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吴忠不解道:“起点白金作家是哪朝的文坛大家?”
  朱慈烺黑着脸道:“再废话,罚你一年俸禄!”
  吴忠悄然跑远。
  说起起点白金作家,朱慈烺心中忽然有些想法了:“我朝通俗空前繁荣,朕要不要也写本?”
  ......


第660章 微服出宫
  春耕时节,百废待兴,革新吹风春满地......
  近日来,锦衣卫和东厂几乎同时递上来一份重要情报,多尔衮猝死于景福宫思政殿!
  他走的很安静,然而整个满清的政坛瞬间炸锅了,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朝八旗,所有人都在争权夺位。
  因为多尔衮死的太突然,他的兄长阿济格还在东瀛抓壮丁补充军力,老弟费扬果初露头角,不为众人所喜,被满八旗中势力最大的济尔哈朗死死压制。
  多尔衮死后第二天,八旗中最强的镶红旗的包围了思政殿,众将拥护旗主济尔哈朗为大清之主。
  然而洪承畴等汉军旗的王爷以议政王会议商议为由,委婉的表示不支持济尔哈朗,同时大量汉军旗的士兵将镶红旗给围了。
  此外吴三桂和祖泽润分别从釜山和平壤领兵赶回,汉军旗气势汹汹,皆以洪承畴为首。
  双方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然而汉军旗的人马比满八旗多了数倍。
  面对如此险境,一向为人谨慎的济尔哈朗自知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强行登位不占法理,于是放弃了上位的想法。
  同时他也意识到洪承畴已然坐大,说不定多尔衮就是他暗中弄死的,越发的觉得在继统的最大权力角逐上,不能卷入过深......
  最终,济尔哈朗放下姿态,与洪承畴暗中协商进行利益交换。
  满清所有王公大臣在思政殿举行皇位归属议政,最终满汉双方选定了年仅八岁的福临继位,年号顺治,济尔哈朗和洪承畴共同辅政,分别任摄政王。
  济尔哈朗对皇太极还是很忠心的,希望帝系继续保持在皇太极一脉手中。
  再者,毕竟福临只是一个幼童,大清的国政还得由两个摄政王全权处理,形成满汉共治。
  满汉双方在假笑中皆大欢喜,济尔哈朗有苦说不出,将心思放在了在东瀛的阿济格身上,希望那个睿智能领兵回来消耗一波汉军旗。
  就这样,洪承畴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妥善地处理了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自己也向权力的顶峰迈开了一大步。
  当晚,洪承畴前往庄妃布木布泰所在的康宁殿......
  没过几天,大清新登基的顺治小皇帝发来国书,以臣下之礼自称,态度卑微。
  国书中高度赞扬吹捧了天武皇帝征伐蒙古的正义之举,并为天武皇帝上尊号“天圣可汗”。
  称天武皇帝朱慈烺为“汗阿玛”,请求册封王号,以示正统。
  满清皇族在中前期,皇子称呼皇帝老爹并不是“皇阿玛”,而是“汗阿玛”,所有文档,无论满汉语,都记载着“汗阿玛”。
  “皇阿玛”是晚清被汉化后的叫法。
  朱慈烺叹息道:“又平白无故多了个儿子,真让人忧伤!”
  不过鞑清这君臣之礼做的不错,还知道新王登基、世子册封这些大事,需要遣使向大明请求册封,应该是洪承畴交的.......
  朱慈烺批准了干儿子的奏请,正式册封福临为“大清王”,寓意大清亡。
  同时他下旨申饬福临:“不要随意乱认爹!朕没有你这个儿子!”
  据后代皇明官方史料记载,因为大清王随意乱认天武皇帝当爹,引起了征北都护府副大都护朱有能的强烈不满。
  国姓爷召开紧急军议,准备征讨大清,险些再次引发了两国大战......
  处理完这些事,朱慈烺将心思放在了近期举行的春闱之上。
  此次恩科会试,朱慈烺一改惯例,将原本由礼部主持,改为由教化部主持,此后形成惯例。
  礼部的职责被三番五次的分出去,搞的礼部尚书朱继柞整日胆战心惊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新皇。
  朱慈烺也没让礼部这些大儒闲着,让他们施展自己的专业,传承文化学术,按照《永乐大典》模式重新编一套新书《天武大典》,并且刊印天下流传后世,以及传播海外。
  朱慈烺早就发现一个现象,大明的很多官员,不是书法家就是文学家,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搞学术研究相当的厉害!
  说实话,这些人大多也只适合搞搞学术、写写诗词什么的,治理地方太屈才了,估计他们也没那心思。
  还不如让他们发挥特长,编纂《天武大典》。
  这两日就要开考了,朱慈烺打算出宫一趟,去秦淮河那边走一走,主要是想看看江南贡院周边士子的情况......
  朱慈烺重新换了一件精美的文士长袍,翩翩才子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身边的徐盛一时也有些错愕。
  他见惯了朱慈烺身穿甲胄和红色、玄色的服饰,乍一看这身月华白袍,感觉跟换了个似的,有点骚。
  片刻后,徐盛和吴忠也都换好了衣服,加上百十个便衣的御林军,一行人从西华门出宫,直奔秦淮河。
  自从解除了贱籍,秦淮河上的生意越发冷淡了,好在近期春闱大试,让江南各省的士子得以再次齐聚秦淮,这才重新了恢复了秦淮河当年的盛况!
  江南贡院就在秦淮河边,朱慈烺不想来也得来......
  一路行来,喧哗热闹的南京城中几乎没有了穿红戴绿的伪娘。
  在教育革新下,很多读书人充当地方学校的先生,教化部针对学校定下了铁律,规定先生以身作则,不许穿奇装异服,违者通报批评,屡教不改者开出教籍......
  为了饭碗,一些读书人还是愿意改变以前的陋习的。
  以前大明的服饰规定非常严格,什么阶层的人穿什么衣服,比如生员襕衫,举人青袍、进士巾袍,吏员巾衫,皂隶青衣,一眼就能让人看出身份来。
  针对服饰问题,数年前礼部也出台了新政策,取消等各阶层的服饰规定,可自由搭配。
  因此,朱慈烺身着这身服饰,不属于任何阶层,别人看不出他是读书人还是商人,方便装逼。
  然而,依旧有人改不了老毛病,朱慈烺眼前就有个行为放荡不羁的士子,身披彩绘,头戴绿帽,衣服上绣着大大的荷菊图案招摇过市。
  这还不算什么,这小子竟然带着假须,走一段路换一种颜色,先是黑色,走几步又换成了绿色,左顾右盼间还一脸的自得......
  “这人脑子是不是有毛病?”
  朱慈烺看着那人袍子后摇曳的荷菊图,对徐盛道:“让人去打他闷棍,装进麻袋里拖进巷子里的那种!”
  徐盛一招手,立即有两名便衣的御林军,把关节扭的咔咔作响,跟了上去.......


第661章 再临秦淮
  秦淮河畔,媚香楼。
  听闻天子年少时曾微服至此,还即兴赋诗数手,媚香楼的声名大噪,被称为秦淮第一名楼。
  朱慈烺再次光临此地,已过了整整五年,然而却发现这里的变化很大。
  原来,媚香楼的头牌、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嫁给了神机侯赵景麟,被传为一段佳话,她的义母李贞丽也成为侯府管家,无暇打理媚香楼。
  最后,媚香楼被江南一位财大气粗的富商收购,又大加装饰了一番,成为文人墨客的首选之地,冠绝秦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吴忠默默念着媚香楼两侧的对联,忽然道:“少爷,这不是您当年作的诗吗?”
  朱慈烺有些无语了:“媚香楼的这届老板很会做生意啊!”
  他自然不会追究此事,毕竟这诗也是自己抄来的,哪里好意思厚着脸皮去维权......
  进入媚香楼,早有工作经验丰富的小厮主动迎来,将朱慈烺一行三人请了进去。
  还是二楼雅座的老地方,俏丽的侍女前来奉上茶水和酒水,还莺声细语的介绍接下来的节目。
  听完这节目单,朱慈烺颇为惊讶,这媚香楼进行产业升级了?怎么搞起类似晚会的节目了?不淫湿捉对了?
  不过让他更惊讶的是,这侍女身后端茶带水的家伙,居然是个黑人小妹?
  不得不说,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别有一番异域风味,一下子就拉开了与同行之间的档次!
  朱慈烺不由一笑,看来这开海之举效果很好,很多商人已经发现了新商机,并与西方强盗们做生意了。
  新商机并非黑奴贸易,而是南洋那块地方。
  朱慈烺没有关注那些节目,而是竖起了耳朵,听着楼上楼下士子们的议论。
  “明日就要开考了,听闻还是考君子六艺?”
  “应该成为惯例了,因为考这玩意,某在家打了两年算盘......”
  “......”
  忽然有人发出感叹:“真怕圣上突然取缔了青楼......”
  此言一出,立时引起了周围士子的惊呼:“圣上也是男人,他能这么做?”
  有人拍案而起:“是啊,你收商税可以,收田税也可以,唯独不能取缔青楼,不然我们跟他急!”
  也有人痛心疾首道:“此处是我等精神寄托之地,取缔了这里,这不是焚书坑儒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