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妇人红着眼睛,把那个包子要分给三个孩子吃,“娃儿娘你吃,你刚生娃,要补一补。”
  男人手里拎着那一斗小米,最后扭头蹲在地上,无声的哭,嘴张的很大,却控制着不敢发出声音。
  窝棚里无比的压抑着。
  “我去煮点小米粥吧。”男人最后站了起来。
  妇人道,“他爹,这小米留着吧,明天你带到县衙去,送给衙门里的书吏们,县太爷虽然说了报宗人府,可要是底下人使坏,也办不成。”
  男人犹豫了。
  “报名的事重要。”妇人提醒丈夫。
  虽然仅一斗小米,还是用刚溺死的二儿子换来的,但对于他们一家子来说,这却又是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这个乞丐一样的男人姓朱。
  而且是皇族宗亲。
  但相比起那些占地成千上万顷,富有百万银两的大藩亲王们,这个男人却连名字都没有。
  他姓朱,若按太祖钦定字辈,他应当是慈字辈的,也就是崇祯帝的侄儿辈,不过他没有名,因为没请名,朝廷没赐,所以没有名。
  平常大家都叫他老三。
  德王朱由枢、朱由栎,都是他堂叔父。
  德藩初封德州,后移驻济南,是大藩。
  但朱老三的命运却很惨,他祖父是德藩的镇国中尉,但却也仅是德藩的底层宗室,虽然报名请名请婚请封都过了,有了名字娶了老婆拿到了镇国中尉封爵,比起当时许多底层宗室已经好太多。
  但当时全国宗室数量激增,朝廷无法足额供给宗室的禄米,于是只能各种折色,甚至最后还要拖欠。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等上层宗室还好些,就算欠也还有庄园产业等,不全指望这点禄米,但对底层的宗室来说,他们又不能经商种地,就指望着这点禄米,一旦拖欠,那就是真会饿肚子的。
  朱老三祖父没有办法,于是最后铤而走险,给皇帝上了道奏章,直指时弊端,甚至对皇帝语气也有些怨言。
  这种作死行为,自然是惹来皇帝降怒,朝廷惩罚,所以最后被判交由鲁王府囚禁看管。
  而这其实正是朱老三爷爷故意为之,因为朝廷欠禄,他一家子要饿死了,现在骂皇帝几句,又算不上谋反什么的,既不会杀头,甚至都不用押送到凤阳的宗室监狱高墙囚禁,就关在济南,交德王府看押。
  但坐牢是有牢饭吃的。
  朝廷不给禄米,我就带一家子去吃牢饭。
  不得不说,朱老三爷爷也是条汉子,脑子还很聪明。
  但德王府也不愿意干,凭什么我们来养你们一家子?所以最后只关了老爷子,把他儿子等踢出去了。
  等到朱老三父亲年纪大些,按规矩要向朝廷请名,按规矩,得先向本藩的亲郡王报备,然后由王府长史报请礼部和宗人府,最后赐名,赐名成功后,就会封爵,发禄。
  比如朱老三爷爷是镇国中尉,他爹赐名后,就该赐封辅国中尉,每年能向朝廷领三百石禄米,虽然不多,但如果真能领到,总还是能够一家子生活的。
  就算打打折,拖欠一点,也还是能有些不是。
  可结果因为老爷子一直关在牢里吃牢饭呢,朱老三儿子在外面也是全靠王府有点没点的救济才活下来。
  现在要请名,结果却没有银子可打点。
  本来,命名、婚姻之事,都是个人私事,一般是父母做主决定的,但在大明朝,皇族宗室里,这些可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必须得走流程。
  生下来,得报名,然后赐名,连婚姻、丧葬这些都是要报请朝廷的,由宗人府和六部配合才行。
  而这个程序,经历了二百多年后,早就变成了一个处处要打点的潜规则了。
  不仅王府的长史等要打点,就是地方衙门的官吏那也是缴常例,甚至还得交银子让走京游棍帮忙打点。
  请名请婚这种银子还花的少点,最关键的是请封,各级爵位那都是明码标价。
  郡王请名请封起码银千两,镇国、辅国、奉国将军请名请封,需要最少五百两,中尉请名请封至少三百两。
  就因为好多底层宗室根本拿不出这些层层打点的银子,所有明末时有大量的宗室子女,没有授名,没有授封,也没有禄米,甚至没有婚姻。
  仅隰川郡王府里,明末时就有一百三十多男女没有授名、封、禄、婚,一百多个光棍。
  朱老三的父亲没银子交给王府,更没钱打点衙门。
  最后走投无路,也便学他父亲,给皇帝上了道中兴四策,也成功吃上了牢饭,但进了牢父子相见,也还是没名没封。


第534章 绝境逢生
  爷俩坐了好些年牢,后来新皇登基,这才特赦出来。
  还开恩给朱老三父亲补了个辅国中尉的爵位,可仅发过一年半禄,后面就一直是有一点没一点的拖欠了。
  朱老三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降生在皇族朱家的,从小就跟他爹一样困难。
  如今快三十的人了,既没赐名, 也没赐爵,更没有爵禄,甚至连这老婆,都是私自娶的,没经过朝廷同意的,所以他生的几个孩子,同样没经过朝廷登记,记入族谱的,全黑户黑人。
  对于朱老三来说, 虽然是皇族宗亲,但他从没有享受到什么皇族待遇,反倒是从小就受到各种限制。
  除了呆在济南城里挨饿外,似乎什么也干不了,既不能出去摆个摊或做去码头扛个包湖口,也不能去读书考科举,况且他家也读不起书。
  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塞南下山东,攻破济南,德王朱由枢父子等许多王室被清军俘虏,带到关外去。
  后来朝廷从德藩的旁支, 选纪城王的儿子镇国将军朱由栎袭封德王爵。
  那几年山东的德藩、鲁藩两大亲王藩被清军先后破城,杀了王室宗亲上千人,德王被俘,鲁王自缢。
  新德王朱由栎十三年进封,崇祯十七年降清,在今年, 与秦、周、晋等十六王被杀于北京。
  而朱老三当年在清军破济南时, 逃过一劫,毕竟他这种连名都没有的,也没资格住在王府,也没有钱财,倒是因祸得福。
  后来清军破关,再度南下,他跟着难民出逃。
  这一路逃逃停停,到了泰安,彻底的成了一个难民。
  甚至家里大女儿还在难逃时,被迫卖掉了,人牙子说是卖去给大户人家做丫环,但谁又知道呢,就为了一点点粮食,最终他们把个才八岁多的孩子卖了。
  而不久前,他们又跟着难民一路闯到东边来,就为了投大明圣天子朱以海。
  按辈份,朱以海是崇祯的堂叔辈,而朱老三是崇祯的堂侄辈,所以得喊皇帝叔祖。当然,论辈份, 其实早出五服了,一个是成祖朱棣后裔,一个是鲁王朱檀后裔,都是太祖的九世孙十一世孙了。
  这一路来难逃的人太多太多。
  朱老三好不容易才进了青州府明军境内,最后到了临朐,在这里暂时落脚,可以每天领到些粥,甚至朱老三还有机会去做工赚点口粮。
  明军在各处都设立难民点,甚至还有官吏负责登记核对身份等,各类工匠也会优先调用,士绅官吏读书人自不用说。
  而对于皇族宗室,地方上也是重点访查。
  朱老三听说皇帝对宗室很好,虽然有人说这位天子大改宗室制度,不再厚禄优养,可对于朱老三来说,他从来没感受过什么优养,所以亲王郡王们是不是再永远世袭罔替,他并不在乎。
  他更看中的是皇帝说以后宗室可以自己取名,自己结婚,甚至读书、工商等听由自便等,他觉得朱以海肯定是个好皇帝。
  他怀着有些不安的心情找衙役说自己是宗室,然后被书吏询问,最后县太爷亲自召见,甚至还赏了他两肉包。
  朱老三对未来充满期盼,但妻子一句话,却又让他好像被泼醒。
  是啊,一直以来,皇帝说的再好听,也未必下面就真能做到。
  如果没有好处,下面的胥吏都不会给你报名。
  有些无奈的老三去取了柴火来烧,柴是孩子们捡的。
  秋意浓浓,天渐凉。
  四处漏风的窝棚里,多了一堆火,也多了一丝温暖。
  几个相邻窝棚的难民先后过来看望安慰了下,有的送来了点野菜,有的送来几个土豆,还有送了把小米的,也有几个娃居然送来了两个鸟蛋和一些虫子。
  都是一路相扶帮衬的难友。
  这个晚上,朱老三没睡着。
  一会想着可怜的老三,不幸溺死死亡还最后落到别人肚里,一会又想到刚出生的四女儿,也不知道在这种日子下,能不能成活长大。
  他生了二子四女六个孩子,其实他也不想生,可却也无法阻止他们的到来。
  可怜了这些孩子。
  躺在那里,一会是孩子饿的哇哇哭,一会是其它孩子磨牙,一会有人喊饿。
  一会醒一会困,他还梦到得到皇帝召见,被赐名授爵赏赐钱粮等,高兴的笑着,然后就冻醒了。
  给妻子盖上件破衣,看着这个破窝棚,这个三十许的男人,很茫然。
  完全不知道路在何方,希望在哪里。
  天微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