所不爽的。
虽然荷兰舰队是郑家击败的,但现在郑家得到的东西应该够了吧!真准备一直占着地方。
邹维琏的奏折,让崇祯的心中起了一丝波澜,也让他有动了海贸这块利益的心思。
取消海贸是不可能的,但是取消郑家在西南沿海的霸权却是可以的。
不过,崇祯明白,现在依旧还不是时候,还得再等等,水师强大到了能轻松击败郑家的时候,到时候就不怕郑家不就范。
另外几分奏折,则是各地呈报各地藩王的事情,自上次祭祖的事情之后,崇祯不禁免了各地藩王的仪仗和礼仪,还从他们的手中割了狠狠的一块肉。
朝廷也不再供养这些王爷,崇祯告诉他们,除非放弃在封地内的土地,否则就免了他们俸禄。
意思就是告诉他们,朝廷的俸禄和你名下的土地,你只能是二选一。
要知道,崇祯刚继位以来,明朝每年的税收有将近百分之五六十都要发给这些王爷。
虽然崇祯也多次教训过这些王爷,也多次从个人的手中弄到了一些土地。
但这对于解决整体藩王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这让崇祯不得实施自己别的办法。
今年,崇祯就没有向这些藩王发放岁禄,这些藩王因为之前的事情,一个个虽然有所怨言,但也都不敢吭声。
只是,岁禄对于有些藩王虽然不算什么,就算没有,他们依靠手中积攒的财富和土地,依旧可以纵情享乐。
但是藩王以下郡王以及郡王以下的镇国、辅国将军等,他们并没有食租税的权利,很多人只能靠朝廷发放的税禄生活。
这时被朝廷断了禄银,很多人连生存下去都非常难。
于是,一些人便开始闹事,在坊间散布谣言,诋毁崇祯,崇祯派去各地的官员,也开始上奏崇祯所听到的事情。
第651章 惩治皇族
要知道,大明存在至今,光是记录在册的这些皇亲国戚,朱家血脉就有数十万之多。
这些人大的,如各地的藩王,每一位每年朝廷都要拨付上万甚至几万石粮食来给他们作为岁禄。
同时,还有他们王府内的官员以及仪仗等,这些不都靠朝廷来养着。
至于那些低级的皇亲,每一位每年也要几百几千石的粮食来给他们作为岁禄,看起来不多,但是当这个人数已经数十万上百万的时候,朝廷的国库都不够给他们吃的。
这些闹事的皇亲,大肆诋毁着朝廷,发泄着心中对于朝廷的不满。
不过,崇祯对此并不在意,要想稳定大明江山,就不能再在这些人身上花钱了。
稳固大明江山的是大明的百姓,面对如此多的藩王,大明各地的百姓本来就已经怨言鼎沸,自己再不加治理,就会酿成大祸。
不过,宗室的心又不能不安,宗室的心不安,天下的非议就不能结束。
总不能将这数十万的宗室都给屠戮殆尽了吧?那到时候崇祯的皇帝估计也当到头了。
这些宗室族亲,平常看起来都是一些蛀虫,但是一旦有事,各地藩王与他们联合一起。
一方有钱、一方有人,顷刻之间便能在各地造成动乱。
崇祯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再联合起来的,现在得罪这些郡王以下的宗室,就是为了激起他们的怒火,然后再将怒火加到那些个王爷的身上。
本来这件事崇祯已经在着手处理,只是因为西北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暂时搁浅了下来。
同时,各地的怨言还未到达鼎沸的时候,他还在等。
十月五日,太原府张世泽部歼灭敌军两万的战报从归化城传来,这封战报,让原本对西北忧心忡忡的朝廷以及崇祯,变得兴奋了起来。
根据宣大总督满桂传来的消息,这股蒙古势力就是从宣大府向西逃窜的察哈尔部势力。
午间,北京城天空阴暗,细雨绵绵,打落在人们身上,人们终于感觉到了丝丝的寒冷。
紫禁城内,随着这份战报的到来,仿佛变得没有那么肃穆了。
崇祯赤脚走在干清宫内,急切的向一旁摆放的河套、内蒙古地区走去,王承恩急忙跟在了后面。
“主子,您的靴子。”
王承恩说着,爬了下来,要帮崇祯穿上靴子,崇祯并不在意,只是盯着地图上的位置。
包头、巴彦淖尔两城已失去,如今只剩下孙传庭的残部在沃儿堡内苦苦支撑。
如今察哈尔部的一部被张世泽所灭,满都罗的主力就得到了损伤,
相比较朝廷之上,众多官员总习惯将天气问题作为蒙古人头号的退兵方略,崇祯心中并不以为然。
历史上出奇兵者不在少数,一旦敌人抛弃天气的问题,选择破釜沉舟,而大明又没有什么准备的话,恐怕要吃大亏。
不过,明军宣大府的骑兵,在黄得功的带领下,如今应该也已经赶到了沃儿堡的附近,沃儿堡的困境算是已经解开。
这点,倒是让崇祯对于河套以及西北的担忧,减少了很多。
不过,崇祯还是做了另外一手准备,他又急令张世泽率领其所部兵马。从归化城西出发,围剿察哈尔部。
不过,按照现在的天气情况,崇祯预测,就算张世泽能够赶到,恐怕满都罗也早已经跑掉了。
满都罗跑掉可以,但河套地区要继续控制在明军的手中。
此战也给了崇祯一个想法,那就是对于漠北的蒙古人,单纯的依靠城池的固守用处是极为有限的。
他需要像汉武帝那样,组建一支强悍的骑兵,以骑兵作战的方式,来击败蒙古人、瓦剌、鞑靼等一切敢于反抗的蒙古部落。
大明的发展需要时间,一战能给予他十年的时间就行,利用好这十年,大明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到时候就不再是骑兵的天下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十月八日清晨,河套地区沃儿堡,此时的沃儿堡城墙上下的血迹早已经干涸。
原本堆积如山的尸体,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城墙上到处都是修补而来一块块的新墙。
不过,沃儿堡五十里处,依旧驻扎着大量的营帐,察哈尔部的汗旗依旧高高树立在河套地区的土地。
此时已经是双方停战的第五天,十月中旬的天气,寒风瑟瑟,看天空,有种大雪将至的感觉。
孙传庭站在沃儿堡的城墙之上,眺望着不远处的察哈尔部营帐所在的方向,虽然他并不能看到营帐以及人,但是眼睛之中却满是疑问。
他想不通,都这么久了,察哈尔部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
不多时,黄得功也走上的城墙,他早在三日的时候,就率领骑兵赶到了沃儿堡。
当时的察哈尔部还在全力的攻击沃儿堡,面对突然在他们侧面出现的黄得功,察哈尔部也是吓了一跳。
黄得功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直取察哈尔部的中军,自己则亲率大军冲进察哈尔部的营帐。
正在攻城的察哈尔部哪里预料到了这些,当他们的中军看到明军冲上来的时候,顿时愣住了。
随即大乱了起来,最后还是满都罗命图林、包日罕二人带人强行截住了明军的冲击,才防止了大军被从中冲断的危险。
不过,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方营帐起火,那里可是摆放了察哈尔部大量的辎重和粮草。
当满都罗看到这一幕之后,气的脸色发白,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满都罗只得下令大军向左侧撤军,随后明军黄得功所部还想追击,但很快便遭到了查里额所部的阻拦。
黄得功见此,只能放弃对满都罗的追击,但察哈尔部还是在城外留下了大量的尸体。
此战之后,满都罗明白,明军的援军已至,他想要攻取沃儿堡的计划也要放弃了。
不过,他只是向后撤退了五十里,并没有选择离开,因为海那赫那里还有两万大军在向这边赶来,随着明军骑兵的到来,满都罗明白,自己必须要等他们。
第652章 返回部落
但是,满都罗心里清楚,海那赫这么久还没有到达这里,路上肯定是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只是他还在等,等最后的希望,就算是海那赫死了,也不会就这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吧。
满都罗驻扎在沃儿堡五十里外之后,开始清点大军的伤亡,从开战至今,他所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了八万左右的人,其中并不包括海那赫以及乞温二人手中的三万人。
就算加上二人所部的三万人,察哈尔部还有十一万人,伤亡虽然看起来并不大。
但是从征战方面看,察哈尔部并未和明军发生过大战,攻击宣府也只是攻击了一天,损失几千人罢了。
倒是和明军韩查部的大战,察哈尔部的骑兵损失要多于明军。
至于和辉特部的大战,察哈尔部虽然也有伤亡,但是却虏获了大量的奴隶、俘虏。
这些俘虏中,很多都是辉特部的勇士,只要给予他们战刀,就能立即上马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