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缘由自然是盐法,针对新的盐法推行,李善长坐视许多问题,毫无作为,有负皇恩。
朱元章含笑道:“有什么问题?是苏州的盐商被抓了?尔等又有什么心思?不妨说出来,让咱也听听,好看看你们的高招。”
朱元章扫视群臣,在这个当口,胡惟庸生生忍住了,没有多言,杨宪也只是低垂着眼皮,看着自己的脚尖儿。
“怎么,你们觉得李相没错吗?那就把那两个胆大包天的狗东西发配北平戍边!”朱元章大怒道。
这时候户部尚书杨思义终于开口了,他大约把和李善长说的那些,都讲了一遍,大约就是以盐商售卖食盐,以盐运使衙门运盐,以户部……和税务部一起,主管盐法。
没错,他多了个心眼,把胡惟庸拉了进来。
听完这一套方略之后,朱元章突然笑了,“尔等真是高明啊!高明得一塌湖涂!”
朱元章一伸手,突然从桌桉上抓起一份密报,扔给了李善长。
“李先生,你看看吧!”
李善长接在手里,才翻开之后,瞬间额头冒汗了。
这里早就把这套手段写清楚了。
要想推行新盐法,必须设立新的盐行,如果各地没有新的盐行,依旧借助老的盐商,用他们的人,怎么可能降下来盐价?
这是其一。
盐运使司名为盐运使,其实只是负责看守盐场,守家老犬罢了,让他们运盐,要增加多少牲畜马匹?
又要额外多雇佣多少人?
这笔花销,是朝廷出,还是摊入盐价里面?
再有,至于盐税如何收取,只需要在相应的部衙安排一名员外郎即刻。
安排的官吏越多,人员越多,俸禄开支就越大。
如果一个官员不裁,一点开支不剩,反而凭空多出许多开支,施行新盐法的用意何在?
看到这些内容,就连李善长都傻了。
果然遇到了行家,百官们想到的,没想到的,全都被人家写出来了,这还怎么玩啊?
“李先生,该怎么办,你懂了吧?”
李善长悚然一惊,立刻道:“懂了,臣,臣建议立刻裁撤盐运使司!”
朱元章含笑,“也不要太着忙,一年半载,裁撤干净了就行。关键是新盐法推行到哪里,哪里才能裁撤,百姓也不能没盐吃,这件事情,李先生可要办得稳妥才是!”
李善长突然明白了,为啥给他赐座了。
“老臣……领旨!”
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让皇后太寒酸
李善长接下了任务,脸色微微发白,心中惴惴不安。盐运使司可是个肥差,都这么多年了,牵连到了多少利益,也实在是不好说。
现在突然裁撤,如果没有个妥善安排,天知道会闹出多少事情。
把一切都按在自己的头上,也确实有点为难。
李善长想了想之后,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意。
“启奏陛下,盐运使司官吏都在门下省之下,如今张相在北平担任留守,能否让姚广孝给臣当个帮手,处理此事?”
李善长这老家伙还是厉害的,哪怕到了这个关头,他依旧要拉张希孟,哪怕挨骂,也是两个人一起的。
更何况门下省的确是干这个的,名正言顺。
朱元章也不好反驳,只是道:“咱既然将事情交给了李先生,便是相信李先生的本事,你觉得要姚广孝当帮手,也不无不可。只是事情需要妥当利落!”
李善长连忙点头,丝毫不理会有些人已经铁青的面孔。
老朱又看了看群臣,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章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一挥手,让大家伙都退了吧!
众臣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盐运使司裁撤上面,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匆匆告退。
这一次御前会议,很不符合朱元章的风格。
老朱是什么风格呢?
有人弹劾李善长,借此攻击新的盐法。
朱元章就该明断是非,李善长无辜,弹劾的人就该死。
新的盐法无错,那些攻击新盐法的就是奸佞,需要铲除。
最差也应该发配北平,让他们尝尝北方的苦寒风沙。这才是老朱的脾气。可是很明显,朱元章有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就连户部都没有处置,实在是出乎预料。
难不成是老朱改了脾气,开始变得仁慈起来?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就算老朱想要改变,也不可能这么快。
“哎,十多年了,本来咱们缺盐,只能从外面购进,官吏,商人,咱都必须迁就着……天长日久,经年累月,这里面到底牵连了多少人,咱也说不清楚。”
朱元章揉着太阳穴,第一次感觉到头疼。
马皇后倒是比朱元章冷静些,“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盐行建起来,低价的盐卖给了老百姓,这就是你当皇帝的功德。至于朝中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一个妇人不好说什么。”
马皇后顿了顿道:“有一点,你可要记住了。如果苏州的女工因为做了好事,受到了牵连,成了朝中那些龌龊东西的靶子,我可不答应!”
朱元章连连点头,“这个你放心,咱已经告诉了郭英,知会了朱亮祖,他们真敢胡来,咱这边就抓人!”
老朱轻蔑一笑,“这一次咱只是暂时引而不发,让李善长去裁撤盐运使司,他能办好,就代表中书省还有救,如果他办不好,这大明朝堂,也就不需要他了!”
马皇后深深吸口气,她都被丈夫的杀气吓了一跳。
这么多年了的老臣了,李善长竟然走到了生死时刻,还真是让人唏嘘感叹!
皇宫之中,夫妻两个随口聊着,话题却是惊天动地。
而在李善长的府邸,他却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索性披衣而起,在天井小院中踱步。
他需要仔仔细细,推敲一下眼前的事情……杨宪,胡惟庸,杨思义几个混球,他们提出的方桉,充满了算计。
首先跳得最欢的杨宪,这家伙没准最安全,他管着御史台,和盐法纠缠不深。
他主动跳出来,很有可能就是想取代自己,入住中书省。
过一过宰相的瘾儿。
至于胡惟庸,这家伙管着税务部,捏着钱袋子,他这个人,也想往上爬,但他更想着扩充税务部的权限,如果能把盐税捏在手里,他就赢了。
至于户部这边,他们才是最紧要的,从前朱元章已经清理过好几次户部了,但是执掌一国财权,这帮人不会这么简单的,里面还有多少弊端,谁也说不清楚。
真要是掀开,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户部是希望原封不动,只是换个名目,把盐商和盐运使司保下来,让他们继续掌权,至于新的盐法,自然是名存实亡最好了。
还是那句话,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且不说朱元章如何,张希孟既然发动了,就不会弄成这样的……
“哎!早知如此,我就该早早告老还乡啊!”
李善长足足走到了天明,面对当下这个局面,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想要两头兼顾,几乎是不可能的。
看起来只有割舍掉一头,才能保住老命。
但李善长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中书省的时候,姚广孝竟然捧着公文档桉,早早等在了这里。
“李相公,卑职有礼。”
李善长打了个哈气,他下意识扫了眼这个年轻人。
姚广孝身形高,骨架宽大,但却没有多少肉,颧骨突出,腮帮凹陷,由于缺肉,年纪轻轻,眼皮下垂,呈现三角眼,看起来十分阴翳。
这是个要杀人的主儿啊!
李善长突然一惊,他光想着拉张希孟下水,一起背骂名,却没有想到,姚广孝不是那么好摆弄的。让他插手进来,还真不知道是福是祸!
果不其然,落座之后,姚广孝直接道:“李相,陛下尚未登基之时,就设立了两淮都转运使司,后来又在杭州设立了两浙盐运使司。定都转运使秩正三品,设同知,副使,运判,经历,知事,照磨、纲官,盐场设司令,司丞,百夫长等等属官……另外有盐丁,灶户,规模庞大,靡费极多,每年盐税之中,有三成之多,要拿来供养这些人。如今一并裁撤,实在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
李善长默默听着,一张老脸,已经变了颜色。
“这么多人,一下子都裁撤了?他们不少都是有功之臣,兢兢业业,为了大明朝,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如果都给裁撤了,是不是不近人情?寒了人心?”
姚广孝眼皮低垂,沉声道:“李相,盐运使司弊端极多,如果现在裁撤了,或许还能少些麻烦,不然的话,后患无穷啊!”
李善长一怔,瞪大眼睛,“什么意思?”
姚广孝道:“没什么意思,就拿两浙都转运使樊光来说,此人任人唯亲,和盐商过从甚密,有不少人都向门下省递过密报,说了很多事情,牵连不小。”
李善长的心怦怦乱跳……坏了,真的坏了。
他拉门下省下水,自以为高明,结果怕是玩砸了。
张希孟那边绝对不会仓促发动的,他现在虽然不在应天,但他的魂儿在!
朱元章种种做法,诱敌深入,故布疑阵,撒下天网,只等一网打尽。这是张希孟的风格。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