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然而现在,依法办事的城卒罪过最小,官职越大的反而越倒霉。
钦差坐镇、锦衣卫环伺,在厂卫列出的一系列证据面前,魏生津等人根本没有反驳之力,一个个终于没了往日的神采,垂下了自己的头颅。
审案的内容走漏,布政使宋权得知自己被卖,想要跑路,却被盯着他的锦衣卫逮了个正着。
经过冯英的审讯,锦衣卫抄家搜寻证据,宋权往来南京官员的书信被搜出。
眼看着涉及新政,牵着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官员之间的私下交易也浮出水面,冯英心头剧震,饶是他身为钦差,也不敢轻易请出王命旗牌处置。
思考片刻后,他详细写明了河南当前情况,遣快马送往南京,请旨定夺。
奏章只用了四天便递进了内阁。
文华殿中,几名内阁大臣心头惊惧。
首辅杨廷麟更是嘴唇发白,捏着奏本沉声道:“河南全省一百八十七名官吏,上下其手,左右联络,表里为奸,欺蒙朝廷,犯下了弥天大罪!真是骇人听闻啊!”
内阁次辅张国维道:“杨阁老,这件事太大了,我们该如何处置?”
既然案件已经定性,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处罚了,一下子牵扯出这么多官员,总不能把所有府县官员都杀掉吧?还有部分京官......
内阁大臣们不敢擅自作主,也不知道该如何票拟。
天武帝的脾气大家不是不知道,若是让他知道了,还不得翻天了?
可是谁又敢隐瞒不报呢?
最终,冯英递上来的这份奏章,还是出现在乾清宫的龙案上。
上面有着内阁的票拟,建议诛杀首恶宋权,余者各府县的官员皆无罪。
内阁给的理由是,布政使宋权没有承宣新政,这些府县的官员也是遵循上官错误指示,情有可原,法不责众。
如何处置这些官员,是个难题,但在朱慈烺这里,却是一道送分题!
朱慈烺看完这份长长的官员名单,将奏本扔到一边,冷笑了一声:“无罪?朝廷的邸报每个官员必看,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新政内容,他们能不知道?”
“身为地方父母官,本应秉承皇命造福一方百姓,然他们知而不做,不报,欺瞒朝廷,施政不力,压榨百姓,上下勾结,这些官员也叫父母官?”
法不责众是吧?不好意思,朕不惯着你们!
朱慈烺下达了让所有人都惊骇的旨意:“凡是设有路引的府县,知府、知县等主官,全部杀掉!副职杖责一百,充军!”
内阁还未缓过劲来,只听又有旨意传来:“此旨意不限于河南,全国各省皆按此旨处置!”
“除此以外,都察院巡视河南的御史,监管不力,知情不报,杀!”
正所谓职位越大,责任越大,处罚越狠。
“河南布政使宋权欺君罔上、欺压百姓、结党营私,抄家斩首!”
“刁民宋尚天,阻止手持大诰入京者,按祖制诛九族,斩立决!”
“应天府丞金之俊、大理寺卿潘士良、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斗光,勾结地方官员,同流合污,罪不可赦,流放台湾!”
平时一个个不都把祖制放在嘴边吗?现在就用老朱定的祖制来治你们,就问你们,酸不酸爽?
旨意下达后,满朝震惊,大明目前共十五省,一千多个县,其中坚持路引制度的不知还有多少。
可以想象,天武帝的这道旨意,不知会有多少官员人头落地!
这道整治地方的杀威棒,可谓是又毒又狠啊!
有官员上奏劝阻道:“陛下,皇后娘娘就要生了,请陛下在此大喜之日减轻处置,为小皇子积德......”
朱慈烺当即把奏本扔出乾清宫,骂道:“老子要是赦免了这些狗官,那才是造孽!”
“杀,全都杀了!不必等到秋后,旨到即斩!”
......
第746章 黄河岸边行刑
河南,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五月中旬,淫雨霏霏。
这一日,开封府黄河边人声鼎沸,乌乌泱泱里外竟围聚了数不清的百姓。
今日的黄河南岸已经被辟做刑场,所要处斩的乃是河南上百名官员。
“快点!”
在东厂番子的注视呼喝下,平时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官员们,此时身穿崭新的囚衣,灰头土脸的被赶上刑场,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恐惧。
距离河岸不远处的官道上,一些推车挑担的小贩趁机支起了摊子,希冀于在这万人聚集的机会里多赚上几文糊口钱。
几名外地的行商路过此地,满脸的疑惑。
立时有卖臭豆腐的大爷主动打招呼,为他们解惑,介绍这些官员的罪行,顺便推销自己的产品。
“你们不知道呀,这些罪官家里有多有钱,那府里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被锦衣卫一箱一箱的抬了出来!”
“可不是嘛,什么名人字画、瓷器古董那些叫不上来名字的宝贝海了去了!”
一名小伙子发出感慨:“我是真不明白啊,有些当官的空手来上任,才干了不到两年,家里就被抄出这么多金银,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身旁的大爷摇着蒲扇道:“年轻人不懂了吧,诸多行业,还是当官的最赚钱!”
小伙子仔细一想,还真是,心中不禁感叹,大爷还是大爷,厉害!
忽而人群中一阵轰然,“快看,钦差大人来了!”
围聚在河河岸的百姓们立时都伸长了脖子,要看看那传说中冯青天究竟长成什么模样。
但见众人簇拥中,两鬓白发的冯英身着大红官袍肃容来到河岸刑场,维持治安的城防军拦住了百姓们一路尾随的目光。
冯英扫视了一眼身加重锁,跪在地上一字排开的落马官员,唏嘘感慨。
这是他为官几十年来,办过的最大案子,以后应该会被记入史册吧.....
“靖案”刚刚结束,便出来个“路引案”,天知道天武一朝,会不会超过开国时的洪武四大案。
死囚中有人失声痛哭,懊悔发誓,他们有的是天武朝第一届科举的进士,也有的直接从国子监空降,通过考核继续留任的。
遥想当初外放为官,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准备在新皇的带领下大展拳脚。
然而,他们陷入了官场的大染缸,很快屈服于上官的淫威,无法抵制金钱的诱惑,抱着侥幸心理越陷越深......
其实,冯英的内心一直都在纠结之中,思索杀了这批官员究竟是错是对。
都说太祖皇帝最恨贪官污吏,贪墨六十两银子便剥皮实草挂于衙署之外,震慑不法。
如此重刑酷法,都不能杜绝贪污,天武帝这样大规模的屠官,真的可以澄清污浊的大明官场吗?
冯英明白,不能!
但天武帝也曾在奉天殿直言:“朕不指望杜绝贪官污吏和庸臣,只需朕在位的这些年里,大明的官场能够干净一些,官员们有所作为,如此就满意了。”
冯英曾经对这种严苛的律法犹豫过,动摇过,不过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做出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态来。
他也看开了,畏惧律法,总比蔑视律法好,新政哪有不死人的!
死囚们的哭声将短暂失神的冯英拉回了现实,他看了看天空的日头,沉声道:“准备行刑!”
今日将刑场设在黄河边,又召集了周围的百姓前来观刑,便是震慑官场。
催命的炮声隆隆响起,最后一声号炮响起,冯英立即黑着脸下令,将所有死囚拖上刑场!
被绑得跟粽子一样的官员早就吓的面无人色,浑身瘫软。
其中一名罪官拼命抵死挣扎,哭嚎不止,被锦衣卫强行拖拽到木桩之上绑好。
旁边刽子手捧着鬼头大刀,喝了碗酒,极其专业的喷了一下,把罪官的崭新囚服都给弄湿了。
鬼头大刀闪耀着幽冷的光泽,罪官们的下面已是骚臭一片……
这批刽子手极为的专业,他们忍着难闻的气味,如同剥桔子皮似的,将绑在木桩上罪官们衣服一一剥光,堆积在河畔,如同隆起的小山包。
这寓意着人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刽子手可不是随随便便拿刀就能干的,也不是对着犯人脖子来上一刀就万事大吉的。
刽子手是一个难度相当高的技术活,他们入行之前经过专业训练的,师傅一对一教导,还要练习刀工,每天要劈八百个冬瓜才能休息。
而且刽子手行业内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名刽子手一辈子只能砍九十九个脑袋,多一个都行,不然晚年会发生不详......
昔日养尊处优的官员老爷们,在临死之前,发出了如同高低音的哭嚎声,偶尔夹杂着几声不甘的咒骂声。
他们白花花身体袒露在成千上万的百姓目光之中,百姓们大多幸灾乐祸,大声的叫好。
不知为何,这帮落马的官老爷们哭的越大声,围观的百姓们越觉得兴奋。
午时三刻一到,鼓声骤然擂起,冯英一声令下:“斩!”
刽子手们手中的鬼头大刀高高扬起,像是排练过似的,姿势好评!
一片刀光闪过,冰冷而又锋利的刀刃切透了罪官保养的不错的皮肤,撕开脖颈处猩红的肌肉,一刀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