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多少是新兵,多少是强拉壮丁,这个数量确实惊人了。
当然,皇帝给耿仲明的东江镇兵额只有五千,加上辅兵一千八,总共六千八,另外给了东江一些团练的名额。
这些以后朝廷是要供饷的。
沈廷扬现在手底下也兵强马壮,他手下有御营水师五千,加上步军五千,整整一万御营,另外张国柱、高进忠、李成栋、张天禄四将来附,也新招了许多兵来。
皇帝给四将各三千兵额,又是一万二,虽然也多是新兵,甚至有许多是在河北招揽的贼匪等。
不过反正辽东这里的清军也不强,对比下也是半斤八两。
辽南四卫,海州已经被耿仲明袭破焚毁,并扫荡干净了。
现在盖州被围,也成孤城一座。
就那两千五百守军,就算临时把城中青壮都招集起来守城,耿仲明都丝毫不惧。
“报!”
一名督标亲兵快步赶来。
“督师大人,副提督李成栋派人急报,盖州城内鞑子兵弃城出逃!”
沈廷扬和耿仲明都愣住。
盖州城中的清军,眼看着明军海陆会和,惊惶万分,最终面对着出现在城下的耿仲明部,斗志全无。
城中蒙古人惊溃,出北门遁去。
这些蒙古人突然弃城而逃,让城外的耿仲明部都有些意料不及,而且这些人决死突围,十分凶悍,不顾一切的杀出来,耿仲在城北的一个营直接就被冲破了。
徐得功赶到后,见他们如此凶悍,干脆下令放开,任他们溃围而去,理由是归师勿遏,其实就是不愿意硬拼。
“报!”
“总兵官徐得成已经攻入盖州城,收复盖州!”
徐得功放蒙古人突围北去,顺势入城,报功奏捷。
沈廷扬虽然对耿部放跑了城中的清军,但并没有责罚,当着耿仲明的面,还称赞耿军勇敢。
耿仲明听他夸赞,心中松口气,没责怪就好。
“鞑子溃逃北遁,末将愿率部追击,将他们务必歼灭!”
沈廷扬摆摆手。
“算了,穷寇勿追,归师勿遏,跑了就跑了,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先进盖州城。”
“徐将军先入盖州,当记首功!”
“走,去盖州城!”
攻取盖州城的作战计划都还没拟定,结果盖州城里的蒙古人就丢下满州鞑子跑了,满州鞑子兵少,还想指挥汉兵汉民守城,可徐得功直接就杀进城,汉兵们更是阵前倒戈举义,直接砍了满鞑子迎接王师!
沈廷扬坐上船,过大清河往盖州,船上还亲自向莱州皇帝陛下奏捷!
(
第498章 江湖好汉
山东,曹县。
李化鲸衣锦还乡,以山东团练总兵官身份回到家乡,锦衣怒马,带着百余绵甲鸟枪的家丁回来,地方上豪杰好汉纷纷前来拜见。
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来的不仅有地方官员,也有本地士绅、大贾,更有许多江湖绿林豪杰,土寨首领等,面对着返乡的李化鲸,都是第一时间赶来拜见。
“大哥真的好威风啊!”李化鲸的侄子感叹着道。
他的一个把兄弟则道,“是啊,想当年这些士绅官员可没人会把咱放在眼里。”
李化鲸摸着胡须,看着家丁送上来的拜贴以及礼单,也是感叹不已。
“来者是客,开门迎接!”
花厅,李化鲸特意身着正二品武服出来。
“李总兵好!”
清山东曹州府知府黄登孝带头上来问好,身为文臣,还是一府主官,若是太平年月,是不把总兵放眼里的,起码也没有主动来拜见的道理,但如今是乱世,有兵的军头很强势,黄登孝也是新近上任,其治下的曹州府基本上是在运河以西,黄河以东,这块地方土寨势力极强,处于山东河南两省边界上,极难管束。
自去年明军攻入山东后,越发的让曹州混乱,今年明天子又入登莱,大清更是把山东各地的绿营又抽调一空,曹州府也就越发乱起来。
对于新来的提督刘泽清和这位总兵李化鲸,黄登孝自然得巴结巴结,能不能坐稳这知府,甚至保住这身家性命,都还得仰仗他呢。
李化鲸瞧了眼这胖乎乎的知府,刚才他的礼单上除了上好的丝帛绸缎外,还有好马两匹,外加银八百两,可以说这礼已经够厚的了。
“黄府台客气了,本镇还说要去登门拜访呢。”
“不敢不敢,”黄登孝赶紧客气道。
说话间,有家丁高声禀报,“大人,兖西兵备于道台、曹州黄河厅高同知到!”
这两位也是派驻曹州的要员,一个是兵备道台,一个是黄河厅同知,一管兵备一个管河道,是都能管兵的。
甚至按惯例,这兖西兵备道那还是曹州团练总兵李化鲸的直属上司的,可现在二人却也来拜见他,可知道他们这位置也坐的不稳,急需李化鲸这个武夫了。
家丁递上礼单,几样礼物外,还各有八百两银子,这礼数,都相当于知府去拜见巡抚的见面礼了。
李化鲸看的很得意。
说来李化鲸也是很传奇的一个人物了,他祖籍曹州,但后来家人迁往直隶,他年轻时流寓山东曹州的城武,因为练的一身好武艺,于是应募在县衙里做了名捕快,缉贼捕盗,后来只身擒了一名大盗,提拔为总练,兼领乡勇。
如果不是恰逢明末乱世,也许他会当一辈子捕头,可崇祯末年,中原动荡,流贼纵横,土寨林立,甚至鞑子都屡次入关,劫掠山东,此时兵匪难分,士绅豪强结寨自保,百姓被逼为盗,豪杰据山为王。
李化鲸在地方上已经小有名气,虽仅是个捕头,但在一县里也还是有不小实权,特别是面对着这乱世,他还指挥着一支壮丁,但他这人脑子很活,并不死板,面对各方复杂的势力,八面玲珑。
就算奉命去剿贼攻寨,也往往会留一线,哪怕是擒拿到了贼头,一般也会放掉,甚至遇到那些饥民为盗者,偶尔还会发慈悲赈济帮助,久而久之,就有了个仗义疏财,义薄云天的好名头,甚至绿林江湖都很景仰,一般的盗匪也不会在他境内乱来。
后来他的名头还传到了总兵刘泽清的耳中,特意招见,有意笼络,将其招于麾下,授以官职,此后随着刘泽清也是一路升官。
这次更是被授以团练总兵之职回来。
黄登孝、张于天,高元美几个四品文官哪不知道这李化鲸在本地威望名头,自然得主动前来示好,就指望着他能够安稳曹州了。
李化鲸不客气的把礼物收下,说了通场面话,然后送客,饭都没留一顿。
三位四品官只得起身告辞离开,其它的同知、通判、知县等更小的官,甚至只能在旁边拱手,连说话的机会都没,礼物送上,跟着离开。
这些大小官员们走出大门,看到门外那还排着长队的长龙,也不由的感叹,世道动荡啊,否则他们这堂堂四品文官,岂要向武夫折腰?
“张副使,你看这些人,好像有榆园贼。”
榆园贼,自称榆园军。
早在天启年间,在曹州的濮州、范县一带,就有所谓的榆园贼。
据传,由于万历后期山东天灾人祸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榆钱落地、久皆成大树。在天启崇祯年间,许多山东饥民啸聚其间。
在此时,榆园贼以梁敏、任七、张七为首,号百万,他们利用茂密的榆林做掩护,甚至还用上了豫西的地坑窑洞的技术,在地下挖掘纵横交错的通道,长达数百里,神出鬼没,官军根本无法围剿。
到此时清军统治下,榆园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因为动荡、压迫,而有更多人投奔,已经蔓延到朝城、观朝、郓城、城武等县,声势浩大,成为曹州府内最大的一股反抗势力,已经远超一般的土寨了。
张于天身为兖西道几府的兵备道员,以按察副使衔协理、监督兵马、钱粮、屯田军务,榆园贼正是他最大的敌人。
之前张于天也组织过数次围剿榆园贼的战斗,可说是围剿,可到最后,反而成了榆园贼对官军的进攻,屡战屡败,反而让榆园贼蔓延到更多地方,甚至连府县城都变的不安全。
而等绿营被调走,张于天就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现在手头就剩下一点乡勇,连个会打战的将领都没了,所以李化鲸一回来,他立马不顾身份赶来拜见,实在是形势太紧迫了。
张于天其实也早注意到李家门前的这些人中,有些人明显不对劲,身上是藏着家伙的,但却不敢声张。
“回头再说,快走!”
……
“李哥!”
“鲸哥!”
“大哥!”
“兄弟!”
花厅里,一群江湖绿林豪杰好汉,纷纷上来拜见,面对这位二品团练总兵官,这些基本上都被官府定义为土寇、流贼等的好汉们,却一副兄弟久别重逢的样子。
有如老鼠给猫拜年。
当然,这些好汉也不是人傻胆大,而是李总兵回到曹州之前,就已经派了自己的侄子以及刘泽清的侄子秘密回来打前站,主动去一一拜访各路首领,密商起义大计。
正因有刘泽清和李化鲸的主动在前,所以这些首领们才敢亲自来拜见,否则就算李化鲸以前与这些首领们也有所往来,可谁敢轻易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