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皇帝今年一次录了一千六百名进士,要不然真怕不够捉的。
据说许多有老婆的新科进士,看着文武大臣的家丁在榜下敲锣打鼓的捉婿,竟然无比的羡慕妒忌恨。
可恨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有朝中大臣甚至宰相做岳丈,未来前程可是会非常好的。
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许多宰相选新科进士做女婿,甚至因此还诞生了许多岳丈女婿皆宰相的佳话呢。
带来的政治资源那是不用提的,绝对少奋斗三十年啊。
可惜有了老婆的人家瞧不上,总不能送女儿做妾嘛,那不可能的事。
圣皇也早有旨意,三品以上亲贵大臣、封爵之功臣,可以娶侧室,类似平妻,还可纳媵,但一般人可没资格娶平妻,否则就是重婚犯法的事。
傅以渐、吕宫等许多新科进士戴花骑马游街,春风得意马蹄疾,这边金榜题名,那头就被宰相高官们榜下捉婿,然后洞房花烛。
傅以渐最是得意,本来是个打小家道中落,中年又丧妻,还被迫带着尚小的儿女们背井离乡南下,做了个收入微薄的教官维持生活,可一朝中得状元,立马就成了次辅的女婿。
这边还马上又被授为翰林院修撰,直接就是从六品官,比起二三甲进士们还要考试,择优才能进翰林院为庶吉士学习三年,那些没考上的,还只能到京师部院、地方藩臬等衙门行走实习三年,他们一甲可是强多了。
修撰这个官职很轻松,类似于隋唐的起居舍人,主要工作就是记录皇帝言行,讲经讲史,修实录。
工作轻松,但极为清要,前途无量。
甚至皇帝还特赐他这个状元郎东京东城宅子一座,岳丈王之仁更是送他一万块银元,又送了许多奴仆,还给他东京郊外的一个百亩地田庄,这还不是小娇妻带来的陪嫁呢。
一下子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其它三位状元,虽然因为有妻室,没能榜下捉婿,成为宰相女婿,可也都直接成了六品翰林,皇帝同样东京赐第。
要不是如今朝廷严格,只怕早就有无数的百姓带地寄名投献,会有许多商人来自愿为奴了,更别说那些送礼。
可就算规矩多,但每天送上门来的请帖邀约还是无数。
去年鞑子北京会试,山东进士占了小半。
而这次朝廷会试,北榜录取五百,山东进士依然占了一半,章丘李缙明、新城王士祯两位北榜状元,居然还都是山东且都是济南府的。
原先鞑子朝堂半山东,现在绍天北榜进士半山东,山东人的实力还是极强的。
皇帝对这个结果,却也很是夸赞山东。
山东去年全境收复,之后清量田地时发现了许多问题,山东豪强士族们勾结鞑子山东官员,大肆瓜分侵吞了山东的原皇庄、王田、军屯、官田以及勋戚之田等,还有孔家占有大量田地,问题很严重。
好在此后在黄宗羲、祁理孙等山东各级官员的努力下,清理整顿工作进行的还是不错的,也确实杀了一批罗籍这样的恶绅地棍,也流放了孔尚任等一些士绅,但如章丘李缙明、新城王象晋、长山刘孔武等许多士绅家族,还是积极的配合清退了的。
同样是新收复之地,山东比起旁边的河南,情况要好的多。
河南那边现在都还挺乱,基本上是地方团练分别割据控制着各地,甚至还有几地在清军顽抗据守下,别说田地清理,就连税赋那边现在都还是一团麻。
地方不宁,文教难兴。
好在山东已经稳定,河南也就快了。
第662章 大封拜
首辅建极殿大学士文安之,次辅文华殿大学士王之仁。
绍天四年的正月初八日,这一天的东京沸腾了。
内阁集体外放。
一个接一个新内阁大学士被宣拜。
武英殿大学士朱大典,文渊阁大学士严我公,文昭阁大学士吴易、东阁大学士阮大铖。
内阁协办大学士六人则是熊汝霖、堵胤锡、瞿式耜、沉廷扬、杨廷麟、张名振。
新一届内阁,六位殿阁大学士,六位内阁协办大学士,名单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有太多让人想不到的名字入阁。
如果说文安之为首辅,算是众望所归的话,那京营总督王之仁入阁还为次辅,算是极让人意外的了。
武将入阁,还次辅,怎么也想不到啊。
而王之仁后,张名振又入阁,也是实打实武将,不得不说,今天不管是殿上,还是宫外诸城,所有臣民都着实被皇帝的安排震到。
到后面宫门宣拜户部尚书阮大铖入阁拜相,加东阁大学士时,反倒没几个人意外惊讶了。
……
“事情坏就坏在冒辟疆这些人身上,终究是太过年轻,这几年仕途得意,名震朝野,便以为自己有多了得,却不想这些都只是天子赏识,有意提拔。可他们却非要按捺不住的跳腾,王之仁那是什么人?
当年天子台州起兵,靠的可正是王之仁和张名振的兵。
况且王之仁在兖州杀了些鞑子,就算多杀了些,可皇帝都已经表明态度,并不是什么大事,他们非要盯着不放,甚至想把王之仁搞下台去,更千不该万不该想着把御营兵权收归内阁、兵部,这不是找死吗?”
安徽会馆,两位同乡正在喝茶聊天。
他们都是阮大铖的桐城老乡,一个是任江西道掌道监察御史的左光先,前东林领袖左光斗之弟,明末官至浙江巡按,弘光朝因平定许都之乱,而升浙江巡抚,曾疏纠马士英,南京亡,回乡隐居,朱以海监国,召入朝,起监察御史。
另一个则是崇祯朝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的兄长何如申,也是桐城人,与兄弟同科中进士,后来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因见朝堂昏暗,便引疾而归,虽然兄弟都任高官,却为官清廉。朱以海征召入朝,官太仆少卿。
两人今天来会馆看望老乡,遇朝廷大封拜,忍不住议论。
他们也都是东林,对于如今换阁这件大事,觉得还是因为冒辟疆他们行事激进导致的,尤其是非要攻击王之仁,引发皇帝的反弹。
若不是他们,可能也不会换阁,王之仁更不可能入阁,连同乡阮大成也不可能入阁。
其实这几年,在皇帝的一再申戒下,不管是东林还是阉党还是什么其它,大家都比较务实,暂时放下那些门户之见,一起精诚合作。
就算如左光先、何如申他们这些老东林,虽说心中也还是有门户之分,但也很少再如早年那般,一切以党争为先了。
当年左光先的兄长左光斗因移宫桉弹劾阉党,魏忠贤制造汪文言桉,将左光斗下诏狱,诬其受熊廷弼、杨镐贿赂,最后左光斗和杨琏皆被杀死狱中。
死后还追赃,逮亲属十四人,兄长左光霁株连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左光斗才被追赠右都御史,官其一子。
对左光先等人来说,当年经历那么激烈的党争,不斗不行,但这几年皇帝圣明,朝中虽有门户之分,但起码没有那么激烈的党争,没有一不小心就被入狱甚至身死族灭,不会搞的人人自危。
大家可以放心去做事,去救国中兴。
可冒辟疆他们却非要再起党争,还要置人死地,这不是愚蠢幼稚吗?
“说实话,其实这几年朝堂上气氛挺好,以前我们跟马士英阮大铖他们也斗的死去活来,但这几年不也和睦相处吗,真想不明白这些人,怎么却非要斗来斗去。”
左光先叹气,“我看他们不是蠢,只是坏。冒辟疆他们虽年轻,可谁不是人尖子,这几年名声涨的这么快,估计也是不满足于只当个科道言官。
掌印都给事中虽为三品,可他们肯定也想再上一步。
不过是想借着弹劾王之仁的这桉子,为自己弄更多名声罢了,若是能把王之仁弹倒,那到时在士林中会是何等声望?
估计他真弹倒王之仁也不会收手,他们又会去弹劾其它武将,甚至要求皇帝把御营兵权交出,到时这几人凭此声威,顺势争取侍郎之位也不难,到时或出为巡抚,或升为尚书,不出十年,就能入阁,端是打的好主意呢。”
这种手法,基本上就是以前东林党争的惯用手法。
弹劾赢了,名利双收,弹不赢,也能得名养望,下次再来。
有多少人为了名,甚至骗廷杖的,这可不是屁股痒,这是最快获取政治名望的办法,是捞取政治资本。
以前好些官员不是想着如何办实事攒政绩升迁,而是想着通过弹劾、谏诤等法子上位。
如今的绍天大帝明显不是天启、崇祯,也不是万历,可偏偏他们却还这样做。
现在的结果,已经证明他们错的离谱。
……
殿上。
还在继续。
新内阁班子,十二位全体成员,一一宣召上殿。
授印、加官,赐爵。
皇帝给六位殿阁大学士皆加从一品散阶,各加宫保衔,三孤加东宫三师,如首辅是少师加太子太师,次辅是少傅加太子太傅等。而内阁协办大学士,则也是从一品散阶,宫保衔则是加东宫三少,如太子少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