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一家名为“锦江之星连锁酒楼”中,楼上楼下满场爆满,中间的说书台上,一位精神十足的说书先生手捏《皇明时报》,抑扬顿挫的宣读解析着军国大事。
“漠南胡儿背信弃义,趁我大战之际,偷袭肆虐,罪不可赦!”
“今朕奉天讨逆,顺者昌,逆者亡!檄文至日,漠南诸部需跪迎顺降,奉良马万匹,牛羊十万谢罪!”
“如若不从,负隅顽抗,朕必杀尽彼族,届时彼之良马牛羊,朕自取之!”
“好!”说书先生刚读完西征檄文,楼上楼下立时哄堂叫好。
“吾皇的檄文就是霸气!”
“塞外的鞑子背弃盟约,这次真应该狠狠的教训他们!”
“最好能把漠南重新划入我汉家领地!”
酒楼中喧闹冲天,纷纷吵嚷议论着此战,不少年轻人激动的满目热泪。
他们在心中呐喊:“天武皇帝扫平中原,饮马辽河,今又乘胜进军,兵入漠南,还发出如此具有大气魄的檄文,我大明终于再次硬了起来!”
光复旧地,本就是振奋人心之事,多少汉家男儿为之热血激荡,一些怀着热血之心的年轻已然将天武帝当做神灵一般!
二楼雅座之上,一位面色俊俏的公子看着周身喧闹的场面,撇了撇嘴道:“少年天子终究还是年轻,大战之后,不知安民,我行我素,一味的杀伐,好大喜功!”
话音刚落,只见周围原本喧闹的场面渐渐平息,几十双眼睛死死的盯着她,面色不善。
俊俏公子身边的矮小跟班眼中出现一片慌张,靠近公子身边,紧张的拉了拉她的衣服,低声道:“小姐......咱们快走吧......”
莫名的被周遭之人敌视,女扮男装的“公子”惊讶之下略显惊慌,她轻握折扇,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着起身抱拳告辞.......
第626章 多尔衮的艰难抉择
盛京景福宫(原朝鲜王宫),思政殿。
北国之主多尔衮缩在龙座中,盯着书案上的两份奏折,眉头紧皱。
这两份奏折,一份是明军西征蒙古之事,一份是吴三桂的谢罪折子。
大清已然没了趁机出兵辽东的能力,不管明军能否征服蒙古,已经与他没关系,他现在最愁的是怎么处置吴三桂。
自明清双方议和成功后,躲在阿拉赫图老寨中的吴三桂终于带着自己的人马走出深山,回到朝鲜半岛。
锦州之战,吴三桂消极避战,率三万关宁军率先溃逃,以至西线正黄旗和锦州军没了侧翼,惊恐溃败,祖大寿和旗主苏克萨哈最终被杀。
这种有意保存实力的狗奴才,罪不容赦,放在以往多尔衮绝不会轻饶,说咔嚓就咔嚓了。
然而此时......自己快不行了,大清的满洲兵数量太少,已经不敢轻易压制汉军旗了。
多尔衮身中两枪,和鼎步枪所用的子弹大部还是铅弹,铅弹是重金属,击穿身体皮肤后造成皮肤或者皮下的感染,出现红肿、发热等不适,长时间的感染导致金中毒,危及生命。
多尔衮被击穿血管和胃肠道,这么长的时间已然让他中毒良久,细胞发生变异,整日忍受着身心痛苦!
为了扶兄长阿济格上位,多尔衮强忍着不咽下最后一口气,派阿济格去东瀛继续抓东瀛人补充兵源,扩充实力。
多尔衮想削弱汉军旗的实力,但又不想影响清军的战斗力,更不能让投降的汉将感觉清廷对他们不放心。
毕竟满洲兵现在太少了,需要借助汉人的力量,才能让大清在这天下间立足。
如今洪承畴、吴三桂、李国翰、李率泰等汉军旗共有将近八万兵力,满洲兵不到两万,蒙古兵也不到两万,朝鲜三万,东瀛兵不到两万。
其中满洲兵分别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掌管,蒙古兵由费扬果和阿山,大清的权力争夺人员主要集中在满蒙各旗,汉军旗和朝鲜、东瀛都是需要拉拢的对象。
因为满洲势弱,汉军旗和满洲老八旗已经产生了嫌隙,想要稳住汉将,必须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让步,给他们更大的权利,最好能让双方互相牵制,自己从中掌握。
想到这里,多尔衮苦笑一声,自己的兄长阿济格打仗是一把好手,要论耍阴谋玩手段,还差了远了,也不知道未来他能不能收拾大清这个烂摊子。
若是阿济格不行,让头脑不正常的费扬果继位?多尔衮忽然想到,这两个家伙的智商貌似都在平均线以下.......
除了这两个智障,多尔衮又想到了两个养子:福临和多尼。
“福临是皇太极和布木布泰的崽子,如果让他继位,长大后得知是我杀了他阿玛,还不得刨了老子的坟?”
想到这里,多尔衮再度摇了摇头,又考虑了另一个养子多尼。
豫亲王多铎有两个儿子,长子珠兰十岁,次子多尼九岁,崇祯十二年,多铎在保定府被天武军围死,后来多尔衮篡位后,让多铎的长子珠兰继承豫亲王爵位,将次子多尼收为养子。
相比另一个养子福临,多尔衮更喜欢多尼,毕竟这是自己亲弟弟的儿子,比皇太极的儿子亲近多了。
“多尼是个好孩子,只是他的年龄太小,底子太薄了,支持他的人也不多,要是济尔哈朗和洪承畴能支持他就好了......”
多尔衮叹了一口气,命人传召定南王洪承畴见驾。
受封定南王,洪承畴可谓是春风得意,距离自己的人生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内在得意,外在低调,这是洪承畴苟且的为官理念,在迈向人生目标的路上,他变得更加的小心翼翼。
洪承畴进殿参见礼毕之后,生命力越发不行的多尔衮能少说就少说,他挥了挥手,屏蔽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指了指书案上的吴三桂谢罪折子,开门见山道:“定南王,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吴三桂。”
洪承畴也知道这家伙快扛不住了,不想听废话,当下直言道:“回皇上,臣以为,时下国势艰难,明军在辽东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攻打大清,吴三桂手中握有三万精兵,不可动他,当以安抚为主。”
多尔衮自然清楚,虽说八旗军满洲兵比汉军旗精锐,但如果真把吴三桂逼反了,也是件大麻烦,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连锁反应。
他又问:“如何安抚?”
洪承畴像是早有准备,回道:“皇上当初招抚吴三桂,封他为平西王,列亲王位,现在可把他降为郡王,小惩大诫。”
多尓衮沉默了片刻,道:“仅仅降爵又有何用,他的兵还在,下次再违反军令当如何?你当着我的面也不用隐晦什么了,直言了吧。”
洪承畴微微一笑,道:“皇上的担心不无道理,吴三桂的三万关宁军,其中有部分是祖家的,皇上可以提高祖泽润的地位,让其自成一旗,将他们分化散开.......”
多尔衮眼睛一亮,吴祖两家一向抱团,如果把祖泽润也封了王,任汉军一旗固山额真,既做到了分化兵力,也能趁机收买祖泽润。
在这些汉奸眼中,有奶便是娘,吴三桂表面上是祖大寿的外甥,祖泽润的表弟,实则他们没一丝血缘关系,祖大寿的妹妹是吴三桂的后妈,完全是利益捆绑在一起的。
只要有更大的利益取代,别说假亲戚,真亲戚搞不好都得翻脸!
洪承畴又道:“依臣之见,莫如让吴三桂提兵驻守釜山,令祖泽润领兵驻守平壤,将他们一南一北的拆散,相隔一千里不能轻易合兵,如此一来,他们各自人马不过万人,也不足为虑了。
多尔衮脸上露出了微笑,洪承畴果然是老谋深算之人,此计不仅表面小惩了吴三桂,又分了他的兵。
而去釜山是阿济格往来朝鲜和东瀛的港口,吴三桂在那,双方常来常往的,也好让阿济格趁机拉拢一番吴三桂......
至于驻守平壤的费扬果,也能调回盛京,加强自身的份量。
多尔衮笑了片刻,忽然冷不丁的问:“定南王,你觉得朕大行之后,谁最适合做这大清之主?”
第627章 互相试探
多尔衮笑了片刻,忽然冷不丁的问:“定南王,你觉得朕大行之后,谁最适合做这大清之主?”
洪承畴心中一震,脸上却平静道:“臣已五十多虽了,而皇上正当盛年,您大行之后,臣都不知道埋哪去了,如何知道未来的人杰有哪些......”
多尔衮盯着他,接着道:“阿济格、费扬果、多尼、福临,你最看好哪一个?”
洪承畴一本正经道:“皇上看好哪一位,臣就看好哪一位。”
多尔衮连连重咳了几声,又莫名其妙的转移了话题:“明军西征蒙古,我大清未来该如何应对?”
洪承畴沉吟道:“依臣判断,大明未来几年主要会对付蒙古,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他们就会平定蒙古,包括漠北喀尔喀三部。”
多尔衮暗暗点头,洪承畴的判断和自己几乎无异,大清能轻松征服漠南蒙古,目前的大明自然也不在话下。
至于漠北喀尔喀各部,只是表面按时纳贡,从未真正的臣服大清,因为距离太远,大清也没能力征讨,大明想要收拾掉他们,估摸着也要上花几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