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他无法想像这里的官员怎么做到的。
之前他从来没想过,大明朝也有好官。
但现在,他的三观已经被震塌了。
之前他还想着,将来有机会带兵打过来,好好教训那些奸商。
现在,他突然不想破坏这里美好的环境。
当晚他们那里也没去,就呆在客栈,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城门,在城门口被要求交回牌子。
出城后没多远,就看到大量的马匹在路上,他们数了下,两千差十五匹,对方说在船上生病了,今天起不来。
只差十几匹,宋望国当然算了,手下护卫是纷纷大骂。
对方笑笑,又递给他一块牌子,让他们从南走,从栖霞到莱阳,从莱阳官道走,别走西边黄县那边,那边军堡多,收买不了。
宋望国半信半疑,想自己收买派人走前,他带着大量的马从后面跟着。
没多久前面有骑兵回来,告诉他,前面不通,没有牌子不能走,这牌子没用,给钱也不行。
这样没办法,他们能只从南面走,稍微远了点,但果然一路通行无阻。
经过各堡时,宋望国偷偷打量,突然发现,以后如果想领兵打过来,挺不容易的,而且这种地方,又何必破坏他呢?
就在宋望国离开登州的同时,登州某个衙门,丁毅和部下文武正围坐一堂。
宋哲,路超,杜如海,严雄,杨端,方多台,周有根,刘元等都在。
刘元最近心情有点不好。
清兵入关时,朝廷突然下旨,调他去山东任巡抚。
当时山东巡抚颜继祖被调往德州,朝廷其实是让他去济南守城。
刘元以清兵纵掠,无法上任为借口,推托。
这和朝廷调祖宽去济南,祖宽推托不前是一样的性质。
没多久崇祯就以这借口把祖宽给斩了。
现在刘元也害怕朝廷秋后算帐。
当然了,这时朝廷还没斩祖宽,刘元是怕丢官,也没想到朝廷会杀人。
说起来,刘元在登莱已经当了好几年巡抚,算算在明末,已经算是破纪录的存在。
明末各省,能当两年以上巡抚的,都算是崇祯的好兄弟。
而刘元能当这么长,就是靠二点,一是交的税多,二是收税的田多。
他像张居正一样量人家的田,现在内阁大佬们,谁敢派他去其他省。
加上他每年上缴数万两税银,无论崇祯和阁臣们,都不想失去这块大肥肉。
所以他这登莱巡抚,已经破纪录的当了好多年。
现在突然要调他走,张元自然害怕。
丁毅见他心情不好,也知道原因,便安慰他:“若朝廷再调你去别处,你便辞官,到大员去做巡抚。”
“。。”刘元。
他当然不想去大员蛮化之地。
“若调你去济南,还能再留下干干。”丁毅笑道:“你在山东境内,我定能保你安全。”
“你要想保命,只能去大员,要么济州,东江镇也行。”路超道:“你是登莱巡抚干的最长的一个,真要丢官了,你以为朝廷能放过你?”
此时别说登莱巡抚,整个大明皇朝的巡抚,刘元干的时间最长,从登州之乱后,一直干到现在。
这次清兵入关,肯定要被杀一批官员,到时自然有缺职,而且崇祯现在知道他是和丁毅一伙的,估计想拆分两人。
刘元虽然不想过苦日子,但想想还是老命重要。
“丁总兵若不嫌弃,下官也只能去大员度度晚年了,大员巡抚可不敢当,下官也老了。”刘元苦笑道。
“刘大人可别这么说,兄弟们都在这里,难道我是御磨杀驴之辈?就这么定了,到大员当巡抚,那边条件,现在不比这里差,你去了就知道。”
刘元大喜,他也是假巴意思下,没想到丁毅还愿意用他。
当然,他希望能到济南去,那也不用去大员了。
他以前是有点贪,但这几年跟了丁毅后,一来财富不停增长,二来也知道丁毅为人,渐渐收敛,稳妥了很多,再做几年巡抚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宋望国到底什么来头,一下子买这么多马,还真有钱,他运的走吗?”路超这时问丁毅。
“我要没猜错,应该是张献忠的部下李定国。”丁毅当时听到宋望国的名字就笑了。
孙可望,李定国么,必是两人中的一个,李定国的年纪轻,应该就是他。
张献忠上次被打的招安,现在正在谷城附近休生养息,他一边打造兵器,一边招兵买马,一边集屯粮,几个月后就会再次造反。
丁毅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反,但张来买马,肯定是为再次造反做准备。
第646章 崇祯又出妙招
张献忠现在还算明朝大将,买点马算什么,谁会拦着他。
他手上银子很多,到处抢钱,丁毅所以直接涨价两百两一匹卖给他,不赚白不赚。
而且正如路超所说,这算是一锤子买卖,估计以后也没机会来了,能赚一笔是一笔。
众人聊了几句,很快丁毅脸色郑重的开始布置,大伙也认真听着。
这次入关大战,王卫忠部受到重创,他三千兵马出战,战死二千二,活下来的人人带伤,退出战斗队伍,不能再当兵的,接近二千五,基本就是打残了。
徐敷奏带出去三千多,和王卫忠部差不多,也基本是全军覆没。
仅这战的抚恤就是一大笔钱,还好从清兵手上抢了上百万两,不然又是血亏。
两人现在都受伤在治疗,没来现场。
鉴于徐敷奏这场打的比较好,丁毅打算把他收为自己人。
战后,朝廷肯定要调整徐和王的位置,丁毅这边也要做准备。
原登州参将杨镇有两千兵马组成的登州二营,将给徐敷奏,再从登州囤兵中挑选一批,补足他三千人。
不管朝廷调他去那,都可以跟着他。
这也算他对徐大哥投桃报李的回报。
这事昨天他就和徐说了,徐很满意,而且他知道,这世道没有兵是不行的,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兵。
他原为自己兵马打残了就废了,没想到丁毅能补给他兵马。
而且这兵马以后由丁毅养,丁毅和他说的很清楚,以后徐就是丁的部下了,不管朝廷怎么调他,这些兵马都跟着他,但丁毅要调他,他必须得听调。
徐敷奏当然没意见,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丁毅的人,自己的兵也由丁毅养。
在这之前的几年登莱总兵任上,徐敷奏已经赚了很多钱,而清水泊一战让他明白,在大明朝这个乱世,要想好好活下去,光有钱是没用的,必须得有精锐的兵马支撑。
王卫忠也是,要补二千五百兵马给他。
他还有五百老兵活着,再从旅顺调二千五百兵马给他,这样王卫忠也会补回三千。
具体什么时候完成,看朝廷对战后的升赏再看。
这样一搞后,登州的兵马是严雄的32营三千兵,方多台33营三千兵,杨镇的两千归徐敷奏了。
考虑到现在登州人口更多,这次又掠夺到百万银两,加十几万牧畜都归了登州。
丁毅决定登州先小增一次兵。
从囤兵中挑选三千,组成新的34营,由周有根为正,杨端为副,同时从流民挑选三千为囤兵替换。
这样登州这边就有三个步兵营。
另把原先杜如海的一千骑兵扩征为三千,由皮岛过来的陈阳任骑兵营正,这样登州就有九千步营加三千骑兵,共一万二千兵力,相当有实力了。
丁毅又命成立登州一师,严雄为师正,兼32营营正,负责登州三个营的指挥。
周有根和方多台分别是副师正。
杜如海依然负责三个步营和骑兵营机的后勤。
陈阳领三千骑兵驻登州。
这是丁毅第一次在东江镇之处设立师级单位,严雄三人还是挺高兴的,必竟级别又上去了,
暴兵的条件就是人口和粮食还有银子。
登州和济州已经在这两年实现了盈利,特别登州的商税实行后,年收入更是节节往上,加上这次又截下后金百万两银,末来几年都没什么问题。
丁毅在登州呆了半个月不到,王卫忠和徐敷奏的伤势也好了很多,与两人聊了几次,丁毅便回到旅顺。
他回到旅顺没多久,在四月初,朝廷升赏的旨意还没到,但内部消息已经提前到了登州,明显是崇祯和朝臣在试探丁毅的底线。
明廷打算,把王卫忠调任山东总兵驻守临清(原山东总兵刘泽清调任兖州总兵),徐敷奏为蓟镇总兵,调任蓟镇。
丁毅为登莱总兵,加太子少保,左都督,刘元为保定巡抚。
张经为旅顺总兵,驻节复州和旅顺,徐威为东江总兵驻节金州和皮岛,沈世魁为援剿总兵官,另有原东江镇大量军官被提为副将参将。
朝廷这旨意一公布,简直是天下哗然,东江震动。
有了王卫忠的经验例子,崇祯借着这次大胜,想把东江镇一拆为二,分别提拔张经和徐威为总兵,同时把刘元调往保定,丁毅调往登莱,在他自己看来,绝对是个妙招。
但天下的总兵,大明的兵将们都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