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此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齐齐变色。
张相还懂经营之道?
厉害不?
别是吹牛皮吧?
这些人里面,周惠娘算是比较早认识张希孟的,当初他经营除州,帮着解决扬州的困局,成立粮食银行,乃至于渡江之后,又发行宝钞……在老人的眼里,张希孟才是老朱的大管家,论起经营之术,发财之道,张希孟甩了那帮人一条街。
当然了,你要只是看张希孟自己,估计会觉得经营赚钱之术,算是他比较弱的一项……就跟领兵打仗似的。
人家最弱的项目,大约也是顶级水平。
这还让不让人愉快玩耍了?
过了好一会儿,钱用勤才仗着胆子道:“张相,这些年不断有夷商过来采买丝绸布匹,过去几个豪门大户,互相争夺,走私猖獗,给了夷商不少渔利的机会。倘若能像杭州那样,一切都归属市舶司,情况就能好很多。”
张希孟笑着点头,“这点提的非常好,商业最重要的就是秩序,咱们必须把规矩定好,不能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丝绸布匹,这是咱们独有的东西,冠绝天下,无人能及。明明是好东西,卖不上价钱,可是不行!”
这时候施伯仁突然开口道:“张相,苏州的丝绸,松江的布匹,向外面出售,换取金银。又拿着金银,从各地购买粮食,养活桑农和织工……看似合情合理,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似乎对其他各地的百姓,不是那么公平!”
张希孟微笑点头,竟然伸出了大拇指。
“这个说法高了!是把大明放在了一起看,着眼全国,天下一局棋,天下一家人。”张希孟扭头对负责记录的徐贲说道:“你务必要仔细记下来,回头要送去应天,递给主公,让陛下定夺。”
徐贲连忙答应,张希孟又道:“咱们讨论对外贸易的事情,务必要明白一件事……不论金银,都是不能吃不能喝的。我们用江南最好的良田,种上了桑树棉花,又从其他各地采买粮食,供应桑农织工消耗。换回来的只是硬邦邦的金银。”
“而且这些金银多数都会流到丝绸大户手里,这些富商大户,用金银建造大宅子,兼并土地,娶小老婆,购买丫鬟,吃尽穿绝,一顿饭顶得上寻常百姓一年的开支……我想问问大家伙,这样的贸易往来,这种赚钱方式,当真能让大明国富民强。日子越来越好?”
钱用勤下意识挪了挪屁股,其他几位商贾更是变颜变色,张相说话怎么这么吓人啊!
总觉得下一刻就要把大家伙拖出去,直接砍了脑袋,做成竹竿挂件。
好在张希孟没有想吓唬大家伙,而是继续道:“苏州的丝绸,松江的棉布,这些质量上乘的好货,必须拿出一部分,送到其他州府,要让更多百姓享受到。”
听到这话,一个商人立刻站起来,“张相,只怕是不行啊!那些老百姓可,可没什么钱啊!”
这时候周惠娘笑了,“你说没什么钱?我想问你,你可曾去过怀远,去过和州,去过歙县,江州?”
被周惠娘这么一问,商人顿时瞠目,含混道:“确,确实没去过!”
周惠娘笑道:“很凑巧,我不但都去过,还略有所知。最早均田的地方,百姓普遍盖了新房,有了百石存粮。你要说穿不起丝绸,这我是承认的。但是诸如成亲一类的事情,大红的绸缎喜服,还是能置办得起的,再有绸缎被褥,一些富户也能添置一床。你们把丝绸卖过去,换回粮食,往来之间,还是很有赚头的。”
商人听到这话,简直目瞪口呆。
什么意思?
大明的老百姓居然能消费得起丝绸了?
虽然只是很少数的地方,却也吓死个人。
本来以为大明朝打击豪强,处置了不少士大夫,已经没人能买得起丝绸,只能靠着海外贸易……现在看来,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而且和其他州县往来密切,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好事情。
商人思忖之时,张希孟笑道:“确实,我们自己要有往来,针对海外,也要有往来,我们的丝绸卖出去,他们的金银,粮食,木材,香料,特产……也要拿回来,有了往来,才有生意。我可提醒大家伙,如果你们只是拼命往外面卖,拿不回来东西,弄得物价飞涨,百姓困苦不堪,这个后果你们可要担着!”
这么大的罪名,谁担得住啊!
钱用勤急忙道:“张相,海外风险太大,我怕……”
“你怕什么!”方国珍大笑着打断,“张相,要说我你这脑筋就是灵活,一船货物送出去,空船回来,这有什么意思?自然是要装满好东西!在下不才,愿意领着船队出去,到各国转转……这也算是扬威海外了吧?”
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张相回京
张希孟笑容和煦,方国珍的表态让他很是受用。
到底是一方豪强,这种人的眼界和一般将领不同,哪怕是徐达常遇春那种,他们也是遵旨行事,甚至地位越高,就越要听话。
而方国珍这种,不管怎么压制,骨子里桀骜不驯始终存在,落到做事上面,就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乱世英雄四方起,有留名的人,哪怕立场不一样,也堪称勐士,算是这块大地孕育出来的精华。
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绝对是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不过张希孟还有几句话交代,“我们此番出海,你说扬威异域,这就不妥当……我们不是去耍威风,是要跟各国友好往来,是要重建华夏秩序,消除元朝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多和毛尚书交流,他还是很有心得的。”
方国珍连忙冲着毛贵一笑,“毛尚书,要向你请教了。”
毛贵道:“不敢当,我也是反对厚往薄来,咱们跟蛮夷打交道,不能吃亏了。”
方国珍忙道:“这话对,只是我还有些不明白,要是蛮夷不让咱们建,建立秩序,那,那该怎么办?”
张希孟深吸口气,意味深长道:“当年元廷如何破坏华夏天下,就要如何恢复!”
元廷怎么破坏华夏天下的?
方国珍愣了好半天,突然脱口而出,“一个字,打呗!”
众人齐齐看向他,心说你怎么这么俗气,同样的话,人家张相说出来,就能刊登到报纸上,可以当做新闻标题。
到了方国珍嘴里,就跟村头树下老大爷聊天似的,真俗!
不过话又说回来,貌似还真是这么回事。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都不只是简单的国家之主,统辖的也不只是疆域之内的土地。
除了那些州郡府县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土司部落,在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藩属国,少的时候几个,多的时候十几个,几十个。
虽然这些藩属国并没有真正并入中原王朝,但是他们的国主至少接受中原皇帝册封,要定期进贡。
哪怕以最宽泛的标准衡量,中原王朝皇帝身上,也至少有两重身份,一个是国家之主,一个是天下帝王!
中原皇帝除了直接治理地方,统御万民之外,还在维护着一种超越疆界限制的秩序。
张希孟谈了很多华夏重兴,第三次崛起……怎么判断重兴,什么叫崛起?
绝不能是简单的大明多强大,疆域多辽阔,就可以说得过去的。
秩序,一套能囊括已知天下的秩序,并且让大明居于秩序的中心,到了这一步,或许才能说重建华夏初步成功了。
有趣的是,张希孟一直没有对水师下手,五军都督府早就弄出来了,水师却是迟迟没有动静,有很多人都说水师是后娘养的,根本得不到重视。
哪怕不少水师将领都这么想,可他们哪里能想到,如果太早整顿,凭着水师的功劳,怎么和步骑争雄啊!
唯有等天下基本一统,开始放眼外面的时候,水师的价值才会冒出来。
这时候再提整顿水师,估计谁也不会忽视水师的价值了。
不过说来讽刺,当下水师当中,除了方国珍能横行海上之外,其他将领,包括水手,船只,都差了一截。
想要赶上来,还需要加倍奋进才行。
不管怎么说,方国珍是明明白白领会了张希孟的意思。
其实此前他就替大明去过高丽,张希孟那一句“尔父回来了”,方国珍至今难以忘怀。
当高丽上下听到旨意之时,那种震惊,无奈,惶恐,又有那么一点点羡慕,当真是让人舒爽急了。
这一次不只是针对高丽,还有其余国家,向整个世界宣布:你们的亲爹回来了!
这是何等舒爽的事情,简直要爽到爆炸!
真是没有想到,这么美的事情,竟然落到了我的头上。这就是早点投靠明主的结果。
像张士诚那样,就只能遗臭万年喽!
想我方国珍在东南群豪当中,地位一点也不突出,可以说势单力微,结果却得了这么个大好的结果,只能说咱方家祖坟冒青烟。
方国珍稍微准备,就选派精兵强将,率领船队出海,先北后南,打通海上商路,叩开那些国家的门户。
丝绸卖得出去,作坊能运转得当,铲除豪强,均分田亩的政策能落实下去……张希孟在苏州的事情,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