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与袁绍一样是南阳人,可是他的家人大多不在冀州,所以这次只有个别亲属到来。其余焦触、张南故乡位于上党壶关和中山国,这两个地方本就比邻童远,也都没费太大力气,就接触家人,让他们安心效力。
而田丰的家人颇为难办,一开始听说是新西凉军还花了些力气,后来却出乎意料的支持。
田丰这边被俘之后,已经做好自尽的准备,他虽然屡被郭图的愚蠢气到,被逢纪的嫉妒所伤害,但袁绍对他一直是比较不错的。
他出身河北士族却并非名门,性格勇猛刚烈,肯定会得罪主公,但袁绍不管高不高兴,总体上还是重用他这个诤臣的。
这次战场上他以为会战死,没想到新西凉军军吏得知是他冒充袁绍以后不怒反笑,好像获得了很大功劳似的。
这一天,田丰正在帐中静坐,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你这个老不死的,没事瞎撑什么能!是不是嫌自己命长啊,你嫌命长有没有想过我们啊。”
来人正是田丰的老婆,他老婆无比泼辣刚直,人还未到骂声已经不绝于耳。
再一看人,比田丰还要高壮,两条手臂肌肉发达,一看就是干过不少体力活,但又吃的不错。整体气质颇像最健壮的农妇,却又读过不少书,有些搞笑
“我跟着你受了多少罪,咱家拉磨我都亲自上!大伙说说这是士族夫人过得日子吗?不过我觉得咱也愿意干活劳动,让家里好过一些,但你又到处顶撞人,还替人送死,是不是欠收拾!”
她嗓门洪亮,震得旁人不敢出声,说不定田丰的大嗓门,硬脾气就和他老婆有关。而且是平时拗不过,在艰难可怕的生存环境下,也搞得妇唱夫随,变得一样大嗓门了。
田丰见到他老婆,也不管被骂的如何,直接扑过去问道:“你怎么来这了?难道主公连邺城都丢了,这不可能啊!”
他老婆用手指戳他脑门,怒道:“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还惦记这那袁绍呢,人家现在榨干了冀州,要北上玩命,我要不是被义士相救,恐怕就被袁谭、袁尚这两崽子害了呢!”
说完她就哭,一边哭一边骂,整的田丰一愣一愣,摸不清什么情况。
他有时觉得过于惯着他老婆,有时实在不成体统。可他自身喜欢听诤言与鞭笞,自己言行一致,为他人也是刚正不阿,甘愿做一位被人不喜欢的诤臣。
自己要做诤臣,认同这个价值观,那对老婆也要接受她的责骂。田丰的价值观固然少见,但他能有今日的能力与地位,又怎可能能与此无关呢?
两人声音洪亮地诉说了一番情况,他直言批评老婆家人,这件事情袁绍并没有做错什么。
可另一方面,他也接受老婆的指责,认识到自己过于愚忠执拗,自己为人家效死,可他儿子却一直防备着他的家人。
扪心自问,他何尝不知道袁绍在防备他们这些河北人,甚至情况恶化以后,还借力打力,抢夺军权。
他信誓旦旦地要做正直的人,要成为诤臣辅佐主公发展,结果是日渐一日看着内斗加剧,一开始只是袁绍与麴义,后来扩大到本地与外来,再后来又加入了世子之争,甚至还有为了军权屠戮战友。
太多让人作呕的情景,这绝不是他人生的追求,如果他的人生以此为终点,那可是太失败了。
不管是否为新西凉军效力,他的人生还要继续书写。
第四百零八章 略微拖延
袁绍前后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其中真实能战的兵马也有二十万之多。
粮草方面,他授意袁尚对出兵者留下口粮,其余全部卷走,这样也足够大军完全不生产吃上大半年。
可是,大军参差不齐,虽有沮授高效配置装备展开训练,但形成足够战力至少需要数月。而且兵马集结与粮食转运也需要不少时间。
这种情况下对耗,当然是提前秋收且不能种植宿麦的袁绍方非常不利。
童远也和众文武讨论了后续是战还是和。
公孙瓒、公孙度认为应该继续打。
现在朝廷站在童远一边,北边局势也很有优势,更何况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战新西凉军还没有用出全部力量。
徐荣、贾诩则认为持续大战并非上选。
之前战役的目标是营救公孙瓒,遏制袁绍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
继续打下去,是吞并幽州,攻取冀州。且不说情报显示袁绍动员了大量人口,就是新西凉军自身也不该一直纠结于一处战场。
其余众人也发表意见,基本上新加入的认为应该打,原有人员认为不应继续打下去。
其实童远心中也不想继续决战,他知道要夺取整个幽州,还要动员河东、并州的许多力量。
而攻灭袁绍,只会把他逼向曹操,那样很快就是一场与最可怕对手的大决战。
不久前卫觊、黄於加上董白的部曲,依然在曹操一半主力面前吃亏。到时候幽州不稳,冀州纷乱,他和曹操决战,这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
可是新加入的众人士气高昂,如果直接选择退兵恐怕会让一些人失望。
尤其是公孙瓒,其人野心不小,说不定想着借我的兵马图谋幽州,继续当一方军阀。对于他一定要遏制其企图,让他融入他的轨道。
一番思索之后,他说道:“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进行一场大决战,彻底收复幽州和冀州并不现实。但直接退兵,也只会涨了敌人的士气。”
众人都认可童远的判断,一时谁也没在多说些什么。可结束以后,童远专门来到贾诩营帐,问问他的计策。
贾诩平时阴冷寡言,但和童远相处还是很有些共同语言。他直接说道:“主公心中已有决断,我自然会想想在此基础上扩大利益的计策。”
童远会心一笑,果然他们都知道现在绝不是贪图扩张的时候。
硬碰硬树立更多的敌人,只会把自己往危险的境地推。真要是像董卓一样逼得群雄联合,那时再收缩才会吃大亏呢。
童远把基本想法一说,贾诩也表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让新接纳的众人心服口服,同时尽可能拖住袁绍。其中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好战与和,既不吃亏,也不把袁绍逼得太过。
贾诩呵了一声,眼中闪现出无比的自信,他浑身散发出一种境界,几乎这世间被其把玩一般。
“那袁本初动员了六十万大军,其中九成是普通农民。只要拖到入冬,他们冬装不足,粮食有限,也会失去决战的信心。”
“而主公这个时候不是乘机进攻,反而通过和谈勒索对方,这样正好可以收兵。而我军是越发展越强,到时候整个北疆之力为主公所用,何愁天下不定?”
有了贾诩的规划,童远大致清楚整个计策的节奏,不过这个局势比较紧张的秋季该如何行动呢?
贾诩认为幽州的上谷与代郡位于太行以西,天然与另外诸郡隔绝。而且我军可以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攻击两郡。所以这两郡是要拿下的。
不过这只是一计虚招,不用现在耗费兵力强攻。这个秋天重点依然是易水两岸。
面对袁绍的大军可以先假装和谈,拖上一拖。袁绍兵马太多,需要时间集结,他肯定同意。
然后在深秋时突袭上谷代郡,引诱袁绍大军深入,拉长战线,大幅增加敌人的消耗。
待敌人辎重消耗,士气低落时,再突然包围对方,迫使袁绍割地求和。
童远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他内心狂跳,越想越觉得贾诩的计策恐怖深邃。
这一招不就是匈奴、鲜卑、羌氐对付大汉的战术吗?这不就是汉高祖刘邦遭遇的白马之围吗?
贾诩不愧是西凉出身,不仅擅于中原自古以来的传统谋略,也学会了草原上的战略战术,实在是深不可测啊。
两人又讨论了细节,基本拿定主意,就是要逼得袁绍求和,却不深入攻打,让他维持着一方,免于壮大了更可怕的曹操。
不久后,公孙度在发誓效忠于董家、童远和朝廷,得到加官进爵的保证后,领兵上船返回东莱,从东南方向攻击高干,牵制袁绍。
童远、徐荣、张燕、公孙瓒集结剩余的三万兵马,在易县以西,易水与大渥淀的北边构建防御阵地。
与此同时,派遣使者与袁绍谈判,表示愿意释放袁熙,并划太行山停战,至于冀州与幽州交界,则双方慢慢洽谈。
袁绍正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完成州郡兵训练,再半个月进行集结和粮食转运。他选择假装和谈,实际上调兵遣将忙得不亦乐乎。
双方就这样宁静地“和谈”到九月底。
新西凉军调动的屯田军数量不是太多,所以后方生产如旧。
在裴辑修缮河道与杜畿平日马虎关键时刻给力地支持下,大量粮食、肉干被转运至太行山边缘的广昌县。
此地是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又是徐水发祥之地,支援前线非常便利。
而袁军这边就苦了。农田中的男性壮劳力大部拉入行伍,即使征来的粮食本来足够养活,却也因为被吏员、士族、豪强、军吏过了好几遍手而分量削减。
这样,袁军除了部曲和伙夫,看守粮草的也不会饿着。可怜那些被征召的寻常州郡兵,他们各家粮食本就只将将够,现在出来打仗,吃到的还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