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的问世,又如何令刘表和宋忠等人不眼馋呢?
将心比心,刘琦才逐渐想明白他们是要干什么了。
包括这些从北地来此的今文学派的名士在刘表面前直谏有关他刘琦的事情,刘表也不正面予以否定……直到现在刘琦才明白了他爹的深意。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是老刘头给这些北地士子设下的局。
刘琦心中暗笑,心道我这个爹啊……他若是能把用在治学要名声上的这份劲头用在治世治军上,怕是未必输给袁绍、曹操之流。
北地名士之中,以今文学派的高昌、付遣、董莜、许肃、马牞等为首的十七位名士高谈阔论,各抒自家学派的经学注解之优势后,场中的一众学子连连称好,赞赏之声雷动。
此时此刻,这场论经的气氛竟是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刘表站了起来,颇有威严的环视了一下满场众人。
刘表起身之后,在场的那些欢呼和称赞之声便立刻小了,随之最后消失不见。
大家的眼光都落在了刘表身上。
刘表环顾在场中人,缓缓开口道:“适才诸公所论,皆为高论,今日在场诸郡,皆通晓古今、深精经学之人,所言之精妙实令老夫大开眼界……今日时辰尚早,老夫有一件宝物,想请在场诸君一阅,不知诸位可有兴趣?”
刘表要大家看的东西,大家自然是无有不从,纷纷响应。
“好,来人!”
随着刘表的呼喝,便见有侍从将大一盘一大托盘的简牍端了上来,放置在场中。
赫赫然的便是已经完成的《五经章句后定》。
随后,刘表派手下一名嗓门奇大,声音洪亮的侍从,开始为在场众人朗读《五经章句后定》的第一篇,并将托盘中剩余的那些简牍分发给在场所有的士子,让他们往来传阅。
这一下子,场内便如同炸庙了一般。
“如何还会有《左传》?”
“这是宋公所批注的《周易经》?”
“竟然还有《世本注》呢!”
这些被批注的经学典籍虽多,但毫无疑问,这当中最为在场中人所重视的,毫无疑问就是那套被宋忠批注过的《左传》。
《左传》之书的批注,在诸多今文士子的概念中,几乎是不可容忍的。
大汉独尊儒术后,孔圣人的地位变的至高无上,孔子之道便是士族们的研究重点,而孔子弟子以及其门人世代相传至汉武帝时的经学以及经说,便是今文经……而后来,从民间或是中秘府以及孔子旧宅得到的先秦古文所写的经传,则是古文经。
古文经中,《易经》《诗经》《尚书》《论语》等与今文经大同小异,稍稍有些差距倒也并无大碍,但《左传》《周礼》这两套,是今文经中所没有的。
包含《左传》《周礼》的这批古文经是一百多年前由汉朝名士刘歆发现的,而今文学派为了保证今文对儒学的垄断,不让资源外流,便称《左传》等这些今文经中没有的读本,《左传》这套古籍乃是刘歆一手伪造的。
古文派自然不承认这一点,因而两派的争执,便就此开始。
可以说,对《左传》的承认与否,是对古文和今文派倾向的一个重大标志。
如今刘表当众将这个标志抛了出来……这些从北地而来的今文派系中人,慌了!
名士付遣急忙对刘表道:“明公今日与我等观摩的这些简牍中,除去宋师的《五经章句后定》之外,如何尚有《左传》?且还是予以批注的,当年的太学之中,可从未有人如此做过啊。”
这话里话外,却是想用官方的主流论调来压刘表。
刘表与宋忠对望一眼,两人分别一笑。
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表语重心长地对付遣道:“古文今文,彼此相争多年,不见胜不见败,我大汉的官学虽为今问学说,但毕竟是因自孝武帝起的时政延续,已不符合当下学术发展,敢问诸君,当今天下,论及经学成就之人,当以何人为先?”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言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此乃常理,学术之道,无有最,只有先行之人,以老夫观之,当今天下,能称之为先师之者,当以郑公为最,不知老夫此论,诸公可有异议?”
刘表所言者,毫无疑问就是目下声名在各州都最为鼎盛的郑玄。
而郑玄本人所创的郑学,毫无疑问是兼纳了古文和今文两家的长处所立的。
这是要拿郑玄当标杆说事儿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舌辩
在场今学派的名士,包括高昌、付遣、许肃等许多人在内,听了刘表推崇郑玄,心中着实是非常的不服气,但偏偏他们无可辩驳。
虽然古语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郑玄的成就实在是太高了,他师从第五元先学习《京氏易》和《公羊春秋》,在今文派系中打下了底子,随后又跟张恭祖学习《周官》《古文尚书》等等,更加有古文学家马融悉心栽培,终究成了通晓古今两家的当世鸿儒。
虽然今学派的名士们对他的做法并不赞同,但却也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他的成就。
统一古今,将对立进行融合,郑玄目下的成就在东汉而言,确实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
刘表将他搬出来当说辞,也是无人可以辩驳。
见场内众人不吱声,刘表遂道:“郑康成融汇古今,结合古今两派,自成一脉,为当世经学集大成者,天下无人不佩服,足见古学和今学都有其可取之处,我等身为孔道之后,当秉承先贤之智,不偏不倚,去糟取精,方可使学术大兴于世。”
说罢,却见刘表又道:“如今,由宋公和綦毋公所编制批注的《五经章句后定》《左传》《太玄经》皆已问世,老夫自思当将这些名著皆列入我荆楚官学的考学范畴,翌日在坐诸公,谁的批注作品可达去粗存精的程度,便也可同仲子先生的大作一样,被列入我荆楚诸学宫中,供从四方来我荆楚的学子们共读。”
这一番话,算是将古文和今文日后共同在荆州并轨相结合的事情给落实了。
一时间在,在场的诸多学子中,有大概一般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场间如同闯入了一群苍蝇一样的喧闹。
刘琦非常理解刘表此刻的心思。
刘表出身正统宗亲,又是太学生,其师更是已故司空王畅,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正统儒生,就肚子中的墨水而言,刘表可算是纯正的今学士人。
但如今,他却提出古文今文相结合,等同于站在了今学士人的对立面,这是为何?
说白了,到了刘表、宋忠、乃至于庞德公这样的阶层,古文今文之争对于他们而言早就已经不再重要了。
因为他们已经到达了经学士人中食物链的顶端,眼界与普通的学子和名士大不相同。
他们心中所想的,已经是如何超越先贤,再创新高。
不论是古文学还是今文学,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前人的东西,前人算什么?前人都是作古的人,为了他们留下的一堆不知所谓的东西争来争去,有意义么?
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取代前人,超越前人。
有基于此,不论是古文学对还是今文学对,对于刘表和宋忠这样的人来说,都是狗屁……对的,只有他们自己将要立下的学派,而不是替前人的学派争风吃醋。
如今就形势来看,今文学的发展已经畸形,各种批注和对批注的批注,已经达到了让人作呕的程度。
就拿五经中的《诗经》为例,总共不过三万九千字,三百多篇诗歌。
但从官学成立以来,多少今文士子对《诗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剖析注解,然后后人再对注解进行注解,下一代人对注解的注解进行再注解……
三万九千字的诗歌,如今在大汉朝各郡,你随便找一家今文学派,翻一翻各家对《诗经》的注解,要是不到三十九万字,各家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数万字的经学治典,用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字去做诠释,试想刘表想要在经学上做出一番事业,依靠今学肯定做不出什么名堂了,毕竟这些经典已经被诠释的烂糊了。
想要在经学上继续开拓一番事业,必须要往还不曾被天下人过于深研的古文方面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超越先贤。
今文学派的名士马牞急忙起身道:“明公有融合古今之心,实在令我等敬佩,但今学毕竟乃是朝廷正统,想当年雒阳太学以经学为主,何其荣辉,雒阳太学可谓天下经生所归,数万士人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嬴粮动有千百,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求于今学,从无旁门参杂。”
刘表眉头一皱,转头看向宋忠。
这话摆明了,就是今文派的人摆下擂台,准备与己方展开辩论了。
这就是古代的儒林士人,一旦他们所认定的东西被人侵略了,不论对手是谁,别说是刘表,哪怕是皇帝,也要摆下擂台,对垒辩证一番。
唇舌之功,历来便是每一名经学士人的必修课。
刘表也是士人,他自然明白对方这这是画下道道了,但以他的身份却不能往里面跳。
相似小说推荐
-
黄天之世 (罗小明) 起点VIP2022-09-24完结305.9万字 11.61万总推荐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苦难,腐败,欺凌!&rdqu...
-
龙影战神 (乱舞沙) 潇湘VIP2019-05-28完结十五年前,华夏成立一支神秘部队。他没有番号,没有编制,甚至国家不承认他的存在。但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