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直到英宗后文臣势力大涨,后面的几任帝王又平庸倦政,才让本来高度集中的皇权撕开了口子,直到弘治以后,这样的制度才成惯例。
  可朱以海起兵以来,我行我素,哪会受这些束缚。
  初时,一直领兵在外,三品以下官倒是由部推,可三品以上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钦点。
  不过就算是在崇祯时,廷推、廷议后文官也只是向皇帝提供方桉建议,或者提出人选,最终裁决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
  比如说刘鸿训他们那次廷推阁臣,就是让廷推了十个人选,最后皇帝拿快子夹了六个名签,十选六,拜为内阁大学士。
  皇帝也可以完全对大臣的方桉和人选置之不理,凭个人喜好来决现,虽然完全驳斥的情况不多,但廷推廷议在明末时确实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一种政治制度。
  可在绍天朝,这套已经被放弃不用许久了。
  现在皇帝突然要廷推,还是在最近这种敏感时期,也不免让人惊讶的。
  等内奏事处宦官过来宣旨,领他们过宫门入殿面圣,到了殿上,他们才知道这次廷推的内容。
  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全部一任满,要换阁。
  换阁。
  换一届新的内阁上台辅政。
  皇帝让大臣们先廷议一下,这新内阁人选,以及旧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去处。
  虽然在待漏房已经有人说首辅宋之普要去云南,但现在六个阁臣全要退,这就太惊人了。
  现任六位阁老,首辅宋之普,次辅祁彪佳,然后是张国维、陈函辉、柯夏卿和于颖。
  这个内阁班子是首任内阁,从监国时到登基后,比较稳固,功绩也是摆在那的。本以为,会继续下去,谁知道现在要全换掉。
  净鞭响起。
  皇帝身着九团龙袍出现,坐下后,开门见山直言本届内阁劳苦功深,不过首辅提出三年任满换阁,皇帝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纳,换阁,让大臣廷推。
  “这次廷推是要选新一任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暂定各六员,重新推选组成新一任内阁。
  以后内阁三年一任。”
  皇帝话锋一转,却又提醒大臣们,新一任内阁,并不是说一定要换人。
  重点是以后三年一届,大学士有政绩身体强健者仍可会推连任,最多可任两任六年。
  大家疑惑,不是换阁吗,怎么又说连任?
  但多数人知道宋之普都要出外,所以这次肯定要全换的。
  绍天朝大学士是正一品,位极人臣,现在换阁,如何安置史无前例。
  “朕提议是内外交流。”
  “大家先推选一下新一届内阁的首辅!”
  朱以海的内阁换届重组,并没有太过前卫,没有说选个首辅,然后让他提名新内阁成员们。
  殿上一众会推大臣们,也没想到这次会变化这么大。
  面对皇帝直接开始的会推第一项,推选首辅,大家也只好顺着开始商议。
  吏部尚书、内阁学士兼翰林学士,协理大臣徐石麒第一个提出人选,“老臣以为宋首辅在阁三年,从龙起义,劳苦功高,有目共睹,如今也年富力壮,可继续统领内阁,辅左陛下,老臣推选宋首辅连任!”
  黄道周、蒋德璟等协办大学士也赞同。
  宋之普才能不算很好,但他统领的内阁也是很安稳的三年,况且他还有个东林身份,若是此时去相,难免让人引起不好的联想。
  左谏议大夫洪承畴一直在琢磨皇帝的话,他知道以皇帝的性子,既然把事情弄这么正式,那么就没必要再去留宋之普。
  而且他自反正归来后,其实在朝中完全成了孤臣,他也有意维持自己这般孤臣的定位,很少与以前的关系们再怎么往来,很忠实的充当着自己谏议大夫之职,在监督这块还是很履职的。
  上任以来,都弹劾拉下上百官员。
  “陛下,宋首辅确实劳苦功高,不过既然要组新一届内阁,臣以为还是当有些新气象,内阁换届更替,也能让中枢更有活力。
  臣推举川陕五省经略文安之为首辅,他在西南主持一方,表现极为出色,既安稳了四川,又平定了云南叛乱,还收编了西营,击败了清军,夺回了汉中、甘肃,功绩赫赫,由他入朝,带领新内阁,辅左陛下,极为合适!”
  推选文安之,是洪承畴顺着皇帝的思路找到的合适人选。
  既得出身正,更得品德坚,还得有足够的功绩,而这些文安之都符合。
  文安之今年五十六岁,六十不到,符合年富力壮这条,天启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是张国维、蒋德璟同科,进士庶吉士也是非常正的出身了。
  而他在绍天朝以前,历任翰林编修、南京司业、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也都是清要之职。
  何况还因薛国观构陷削籍归,反而是加分项。
  弘光朝,召为詹事,不出,复拜为礼部尚书,仍不出,这也是加分项。
  而后来朱以海征召,他欣然出山,孤身赴郧阳为巡按、监军,有了二破襄阳之功,后来迁偏沅巡抚,更有平定叛乱之功。而此后入四川,奉旨经略五省,这功绩就更别提了。
  纵观绍天朝那些镇守一方的大臣中,没有谁的功绩比文安之更盛。
  就算张国维、黄道周、堵胤锡、朱大典、何腾蛟、瞿式耜等都不如。
  推选新首辅,那肯定既得看出身,更得看能力,而能力不是说出来的,得看做出来的功绩,文安之的功绩,当之无愧。
  文安之还是东林人。
  文安之天启二年进士,当年那榜状元为文震孟。文震孟是文征明的曾孙,二人同科中榜,后来都分在翰林院。
  两人都是文天祥之后,论过辈份,属于同出一族,文震孟还长文孙之一辈。
  文震孟即是文征明曾孙,也在东林书院顾宪成名下读书,是有名的东林党人,他考中状元的时候四十七岁了。
  对于晚一辈的二十九岁族侄文安之,既欣赏才能,也喜欢其忠直,将其引见给了东林党第一位首辅叶向高。
  文安之于是拜在叶向高门下,也成为东林一员。
  虽说文安之在崇祯朝名声不算特别响亮,但是因为他并不太喜欢党争。
  洪承畴觉得在此时,东林这个身份,并不会给文安之减分,反而有加分,因为文安之明显属于皇帝比较赏识的那种老东林,而不是冒辟疆他们那种少东林,或者钱谦益那种伪东林。
  殿中不少大臣也各推举自己的人选。
  有人推选张国维,有人推选徐石麒,也有推黄道周的。
  大抵是推了十几个名字出来。
  基本上还都是不错的人选,浙东从龙有功,后来或在朝中任要职,或出镇一方。
  也有人推刘宗周的,这就明显不合适了,刘宗周做个监察官不错,若说首辅或阁臣,就明显不适合了,皇帝也是直接无视。
  朱以海今天搞廷推,当然不是真要由大臣推选,只不过是要借此机会,正式确定内阁三年一任,到期换届这个事情而已。
  首辅宋之普已经定了要外出为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所以要换新首辅,这个首辅他甚至也早有了既定人选。
  其实张国维、朱大典、徐石麒都还是不错人选的。
  但最终他还是打算用文安之。
  最主要的就是文安之功绩够大,虽非浙东从龙元勋,但这功绩那是实打实的,既然西南那样恶劣的局面,他都能主持经营的这么好,那么入朝为首辅,也绝对不会有问题。而且文安之不仅在地方干的出色,他以前在朝中也是做过翰林检讨、少詹事、礼部侍郎、国子祭酒这些官职的。
  皇帝提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了文安之三个大字。
  让内侍拿着举起面向廷臣们。
  “圣人钦选,西南五省经略,夷陵县公文安之为新一届内阁首辅!”
  “加封文安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授开府仪同三司,晋魏国公!”
  皇帝让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徐石麒亲自草写拜封首辅、加封官爵的诏书。
  诏书成,令当殿宣读,然后派内侍前往宫门宣读诏告,并派人将在京朝集的文安之请上殿来受封!


第660章 出将入相
  东京。
  今日雪后放晴,天气晴朗。
  会试临近,东京城里待考的举子汇聚,又因今年还特开恩科,又有宏词博学科,所以士子格外多。
  而元宵节还未过,朝集使们也还未离京,甚至许多外国朝贺使者也还在京,各地来京经商贩货的商贾也还有许多云集在京,一时间是格外的热闹。
  皇帝召集大臣廷推。
  一石惊起千层浪。
  整个东京奉天都惊动了,最近朝廷大动作不断,先是有国子监清洗东林讲话,接着又是千人外放挂职,再紧接着又是廷推。
  京城的消息总是灵通的。
  大臣们这边入宫廷议,那边奉天几城就已经到处议论纷纷了,甚至很快就传出今天将是内阁换届的大举动。
  五省经略文安之来京朝集也还在京中,他在东京有皇帝御赐的一座宅子,就在新建东城,宅子三进,比较宽敞,虽然陈设简朴,但文安之却挺满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