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明第一帅)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入库:04.13
掌管十万人马的大将军,那就更麻烦了,不仅要布置这十万人,还要管他们吃喝,去了解他们将领。
有的将领性格开朗,有的温和,有的阴郁,还有的暴躁,莽夫性格,他们的方言、习惯、智商、理解能力也不同,对将令的贯彻力度也会随之不同。
士兵们就更别说了,十万个人有十万种性格,十万个家庭故事,保不准哪位是汉奸的料。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主将,你要管他们吃喝,与朝廷沟通,粮草问题肯定要解决,不然就会发生营啸。
还有行军速度,地形情况,天气情况,沿途河水是否上涨,山路会不会堵塞,长时间行军士气问题等等。
因此,大将军的指挥难度非常的大,不仅要掌握军事、地理、历史、器械等知识,还要学习方言,心理学......
十万人都这么麻烦了,有着十五万人马的联军呢?他们来自四个不同国家,几十个不同部落。
作为联军统帅,戈洛文不仅要考虑上述“大将军”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还要考虑如何统帅好这支军队,将联军拧成一股,共击明军。
主帅戈洛文的命令,联军诸将不一定愿意听从,听不听全看心情,反正你也不能砍了老子!
各国的军队纪律不同,我犯了你家的军纪,可没犯了我家的军纪,你要杀老子,那就是严重的外交事件了!
即便联军诸将愿意听从戈洛文的命令,他也不一定听得懂,毕竟大家都是外国友人,需要大量的通译官。
朱慈烺老早就分析了联军的情况,联军主帅戈洛文的指挥难度,可谓是地狱级的,要想降低这一难度,他只能先在指挥部大力推广俄语了......
明军就没有这种顾虑了,放在二十多年前,或许来自不同省份地方的军队会讲当地方言,但现在的明军,统一使用的是官话!
更别说明军有完善的传讯部门,内有高学历的赞画,别说方言,连洋文都能随便整出几句来!
这就是大明普及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好处之一!
语言只是个小障碍,联军中士兵的装备差异,训练水平,军官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更是联军统帅戈洛文要克服的巨大挑战。
从古至今,能像韩信那般自信的说出“多多益善”这等看似低调,却牛逼的不得了的话来,全世界也没几个人。
在军事领域,多多益善不是一句名言,而是一种境界,代表着统帅的指挥能力,已经突破了人数的限制,是真正的军事天才!
朱慈烺不相信戈洛文是这种军事天才,因此他丝毫不惧,并对联军做出了评价:“一群战五渣!”
我四万天武军,令行禁止,同进同退,同生同死,万众如一,何惧之有?
第1147章 不要怂,就是干!
惠远城外,滚滚的金属洪流,蔓延了青青草地,无数身着各色甲衣的联军士兵,手持着武器,在四杆大旗的指引下,向着惠远城进军。
戈洛文帅旗在城外飘扬,联军的骑兵在惠远城前骑马来回驰骋,激起了大片烟尘,嗷嗷怪叫着向城内的明军显示着他们的军威。
他们很多人都相信,用不了多久,城头将会插上四国的军旗,历史也将改变!
然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明军的地堡阵!
这个上一批联军啃了一两个月没啃动的玩意,现在轮到戈洛文亲自来啃了!
与此同时,明军正在惠远城中召开御前军事会议。
会议的氛围还不错,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压抑,从皇帝到将军,他们脸上没有过多的担忧,小紧张还是有的。
毕竟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了,皇帝还在城中,万一有个闪失、栽了跟头,那就遗臭万年了.......
会议的主题自然是如何退敌,首先发言的是赞画部的赵士骧,作为军中老智囊,出谋划策是他分内的事情,他不先张口,别人都不好意思说话。
赵士骧发言认为,明军的人马虽有四万,但要分守伊犁九成,平均下来不到五千人,若是集中一处进攻,被联军分兵大侧击就不妙了。
所以在目前险峻的局势下,敌军的实力是强于我军的,当以守为主,坚壁清野为辅,时不时的派兵出城偷一波,等敌军被折腾疲惫了,退兵之际大家再出去追一波,扩大战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很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既然有塔,为何要出塔秀操作呢?何不保存实力让敌人越塔?
只要守住了塔,参团的敌人辅助吃了队友的经验,主力被拖住发育了,时间一长,他们自然会撤退重新寻找机会的。
与会大多是人都支持赵士骧的谋划,唯有皇帝朱慈烺亮了反对灯。
要是没有皇帝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事就安排下去了,可是这次,反对的人是皇帝,手中握着一票否决权。
会是他召人开的,虽然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但最后只有他说了算。
朱慈烺站起身来,指着面前沙盘上的各色军旗,正肃道:“敌势嚣张,若我军坚守不出,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认为我煌煌大明,不敢与之争锋,国朝开国至今已近三百年,一向称雄天下,朕虽不才,亦有纵横天下之志,小小潦倒四国,吾辈何惧?”
朱慈烺环顾周围众人,停顿了一下,厉声道:“大军全部开出九城之外,列阵迎敌,给敌人迎头痛击!”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众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可皇帝下面的话,让大家这才相信,自己没听错,这事是真的!
朱慈烺沉稳又富含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伊犁九卫,每城四千兵士,现分派诸将驻防,如有丢失者,立斩!”
“惠宁城,戚广阳驻守!”
“绥定城,曹明皓驻守!”
“广仁城,孙致远......”
“瞻德城......”
惠远城的八座卫星城安排完毕后,朱慈烺顿了一顿,最终缓缓地说出了最后一座城:“惠远城,朕亲率御林军驻守!”
众臣鸦雀无声,半天没反应过来,他们是万万没想到,看起来稳重多年的皇帝陛下,再度如年轻时那般强悍.......
谁都知道,惠远城作为伊犁九城之首,又是御驾所在之地,将会是敌军的主要进攻之地,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成为最为激烈的战场。
而且,皇帝陛下刚刚还说了,不龟缩城中,要出城主动迎敌,照这意思,他这是带着八千御林军亲自出城砍人呐!如何使得?
“臣请陛下三思......”有大臣提意见了。
开玩笑,您在这已经够险的了,还打算统兵出城作战?万一敌军重兵放在惠远城,您这八千御林军,岂不被淹了?
朱慈烺坚定的眼光告诉众人,他不是在开玩笑!
“畏敌不前,临阵脱逃者,杀!”
听到这道杀气腾腾的军令,众人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无所畏惧的天武皇帝,带着大家一次次的击败强敌,创造历史。
如今,明军兵强马壮,装备优良,有必要忧虑吗?
想到这里,众人也不反对了,反正他们说了也不算,跟着皇帝陛下干就是了!
此刻的朱慈烺,脸上始终保持着镇定的表情,在他的生命中,强势是他的标签,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只有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月初七,是大明帝后的大婚纪念日,然而今天,朱慈烺却身披战袍,投身于战场。
惠远城前,旗帜鲜明,枪铳森严,军容鼎盛,八千御林军挺直了腰板,接受天武皇帝的检阅。
他们是大明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包含着步、骑、炮三个兵种,士兵们武装到了牙齿,是一支拥有着完整系统的军队,这也是朱慈烺不撤走的底气!
前方炮火轰隆,枪声激烈,联军还在攻打地堡阵,一连忙活了三天,久攻不下。
这段时间,给了明军调兵和布置防线的机会。
戈洛文遇到了和他老部下季诺维也夫一样的国际性难题,如何克服这些烦人的地堡?
按照联军的兵力,直接大兵压上去,这地堡群一波就被淹了,然而他们没有。
究其原因,如朱慈烺所料想的那般,四国人马都不愿自己的人去拿命填,一个个变着花样推诿不进,爱谁谁的态度。
戈洛文和季诺维也夫不愧是一个贵族学校毕业的人,他们的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火炮轰击,对着地堡中一顿狂轰滥炸。
御林军炮营营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名叫李禾逸,长得帅,口才好。
他从炮声中听出了俄军的重型火炮数量并不多,不过几十门,更多的应该是架在战象上的小炮。
了解敌人的情况后,李禾逸正了正自己的军帽,大声道:“命令,一号炮兵阵地,对杂毛们的炮火进行压制,将他们的炮兵阵地打残,看他们还拿什么给老子嚣张!也让这群杂毛见识见识咱们御林军大爷的威风!”
御林军的一号炮兵阵地设在地堡中南面的一处高地小树林中,有十五门武皇炮,还有一支东方火箭队。
第1148章 诱敌
下达完命令后,炮营营总李禾逸亲自来到炮兵阵地,看着忙碌的炮兵们,边走边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