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朱慈烺讶然,没想到小家伙还主动提要求了,他好奇道:“你想要选谁?”
朱和陛将目光投向徐盛那边,道:“皇儿想要徐展鹏当伴读!”
徐展鹏是徐盛的长子,今年七岁了,因为这孩子的母亲是朱慈烺以前的贴身宫女,所以时常出入宫中。
朱慈烺早就有意让这徐盛的儿子充当伴读,不过他还是问了一下理由:“皇儿为何选他?”
只见太子朱和陛忽然笑了,回道:“他很听话,上次我让他去摸宫女的屁股,他真去摸了......”
宴会众人先是一怔,接着哈哈大笑。
朱慈烺一阵无语,不过看着众人欢笑的样子,也就没有继续问下去,开始转移话题,边吃边聊。
不知不觉,宴会的话题说到了结亲。
期间,有几个勋贵,有意无意的试探,希望能与帝室联姻,子女嫁给皇子,或者迎娶公主。
明初,勋贵和皇室的联姻很常见,洪武朝时,功臣子女与皇子皇女的联姻占了皇室婚姻的八成,其中勋贵之家占六成。
永乐朝时,勋贵与皇室婚姻常态化,明成祖朱棣的子女与勋贵联姻比例达到了百分之百。
如此高的比例,与“靖难之役”有很大关系,朱棣既要靠靖难功臣们维护四方秩序,还要拉拢洪武旧臣维护朝堂稳定,。
直到永乐十二年出台了新的宗室婚宴制度,为了制约藩王,规定皇族宗室只能娶平民之女,公主、郡主只能嫁平民驸马。
到了仁宗和宣宗时期,已经没有了重要的功臣之家与皇室联姻的情况,功臣与皇室联姻逐渐消失。
对于勋贵和帝室联姻这个问题,朱慈烺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回复说:“以后公主择婿,可以选择勋贵子弟。”
公主不像皇子,后代还能续几辈的爵位,亲王的女儿称郡主,郡王的女儿称县主。
公主嫁人后随夫家,子女是没有爵位的,除非皇帝赐封。
朱慈烺放开公主择婿的条件,也是为了让她们的后代多点保障,不影响政治格局。
至于皇子迎娶勋贵之后的政治联姻,还是算了吧。
......
纵横四海
第774章 币制改革
历史上的盛世,往往出现在乱世之后,而且基本都在朝代建立之初,中兴或者之治不算盛世。
其实很多盛世含金量很低,只是战后经济恢复,国力上升的表现。
所谓的盛世,基本是建立在前朝人口减少,和本朝的土地再分配的基础上的,说建立在老百姓的血和泪的基础上一点也不为过。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目前天武帝治理下的大明,虽然执政时间不长,却比一些假盛世要强多了,无论国内繁荣昌盛,还是文治武功,都到达了一定的水平。
因为,天武朝是目前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国库的收入,大多是用在民间基础设施建设上、促进国家发展的政权,用钱推动经济复苏!
现在的大明,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
通过摊丁入亩的农税、海贸关税、商铺商税等一系列税收新政,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高达上亿两白银,而且每年的税收增长越来越多。
如此多的税收,导致需要白银需要增多,现在全球的白银总量也不过十多亿两,大明全国的白银总量差不多四亿两。
要不是财政部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边收税一边把银子流通出去,大力发展地方基础设施,大明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现象。
现在的银子流通量,渐渐不足以支撑日益繁荣的大明经济,币制改革、推行纸币的政策,开始紧张的提上了日程。
乾清宫中,朱慈烺召见了财政部所有七品以上的在京官员,以及皇家集团的总经理吴诚、商人联合会的会长张大彪等人,共同商议币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大明一共有两大银行,一个是朝廷扶持、商人联合会发起的大明中央银行,另一个是皇家集团旗下的明商银行。
大明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天武通宝和粮票,明商银行负责发行银票。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两家银行在大明百姓中信誉度极高。
朱慈烺准备由大明中央银行发行新币,并由两家银行代为向外流通,将旧币慢慢收笼。
目前大明市场上不仅白银不够用,流通的货币也是杂乱不堪,有天武通宝,还有崇祯通宝,甚至有万历通宝。
重要的是,这些货币分量不一,私钱在市场上占据的比例太多了!
明初洪武朝时,朱元璋为了推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极为严格,三番两次停铸铜钱,导致民间私铸猖獗。
到了万历朝,因抗日援朝,朝廷将铸钱的部门从宝源局移交给了户部,后来工部也拿到铸钱的批文,大力设置铸钱炉,疯狂铸钱。
官府铸钱,民间也铸,全国各地也纷纷效仿,私钱泛滥,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竟把大量官炉给干倒闭了!
民间铸私钱,从起初的轻微到司空见惯,再从中心经济繁荣的一线城池,扩散至城野乡村的底层市场,继而逐渐蔓延至全国,给大明的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为了整治私铸和统一钱币,朝廷历代官员采取了很多种措施,其中包括严惩不贷、颁布法律条款,还有控制制造假币的材料。
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是根本没有用,私钱流通的的问题一点都没有得到改善。
天启和崇祯年间,民间的私钱更是泛滥的不像话,到处都是铸滥钱恶钱,为了赚取利润,私铸的钱越来越劣质化。
崇祯不仅在军事上给朱慈烺留下了烂摊子,经济上更是一塌糊涂。
崇祯刚登基时,大展宏图,在经济上也烧了一把火。
户工二部进崇祯新钱式的崇祯通宝,崇祯帝令每钱一文重一钱三分,务令宝色精彩,不必刊户工字样。
多好的惠民政策啊,崇祯元年的钱币铸作精良,可以说非常的良心了。
然而当时大明各地战事不断,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加之此项政策得罪了大量的利益团体,没过多久这种质量上佳的钱币就维持不下去了,私钱再度泛滥。
从高官士绅到群众百姓,很多利欲熏心的人都参与了私铸铜币这一条路,并且从中获取谋利。
还有私自铸成的铜币已经太多了,和真的铜钱都混杂在一起,朝廷一时无法从百姓手中处理这些私钱,更别说禁止私钱流通。
而后市场上流通的崇祯宝通,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计有百余种,尤其是背文之繁缛,实为中国货币史上所罕见。
其中有一种背文铸着奔马图形的小平钱,径小轻薄,俗称“跑马崇祯”,近年来民间传说把此钱和闯王李自成巧妙的联系起来了。
李自成号称闯王,“闯”字门内有马,“跑马崇祯”预示着“一马入门,门下有马”灭亡崇祯者必为李自成也。
崇祯朝是大明朝钱币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
复杂混乱到连朱慈烺都迟迟没敢下手整顿混乱的私钱市场,经济是国家的根本,要是玩崩了,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现在是到了不得不解决这种情况的时期了,既要大量的铸造新币补充市场,缓解通货紧缩,又要想办法剔除市场上良莠不齐的私钱。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财政部尚书程国祥研究了数年,多次深入市场,与百姓交流,最终总结出了几个解决的方案。
程国祥颤颤巍巍的从座位上站起,作揖道:“陛下,民间交易杂以私铸铜钱,以故钱法不通,臣建议从质量上入手,新币材质足量,从根本上遏制私钱!”
程国祥的建议就是釜底抽薪,只要天武通宝的成色好,含铜量高,分量足,谁会去用分量轻薄的私钱?
刚刚调任户部右侍郎的黄宗羲也道:“臣附议程阁老之言,若是再辅以刑律,久而久之,私钱的势头自然被遏制。”
朱慈烺微微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就是要比之前多费些铸钱的成本,不过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市场繁荣稳定,该花的钱还是得花的。
其中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执行力,以往朝廷历代官员遏制私钱的方法都不错,最终还是执行力差,导致不了了之。
对于大明目前官场上的执行力,朱慈烺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明年就是天武朝第三次开科取士,暂时不差当官的。
第775章 龙元
接着,在朱慈烺的示意下,财政部的几个官员就新的天武通宝(铜钱)所用材料分量进行了讨论。
历朝历代都有数据参考,又有市场上流通的私钱质量和成本对比,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紧接着,会议的议题转向了白银。
朱慈烺看着颤颤巍巍起身的程国祥,道:“程老,你就坐下说话,不用起身。”
“臣谢过陛下恩典!”
程国祥也不客气,喘了几口气坐了下来,脸上的褶皱渐渐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