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陛下。”朱以海听到刘朝的喊声,抬头望去,发现宫里那群蒙古女人真打起来了,还很快演变成群斗。
  可朱以海没急,仍然在跟老把头谈着种几分地红薯,几分地玉米的事,甚至还说着留几分地种点蔬菜瓜果,讨论种什么。
  老把头经验丰富,也是皇庄的老庄稼把式,年纪大了点,便在这里管着这点皇帝自留地,平时很轻松,待遇还挺好,是拿皇帝工资的,管的也是十分用心。
  那待遇比他自己有十亩地都收益好,旱涝保收,当然用心。
  “天气热起来了,虫害多,一般叶子菜不好种,如果种的少也还行,可以种些黄瓜豆角、番茄洋葱、茄子苦瓜,也可以种些辣椒,还可以种些大豆,最划算的是种玉米,好管好收好存,大豆也不错。土豆红薯这些,产量不错,可不好储藏,主要用来喂猪喂鸡倒是不错,尤其红薯藤产量高,好养猪。”现在的物价已经慢慢稳定下来。
  不过京师物价肯定比其它地方高,基本上就是京城物价最贵,然后是那些大的港口、省城,再是大工商城镇、府城,然后是县乡,乡村物价则比较便宜,这也是根据供需关系来的。
  越大的城市需求越大,越不能本地自给,所以从外地运输过来,无疑成本增加不少。
  米麦有朝廷全面调控管理,价格不完全是市场价,如今丰收后,白米、小麦价格是一两一石,老百姓出售的稻谷是七折,也就是七钱一石,按稻谷出米率、运输仓储等折算,其实稻谷统购价还是挺高的,尤其今年丰年。
  而京师米价也能稳定在一两一石,无疑京师百姓其实是得了很大实惠的。
  其它粮食价格都以米麦为基础,比如大米一两一石,指的是上白米,还有更贵些的江米,江米也就是糯米,以前都是宫廷、官僚等所需,江米也分几个等级,又分新旧米,新上等江米,就差不多是一两二钱一石。
  而白米里又有中白米下白米,价格是九钱五一石到九钱一石不等。另外还会有糙米,东京一石糙米九成。
  其它小米、大豆、高梁、玉米等几种粮食,价格也都比白米要低不少。
  基于稳定的粮价,其它各种物价也已经较为稳定,如上好猪肉大概是三十钱一斤,鱼肉是二十钱。
  五十四个鸡蛋值一钱银,四十五个鸭蛋值一钱银。牛羊肉则四五十钱一斤。
  其它棉花、布匹、生丝、丝绸这些价格,也已经稳定,且并不算是特别贵。
  现在东南外贸再次兴盛,苏松杭宁绍等地许多工坊,聚集大量产业工人,那些纺织女工的收入甚至已经超过城市里的短工收入。
  短工一般也就三五十文一天,而那些纺织女工一天甚至已经能达到一百钱。
  江南以前是以家庭纺织为主,妇女在家纺织,以自家种的棉麻,或是养的蚕丝为主,自行加工出售,而到现在,开始出现大量的来料加工。
  甚至是许多专业的纺织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建立起来,开始招募许多织工进厂,专心纺织,甚至搞起流水线,各种工序分开,极大提升效率和产量,熟练工人的工钱自然也就极大提高。
  普遍能达到百钱一天,甚至不少熟练技术纺工,还能拿到更多收益。而传统农业,打长工,包吃住外,一年也就几两银子,近年虽然提高了些,但往往也达不到一两一月。
  最辛苦的麦收季,麦客或短工们抢收抢种,一个月也大抵只能赚二两不到银子。
  一斤猪肉三十钱,一斤蔬菜三五文,一斤水果一二十文,做身棉布衣要三四百文,棉布冬衣得六七百钱。
  大抵来说,无灾无害风调雨顺的时候,有十亩地自耕农,一年下来温饱之余,还能节余几两银子。
  而半自耕农,可能也就勉强温饱了。至于佃农,就算风调雨顺,那也还得妻子纺织补贴家用,还得瓜菜搭着粗粮,一天两顿,也勉强度日。
  那些没地的人,不仅没自己耕地,甚至佃不到地的人,是最惨的,农忙时能打短工,但很多时候处于失业状态,就会朝不保夕,一遇饥荒,这些人就会最先沦为盗匪。
  不过现在战争大抵上已经度过了最坏的阶段,绍天朝控制大半江山,且慢慢都稳定下来,尤其是工商海贸等大兴后,带动了工商手工业经济。
  现在许多原来无地的人,也靠政策分到了田地,或是佃种到了田地,还有许多失地者则进入了工坊,成了产业工人,他们的收益,甚至比种地的要高。
  有些家庭,则是部份年轻成员出去或当兵或做工,以补贴家庭收入。原来大明田地兼并严重,绝大多数的田地,兼并在极少数人手里,那些藩王、勋戚、高官、乡绅、豪强们,动则百万亩、几十万亩田地,成千上万亩的极多。
  另一方面,却是许多百姓,连三五亩地都没有。又因饥荒、战争等原因,工商不兴,越发导致市场混乱,天下动荡,许多物价都不正常,如今慢慢的都已经稳定下来了。
  大家都能安心的各安其业。
  “陛下,你不管管吗?”张皇后挺着大肚子过来,一脸无奈的对皇帝道。
  朱以海先笑着扶过她,
  “小心点,这树荫下凉快,你坐。”
  “陛下还笑的出来,你看她们,幸好没有刀枪弓箭,否则都要刀箭相向了。”朱以海扶着张皇后坐下,然后抬头瞧了眼那边,还在打,确实已经升级了。
  “说说,怎么打起来的?”
  “和硕特的阿奴,跟科尔沁的小玉儿不知因何吵起来,然后就推搡起来,结果科尔沁那几个就都过来帮小玉儿,然后卫拉特的那些也来帮忙。两边人一多,便劝不住了。然后察哈尔的和外喀尔喀三部的也加入了,现在形成东西两伙,在那里撕扯呢。”朱以海听皇后这么一说,倒也马上就看出些情况来了。
  阿奴姓博尔济吉特氏,而跟她打架的小玉儿也姓博尔济吉特氏,两人一是漠西卫拉特和硕特部的,一是漠南科尔沁部的。
  细究起来,其实和硕特以前也是源出科尔沁。元太祖成吉思汗把二弟合撒儿分封在今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外兴安岭一带的广袤土地,成为
  “东道诸王”之一。科尔沁六扎萨克,及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噜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拉善、青海和硕特,皆其裔。
  大明洪熙年间,科尔沁为卫拉特所破,避居嫩江,为区别同族阿噜科尔沁,自号嫩江科尔沁,也称嫩科尔沁。
  到此时,虽然和硕特和嫩科尔沁都姓博尔济吉特氏,都算是黄金家族的重要支系,可却算的上是世仇,一个居于漠西,一个居于辽东。
  “她们因何打起来的?”


第681章 大乱斗
  张皇后挺着大肚子,很是无奈的看着那群斗的正激烈的蒙古女子。这些女人哪有半分贤淑的样子,在那里彪悍的很,互相撕扯,毫无形像。
  “臣妾哪知道缘由,反正自从这些蒙古女人入了宫,就没消停过,臣妾是管不了了。”
  朱以海却没急着阻击,“让她们打,反正也没刀枪弓箭,撕扯撕扯也不会坏,咱们正好瞧个热闹。”
  “陛下可真是好定力。”
  朱以海还真就看起热闹来,一边看,有时还一边问六宫之主的皇后,这个叫啥名,那个是哪部的,还不时指点下这个摔跤招式好,那个腿法棒,这个力气大。
  这些蒙古女人今天出来,所以也都穿的还算便利,这会倒是方便打架。
  很快,一群嫔妃们便都带着公主皇主们过来一起看热闹了。
  侍卫们没有皇帝的命令,也都只在旁边侍卫,没有一人敢上前。
  一群蒙古女人身手不错。
  “察哈尔的那几位怎么也跟科尔沁那些混一起去了?”
  朱以海认出皇太极养女,也就是林丹汗与窦土门福晋的女儿淑侪,她嫁给多尔衮为侧福晋,这位随母入清宫,被杀父仇人皇太极养了十多年,最后还嫁给了杀父仇人多尔衮的察哈尔公主居然一点不文弱,她身着蒙古袍子,扯住固始汗孙女萨仁,两人扭在一起,滚做一团。
  “或许是一起生活多年吧。”
  察哈尔林丹汗是蒙古末代大汗,当年蒙古末代皇帝托欢贴木儿被徐达赶出大都,逃回草原,变成了北元,在草原苟延残喘了八十年,他的第八代子孙巴图蒙克即位,这是个有出息的,率蒙古铁骑重新统一蒙古各部,黄金家族得以中兴,巴图蒙克也因此被称为达延汗,意为大元大可汗。
  达廷可汗统一蒙古后,将所征服的土地和部落划分为六个万户,交给十一个儿子分别管理,六万户包括左翼的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右翼则是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
  漠北草原是喀尔喀部,统辖征服的十二个部落,河东五部落归第五子统领,河西七部给小儿子统领。
  历代大汗则都直接统领察哈尔部,故此察哈尔就成蒙古嫡系,末代林丹汗就是统领着察哈尔。
  卫拉特四部,不是这六万户体系里的,当年土木堡之变的瓦剌人,正是卫拉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