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同样的事情,在攻灭陈汉,俘虏陈友谅的时候,也做过一次。只不过那是姚广孝主持的,张希孟觉得还不够深刻。
到了今日,正好由张希孟亲自支持,从上到下,彻彻底底,清算张士诚这群人。
杀不杀人无所谓,关键是要诛心。
而且还要把张士诚这群人的罪行,刻成石碑,写成册子,向所有的苏州百姓宣讲,一代一代,务必要说清楚,讲明白。
从根子上杜绝反复,坚决不能允许,借着替张士诚招魂,明里暗里,反对大明的行为。
张希孟之所以亲自来苏州,处理这事情,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事情处理不好,就会留下无休无止的后患……两百多年后,文人聚集无锡,重建东林书院,天启年间,苏州抗税,打伤锦衣卫,无法无天……
一个小问题,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延续,竟然变成了亡国大患。虽然张希孟不奢望大明万年,也知道许多策略几十年就天翻地覆,不要奢求百年之后,还有作用。
但是对于苏州,东林,大明财税,这几样很明显的事情,张希孟还是希望能够彻底理顺,至少消除一个隐患。
张士诚被拿下,他的两个兄弟,还有他的残党,部下,就在昨夜到今晨,一共被拿下的人员,何止数千。
而且整个抓捕行动,还在继续,追随张士诚的那些大户,也一个接着一个落网,谁也别想逃跑,长江之上,水师行动。方国珍的船队从松江登陆,天罗地网张开,法网恢恢疏而不失。
谁都以为张希孟来苏州,是担心朱元章杀心太重,失去了民心。
可到了今天,人们才意识到,或许是想错了,张希孟过来,是怕朱元章杀得不干净……没有办法,老朱这人干活太糙。
远不如张希孟细致。
“逆子啊,当年就不让你造反,你偏不听,现在祸及满门,你还有什么说的,真是想气死为娘啊!”
张士诚的老娘曹氏唉声叹气,不停抱怨。
张士诚咬着牙,“您老也是湖涂了,我现在是落到了姓朱的手里,又不是大元朝廷,这不一样!”
老太太怔了一下,随即道:“有什么不一样,还不都是身败名裂?连累我们全家受苦?”
张士诚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您老人家这些年吃穿花用,享受了别人几辈子都享受不到的东西,如今事败,理该认命,你这么埋怨孩儿,是什么道理?”
曹氏也没想到张士诚敢顶撞自己,气得哭了起来,“我是该认命,我摊上了你这么个忤逆子!死到了阴曹地府,还要被人戳嵴梁骨,死了都不安生。你忤逆不孝,让人咒骂,你对不起百姓,对不起良心!”
老太太不停咒骂,一旁的张士德咳嗽了一声,“母亲,兄长执掌吴地这些年,轻徭薄赋,鼓励蚕桑,又兴修水利,疏浚白茆河,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无愧于心,如今事败,张希孟想要污蔑兄长之德,苏州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用不着害怕!”
听到兄弟的话,张士诚微微松了口气。
没错,我张士诚还是有功的,天下人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姓张的想要污蔑我,他做不到!
几乎与此同时,周惠娘也来拜见张希孟。
“我奉命了解民情……我发现有个老妪的话,很有代表性。她说张士诚知道没有天命在身,所以先归附元廷,随后又接受大明册封,所作所为,不过是保境安民而已,他对苏州百姓有功,哪怕到了今天,他依旧没有大兴刀兵,苏州百姓,全都感念张士诚的恩德。”
张希孟无奈苦笑,对着周惠娘道:“你现在知道了吧,苏州之战的关键在哪里!”
周惠娘同样面色深沉,“张相,我也是万万没有料到,明明张士诚所作所为,天怒人怨,怎么还有人愿意替张士诚说话?”
“这就是事情的麻烦所在,就算张士诚再烂,也有人在他手下捞到了好处,如果不把这个根子彻底拔除,正本清源,就会像扎进肉里的刺,不断腐烂化脓。”张希孟道:“这样吧,你去把那个老妪找来,顺便多找些苏州百姓,这次的审讯,我亲自主持!”
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
“你们都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张士诚在苏州差不多十年,从最初归附元廷,到后来接受大明册封....他到底做得如何,他手下人如何,到底该怎么盖棺定论,如何评断这十年光阴!
张希孟一边说着,一边目视全场的众人....这里面有钱用勤,有不少倾向大明的豪门大户,也有施伯仁这种曾经被张士诚害得家破人亡的,另外也有高启等为首的苏州才子,再加上被周蕙娘带来的一些老百姓。
这些人坐在一起,大约是可以给张士诚一个评价了。
但这个话题是如此沉重,谁也不敢开口。
成王败寇,此刻张士诚已经被明军拿下,替他说话,那不是为匪歌功颂德吗?
还想不想好了?
当然了,过去他们都是张士诚治下的人,如果只是痛骂,那为什么过去不曾有什么动作?这个问题大约就是你怎么不戴帽子,谁让你戴帽子了?
不管怎么回答,只要想找你麻烦,就别想跑。
因此众人都选择沉默以对。
张希孟笑道:“大家伙有什么顾虑,我心知肚明,其实大可以不用担心什么。不管是对韩山童,还是彭莹玉,刘福通,陈友谅,我们大明都有个定论,或褒或贬,为的就是让人心服口服。”
“诸位,我们身处乱世,天下分崩离析,战乱不断,豪杰并起,能成为一方霸主,至少都是做对了一些事情的。至少是得到相当力量支持,不然没法雄踞一方,尤其是能占据富庶苏州,足足十年之久,张士诚这个人,还有他麾下的这一支力量,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十八条扁担,到雄踞一方,从一方霸主,到无人响应,起落之间,不能只归结为天命。唯有把道理说清楚,才能给后人提供参考,引以为戒。’
张希孟又语重心长道:“我们这些人,是要提子孙后代负责,要把事情讲清楚,所以我想请大家伙对千秋青史负责,为天下万民说话,来公平论断张士诚。请大家放心,此番说话,绝不会因言获罪,更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张希孟又看了看,最后冲着钱用勤笑道:“你往来次数很多,参与双方谈判,你就说说,张士诚到底如何?’
钱用勤无可奈何,只能斟酌道:“张相,张士诚不识时务,贪财好色,纵情享受,手下也尽是一群亡命之徒,自然是罪大恶极,不消多说....只是他也曾救济百姓,母亲曹氏寿诞,张士诚便开粥厂,施舍粮米。尤其是他还耗费血本,治理白茆河,修筑堤坝,解决水患,又广种蚕桑,使得商货远通,似乎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草民才疏学浅,不知道该怎么盖棺定论,怕是还要请张相指点。’
张希孟微微一笑,可以说这些评语他半点不意外,完全在意料之中。或许到此为止,就可以做个全面的结论,他做过一些好事,但依旧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
或者说他投靠元廷,有损气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值得肯定。
张希孟没有贸然下结论,而是问道:“钱先生提到了白茆河,似乎这场治水,十分重要。那我想请教,治水前后,可有什么变化?’
钱用勤打起精神,立刻道:“回张相的话,在治河之前,洪水泛滥,每三两年,就要淹没两岸田地,百姓苦不堪言。而治河之后,两岸再无水患,光是桑田就多了五十万亩之多!”
“光是桑田吗?”张希孟突然追问了一句。
钱用勤一愣,只能解释道:“张相,这里适合种桑,一亩桑田要比一亩农田赚得更多,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是吗?”张希孟又追问了一句。
钱用勤大吃一惊,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难道不对吗?
此时施伯仁突然开口,“桑田比农田赚得多,可百姓碗里吃的是米,不是生丝!说到底,修河堤,种桑树,不还是对大户好吗!”
钱用勤更加吃惊,只得道:“种桑养蚕,缫丝织绸,自然也要用到百姓,不少人以此为生,要说只是对大户好,也是未必吧!’
这俩人隐隐争论起来,在场众人,也是各样心思,有人同意施伯仁的看法,有人觉得钱用勤更加公允。
张希孟道:“既然您们有了争论,那不妨就看看,这条白茆河治理前后,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产生了多大效果,治理之后,桑田多多少,百姓民生又是如何?财税是否增加,是否做到了富国裕民!”
张希孟环视全场,对大家伙道:“这件事格外重要,弄清楚了全部真相,就能公允地评价张士诚,就能弄清楚,这些年间,苏州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张希孟这一句话,两边都动了起来。
相比起钱用勤,施伯仁跟着张希孟这么多年,在明军这边,也学了太多做事的本事。更何况为了自家的仇恨,他更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不至于做个糊涂鬼!
伴随着施伯仁下去走访,高启等人也没有闲着。
另外吴大头,还有周蕙娘,全都各自安排人,或者亲自走访....渐渐的,一个可怕的真相浮出水面。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