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来因为多铎想要纳他前妻所生之女为妾,引发一场大案,弄的许多王公大将受斥贬职,但终究资历老,甚至后来多铎还把女儿下嫁给他儿子。
如今形势危急,济尔哈朗也是把这老汉奸提出来使用,让他为镶红旗固山额真,出任山西巡抚,实际上是总督巡抚一身兼,还特给他加封公爵。
选他巡抚山西,也是因为他讨平姜瓖时,在山西军功赫赫,屠了好几座城,剿灭许多义军,又驻守山西挺长时间,干脆就以他巡抚山西。
张集之前为山西粮道,暗里做这粮食走私买卖,甚至是与八大晋商做马匹皮毛等走私生意,其实里面就有石廷柱一份子。
不仅要给孝敬打点,还有股份。
现在石廷柱直接由驻军将领升为巡抚,军政一把抓,当然也是立马想起来张集,这两年没少给他送银子,通过张集这白手套,他都捞了许多银子。所以根本不需要张集行贿送礼,他直接就向北京举荐张集,称他办事能力极强,素有操守。
北京此时也顾不到地方,石廷柱举荐,那就让吏部授官。
粮道升布政使,这就是越级提拔了。
因形势紧张,朝廷甚至让张集不需要到京城去向皇帝、摄政王谢恩,也不需要到吏部办手续,直接就在山西上任理政。
不过张集是个明白人。
这京城可以不去,但该给的礼是一钱不能少的。
这是他官运亨通的秘诀,送礼这块他可是行家里手,于是掏出自己的秘密记事本,开始拟一张礼单。
很快,单子拟好,他又仔细核对半天,最后算下来,京里各处打点好,最少也得送上一万五千两银子的礼。
人可以不去,礼必须到。
京里任何一个衙门,落下一个,可就会出大问题的。
思索了下,张集打算多加五千两,准备两万两银子打点,他叫来儿子又叫来一位心腹师爷,让他带两万两银子入京打点。
“这是三千两银子,额外给你路上和在京花销,我再给你一队家丁护卫,你路上不要耽误,谨慎小心,务必早日到京,把事情办好!”
他还写了多封信,让儿子带到京去。
打发走儿子,他又开始拟另一个清单,是要给山西上官的礼,虽然升到布政使,可他上头的婆婆也还很多,总督、巡抚、巡按,还有驻防的满汉将军等等,都得打点好。
甚至各营的军官、士兵,都还得准备笔银了。
而石廷柱这位新巡抚老朋友,就得孝敬更多。
这次新职到手,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不过张集倒不心疼了,更不需要借债了,他现在手里有银子,而且有了这新职,以后也继续捞银子。
虽不如粮道位置紧要,可只要他那张网还在,在布政使任上,这买卖照样做。
拟定一万两银子的礼单后,他想了想,又提笔准备了八千两银子。
这八千两却是专门准备送给太行山东面的土国宝、马国柱、杨国威、张鼎等合作伙伴们的,没有他们,他这买卖也赚不到这么多银子。
坐在那细思了会,他决定先去拜见石廷柱,然后出井陉亲自去秘密拜访一下土国宝马国柱二人。
督粮道还是布政使,张集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捞银子,大清眼看着是要亡的节奏,他得赶紧多捞些银子,顺便跟那边搞好关系,也还能多条退路。
第679章 交易
五月下旬。
新任山西布政使的张集却扮成个商队账房,跟着一支马队出太行井陉,来到了滹沱河北岸的真定城前。
站在城门前等候排队检查入城,张集打量着这座城池。
这座城的一些城墙据说历史久远到北周时,那一块块石头极有历史,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唐代时滹沱河溢水灌城,水退后拓建。明正统时又进行大扩建,扩建后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上宽二丈。
隆庆年间,又把扩建的土城改为砖城,前后花费库银六万余,征用无数真定民夫,耗时五年方完工。
建好的四门均有月城和瓮城。
新城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清军入关后,河北几乎是传檄而定,清军占领后把真定城改为正定城。而此时,西城门镇远门上,却又飘扬着大明日月旗,身着红色戎服的明军披甲持矛把守城门。
城门处还有专门的收税官,在征收厘金、工商税等。
商货入城,都要检查。
入城队伍分为两排,一排是没有携带什么东西的百姓,他们走左边,简单的检查一下便可迅速入城,而右边则是牵马拉车挑担拉着不少东西的,他们要接受仔细检查,甚至要对商货定价收税开单等。
因为办的较慢,队伍排的老长。
张集却不慌不忙,还有耐心到处打量着。
真定城既是府治也是县治,又刚好处在大行八陉之一的井陉的通道口上,联通山西,尤其是与重镇太原相邻,故此这里也是较为兴盛。
明军占领此城后,这里不仅没萧条下去,反而更加兴盛热闹了。
排队的队伍很长,就有精明的商贩过来摆摊,有路边搭起茶棚卖茶的,也有卖馒头蒸饼的,甚至居然还有个说书人在那里讲故事,说的不是三国也不是其它,居然是近些年真定之事。
“话说崇祯十七年三月,闯贼李自成率闯军一路势如破竹打进了北京城,另一支闯军则由闯贼大将刘芳亮率领,从平阳经阳城,越太行出豫北,先下卫辉、彰德,然后北上真定。
就说那刘芳亮也是李自成麾下一员悍将,他东出固关兵临真定城下,派使者给真定巡抚徐标送去劝降信。
但这位徐巡抚却扯碎劝降信,一剑斩了刘贼来使。
当时,徐巡抚抱定必死之决心,要坚守真定城,然真定知府邱茂华却贪生怕死,起了临阵脱逃之心,暗里派家丁把一家老小偷偷送出城去,结果被徐巡抚的标营发现。
徐抚台下令将其拿下,关入死牢,待击退贼军,再押往京师。
可半夜时,真定守军却哗变,他们绑了巡抚,打开监狱,请出邱茂华。邱茂华一出狱,便立即传檄所属州县,献城投降矣。陈芳亮犹不敢信,仅以数骑入城察看,收帑籍地,竟然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此距京三百里,三关雄镇畿辅地,可惜可叹也。
刘芳亮始率军入城,让请出徐抚台,好言相劝,可徐抚台大声骂贼,最终不屈被杀。真定火攻营游击陈三捷,看到大势已去,却也仍然惧不降贼,留下绝命诗一首,乃自缢而死。
这首诗是这般写的,平生志气有天知,岂料今朝事已非,一死酬军千古烈,世人莫笑我为痴!”
“但说世事无常,这闯贼李自成入北京,却不多时便兵败山海关,汉奸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了鞑子摄政王多尔衮入关,一举夺了北京。李自成惶惶如丧家之犬,仓惶南下。
李自成在定州与清军遭遇激战兵败南撤,再战于真定,亦败。
真定之战还中了箭伤,只得经井陉出固关撤出直隶,进入山西,返回西安。
吴三桂为前锋,引导清将谭泰,辽抚黎玉田合兵追击。”
有人高声叫好,甚至有买茶送饼的,那先生笑着拱手,也有不少人直接赏钱。
说书人身边一个童子拿着一面锣走到他面前,向他讨赏。
张集笑笑,摸出一枚龙银放在了盘中。
“说的不错,不知道你家先生如何称呼,怎么把这段说的这么清楚?”
“我家先生姓边,原是米脂知县边大绶的师爷,因崇祯十五年时,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令边大绶掘毁李自成的祖坟,挫骨扬灰,边大绶怕报复便辞官返归河北任丘家乡,后来闯贼打到北京,他被俘去,我家先生也被一同掳去,当初正是被迫跟着闯贼从北京一路经真定等撤到山西,然后败逃去陕中的。
我家先生也是如今好不容易从关中回来,身上没有盘缠,便沿途说书凑点盘缠,大家倒是喜欢听闯贼的故事,所以先生就把他以前见闻拿来说。”
边大绶当年在李自成家乡当知县,奉令挖了李自成祖父、父亲的坟,还聚火烧化,事后害怕报复,就辞官跑回老家河北,结果谁知道李自成很快打到北京,边也被闯军搜捕捉拿,只是李自成很快兵败。
他就被迫跟着一路往西,沿途亲眼目睹了闯军是如何的军容不整军纪涣散,暗里骂他们鼠辈乌合,不过边大绶运气不错,他被挟迫着西逃,在山西时清军追上,击溃闯军,边大绶被救下。
因为以前是明朝知县,还挖过李自成祖坟,所以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吴三桂便对他很客气,还向清廷举荐。
边经历兵乱后,也是对鞑子歌功颂德,于是被授为河南修武知县,在不久前还升任太原知府。
边大绶做官之余,还利用闲暇,把自己从闯军中逃脱的经历,写了本书刊印出售,叫虎口余生记,就从他挖李自成祖坟挫骨扬灰开始写,写他这几年见闻,尤其是后来如何逃脱,居然还卖的挺火。
张集之前是山西粮道,现在是布政使,当然认得太原知府边大绶,那也是个贪财、胆小还善恭维之人,能力还是不错的,但主要用在钻营上了,两人甚至还算的上是合作挺不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