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启奏皇爷,内阁递了一批奏本。”大殿外传来了值日太监的声音。
“进来。”
乾清宫值日太监沈毛低头哈腰碎步走了进来,手捧厚厚一摞的奏本,轻轻放在龙案上。
朱慈烺随手打开一本,立时眉头一皱。
第一本竟是一位御史弹劾蓝浩然的奏本,上面的内容令人匪夷所思,言说蓝浩然原本姓胡,却改姓为蓝,经过调查发现,这蓝浩然竟然蓝玉的后人!
这名御史更是洋洋洒洒的写了当年蓝玉的各种罪状,言说此等逆臣,被太祖诛杀三族,却仍有漏网之鱼,理应彻底处决!
提到蓝玉,朱慈烺印象深刻。
蓝玉是明初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算是继徐达、常遇春之后第二代不可多得的将才。
他南征云南,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立下了诸多战功,尤其在捕鱼儿海一战中,蓝玉率明军深入草原千里,彻底消灭了北元主力,从而名震天下。
蓝玉是有大功,却也是明初最为跋扈的武将,为人居功自傲。
有一次北征回朝时,夜抵长城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竟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口头警告他,然蓝玉仍不知收敛,日渐恣意骄横,收了众多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还主动要官当。
即便如此,朱元璋也忍了下来,将他列为皇太子朱标的辅臣之一,太子朱标与蓝玉私交甚好,也有能力震住蓝玉,为其所用。
然而朱标早薨,朱元璋选定的皇太子朱允炆太过年轻,肯定玩不过蓝玉等武人集团,搞不好手握重兵的蓝玉会造反。
后来锦衣卫举报蓝玉谋反,老朱一狠心,搞了蓝玉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
原本老朱给太子朱标留了当时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主力兵团。
然而,太子朱标的突然去世,让老朱一下子懵了,只能狠心杀掉这帮武人集团,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可谓是元功宿将,相继尽矣。
原本老朱是打算把蓝玉凌迟碎剐了,念及儿女亲家,心软之下才改为剥皮,算是留个全尸,并把人皮送往他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朱慈烺通过锦衣卫了解到,此时蓝玉的整张人皮还在四川蜀王府祭堂中。
朱慈烺将这这道弹劾蓝浩然的奏本放到一边,继续看下一份。
忽然,他的眉头再度紧紧皱起,第二份奏本赫然也是言说此事,要求严惩蓝浩然等人。
朱慈烺站了起来,手擎着灯,眼映着光,一份份仔细看着这些刚送上来的奏本。
看完最后一份奏本,朱慈烺的猛的将手中的奏本摔在龙案上,眉宇间带着一丝冷意:“文臣弹劾武将!”
蓝浩然之案,送到南京不过区区数日,他们是如何在段段时间内挖出蓝浩然的身世的?
显然是文臣为了打压武将集团,而且是有组织的行为!
也难怪孙应元将兵部的议功奏本,和军法部的奏本同时间的递了上来,他必然已经察觉到了此事!
朱慈烺思索良久,南窗已经有了一丝亮白,朝会的钟声悠悠响起。
奉天殿中,文武百官各自列位,氛围不同往日。
朱慈烺端坐在御座上,扫视了众臣一圈,忽然悠悠开口道:“朕准备替凉国公蓝玉平反,众卿家议一下朝廷给他的追谥。”
此言一出,朝臣们立时议论纷纷,皆是惊讶皇帝此番动作。
蓝玉牵涉到洪武四大案,是太祖皇帝亲自下旨处决的,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冤杀的,可历代大明君臣,无一人敢替他们平反。
因为一旦平反,就表明着朱元璋的决断是错误的,进而表明自己的老祖宗是个滥杀无辜的屠夫。
百善孝为先,大明后世之君谁敢这样否认自己的祖辈啊!
可是现在,天武帝竟然做了,还是主动提出的,这不是打祖宗的脸吗?
朝堂上出现了短暂的议论,立即有文官跳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蓝玉案已是太祖皇帝亲自过问的铁案,请陛下三思!”
又有人道:“蓝玉居功自傲,恣意骄横,既无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乃其咎由自取!”
不断有大臣们跳出来,你一言我一句的细数种种。
朱慈烺不发一言,只是认真的听,时而观察各官。
替蓝玉等人平凡,只是一个他的一个试探,朱慈烺想看看,究竟还有多少朝臣还拿祖制说话,又有多少朝臣参与文武党争。
再者,别的皇帝不敢做的事情,朕就是敢做!
老子是穿越来的,没那么多老朱家的心里负担,更不怕背负骂名!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蓝玉是民族英雄,老朱杀他不过是为了巩固下一代的皇权而已,谋反个鸡儿!
当然了,如果朱慈烺遇到蓝玉这种性格的将领,也会使劲的打压,打到他没脾气为止。
第803章 朕要杀人了!
孙应元等军机大臣们没有说话,内阁大臣们也没有说话。
武将们肯定是支持替蓝玉平反的,毕竟谁也不愿落得跟蓝玉一个下场,好好的被扣上谋反的毛子,抄家剥皮。
这时,文官班又有人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要弹劾海军陆战旅团总蓝浩然!”
朱慈烺定睛一看,认得这人,此人便是新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阮大铖,在戏曲上颇有造诣。
军法部尚书顾威沉着脸道:“蓝浩然之事,我军法部已经做出处置,降其职三级。”
阮大铖针锋相对道:“据我都察院查实,蓝浩然乃是逆臣蓝玉的后人,太祖皇帝诛其三族,他们瞒天过海成了漏网之鱼,臣请奏陛下彻底绝之,以典正法度!”
朱慈烺皱眉道:“朕已经御批处置了,按军法部提议,降其三级,至于蓝玉是不是逆臣,朕说的很清楚!”
阮大铖依旧不让,道:“蓝玉逆案定案已有二百余年,陛下不该为其平反,再者,蓝玉后人依旧是钦犯身份,那蓝浩然效仿其先人行无耻勾当,理应处决以正军纪!”
一些武将已然愤怒,有人忍不住出言喝骂。
秦国公孙应元却很镇定,他深知天子最恨党争,这个时候绝不能站出来添乱,给天子留下党争的印象。
有时候,不争才是争的最高境界。
这个道理,几个内阁大臣们也懂,纷纷闭口不言,任凭殿中几个憨批相互打嘴仗。
朱慈烺训斥道:“蓝浩然的事,本就是军法部之事,朕早已定下我朝文武分治的制度,为何你都察院要管军事之事?岂不越权?”
阮大铖义正言辞道:“国法军纪乃国之根本,为臣者维护法纪,应所应当,只是陛下当初立下军令,禁止士卒奸淫百姓,今日为何又要亲自破坏?”
朱慈烺冷笑:“等日本成为大明的领土,到时再说奸淫百姓的话吧!”
这一下,阮大铖更来劲了:“日本国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国之一,陛下为何屡屡违反祖制,对周边藩属国轻启战端?”
好家伙,你这是来寻死的呀!朱慈烺彻底的恼了。
不过他心中很清楚一点,这阮大铖为人奸佞,品格低下,当初因排挤东林和复社,又得罪了冒襄、黄宗羲等人,多为士林所摈斥,这些年过的很不如意,一直没得到升官。
为何现在这厮忽然代表文官主动对线武将集团,挑起事端?
恐怕其中有人在背后故意推波助澜!
朱慈烺扫视了一圈文官班列,似乎在寻找暗中挑事之人。
然而,群臣除了几个跳的最欢的文官愤愤不平,余者皆闭口不言,垂首待立。
阮大铖还要说话,只见朱慈烺忽然拔出身边护殿将军的佩剑,不冷不热道:“国有奸贼出没,朕可要杀人了!”
群臣皆惊,相顾失色,一些心虚之人更是心脏狂跳。
阮大铖也是一愣,暗道天武帝果然敏感。
眼瞅着皇帝怒目的眼神,阮大铖强行镇定,继续挺着摇杆,显示出一代直臣的风范,语讥道:“古今可有帝王执剑于殿,剑指大臣的?那是商纣隋炀之暴君所为,望陛下不可学之!”
“好!好!好!”
朱慈烺哈哈一笑,连叫三声好,他提着剑边笑边走,缓缓来到阮大铖面前,冷言道:“自古史书未曾记载是吗?朕今日就让你们见识一番!”
说着,他眼中透出无限杀机,持剑对着阮大铖就是毫无花哨的一剑。
寒光四起,力道强劲,只听“噗”的一声,礼部右侍郎阮大铖的头颅不正常的晃动了几下,直直栽落地上。
刚刚还站着的身体也应声而倒,一腔热血喷了满殿都是。
群臣骇然,相继躲避。
天煞啊,皇帝竟在奉天殿当庭砍杀一名三品朝臣!
亲手砍了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朱慈烺随意的拽过护殿将军的披风,将宝剑在上面擦了擦,并喝道:“御林军,进来洗地了!”
一队御林军应声入殿,开始清理血染的大殿。
朱慈烺轻呼了一口气,这才语气一转,开口询问道:“可还有人出来给朕说说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