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蓟县徐邈,此时也被发掘,暗中配合田豫、梁习,专门做阎柔的工作。
此人历史上以民政和书法闻名,为曹魏治理各方,很有美名。
幽州涿县人刘放,是汉广阳顷王刘建后代。
他暂时在渔阳太守王松任职。历史上,曹操北上之时,他成功劝说王松放弃割据投靠曹操。日后还与孙资一起,成为曹魏职掌中枢机密之人。
上述四人在各地准备举事,而各方奔走就由崔琰从弟崔林来做。
历史上,崔林在曹操平定河北时被发掘,日后成为曹魏三公,与崔琰等一起发扬了清河崔家的名声,成为日后著名门阀士族。
曹操十分擅于发掘任用人才,而曹操阵营中这方面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就是荀彧。
这次由他坐镇邺城,安排各方暗中反袁拥曹,固然牺牲很大,但势在必得。
第四百六十七章 孙礼刘劭毌丘兴
曹操布局河北,继续网罗人才时,童远也没有停下脚步。
他一方面通过四海商帮挖掘在野的豪杰,另一方面,也通过将军府发布人才政策,打出用人“首看志向”的旗号,又发掘了一些在这个时代很有特点的人才。
第一个人才,是由代郡太守温恢举荐的。
此人叫孙礼,字德达,涿郡人。
他年轻时,曾于乡间遭逢动乱,与母亲失散,当时靠同乡马台救护其母,母子方得重逢。孙礼便将所有家财尽数赠予马台以示感恩。
结果,代郡归新西凉军统辖不久,马台因受事件牵连而即将面对死刑。
担任郡中官员的孙礼,为报旧恩,私自让马台越狱逃亡,自己则不愿潜逃,向太守温恢自首。
温恢探知始末后,欣赏孙礼有恩必报的行径,于是把事情告知镇北将军府,最后孙礼与马台都获免死罪。
这一部分与历史仅有细微出入。
童远将孙礼调到将军府担任侍从,算是明着降职表示责罚,实际上重点培养。
果不其然,初次见面稍微问答,孙礼谈吐不凡。
他不仅颇有义气礼节,而且知晓边事擅于武艺,很有振兴边疆施展抱负的志向。
看来此人就是在三国历史颇有些名气的那位孙礼。
童远决定将他带在身边,尽可能让其成长,日后进入无畏军大展身手。
第二人是四海商帮以河东士族为基础,找到的一位颇为志同道合的人才。
此人叫做毌丘兴,河东闻喜人。
他是河东寒门出身,目前在敌我交界的北地郡担任县令。
历史上,他在曹魏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夫,安抚河西陇右,名声仅在苏则之下。
他的儿子毋丘俭更为出名,文武全才不说,征伐辽东高句丽及三韩,刻石记功,为安定边疆、震慑半岛立下了不世之功。后来更以淮南义兵,反对司马家而闻名。
四海商帮在河套商路打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位在马超和羌人统治边缘,尚能保境安民的县令,就被四海商帮发现。
起初是部分干事在他治下,后来他又协助建立了分会、客栈、镖局等场所。
张录又从河东了解到,此人出身寒门但颇有安定边疆的志向,于是举荐给童远。
此人复姓毋丘,立刻引起了重视。
他在后世知晓,这毋丘俭也算是三国中后期名声颇大的人物,领导淮南第二次反抗司马氏,与名将文鸯共同对抗邓艾等人。如有机会,肯定不要错过。
四海商帮略微打听,了解到毌丘兴有个刚十岁的儿子叫毋丘俭。
毋丘俭此时家贫年少,但很爱读书,经常向朋友们借书学习。
童远大喜,派人考察毌丘兴后,让他担任冯翊郡屯田司马辅佐长史陈端,并继续统辖北地郡愿意跟随新西凉军的百姓。
另外,将他儿子毋丘俭纳入屯田体系,使其跟随屯民,既可以到蔡琰、谢昭所在的文馆处读书,也能教导屯民子弟读书识字。
他很希望,毋丘俭能像历史一样那样文武双全,且性格品行更佳,源远流长。
第三位人物,则是被马日磾和蔡琰所在的文馆吸引来的。
此人叫做刘劭,字孔才,冀州邯郸人。
三国时期的这位刘劭,在历史上很有些影响力。文武全才军政方面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是汉末经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承接和推动作用。
此时,他年方二十,举孝廉。可与历史不同的是,献帝不在曹操的许昌,而在李儒的洛阳。原本到都城担任上计吏的他,并不希望去李儒这位精于权谋,却轻视经学手下。
正好,太傅马日磾自郑玄以外,堪称泰山北斗的大儒。他与蔡琰在夏阳开设文馆,收场书籍十数万,聚集许多士子。
人生注定在经学、玄学大有作为的他,怎能不动心?
他到达夏阳后,并不在意马日磾亲西凉军,蔡琰是个女子等问题,专心求学,认真研读探讨,尤其对于人才、心理学、乐等很有深刻见解,甚至儒道兼修。
他很快被蔡琰等介绍给童远。童远又派人探知,此人对于国事很有志向,固然有点空谈的趋势,但兵法谋略也是上乘见解。
于是,亲自征召到镇北将军府,任命为将军府掾属,与蔡琰等共同发展文馆,并专门参与兵事。
除了这三个人才,还有之前出现过的郭淮、王昶。
这两人都被贾逵、孙资发掘,在太原、上党等地兼任文武职位。
孙礼、毌丘兴、刘劭、郭淮、王昶,都是文武全才,日后都有精彩表现。
只是那背后黑手仍然在活动。
童远等人根本不知晓,郭淮和王昶加入新西凉军目的并不单纯。
王凌依旧化身为“彦云大师”,暗中准备给童远、董白等人致命一击。
而配合王凌的黑瘦之人,更是无人知晓是谁。
此时人在天水的童远,并不是完全没有应对,只是一时重心放在西凉军阀和曹操袁绍等人之上。
他看似对曹操防备不严,实际上很早就定出了应对他的策略。
此时曹操固然发展迅速,但比历史上少了些关键内容。
他想过继续包围网,坚决扼杀曹操。
然而,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穿越来的时候,董卓方死,可曹操已经化黄巾军为青州军,发展屯田聚集一大波人才。
如果不顾自己发展,不远千里去打曹操,只会被他教做人。
所以,一开始就制定出避免与曹操正面交锋的策略。
那就看着他崛起?
是也不是。
其崛起不可阻挡,但绊子少不了。
童远遏制曹操的策略,只要有两点。
“持续挖其人才,坚决不给献帝”
他现在的许多人才,如贾诩、张既、卫觊、徐晃、张绣、张郃、李通、郝昭、苏则、贾逵等等,以及新发掘这批,全都是挖曹操墙角。
固然曹操依然把河内士族等收走,但少了的这些也是一大块肉。
献帝这件事,自己拥汉还是覆汉,现在不是重点。但决不能落到曹操手中。
第四百六十八章 田丰的建议
否则,凭曹操和他谋士的本领,又不知收降哪些诸侯,又有许多人才必然投靠过去。
做好挖走人才、不给献帝这两点,再凭他的发展,未来自然不会输给曹操。
但现在硬碰硬依然免谈。
......
随着冬季到来,整个北方的军事活动沉寂下来。
尤其是寒冷的西北,若没有取暖或者冬装,就会有大量非战斗减员。
而古代军队大多无法承受整体百分之十以上的损失,但寒冷可以轻易造成比这严重得多的减员。
所以古代秦汉时期的北方冬季,一般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新西凉军例外。
因为他们配备了充足的食物和冬装,还有足够斥候持续侦查、小规模兵马行动、短期大规模作战使用的煤炭。
但与对战匈奴不同,西凉军阀有坚固的城池,而且不会傻乎乎地往埋伏圈里面闯。
所以这个冬天,新西凉军主要是采取小规模行动,侦查地形和道路,为明年春天的大战做准备。
王异和敦煌张恭张就、酒泉庞淯赵娥、祁连山杨阿若、武威张掖等反韩遂力量沟通了最新情报。
消息并不乐观,韩遂已经完成了西凉各部整合。
除了原本已知他的嫡系三万五千兵马,枹罕宋建的一万多人,还有氐人部众十余万,其中氐王杨腾、阿贵两部骑兵就有两万以上。
河西各郡反水的太守豪强也都向韩遂效忠,共有兵马不下两万,即使往陇西天水出征,估计也能派出一半。
另有以东汉羌乱最强大的先零羌,后来居上的钟羌、身居高原的白羌,这三大羌人的部落。
他们表面是中立状态,但与韩遂、宋建交情更深。
而整个凉州反抗他们的义军加起来只有一万人,且远在敦煌、祁连山等地,决战时估计只能牵制两万敌人。
童远等人对此早有预估,但没想到西凉叛军实际数量可以达到这种规模。
这还没算上安定郡的马超大军,和他另外收复的北部罕种羌、马兰羌、姚氏羌族等部落和新附的休屠部匈奴。
怪不得东汉末年在曹操以前,朝廷只有力量击退羌乱,而不能从军事上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