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除了是对这些人的赏赐外,也还有意要借机打开与朝鲜的贸易。
朝鲜虽然说生产落后,但东西也还是有不少的,木材、人参、药材、甚至牛马等不少,朝鲜的弓箭也还不错的,只要让贸易量提上来,互通有无,这对朱以海来说,这里面关税啊、贸易利润啊都很大。
还能通过贸易,让两国拉近关系,毕竟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朝鲜国内肯定是两班贵族们为主,甚至国王、朝廷也能获利不少的。
有了利益相连,关系自然能够紧密。
中书舍人华夏这次随船前往朝鲜,还会有一支水师护送,但打的商船旗号,也会载上货物,华夏公开身份就是贸易商人。
除了华夏外,这次前往朝鲜的还有耿仲明的一个幕僚参军,他也会随同华夏一同前往拜见朝鲜国王,他这次的任务主要是过去打个招呼,耿仲明要重在皮岛开东江镇,以后肯定是要跟朝鲜这边打交道的,必须跟他们事先通气,最好是能暗中取得联系。
要在皮岛立足,光皮岛等海岛肯定不足以自给,所以还得在朝鲜建立军屯等,甚至与他们直接展开贸易,这些都需要朝鲜的配合。
让他跟着华夏一起去,自然也就是皇帝有东江镇背书。
重开东江镇在朱以海的计划里很重要。
若是耿仲明能够真正重新在皮岛开镇,则就在中朝边境上提起了一把利刃,有这支兵马在,也能够让朝鲜敢反抗清朝的底气。
就算一时半会朝鲜下不了决心,但在皮岛走私贸易,他们肯定愿意。
皮岛就近贸易,皮岛到登州再由御营这边负责,就很完美。
朱以海给金尚宪数道旨意,其中有一道是册封世子凤林大君的,以大明宗主国名义,正式册封凤林大君为朝鲜王世子。
君臣依依不舍。
金尚宪登船前,还再次跪拜皇帝。
“朕相信,我们很快还会再见的!”
金尚宪回到船上,站在甲板上。
朝鲜船与一支明船队一起出海。
“明军真的能一直占据登莱半岛吗?我们下次来,他们还在不在?”
“我们这次帮明军,满人会不会迁怒降罪朝鲜?”
几名随行官员满脸担忧,虽然这次他们都得到了大明天子的赏赐,还有船上的那些货也能让他们再大赚一笔,但对鞑子仍然充满畏惧担忧,满清两次入侵朝鲜,可是打的他们毫无反抗之力。
金尚宪望着早已模糊的海岸线,却是十分坚定的道,“文明岂会被野蛮征服?况且当今大明天子你们也见到了,是何等的圣明神武,这样一位能够亲征北伐的不世明主在, 大明中兴很快就能完成,我朝鲜向为中原藩属,自然当紧密依附。
鞑子以武力野蛮入侵我朝鲜,能一时压服我们,但不能彻底的征服我们。”
金尚宪抚着胸口,怀里有皇帝给朝鲜国王和世子的册封国书,还有皇帝亲自给国王的信,而之前国王给他写的愿见中华四字,则已经被他转呈给了大明天子。
几名官员这个时候开始谈论起明皇的威武,说起御营的雄壮,登州如此要港,他们居然这般轻易就拿下,当时那众炮齐鸣的场面,可是把他们震的不轻。
而曾经随黄台吉侵朝鲜的孔有德,这在朝鲜也是很有名的猛将,居然就这么被逼的自焚于登州,另一位名王耿仲明,也被围的直接投降归附。
“明军的船真大,炮真多!”
“皇帝的御营也非常精锐啊,突袭登州再围莱州,登莱两大城,都没有什么伤亡就夺取了。”
“要是我朝鲜也有这些巨舰大炮就好了,这样就再不惧胡虏来侵了。”
第459章 势
端午过后,天气渐热。
去冬种植的小麦,基本上都已经收获了,不过受时局影响,山东人口大量流失,许多百姓逃荒在外,去冬种植的小麦面积很少。
十亩地种了不及一亩冬小麦。
开春后, 虽然也种了些春小麦,但春小麦本来就比冬麦产量低,而且因为战争影响,山东官府征税拉丁严重,百姓再次大量破产以及逃荒逃役,春小麦种植也很少。
朱以海夺取登莱两城后,迅速分兵扫平了半岛各县。
明军没有遇到多少反抗, 孔耿移镇登莱前,登莱已经千疮百孔,官府的横征暴敛也导致了饥民们不断起义,原有的绿营也几乎被摧毁,孔耿被歼灭、收编后,下面县乡已经基本上没有抵抗力量。
面对着猛龙过江的明军,各县的县令、胥吏等要么挂印逃跑,要么直接就恭迎王师,而地方上还留在家乡的士绅地主百姓们,对明军的到来,也是难得的恭迎态度。
实在是这两年大家太苦了。
明军、顺军、清军,再加上贼匪、饥民,反复的蹂躏着这片土地,特别是朱以海崛起后,山东百姓在清军压迫下也是倒了血霉,供应军粮、打造船只, 还得修堤通河各种任务压到头上,搞的家破人亡, 十室九空。
曾经大家背地里天天骂大明朝廷,可经历了这两年后, 大家反倒是怀念起大明朝来了,哪怕是最动荡的崇祯朝,也比现在强啊。
当年登莱之乱时,他们都没这么惨过。
“这么大片的田地都荒芜着,实在太可惜了。”
朱以海骑马巡视着莱州城外的田间地头,大片的田地荒草都长的半人多高。
“应当组织百姓赶紧复耕,民以食为天,如今战乱之时,粮食更加宝贵。”刚被召来的黄宗羲看着这荒废的景象也十分心痛。
“你有什么好的计划吗?”
皇帝召黄宗羲前来,是要授他为山东巡抚,这位曾经科举次次落第的江南名士,却在两都沦陷,社稷危亡之时挺身而出,招募乡勇,带领弟兄族人等建立世忠营的义士,这一年多来表现非常不错。
从浙江巡按,到任职分巡,然后布政使,再然后是如今被召来山东,乱世里, 尽显才能。不管是提督军务剿匪安民,还是编练保甲民兵自卫,又或是巡按吏治,督察税改,都是十分用心尽力,表现良好。
虽然说他的有些思想,其实朱以海并不太赞同,甚至他对税务方面的一些独到的见解,朱以海也很反对,而且他做为复社党人,也一直对阮马等抱有一些门户偏见,但在如今时势下,他能够在皇帝的要求下,暂时停止党争,而专心发展地方,这都还是非常难得的。
召黄宗羲前来,也表明了皇帝的一些想法,那就是要守山东,起码也是要守登莱半岛的。
要守住登莱,依托海上水师,军事上能守,但钱粮军饷这块,必须得能自给,否则全靠江南转运,负担大也不现实。
“以往山东百姓大多种冬小麦,到了春后,会在地里再套种一些玉米等,这样入夏后收了小麦,地里的玉米可以继续长,到时又能收一茬玉米,两不耽误。
不过臣来山东后,四处走访,发现现在这边最主要的问题其实还是不稳定,人口流动很大,大量百姓逃亡在外,尤其是粮食缺口极大,粮价居高不下,许多严重饥荒的县,已经逃的都没人了,粮价超过十两银子一石,甚至有二三两银子一斗粮的。”
黄宗羲在浙江一年多,调任多职,一直在地方上,积累了不错的经验。
对于如何恢复登莱半岛,他在一番实地调查之后,得出了几条结果,“首先得救济饥民,百姓困饿,则变为匪盗,得拔粮赈灾安民。”
乱世的时候,粮食永远是最难的问题。
“朕可以从军粮之中拔一些出来,另外江南的粮船也会继续调粮过来,金尚宪回朝鲜去了,估计下一批朝鲜粮食也很快能到,
粮食朕来筹措。”
江北的小麦在陆续收获,多少能够解一些饥荒,而江南的水稻也快要到收获季节了。
黄宗羲听到这松了口气。
没有粮食,那什么都解决不了。
有了粮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入口。
他提出一手拔粮赈灾,同时以工代赈,另外一手派兵招安、围剿各地的贼匪等,这样双管齐下,先把局势安定下来,然后才能安心恢复民生等。
“如何个以工代赈之法?”
“现在饥民太多,大多也都逃荒在外,此时让他们回到家乡,也不现实。所以臣建议,可以在各地都设立赈灾点,拔粮赈灾。各地的灾民,就地赈济,所有接受赈济的百姓,都要暂时接受朝廷的安排,
比如就地组织饥民们复耕种地。”
如今到处都是逃荒抛弃的田地,这个时候也不要管这地主是谁的了,先统一由官府组织饥民们复耕垦种,由官府提供种子等,饥民们组织起来耕种,口粮由官府供给。
虽说春播季节过了,但是夏麦收获过后,也还是可以再种些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的,再晚些还可以种上冬麦、萝卜等。
只要是能吃的,都可以种,管他粗粮细粮,都是能救命的粮。
由官府提供口粮,组织大家集体屯田耕种,提供种子等,等收获后,按比例部份分给屯种的百姓,部份则纳入官仓之中。
或是收成后,到时还能够让百姓返回家乡,可以重新开始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