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入库:04.13
眼下欧洲各国的骑兵、步军,几乎都普遍装配了遂发火枪,上次在盖伦战舰上缴获的,自然是第二代转轮打火枪。
加上军器司在天启二年就已经完成对遂发装置的仿制,这次自然不能用原始的击发方法,直接作出遂发手铳,倒也不足为奇。
有些时候,创新是必要的,但也要分情况。
现在这个年头,再去自己钻研这个东西,一没有经验二没有知识,毕懋康在历史上十年后才改进了原始鸟铳的火绳击发方式,太过耗时耗力。
直接借鉴西方已经成型的做法,自然是最稳妥的。
况且西方各国对装备技术的流散,似乎并不是很重视,只要你肯学,对方有钱赚,那就肯教。
提起这个,朱由校还是颇有自豪的。
毕竟,是自己的穿越,让遂发枪在大明的出现提前了十几年,并且研制出了历史上在大明从未出现过的镇虏炮和手铳。
对手铳来说,朱由校期待感十足。
这个玩意儿虽说实战如何还没见到,可其在欧洲能得到普及,甚至于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代替了原始骑兵,这就说明放在骑兵手里,战斗力一定不错。
过来人的经验在这摆着,要是短铳搁到步兵手里有用,那现在欧洲各国的主力火枪兵为什么用的是长杆遂发枪?
所以朱由校没什么好犹豫的,直接给骑兵装上就是。
反正无论如何,这是火器的时代,这是大航海的时代,鞑清那种做法,注定是要被世界所抛弃。
大明不能去和鞑清去学,搞什么重装骑兵,搞什么骑射立国,那岂不是舍本逐末,固步自封么?
这种时候,就该不耻下问。
别人什么先进,咱就学什么,花点钱也在所不惜,因为你把军事科技学到手以后,是可以直接用的。
换言之,给出去的也能再打回来。
可你要是连这点银子都舍不得花,难道就一直被鞑清和蒙古钳制,与当今世界上的机遇失之交臂吗。
朱由校心情大好,研制出手铳,对付鞑清引以为傲的骑兵,那就算是有了手段。
德军、法军新旧骑兵对决的一面倒场面,似在眼前。
“传旨,军器司参与研制手铳的匠师,全部记大功一次!”
言罢,朱由校望向阶下的二毕,示意他们起来,微笑说道:“四年了,朕一直亏欠你们一份赏赐。”
不等二人说话,朱由校便就以不容置喙的口气接着说道:
“听旨!”
闻言,一众人等全都俯身候旨。
朱由校负手而立,肃声说道:
“研制镇虏炮,研制手铳,九边军械可用,皆赖二位之才,今朕心情甚好,数功并算!”
“毕懋康,授太子太师,继续主持军器司。”
“毕懋良,授太子太傅,辅助尔兄,为大明制造优质火器,不必吝惜钱财,有失才有得!”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说道:
“臣谢陛下,皇恩浩荡,无以为报!”
朱由校冲他们点了点头,转头面相其余人,继续说道:
“徐光启,虽说你不是军器司之人,但却在研制手铳时尽心尽力,也有其功,朕意,授詹事府少詹事,协助军器司行事。”
“其余主要参与之人,各赏五千两白银,以作慰问。军器司下属各匠师、匠户皆有赏赐,户部拟一份折子,明日呈交乾清宫。”
“还有,在军器司匾额上新添‘皇家’二字,今后再无军器司,只有大明皇家军器司!”
一干旨意宣完,众人都有赏赐,皆大欢喜,都是高高兴兴,感谢圣恩。
恰在此时,一名小阉拿着奏疏跑到西苑门口,正待闯入,却被守在这里的皇极殿小牌子王承恩拦住。
“干什么去?”
“没见陛下正说要紧事儿?”
那小阉显得十分焦急,喘了几口,也顾不上行礼,直言说道:“王牌子,是…是大同的孙督师发来的急奏,大军就在今日出征!”
王承恩想了想,却是放下了自己送进去的想法,眼珠一转,让开身子道:
“那还等什么,赶紧送进去啊!会不会办事儿?”
小阉点了点头,冲进西苑,看着天启皇帝并众臣一齐转身朝他看来,顿时心下发虚。
朱由校倒没想太多,一面示意演示继续,一面让小阉为自己读奏。
小阉打开急奏,扫了一眼,皱紧眉头,心中有些忐忑。
第五百一十九章:总要有人背锅
朱由校见这小太监欲言又止,心中已猜测了个八九不离十,稳住语态,淡淡问道:
“可是孙传庭已经出师?”
小阉眼皮一跳,皇帝这般淡然自若,反而令他更为紧张,现在也算明白为什么那皇极殿小牌子王承恩不亲自来送的原因了。
“孙…孙督师在大同镇城外的大营,斩了王保…”
闻言,周围人群中一片的惊呼四起。
“王保,那是谁?”
朱由校现在反而成了最迷糊的人,据他所知,上回奉旨出关的重要将领中,似乎并无这一号人物。
小阉没有答话,因为这不是他该说的。
现在这种时候,尽量少说两句最好,这次的使命不过是传话,目的达到,就没自己的事儿了。
兵部尚书崔呈秀擦了擦汗,出来说道:
“陛下,王保是现任的蓟州总兵,是…是上次在辽东战死蓟州总兵王威的亲弟弟…”
“王威战死,兵部部议,王保战功不错,又是蓟州人,就叫他继任做了总兵官。”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气氛一时显得有些尴尬。
“陛下,孙传庭虽然身为督师,但王保毕竟是兵部正选的蓟州总兵官。总兵一级的将官,无论犯了何罪,依律都该查明实证再行处置。”
“孙传庭如此行事,若地方督抚均照此为之,武将稍有过错,便先斩后奏,越权行事,岂不天下大乱?”
说话的,是英国公张维贤。
张维贤平日很少说话,朱由校明白,孙传庭这般做法,实是威胁到了地方武将的地位。
碍于影响不利,他这才开口声讨。
的确,要是九边大帅都能说杀就杀,地方的参将、游击、守备,甚至是底层千总、百总,那不就连上报都不用了。
这种风气不加抑制,就会提高文人督抚的地位。
武将本就受人鄙夷,现在各地就是一个文贵武贱的局面,这样看来,这事倒是有些棘手。
朱由校不用问就知道,从历史上的孙传庭来看,这个王保不做了错事,是不会遭到如此严重处置的。
最为难的地方,就是孙传庭所做于法不合,但于理却是对的。
想到这里,朱由校给张维贤投去一个安心的眼神,转身朝那小阉问道:“将奏疏拿给朕看。”
闻言,小阉松了口气,好像手中奏疏烫手似的,赶紧呈了过来,然后恭恭敬敬退下。
朱由校扫了几眼,面色微有所动。
“哼!”
朱由校放下奏疏,对周围说道:
“这个王保,该杀。”
“奏疏上说,这王保逾期不至,惧怕处罚,便在蔚州境内的焦山纵兵为祸,屠戮了焦山脚下的数百百姓。”
话音落地,周围全然都是震惊之声。
张维贤也吞了吞口水,有些不可置信,“这…天下间怎么还会有做出这等事的人?”
随即,他转向崔呈秀,斥道:
“崔部堂,你兵部是怎么办事的!”
“王保是什么样的人,莫非兵部事先没有查清,便让他继任了蓟州总兵如此重要的职位?”
闻言,崔呈秀显得有些窘迫。
在兵部当尚书,除了早年制衡东林以外,他实在没什么任人识兵的大才,这他也知道。
王保若是真的做出了这等事,那么就绝会牵扯到他的身上,毕竟兵部当时只是考虑到王保为王威之弟,叫他在蓟州原地上任比较方便。
底下众人也分为两派。
“英国公说的不假,蓟州为京师咽喉,便是我这样不懂兵事的文人都知道此地要害,怎么崔部堂在考虑总兵人选时如此草率!”
“诸位听我一言——”李邦华站出来说道:
“此事倒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兵部处事不明,孙传庭此人如何,我等皆不知晓,这不过是他一面之词。”
“到底王保在焦山脚下做了什么,蓟州如今情况如何,还是要全部查清楚以后,再做决断。”
李邦华的话,倒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朱由校这时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这样吧,锦衣卫派人分别去大同和蓟州,探听清楚真实情况,再来向朕回禀。”
“记住,要快!”
......
守候在朱由校身边的锦衣卫很快将消息报到了北镇抚司。
听见以后,指挥使许显纯甚为重视,放下手头其它事,叫来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崔应元分别领队前往大同、蓟州,探听情况。
田尔耕和崔应元,一个在朱由校南巡时证明过自己,一个曾在锦衣卫彻查山东闻香教时立了大功。
选派此二人前往,足以证明朝廷对这件事的重视。
倒是兵部尚书崔呈秀,回府以后,坐立难安,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这种紧要关头去魏府问计。
当然,去的是当今首辅魏广微的府邸。
相似小说推荐
-
开局就杀了曹操 (墨守白) 起点VIP2022-06-30完结 20W收藏294.67万字 4.55万总推荐(主角开局有霸王之勇)东汉末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献七星...
-
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起点VIP2022-04-04完结如果一个人不幸回到了天启六年。此时大厦将倾,阉党横行,百官倾轧,民不聊生。党争依旧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