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帝国 (爱历史的小蜗牛)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历史的小蜗牛
- 入库:04.13
马懋才这时脸色平静的站了出来。
“回皇上的话,西南海贸顺利,据福建总督熊文灿奏报,西南沿海各地的海盗、土匪、倭寇等已经被郑家船队清除干净。
朝廷的海贸非常顺利,荷兰、法兰西、弗朗机等人都参与到了与我明军的海贸当中。
臣以为,应当继续加开海贸口岸,增加我大明的海贸税收。”
马懋才说完之后,本以为会得到崇祯的赞赏,但没想到崇祯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见崇祯不说话,马懋才很敏感的感觉到了不对,脸上的兴奋瞬间消失,整个人仿佛消失了一般。
眉头紧邹的崇祯,手不断的在案牍上的奏折摸索,有章有序的寻找,直到摸到了一个大概中间的奏折。
崇祯抽了出来,然后面带笑容的将他递给了旁边的王承恩,指了指马懋才。
王承恩示意,向马懋才走了过去。
“这是福建巡抚邹维琏不久前给朕的密奏,你们三个都看看吧!”
“是皇上。”马懋才非常小心的说道,他敏感的意识到有些不对。
打开奏折,马懋才只是扫了一眼,便清楚了上面的全部内容,不过他的脸上并没有任何的惊讶。
反倒是他的心中很是疑惑,这种奏折,邹维琏已经不止一次的上奏过,却内容都差不多。
军机处、六部、都察院都收到过邹维琏的奏折,但是因为崇祯支持海贸的问题,再加上海贸却是解决了朝廷国库的空虚。
毕竟谁要是开口参了海贸,谁上哪里弄这么多钱。
正因为如此,所以并没有人去理会邹维琏,对于邹维琏福建巡抚这个位置,也有人曾上奏将邹维琏调出西南。
但却被崇祯直接给拒绝了,如今皇上重提此事,实在是让几人都有些疑惑。
奏折在三人手中流转过后,重新递交给了崇祯。
“咚咚咚……”
崇祯用奏折敲打着案牍,发出碰撞的声音,声音虽然是敲打在案牍之上,但却仿佛是在三人心中敲打。
三人不敢多说什么,静静的思索等候着。
“马爱卿,你先说说,这份奏折朕应该怎么批复?”
“皇上,臣……以为海贸对于朝廷之重要已经毋容置疑,朝廷断不可停了海贸。”
“是啊!海贸的重要性以及所得之巨,都使得朝廷不能轻易放弃。可是现在,我大明海贸每年税收每年的一半都要被他人收去,另外一半还要看他人的眼色,你说说这是何道理?”崇祯说着,眼色变得凌厉了起来。
马懋才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为了这而来,但是很快他的眉头便也皱了起来。
“启奏皇上,西南沿海剿除海匪以及安定沿海,都是郑家在做,朝廷并没有在西南沿海做过什么动作。
而且朝廷也曾答应过郑芝龙,愿意将一半的海贸税补给郑家,做剿匪平边的军费之用。
如果朝廷这时候收回郑家手中一半的海贸税,臣担心郑家会感到不满,在西南沿海再搞起祸端。”
“会不会谋反就要看郑家是不是忠于朕?忠于我大明?西南是我大明之西南,如果因为怕,就将西南交到不忠于我大明的人的手中,那这西南就不再是我大明的西南。
朕就是要看看郑家是不是忠心于大明?”崇祯看着三人,眼睛之中闪现出狠厉之色。
三人看着崇祯,背后感觉到了丝丝的凉气。
三人都明白,皇上话已经说清楚了,就是要拿郑家下手,至于邹维琏的奏疏,不过是一个引子罢了。
马懋才的脸色平静,但心中却有些不舒服。
在他认为西南刚刚稳定下来,为朝廷提供了这么多的税收,皇上如今就要对西南动手,实在是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马懋才并没有说出来,他将目光看向身旁的王洽。
主管兵部的王洽,深知大明水师的情况,只有他说行,皇上才会真的行,他要是摇头,皇上也要仔细思量才是。
“皇上,是不是要先将水师调往西南?”
王洽没有再说其他的,而是直奔崇祯心中所想。
王洽的话让崇祯陷入了沉思,眼睛余光扫向低下头的王洽。
“传旨,着水师都督张大可不日进京。另外,户部准备好粮草,明年开春,着水师都督张大可率领一部分水师南下训练,就进驻在厦门城。
不过,刚开始也不要待太久时间,水师在西南的训练要常态化,在沿海各省都要有驻军的地方。
这件事具体怎么去做,就由水师都督张大可张爱卿去做,朝廷方面不要干涉太多。”崇祯看着三人,脸色平静的将事情交代下来。
“臣等遵旨。”
三人虽然心中依旧有些顾忌,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大雪纷飞中,三人离开了紫禁城,行走在北京城的街道上,若有所思。
新年将近,三人却并没有和其他官员一般变得轻松,脸上也没有了那么多的喜悦,因为他们有了各有不同的任务。
对比来说,王洽和吴宗达的事情最为棘手,特别是吴宗达,他手中的事情看似很远,实则已经将近。
这么久了,皇上终于又忍不住对宗室皇亲动手了,只不过这次布的局更大。
关于这件事情,皇上光提就已经不知说了多少次,以至于整个朝堂百官都知道了皇上要削藩。
去年祭祖,皇上未能如愿,今年皇上终于又开始了。
敏感的吴宗达预感到了他的末日的来临,但他并不害怕,从头到尾,他都是支持和推动削藩政策的人。
时间飞逝,冬季的北京城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十一月中旬,距离元旦已经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北京城被大雪覆盖,寒冷的北风不断的呼啸而过。
冰雪并未能阻挡各地情报的来到,近日以来,王洽深受朝廷上的非议,关于河套之战的奖罚,虽然得到了崇祯的点头,但是却并未能让百官满意。
闲来无事的言官,将矛头纷纷对准王洽,奏折不断落下。
第656章 重用孙传庭
但已经得到崇祯准许的王洽,并未得到任何的批评,河套地区,除了孙传庭被罚奉三月,鲍志勇被降职,其他人并未得到任何的责罚。
崇祯随后更是将袁崇焕调任朝廷兵部尚书,主管兵部,让孙传庭一人独领西南陕甘、宁夏、河套四地大权,以示对孙传庭的支持。
河套的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
十一月底,礼部,刚刚升任礼部左侍郎的张遇知的案牍前,来自大明二省一十三省的一封封奏报被递了上来。
不过四十岁左右的张遇知手中的奏折不断的拿起落下。不多时,他便有些无奈的放了下来。
这些奏折不是别的,而是各地官员奏报而来的各地皇亲情况的信息。
随着新一年的来临,已经被免了一年岁禄的皇亲们终于忍不住了,最近闹的越来越厉害。
吴宗达将这些事情交给了他,也让他非常头疼。
“来人……”
“大人……”
“去将礼部郎中尹正清尹大人请来……”
“是……”
不多时,年轻的尹正清从外面走了进来,相比较老成稳重的张遇知,尹正清的眼神显得更加锐利。
“下官尹正清见过张大人……”
“请……”
二人都是吴宗达一系的人,早已经非常熟悉。
张遇知从座位上走了下来,坐在了尹正清的身边。
尹正清最近也为了这件事着急,因此张遇知刚刚坐下,他便有些急切的看着张遇知问道:“大人,最近各地皇亲闹得越来越凶,朝廷上却一直是视若无睹,皇上那边是什么意思?”
张遇知略微思索了一下,看着前方说道:“皇上这边我倒是不太清楚,昨日我去见了吴宗达吴大人。据吴大人所言,皇上的意思应该是这件事的背后有别人在指使,将背后之人查出来,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件事情。”
“可是各省都有在闹,从何而查?”
“哪里人多从哪里查起?只要查出来一起,就不怕其他的查不出来。”张遇知看着尹正清,脸色深沉的说道。
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不是什么好事,但无论是皇上还是军机处都显得有些急,这让他不得不去尽快做这件事。
“开封府……”
尹正清说完,眼睛发亮的盯住张遇知。
这些天来,河南是闹得最凶的,河南中开封府又是闹得最凶的,因此张遇知一开口尹正清便想到了开封。
“是,我和吴大人的意思也是开封府,只不过开封府涉及到了周王府,周王又是皇上的叔叔辈,一向为皇上所敬重。
因此,这件事办起来就有些困难,吴大人的意思是希望能够找一个有能力且办事可靠的人。”说完,张遇知盯住了尹正清。
他的意思不言而喻,是希望尹正清能够前往开封府调查此事。
尹正清自然心中也清楚,他当即站了起来。
“部堂大人,下官的愿意前往开封府亲自调查此事,还望部堂大人和吴大人向皇上举荐。”
尹正清的态度让张遇知眼睛一亮,他挥手将尹正清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