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当以河内、青州为虚兵分袁绍之力,再一举渡河直捣邺城,迅速控制冀州,取袁绍兵马钱粮。”
听到这里,曹昂面露欣喜之色,程昱低头沉思,荀彧确是微微闭目,好似在在思考什么重大事情。
“不仅如此,我军拿下冀州之后当继续北上,绝不给童远抢走幽州的机会。”
“如今北部乌桓有崛起统一的势头,其首领蹋顿被人称作可比肩冒顿。袁绍不能讨伐,反而割地给予土地职位。”
“我军北上当以歼灭蹋顿,打散收降为我所用。然后断绝童远和公孙度,引诱歼灭西凉军,一举夺得天子,如此天下可定。”
如果说郭嘉提议攻略袁绍让众人吃了一惊,这番战略规划一出,那更是醍醐灌顶。
程昱被其鬼才和雄心震撼,心中感叹后浪可畏啊。
曹昂率先发问道:“这,这……即使从濮阳出发,也还要渡过大河等十数条河流,挺进两千多里路啊。而且……”
第四百六十四章 荀彧的决心
“好!太好了!”
曹操听了郭嘉攻打盟友袁绍的建议,突然兴奋地站了起来。
“哈哈哈!奉孝所言正合我意!”
说完曹操就朝着北方看去,而且是看向幽州中部。
他有种预感,这个计划一定能成功,和乌桓会有一场影响这片土地命运的大战。
程昱说道:“现在主要有两个难点。”
“第一,我军和袁绍是盟友,而且自反董卓以来就是如此。如今董家尚在为非作歹,可我们却对袁绍开战。现在缺少很有说服力的理由。”
他轻轻叹息了一声,继续道:“第二,夺取冀州还问题不大,但要北上幽州,击败乌桓蹋顿,目前的物资远远不够。即使足够,也无法运输那么远。”
“这两点都有办法。”
一直没怎么讲话的荀彧沉稳地说道。
程昱不可思议地看着荀彧,这两点他怎么想都没有解决办法,荀彧竟然一下就全都解决了!
曹昂也瞪大了眼睛,等待荀彧的分析。
荀彧轻轻吸了口气,但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儒雅的荀文若坚定地说道:“开战的理由,可以由我荀家带头,领导冀州反对袁绍。已经疯癫的袁本初,定然血腥镇压。”
“到时候,诸多优秀人物会向天子和主公求援,我军可当仁不让,一举北上。”
这回连郭嘉都微微惊讶,因为荀彧这是堵上了整个家族的安全和未来啊。
荀家是天下排的上号的知名士族,后来董卓之乱起,荀彧看出颍川毕遭劫掠,就举家迁往邺城。后来才脱离袁绍投奔了曹操。
现在荀家相当一部分家族,在袁绍统辖范围之下。
如果荀家带动反袁绍,可是怎么也跑不了的。
但也只有荀家,才能达成这个计策啊。
郭嘉朝荀彧说道:“文若先生,那袁绍身体不好,长子袁谭又是无德之辈,只需略微等待,无需这般拼尽全力啊。”
曹操也说道:“没错,我不同意荀彧的建议。”
“荀文若是我的子房,我们有共同中兴时代的志向,如今我们都没见过当今天子,就要让你承担这样的损失。我当然不能同意。”
荀彧却毫无犹豫的意思,坚决道:“主公,西凉贼猖獗,我们绝不能放慢脚步!”
“那童远眼线甚多,又占据并州居高临下,一旦他回师东向,我们只来得及拿下冀州,而幽州就会被他彻底吞下。”
“那样我军就处于被半包围的被动态势,而且太行、燕山全在敌人手中,是易守难攻的局面。”
曹操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甚至额头都冒出丝丝汗水,但是他仍不能同意荀彧自毁家族和名声。
荀彧听了却笑道:“主公,天下的安危远比我一家重要许多,没有天下又如何有家呢?”
“没有天下,如何有家!”
这个时代的士族大多将自家利益和名声放在首位,稍好一点也无非是不会为了家族名声伤害朝廷和百姓。
但是像荀彧这样,将天下看得比自身生命和升迁,以及家族利益全都重要的,寥寥无几。
曹操感叹道:“若是在太平年代,文若绝对是了不起的大儒名士,不……应该能迈向先秦的圣贤。”
“吾有文若,幸甚至哉!”
他郑重问道:“刚刚说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那第二个呢?”
荀彧看了看在场的众人,随即说道:“除我们六人,再加夏侯元让等几位将军,无人知道主公提前布局幽州的事情。”
“若进一步团结幽州各部,提前储备物资,当派遣一精干能吏,协助鲜于辅、田豫。”
曹操问道:“荀文若是不是已有建议的人选?”
荀彧回道:“是的,现在担任县令的陈郡人梁习,正可以担任此职。”
曹操思考了一会,说道:“梁习,字子虞。其人治理一方才能突出,而且为人处世成熟稳重,重礼节又知兵事,确实可以承担这一重要使命。”
他深吸一口气,感叹道:“荀文若为我发掘了太多太多人才。”
“戏志才是先生举荐,郭奉孝也是,荀公达又是文若联系过来,其余地方上太守长史县令更是不可胜数。”
“没有荀文若,就没有今天的曹孟德啊!”
荀彧拜道:“主公过奖了,这一次若能得冀州、青州、幽州三地,那更多人才将为主公效力。”
接下来众人初步商议了后续计划。
基本上由荀彧、荀攸,带着一批颍川、河内士族,联络河北,准备搞一场反袁绍的事件。
其余各司其职,在这个冬天做好士卒、粮食、军械、船只准备,就等明年春天大举北上。
讨论结束后,郭嘉走被留下商议一些机密。
曹操问道:“荀文若这个计策实在是登峰造极,配合上荀攸假装关注宛洛的计策,肯定能让袁绍上当。”
郭嘉说道:“文若这次的计策我远远不及啊。”
曹操则说道:“奉孝也不要谦虚,正是你把孙策分析的一清二楚,指出目标应当是袁绍,才能到荀彧这一步啊。”
“你们每个人都各有特长,更可况战略和计谋就是要讨论碰撞才能得出更优的内容。”
郭嘉说道:“这前提是主公的智慧和眼光,若是像那袁绍,制衡手下却不能真的信任,再如何碰撞也只会向扯皮发展。”
曹操感叹道:“袁本初的时代应该是要过去了,十年前他们袁家在洛阳左右纵横,朝廷差点就被他们彻底掌控。”
“只可惜,袁家不能错失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曹操又问道:“如今袁绍遭遇重大挫折,可终究死而不僵。奉孝你觉得我军稳胜,并且速胜吗?”
郭嘉郑重说道:“嘉私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他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十胜十败”论侃侃而谈,这经典的论证看似简单,但在这个时代最为特立独行。
相比之下,诸葛亮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沮授为袁绍谋划的战略,都有些相似之处。
只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最为与众不同。
第四百六十五章 司马懿选择低调
《十胜十败论》分析之辩证,浅层次内容是直接的优劣分析,而深层次又有大义、军事、用人等诸多见解,对于古代君主帝王具有深刻学习为鉴的意义。
其中许多论述内容又是考证当时历史的重要史料。
例如袁绍用人多疑,过于宽松,属下互相争斗,除了荀彧等传记记载,又有郭嘉论述为佐证。
并且这一相关论述同时出现在曾经在袁绍处效力的荀彧、郭嘉的史料之内,既打破孤证,又高度吻合人物动向和分析逻辑,所以肯定成立。
另一方面,对于大汉之衰亡有各种原因,但抛开近现代成果,古代有不少人认为是刘宏、袁绍、董卓、刘焉等个别人物乱政导致的。
但郭嘉与曹操的交流中,直接抓住了“汉末失政于宽”,并论述袁绍以宽治宽的重大弊病。
这一分析又和刘备入川后的言论和施政相吻合。成为考证当时曹操、刘备等优秀人物对当时汉衰看法的重要史料。
除此之外还有太多深入的内容,所以其远远不止是战略分析,如能学习并践行,必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曹操大喜道:“奉孝这十胜十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我能清晰感觉到,里面包含的许多智慧,甚至是治国之道。”
“目前作为核心机密,直到明年春天正式攻打袁绍之时,再大规模宣传。虽说每个人处于不同角度理解各有不同,但肯定有助于上下一心。”
郭嘉说道:“还有一事,正可以借此事试探个七七八八。”
曹操略微一想,猜到郭嘉说的是奸细的这件事。
郭嘉说道:“奸细究竟是陈登、陈矫这边,还是司马朗、司马懿,正可以在这回见分晓。”
曹操嘿地笑了一声,说道:“这回将陈登、陈矫在东南,司马氏则在西北,试探江东和洛阳举动,自然可以知道奸细在哪边?”
郭嘉笑了笑,说道:“不仅如此,这回还可以继续释放诱饵……”
“哈哈哈!”
曹操听了大笑,知道这奸细就是手眼通天,也不可能逃得过郭嘉的追查了。
只可惜那大才刘晔刘子扬,还要委屈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