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以武职镇守,并非封王的宗藩,不过与南京魏家不同的,云南天高皇帝远,土司也多,朝廷直到明末,对云南的掌控其实都不算高,所以沐家在云南就非常特殊。
等到崇祯末年,沐天波也算成长掌权,可此时大明也是千疮百孔,官场网利其私,土司多叛,张献忠再入四川,威胁云南。
沐天波征调官兵和土司军北上,防西军入滇,结果反而引发叛乱,最后借沙定洲等土司平乱,可前门拒虎后门入狼,蒙自土司平乱后居然在昆明不走了,发起叛乱夺了昆明,沐天波只得一路逃跑,都快跑到缅甸去了。
最后还是朱以海从四川广西贵州湖南调兵去云南协助平叛,又重用云南的杨畏知、龙在田等汉官、土将,打了两年,才终于收复昆明、楚雄、大理等地,擒斩沙定洲夫妇,平定叛乱。
但云南经此一乱后,更加动荡,土司势力极强。
沐府的威望则大降。
大明一朝,沐氏虽非宗藩,但是事实上的地方藩镇,其世代镇守云南,确实镇边有功,但到了明末,也差不多沦为负担了。
云南官方统计的田地,万历年间统计,云南都司拥有职田十五万多亩,军屯田一百一十多万亩,布政司拥有官民田一百八十多万亩,三项加起来三百多万亩。
而沐家朝廷前后共赐地一千多顷,实际拥地八千多顷,到明末,甚至实际拥有一百多万亩,占官方田地数量的四分之一。
还有大量开垦地没登记,有大量的寄名地,以及侵占的军田官田,兼并的民田等。
沐家在明末时对云南的负担,甚至超过内地的宗藩王府,因为天高皇帝远,他们还有云南总兵官这个职务,所以行事更方便。
对于沐天波,朱以海其实是很不满的。
崇祯朝,既不能领兵北上勤王,护卫中央,又不能安靖地方,还横征暴敛引发大规模土司叛乱,结果叛乱一起,又跑的比兔子还块,丢地失土,损兵折将,这样的云南总兵有什么用?
更别说他们家就是云南藩镇。
大明宗藩都撤掉了,云南沐府肯定也要撤的。
平叛之初,朱以海还提升沐天波为云南提督,但是如今叛乱平定,沐家就是朝廷接着要处理的第一个对象了。
沐天波这次来朝集,也是各种活动,又给皇帝进贡了许多金银茶叶马匹宝石等,想要继续维持其世镇云南的地位。
但这怎么可能呢。
连平叛有功的云南巡抚杨畏知和云南总兵龙在田等,都上疏强烈要求清查沐氏庄田,将其隐占军民退回官府纳粮当差,将非法入驻置田地发回原主,并由官府收回征解庄租的权力。
更有提出要罢撤沐家世袭征南将军的世职,把沐家调走。
“朕打算召沐天波回朝,改封夜郎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文散官,并左散骑常侍,陪从随侍,如何?”
“善!”
“沐家在云南的土地庄园等呢?”
“便按此前宗藩处置例,给沐天波留一千亩地,另外沐氏男丁,每人给二十亩,其余皆收归。”
不追究沐天波其它罪责,只是召回朝中,这已经算是优待了。
还给了个侯爵,都算是对沐家镇守云南二百多年的辛苦功绩认可,虽说沐家有功有过,但有功也不能抹杀。
起码沐家没降虏投清,这算是他们能得到优待的根本原因了。
否则如魏国公徐家等那些勋臣,管你祖上是魏国公还是保国公,你既然降虏投清,还积极做狗,完全背弃了大明和祖上的荣耀,那这封爵官职甚至以前赏赐给的田地宅子等,也没必要再保留了。
“臣请往云南任职!”宋之普出声请求。
宋之普的履历其实还是不错的,崇祯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兵刑二科,佥都给事中,台州知府,累迁太仆寺少卿、都察院佥都御史、户部左侍郎等职。
他任少卿时,其父当时任正四品左佥都御史,父子同殿称臣。
两榜进士正途出身,履历也好,翰林院庶吉士,还做过两科的给事中,又在都察院做过,然后太仆寺、户部,可以说他这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稳和好,都是些既清且要还贵的官职。
政绩官声也好,更别说还在朱以海这里当了三年首辅。
而他现在年纪,不过四十多岁。
又得圣卷,可以说前途大好,但他还是主动提出外任。
“云南大乱之后,正需大治。”
现云南总督是从四川调去的,在那边表现的并不算好,而巡抚杨畏知是陕西人,既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他出身贫苦,陕西大饥,农民军进犯,杨畏知组织乡勇拒敌,勇勐识略,为知府称赞。
崇祯九年,率乡勇多次配合孙传庭阻击闯军,十三年,保举特用。
至明末,历任云南副使、分巡金小沧道,沙定洲反叛后,土知县吾必奎反明,接连攻陷多地,杨畏知召集兵马平叛,收复多城,还救下沐天波,后移镇楚雄,是平定滇乱的重要功臣。
不过因为杨畏知非正途出身,所以云南总督李乾德和巡按李乔然都瞧不起他,在平乱时就矛盾重重,等平定叛乱后,双方矛盾更加激烈。
据说有一次李乾德跟杨畏知吵的厉害,气急的杨畏知直接摘了头上官帽砸李乾德,李乾德被砸的满脸血,于是让标营把杨畏知抓起来要斩他,差点引发云南再次兵变,后来还是龙在田等求情,才没砍,但却一直把他关在牢里,还上奏朝廷要处置他。
李乾德和李乔然现在都在京朝集,杨畏知还关在昆明总督衙门牢里面呢。
李乾德是四川人,崇祯四年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崇祯十六年任郧阳巡抚,后改任湖广巡抚,曾经假降张献忠,全歼其前锋,后被张献忠败,只得退守贵州,因为丢失湖广,被降职,到四川督师王应熊军前效力。
四川军哗变后,被文安之表为云南总督。
平定云南叛乱,倒也有功劳。
可督抚不和,甚至还斗殴,这就严重了。
所以云南这次肯定要全面整顿的。
“臣请陛下降旨,释放杨畏之出狱,拜其为云南总督,臣愿为巡抚,陛下再选派一位巡按,另任布、按,并重授云南提督、总兵等,全面整顿云南吏治,约束土司,恢复地方稳定,也征收税赋。”宋之普堂堂首辅,却愿意给杨畏之做巡抚,去云南也还甘愿让出总督之位。
“云南形势比较复杂,尤其是土司势力较强,如今叛乱过后,地方不宁,去云南可不轻松!”
“臣正因为知晓云南形势复杂,才自请前往云南任职。”
朱以海想了想,“朕本想留首辅在朝再领内阁三年,可既然爱卿有此决心,朕也愿意支持,云南如今确实太乱,需要一位有资历又有威望更有能力的大臣前往。”
“这样,朕授卿为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以杨畏知为贵州巡抚,李乾德等就不用回云南了,朕给你们三年时间,把云南整顿好,可否?”
“谢陛下信任,臣等更这辜负圣人!”宋之普感激道。
在朝中首辅这三年,他也确实压力极大,如今趁这机会,外出能做个总督,也好历练自己,也展示自己能力,做出政绩来,到时再回朝中也就再无负担了。
柯夏卿、陈函辉也一起请求外放。
第659章 新内阁新首辅
皇帝下诏,举行廷推。
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谏院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通政使、国子监祭酒,加上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翰林学士、六科掌印都给事中、十三道掌印监察御史、奉天府尹、山东总督兼巡抚等一干重臣,出席廷推。
所谓廷推,就是廷议推举。
“听闻宋首辅自请外放,已定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
蓬来宫待漏房,不少大臣已经得到了这消息。
“陛下莫不真要换阁?”
“我倒奇怪陛下怎么会举行廷推!”
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绍天大帝的独裁专制,现在突然要廷推,他们还有些不太习惯了。
以前朝廷用人,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是吏部职责,对低于三品的一些重要官职,吏部的内部有部推,由吏部尚书和左右侍郎,会同分管各司的主事郎中们集中会议,讨论出合适的侯选人,最后由尚书本人决断。
而对于三品以上大臣,一般由皇帝钦定。
不过对于一些有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才会廷推。
廷推也是廷议的一种,廷议议的是军国大事,如今渐被总理处取代,明中期以来,文官政治越发成熟。
尤其中后期的文臣,不仅在推选官员时有自己发言权,而且在各种国家大政上都能反应自己意见,并为此设立部推、廷推、廷议等各种制度。
不过廷议和廷推其实召开的时候并不多,前者主要讨论立储、国家大典、边关重要军事等,后者则主要是三品以上重要官员人选争议较大时,
说白了就是皇帝势弱的一种表现。
朱元章、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大权独揽,这种制度是不可能的。
仁宣时也较少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