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可迁都之议虽然得到不少王公贝勒同意,但往哪迁又一时决议不下,好不容易大致议定先迁到关外承德,但是中原这摊子怎么办,总不能就一走了之?
  济尔哈朗也是忙的焦头烂额,还指望着关中的吴三桂能够给他分担些,若是能够出兵解救南阳、颍州就更好了,谁知道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吴三桂这是拥兵自重,他想做什么,想谋反吗?”济尔哈朗气的拍桌子。
  满达海和尼堪都赶紧劝抚。骂归骂,可骂完了还得面对。此时鞑子已经是狼狈万分,吴三桂算是难得的一支还能战的军队,此时也不能得罪。
  只能先记在账上以后再算。
  “我建议干脆把湖广给吴三桂,让他移镇湖广,在襄阳或荆州建藩开府,就封他湖广王。”新袭礼亲王的满达海提议,虽然父亲刚死,可现在也顾不上守丧这些,而且满人也没这种丁忧的规矩。
  做为辅政王,满达海也离不开。
  “不妥。”尼堪赶紧反对,他也是辅政王,是褚英第三子,封和硕敬谨亲王,将近四十岁的他,也是战功赫赫的宗室名王。
  比起才二十多岁的堂弟满达海,他经验更加丰富。
  “此时若改封吴三桂为湖广王,还让他移驻荆襄,只怕吴三桂就会一直称病不出了,逼急了,搞不好还要反,甚至是投明。朝廷可经不起吴三桂反叛了,必须得笼络。吴三桂称病,明显是不愿意去湖广,朝廷得多给些封赏交换才行。我建议朝廷可以直接下旨,恢复吴三桂平西王爵位,并把关中直接赐封给吴三桂镇守,许多在西安开藩设府,陕甘汉中的税赋,皆赐给吴三桂,给他承制封拜,节制陕甘文武,统带兵马之大权。”满达海认为给的太多。
  不过济尔哈朗直接点头,
  “这个时候了,也确实讲究不了太多了,只要能安抚吴三桂,调他出兵,这些都可以给他。”
  “最好是把孟乔芳调离关中,以示朝廷诚意。可让孟乔芳改任湖广总督,再把大同降将杨振威、王辅臣,还有孟麾下的关中将领张勇、赵良栋等也都调去湖广。”
  “先想办法让吴三桂出兵,然后解南阳、颍州之围,解围后,勒克德浑先退到南阳襄阳一带休整。”尼堪认为,直接放弃湖广是个错误,太过草率。
  大清守住荆襄,才能护翼关中,关中稳固,才能保山西安全。而山西安全,大清才还有一线希望。
  荆州、武昌、襄阳、南阳、西安、潼关、蒲州、太原、大同、宣府、顺天、保定、天津,这些地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
  必须得守,誓死守卫。守住湖广关中山西河北,大清就还有机会,否则就算迁都,也将大势已去,再难回天!
  “我愿意亲自去襄阳督战,退无可退了,唯有一战!”


第678章 算计
  辅政敬谨亲王出京,星驰关中宣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永镇陕甘,开藩建府,并调他出兵湖广。
  他出京时,皇叔摄政王济尔哈朗下旨,汉军正黄旗总兵祖大寿加封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山西宣大军务提督粮饷,拜代国公,加太子太保。
  孟乔芳进兵部尚书,迁湖广总督,加太子太保,拜楚国公。
  “鞑子把祖大寿也请出来了?”
  “屁,就是挂个名,鞑子怎么可能信的过祖大寿,不过是现在要用吴三桂的关宁军,又怕吴三桂不听旨,这才把关宁军的老祖宗祖大寿请了出来。”
  北京城里,街西小铺。
  老宋跟宋家四兄弟关起门来在谈事。
  说到祖大寿,宋恒满脸的不屑,要说祖大寿那是辽东世代将门,在袁崇焕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治辽方略下,崇祯朝集全国之力,打造一支辽军,因驻防关宁锦防线,所以也俗称关宁军。
  祖大寿是辽东将门,更有勇名,所以得到袁崇焕的重用。努尔哈赤打宁远时,祖大寿就参与大战,袁崇焕正式执掌辽东,直接让祖大寿镇守锦州,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辽东另一将门吴襄,老婆死了后就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续弦,所以他前妻生的吴三桂也喊祖大寿舅舅。
  袁崇焕对祖大寿非常信任,也对辽东将门非常重用,但是后来皇太极打不下锦州,也打不下宁远,便绕道入关直逼北京,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被绕了,京师有警,袁崇焕只得赶紧带兵勤王护驾。
  可年轻的崇祯皇帝不干了,你说五年平辽,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官职给官职,结果全国之力就弄出这?
  你这么多兵马,怎么就让鞑子直接跑到北京城下了?
  生性多疑的崇祯直接把袁崇焕下狱了,祖大寿一看,吓的带着关宁军就跑,崇祯赶紧又派人去追,百般安抚。可袁崇焕死后,祖大寿也不信皇帝了,绝不离开军营。
  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被围在城中几个月,最后把民夫都吃光了,多次突围也打不出去,又没有援兵来,最后只得接受鞑子劝降,开城投降了。
  但投降后,祖大寿却说妻儿都在锦州,愿意带支人马回锦州内应,皇太极高兴的答应了,结果祖大寿一走,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了。
  崇祯表扬了祖大寿的诈降,还几次召他入京要当面嘉奖,但祖大寿反正就是不挪窝,他不仅信不过皇太极,也根本信不过崇祯。
  棉锦大战,十几万明军精锐,结果被清军大败,祖大寿在锦州又被围住了,一围就是一年多,再次吃人守城,最终无援的他只能再次投降。
  二次投降后,皇太极也没杀他,授了他一个镶黄旗总兵,但却从此不再信任和使用,就一直留京。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也是特意把他带到北京养着。
  他的外甥吴三桂官运亨通,加封平西王,他的几个养子甚至也都出任总兵、提督,但祖大寿就只能挂个总兵衔,一直在京城‘养病’。
  历史上祖大寿就是在北京一直呆到死,也没再起用过,也没升过官,更没封过爵。
  不过祖大寿在汉降将中,威望高,清初两大汉降将集团,便是以三顺王孔有德等有首的东江集团以及以祖大寿吴三桂为首的关宁集团。
  两支人马是鞑子中打前锋的主力,为鞑子灭明立下汗马功劳,也深得信任。
  能封爵的基本上都是这两个山头的人。
  所以就算鞑子不信任祖大寿,忌惮祖大寿却也得捏着鼻子好好招抚,不敢一刀砍了。
  “祖大寿虽拜总宣大总督,但他既没去宣化,也没去大同,更没去山西,他仍还在北京祖氏宅子里,他养子祖可法,侄子祖泽润,三个亲儿子泽溥、泽洪、泽清倒是都加封一等侯爵,各授提督总兵等职。
  真正去山西的是石廷柱,加封晋国公,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任山西巡抚。而佟养岱为驻太原副都统,其弟佟养和为驻大同副都统。
  摄政王济尔哈朗次子晋封简亲王,三子勒度晋封敏亲王,各进兵部尚书衔,以梅勒章京阿哈尼堪和硕詹为副将,分领左右翼,统领宣大山西兵马。”
  “济尔哈朗这两个儿子年纪不大吧?”
  “老二也就二十出头,老三才十六七岁吧。”
  说到这里,老宋更是一脸不屑,鞑子也是气数尽了,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被自己人弄死,然后豪格也被他们弄死,代善老死,博洛战死,宗室里能打的还有几个?
  勒克德浑说是能打,可被围在颍州动弹不得。
  满洲勇士鳌拜也困在秦岭山中。
  济尔哈朗独揽摄政大权,这段时间请封了一堆亲王郡王,代善八个儿子,八房封了五个亲王,两个亲王才五岁。
  济尔哈朗也没错过这机会,自家几个儿子管他年纪大还是小的,年满十六的三个都封亲王,那些几岁的也都加封郡王。
  这妥妥的亡国之象啊。
  如今济尔哈郎坐镇北京,在准备迁都承德。
  辅政敬谨亲王尼堪前往湖广主持局面,济尔哈朗让阿哈尼堪和硕詹辅佐他两儿子镇守山西。
  辅政安亲王岳乐则驻防京津。
  ……
  山西督粮道张集升官了。
  他上任不到两年,已经捞了几十万两银子了,本来眼看局势不妙,打算就此称病辞职金盆洗手了,谁知道朝廷一道旨意,他升为山西布政使了。
  新任巡抚石廷柱也是老熟人,原来就是驻防太原的,姜瓖大同叛乱,石廷柱从岳乐讨伐,率兵收复浑源、太谷、朔州、汾州等地,以军功晋爵,先驻大同,后移驻太原。
  虽然入关后官职爵位都不如吴三桂等,但若说资历却绝对是个老汉奸,他原是明朝广宁卫守备,天启二年,王化贞失广宁卫,石廷柱与孙得功、金砺等降后金,授游击世职。
  他说自己本是女真瓜尔佳氏,跟佟家一样,佟家也说自己家本是女真佟佳氏,只是祖上后来与辽东汉民混居,所以改为汉姓,降后金后便又请复旧姓,只是努尔哈赤没理会罢了。
  不过石廷柱降虏后,却也凭性多谋略,遇事明敏,经历三朝,战功赫赫,甚至在初设汉军旗时,就是他与马光远分领两翼,后变四旗,也是领两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