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想了想,摇头道:“定方虽是个好人选,但却不是最佳人选,在朕的心中,还有一个比定方更加合适的人选。”
苏定方不管是官职、名望,还是用兵之能,绝对都是朝中诸将之首,唯李绩可与之比,李恪一口否决了苏定方,难不成是准备让李绩去不成?
刘洎问道:“不知陛下所意何人?”
李恪轻笑了一声,指了指自己,回道:“陇右是我大唐宗室祖籍所在,但在朕登基之后,还不曾西巡过,实在不妥,此番朕亲自西巡一趟如何?”
第864章 交代
如果李恪要御驾亲征,那一定会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朝中众臣也绝不会赞同此事,但当李恪以安抚西北为由,要西巡时,朝中百官就没了反对的理由,这也是王玄策给李恪出的主意。
天子西巡,又是祖籍所在的陇右故地,合情合理,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所以就在朝会当时,李恪便力主议定了此事,李恪将于正月后御驾西临,以天子之尊巡查陇右,震慑西域诸国。
长安城,大明宫,拾翠殿。
“恭喜陛下得以西行,御驾亲征在即。”李恪西巡的消息传地很快,朗日林芝自然也得到了消息,李恪于朝后刚回拾翠殿,朗日林芝上来便对李恪行礼拜道。
李恪扶起朗日林芝,笑道:“你也知道此事了。”
朗日林芝道:“陛下心中所想,臣妾清楚,陛下西巡又是朝中大事,臣妾怎会不知。”
李恪道:“不错,吐蕃居于西面高原,对我大唐和西域之地虎视眈眈,早晚必为我大唐劲敌,在朕壮盛之年亲灭吐蕃,亲手为我大唐子孙后世拔出这个眼中钉是朕的宿愿。”
李恪行事雷厉风行,凡是想做的,便会竭力尽快去做,灭薛延陀和高句丽如此,现在轮到吐蕃也是如此,以李恪的性子,他是绝不会把吐蕃留到身后的。
朗日林芝听着李恪的话,竟效仿起了朝臣间的礼仪,对李恪躬身行礼拜贺道:“那臣妾就预祝陛下旗开得胜,早日攻破逻些。”
李恪见状,笑着将朗日林芝扶起,将朗日林芝搂在怀中,看了眼一边床榻上还在酣睡的爱子李璠,道:“此战朕是必要胜的,朕此次御驾亲征,不止要灭了吐蕃,还要为咱们的璠儿打下一个大大的封地。”
李恪所言是李恪一直以来承诺朗日林芝的,李恪要效仿突厥之事,册封自己和吐蕃公主朗日林芝之子李璠为吐蕃王,代替吐蕃赞普的统治,成为新的吐蕃之主。
李恪说话向来作数,李恪的行为也正印证了这一切,这就是李恪的允诺,也是朗日林芝之所以一直期盼着大唐西征,也帮着李恪传递假消息,麻痹贡日贡赞,让贡日贡赞有胆动禄东赞的缘故。
李恪和朗日林芝正在殿中说这话,而就在此时,有内侍传话,中书令岑文本来了。
岑文本是李恪的心腹,也是李恪的恩师,有李恪的恩旨在,无论何时,只要是岑文本亲至,不必行文通禀便可直达御前,李恪着朗日林芝暂且退下,便命内侍领了岑文本进殿。
“臣岑文本拜见陛下。”岑文本进殿,对李恪行礼拜道。
李恪连忙上前扶起了岑文本,笑着问道:“岑师怎么来了?”
岑文本起身回道:“陛下在朝会上做出这般大的动静,臣若再不尽快进宫见陛下,再想见陛下只怕就要登吐蕃高原了吧。”
岑文本何等聪敏,李恪又是岑文本的弟子,李恪的这些心思诓骗旁人或许还行,想要诓住岑文本是绝无可能的,岑文本知道李恪的目的,也不加掩饰,当面就跟李恪点破了此事。
御驾亲征之事,李恪想瞒过很多人,确实也瞒过了很多人,但唯独就来没有想过要瞒过岑文本,更没有想过要瞒着岑文本,因为李恪对于御驾亲征之事固然信心满满,但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李恪亲征吐蕃,就算不能大胜也理当不会败,但凡事从无绝对,更何况还是要远征高原之上的强国,李恪在出征前必定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要安排好后面的事情,以备万一,而能叫李恪安心托付要事的,毫无疑问的最佳人选就是岑文本,李恪又怎会瞒他。
李恪对岑文本拱手道:“朕此去吐蕃,短则三五月,长则大半载,朝中事务繁杂,还要多麻烦恩师照看。”
李恪当着岑文本的面没有丝毫的掩饰和否认,以岑文本对李恪的了解,这也说明了李恪对御驾亲征之事已经是下定决心了。
岑文本问道:“陛下已经决定好了吗?”
李恪回到:“朕心意已决,此番西征必定亲临。”
“这是何故?”岑文本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
李恪回道:“于国而言,吐蕃虎踞高原,是我大唐之劲敌,朕自当御驾亲征,为我大唐子孙后世拔除此患,一劳永逸。于朕而言,吐蕃是我大唐最后一个邻国强番,若是朕能亲自领兵灭了他,留于史册也是一桩美谈。”
岑文本看着李恪坚持的模样,道:“陛下少年从军,行伍多年,身上亦是功勋无数,还在乎一个吐蕃吗?”
李恪回道:“朕在乎,吐蕃居高原之利,易守难攻,若是不能以大毅力,大决心一战而灭之,日后还是大祸,朕心意已决,朝中还望岑师支持朕。”
吐蕃不是边陲小国,是虎踞高原的强番,哪怕李恪行离间之计,断了吐蕃的左膀右臂,吐蕃的兵力依旧强盛,不是轻易可胜的,更绝非短时间内能分出胜负的。
如此大战,哪怕是李恪御驾亲征,也离不开朝中的支持,而在李恪亲征后能给李恪最大支持的莫过于诸相之首,将会奉旨辅政监国的帝师岑文本了。
岑文本是看着李恪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李恪的性子,李恪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他是绝不会再回头了。
岑文本一整衣衫,正声道:“陛下是君,臣是士,陛下剑锋所指,臣纵是明知不妥,哪怕碰地头破血流,也绝不后退半步。”
岑文本之眼入耳,李恪的脸颊一阵滚烫,岑文本懂李恪,李恪又何尝不懂岑文本,对“士”这一字的诠释,天下之人莫如岑文本这般身体力行的了。
唐史中的岑文本,明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不妥,但在劝阻无果后还在毅然随军东行,主持军中一应政务,最后熬地油尽灯枯,落得个重疾而亡的下场,这就是岑文本,这就是大唐的“士”。
李恪看着岑文本,拱手道:“正是朝中有岑师在,所以朕才敢如此放肆行事,有岑师在,朕不管身在何方都不会担心朝中之事,朕西行之后,朝中政务就全赖岑师了。”
第865章 凉州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往朝,凉州地处僻远,遥在塞外,虽然位置显要,但也不为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所见,更鲜少能入得帝王之眼的。所以就算是天子恩遇,赏赐之类都少有能惠及凉州,甚至是远出玉门关外的,也就更不用提御驾亲临,见得天子亲面了。
但在大唐不同,尤其是在李恪一朝更是不同,皇帝李恪重视西域,更以吐蕃为最大劲敌,所以一向重视西北,不止是连连调遣心腹爱将任官凉州,还是几番恩旨,不止是将这春分吹出玉门关,还亲自来了此地。
李恪元月后出巡,出长安,过陇右,便直奔西北凉州之地而来。
凉州,居于西北河西之地,有汉一朝起便是天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而如今天子西巡至此,自然也离不开一个“兵”字。
这里,是李恪在朝堂上拟订的西巡计划的最后一站,但却也是李恪御驾亲征,攻上高原的第一站。
李恪要以凉州为长安和逻些之间的跳板,攻打吐蕃,这凉州在李恪的布置中自然就起来既为关键的作用,而在凉州为李恪前后安排的正是李恪的心腹爱将、凉州都督裴行俭。
李恪亲临,凉州都督裴行俭早早地得到了消息,已经领兵在城外迎候许久。
凉州,姑臧城外,李恪策马前行,领北衙禁军正朝着姑臧的方向而来,相距姑臧城已经不远。
在李恪的身后,随驾而来的王玄策指着城外的方向对李恪笑道:“陛下,你看城外当头的那人,跟大鹅似地探着个脖子观望的是不是裴守约?”
李恪闻言,顺着王玄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就在姑臧城外不远,一个身着明光铠的男子正探着个脑袋看向这边,倒是真有几分大鹅的滑稽样子,可不正是裴行俭。
“哈哈,玄策好不正经,竟敢公然诋毁大将,堂堂国之重器,西边边帅,到了你的嘴里怎就成了大鹅了?”李恪口中说王玄策不正经,但看着裴行俭的模样,自己却也笑出了声来。
王玄策所言自然是玩笑,这玩笑而且还是旁人轻易开不得的,只不过王玄策和裴行俭相熟,两人一早就同在李恪帐下效力,可谓至交,开出这种玩笑来也就无伤大雅了,就是当着裴行俭的面也是能说的。
王玄策对李恪笑道:“陛下说臣诋毁守约,这可就是冤枉臣了。”
李恪好奇地问道:“你说守约状如大鹅,难道还不是诋毁吗?”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