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所言算是实情,但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心中不禁竟有一丝担忧了。
李恪固然久经行伍不假,拙于用兵的贡日贡赞在李恪的跟前确实也就是一个愣头青,但吐蕃毕竟还是高原大国,不止据有地利,更是动辄便可调动二十万大军,想要轻易取胜绝不是易事。
只是眼下李恪正在兴头上,若依常理而言,为人臣的是断不该在此时给李恪泼冷水的,就算是有劝谏也该留待日后。
但王玄策知道李恪雷厉风行的性子,李恪既是对此事上心了,那便会即刻推行此事,王玄策担心自己说的迟了,李恪的圣旨已经下了。
王玄策道:“吐蕃先失禄东赞,后失苏毗,确实元气大伤,但吐蕃毕竟是高原大国,不可轻易视之,欲破吐蕃,还需谨慎计议。”
王玄策的话中之意,李恪自然清楚,王玄策的用意,李恪也明白,若只论及对吐蕃的了解,大唐上下只怕是以李恪为最了。要攻吐蕃,别的不说,只是那高原难登,就是一道天堑。
李恪道:“玄策关切之意,朕领了,不过对于此事,玄策倒是不必担忧,虽说眼下吐蕃国势不佳,内忧外患,是我大唐攻伐的最佳良机,但要攻吐蕃,朕也不会草率为之,必是要与众臣仔细商议,三思而后行的。”
李恪之言入耳,王玄策顿时放心了许多,眼下大唐兵精粮足,名将如云,李恪又知人善任,久经行伍,只要李恪自己不轻敌,不要说对手只是贡日贡赞了,就算是弃宗弄赞复生,李恪和大唐也绝不会吃了亏去。
王玄策道:“陛下这么说,倒是臣多虑了。”
李恪听着王玄策摆了摆手笑道:“若只战之事,朕自问不弱于人,但朕眼下还有一事困扰在心,还需玄策为朕解惑。”
王玄策问道:“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李恪道:“你是朕的心腹,当知朕的心思,朕欲御驾西征久矣,但朝中阻力却甚大,朕一直没有好的机会,玄策可能助我?”
李恪想要御驾亲征吐蕃,不是一两日了,但因为当初李世民亲征受伤之事,故而朝中对李恪再次亲征的反对声音很大,面对满朝文武,就算李恪是皇帝,也不能一意孤行。
眼下吐蕃内忧外患,正是出征的良机,但李恪御驾亲征的契机却还迟迟没有出现,李恪怎能不急。
正如李恪所言,王玄策是李恪的心腹,对于李恪的心思,王玄策倒是并不觉着意外,王玄策道:“陛下当知,吐蕃位处高原,陛下亲征吐蕃的风险比之当年先皇东征高句丽更高,朝中的阻力更大,陛下想要亲征,只怕不易。”
李恪自然知道如今朝中的阻力,但还是坚持道:“别人不知朕的心思,难道你还不知吗?如今我大唐国力日盛,西陲吐蕃已成我大唐扫平天下的最后一块大石,朕要为太子亲自搬去这块大石,奠定我大唐万世昌盛之基,御驾亲征势在必行。”
短短几句话,李恪御驾亲征的决心已经表露无疑,王玄策很清楚李恪的性子,李恪既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就绝不会食言,御驾亲征这一仗,李恪必是打定了。
王玄策思虑了片刻,自知在此事上想劝住李恪是不可能了,于是道:“陛下若想亲征,臣倒是有法子,不过陛下却也要答应臣一个条件。”
李恪闻言,问道:“说来听听。”
王玄策道:“陛下亲征,御驾中军所在,不为孤军,不行险军,亲卫席大将军并北衙精锐一日不可离身。”
李恪点了点头道:“好,朕答应你。”
第863章 西巡
先皇李世民病故,与当初的李世民东征,在辽东染病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当初李世民御驾亲征一事,朝中至今还多有惋惜的。
有李世民之事在前,现在的李恪想要御驾亲征吐蕃,又谈何容易,更何况吐蕃地势之险,国力之强,还远在高句丽之上。
不必多猜,若是李恪在朝会之上当着众人的面提及此事,反对之人必定极多,甚至就是李恪的诸多心腹,也未必会赞同此事,除非李恪行独夫之断,否则御驾亲征绝不可能成行。
所以李恪要想能够御驾亲征吐蕃,就绝不能将此事摆在台面上说,至少现在还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王玄策献给李恪的法子正是瞒天过海,循序渐进之法。
大明宫,宣政殿,旬日朝会。
今日之朝会,正是李恪为了日后御驾亲征吐蕃而做的布置,所以一上来,李恪便命人将此事的引子抛了出来。
“臣鸿胪寺少卿杨思谦有事禀奏陛下。”朝会伊始,杨思谦便当先出列道。
杨思谦是李恪的心腹,此番出使西域诸国又是受王玄策所指,他如此急着出列,自然是与出使西域之事有关,也与李恪御驾亲征之事有关。
杨思谦出列本就是李恪的安排,不过李恪看着杨思谦,还是先故作不知地问道:“杨卿出列,不知是有何要事禀奏?”
杨思谦道:“臣受陛下和侍中之命,代天西使,巡查诸国,宣陛下天恩,此本陛下仁德之举,但臣却发现一事,还需禀明陛下。”
李恪面露好奇之色,问道:“哦?不知是何事?”
杨思谦回道:“启禀陛下,此次臣代天西巡西域诸国,眼中所见似与以往大多不同。”
李恪接着问道:“不知是不同在何处?”
杨思谦回道:“以往西巡之时,西域诸国国君对我大唐使节俱都恭敬有加,对陛下之言更是奉若天命,但此次西巡,臣却觉着这些西域人虽然对我大唐恭敬依旧,但骨子里却有些怠慢,不比从前,此事眼下看来还不算是大事,但若是久了,未必不会重效高句丽之叛。”
杨思谦之言出口,不止是李恪,就是殿中的其他臣子的脸上也多了些担忧之色,一个高句丽,已经叫大唐朝堂费了不少力气,若是近年来已经开始逐渐归唐的西域诸国也出了乱子,那费的气力必定远胜过高句丽。
李恪问道:“在此之前,随着我大唐先后灭了吐谷浑和高昌后,又有西突厥内乱,西域诸国已经接连向我大唐递交臣表,岁岁上贡,今年怎的会有如此异状?”
既然是李恪问的,杨思谦和李恪自然是早就对好了说辞,杨思谦道:“依臣的了解,许是与我大唐近年来休养生息,不动刀兵有关,现在西域许多藩国人都以为我大唐在高句丽一战中伤了筋骨,再不比以往了。”
“竟有此事!”李恪怒地一拍桌案,似乎对此事已经很是不满了。
李恪说着,又对众人问道:“就杨卿所言之事,你们以为该当如何?”
李恪之言一落,便有朝中好战之人动起了心思,其中最是活跃的就莫过于程知节了。
现在的程知节和当初李世民新亡时的状况已经全然不同了,当初李世民驾崩,程知节是手握兵权的先皇旧臣,在从来强势的李恪登基之后自然行事小心谨慎,但现在程知节已为右羽林卫大将军数载,为李恪统领亲卫,也算是李恪的亲信之一了,自然就不必再拘泥。
程知节是好战之人,当初对高句丽之战,他便因养病无缘,深以为憾,此番一听闻西域的动静,自然也是手痒难耐。
程知节当即出列道:“西域诸胡,反复之辈尔,若是只行教化之事,绝不会真心降服我大唐,臣以为,若真的要他们降服,便当行兵事,一一征伐过去,取其土,代其国,治其民,以之为我大唐疆土,如此可也。”
程知节其人虽然好战,但他所言也有些道理,只是他的话一出口,朝中顿时响起了反对之声,其中第一个站出来的反对之人就是尚书右仆射刘洎。
刘洎道:“大将军此言不妥,西域相距长安甚远,而且所布分散,国别林立,若是逐一征伐,非但费时费力,而且有碍陛下仁德之名,实不可取。”
西域的情况和辽东不同,辽东一代,能算上称国的不过半岛三韩,大唐用兵便可有的放矢,西域小国太多,而且分散地很散,想要一一攻打不是易事。
刘洎的回答,倒是正和李恪之意,毕竟醉翁之意不在酒,李恪从头到尾想要对付的都不是西域那些小国,李恪从不曾将他们放在心上,李恪真正盯着的是西面的吐蕃。
李恪对刘洎问道:“那以仆射之意,我大唐该当如何?”
刘洎想了想,回道:“西域诸国不似北地,亦不比辽东,西域诸胡,多为小国,或据百里之地,或得一城之险,大多慕强望风之辈,屈之何难。陛下只需下旨,以一朝中名帅领精锐西出,巡边陇右,西域诸胡见我大唐兵威,其心自安。”
刘洎之言,正中李恪的下怀,以名帅领兵巡边,显耀大唐军威,震慑西域诸胡,这正是李恪想要的。
李恪转而问道:“刘仆射所言甚是,不知对于此人,仆射可有中意的人选?”
刘洎思虑了片刻,回道:“苏烈将军如何,苏将军是朝中重臣,而且威名远播,正是巡边的最佳人选。”
李恪在问刘洎之前,自己就已经打好了主意,所谓问询,不过是个过场而已,不管刘洎说什么,李恪都有他自己的说辞。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