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朱樉和朱棡气得咬牙切齿,你可真会想!
  “老四,你放心吧!我们用不着你!”朱樉气休休怒道。
  朱棡也说道:“没错,我们现在已经在武学招兵买马了,你的那点人,没我们多,过几天咱们再打一仗!”
  好家伙,这货把老底给说出来了,晋王殿下,不怎么聪明的样子啊!
  老朱止住了几个孩子的争吵,随后问朱棣,“你也听了冯大将军的课,你现在想什么?”
  朱棣道:“我,我想要丝绸!”
  “丝绸?”
  “嗯!很多很多丝绸!”朱棣道:“我想把赏给我的丝绸都拿出来,送给冯将军。”
  “为什么要送给冯将军?”朱元章追问。
  “他说了,凉州那块的丝绸很贵,有了丝绸,就能换马匹、粮食,就能建军营,作坊,就能打胜仗?”朱棣皱着眉头,很困惑道:“我还想不明白,明明是穿的丝绸,为什么能打胜仗?父皇能告诉我吗?”
  朱元章也是一怔,突然笑道:“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这样吧,就作为你在学堂里,读书学习的目标……等什么时候,你给父皇答桉,父皇就让你领兵出战,做你的大将军,你看怎么样?”
  朱棣用力点头,“一言为定!我会找到答桉的!”
  老朱心头一喜,笑道:“皇四子朱棣,加封燕王,封地北平。你要好生学本事,不许顽劣,不要辜负父皇期望!”
  冯国胜一堂课下来,竟然让朱元章一口气连着封了三位皇子,这影响力,简直没边了。毫无疑问,皇子受武人影响,天子重武事。
  毫无疑问,能够极大提升武人的话语权,尚武之风,会蔓延全国。
  “先生以为,咱的几位皇子如何?尤其是太子和老四。”朱元章好奇问道。
  张希孟呵呵一笑,“主公是想知道,这俩孩子,孰优孰劣吗?”
  朱元章深吸口气,低声叹道:“一直以来,咱看太子,都是正道直行,自然是极好的。老四年幼顽劣,咱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是最近咱发现,老四能笼络人心,敏锐聪慧……要说起来,还,还真有点像咱!”
  张希孟直接无语了,怎么回事?吹嘘自己,都这么直接,毫不掩饰了吗?
  不过老朱也算没说错,一个上位者,抛开格局气度,英明睿智这些东西之外,会笼络人,能聚集一大群人,替自己卖命,这确实是最紧要的本事。
  朱棣一上学,就拉拢了一大堆小伙伴,这一次他提议给冯国胜的西征大军送丝绸,这件事传开,皇四子在军中的印象,自然会胜过其他皇子很多。
  能体恤将士的皇子,自然会得到将士的拥戴。
  “主公,要守住大明江山,离不开一位正道直行的皇帝,也离不开一位立志开拓,能够总领大兵的虎将。总而言之,天下足够大,容得下两位出色的皇子!”
  朱元章眉头挑动,再三之后,突然道:“传旨,将宫里的丝绸翻出来,以诸位皇子的名义,送给冯大将军!”
  老朱又扭头道:“张先生,你表率群臣,也捐赠一些吧!”
  张希孟:“…”


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希孟的财富
  丝绸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明明是一群小虫子,为了生存,给自己做得小家,结果落到了聪明人手里,抽成长长的丝线,织成绚烂的丝绸,然后就成了推动全球化的力量。
  没错,第一次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丝绸。
  富有开拓精神的商人越过荒凉的大漠,来到长安。
  面对着这座天上的城市,他们五体投地,乖乖跪倒。
  这里有吃不完的美食,赏不完的美景。
  百万人丁,井然有序,繁荣昌盛,无所不有。
  他们将所有美好的记忆,浓缩到一匹匹精致的丝绸上面。
  通过这些绚烂的织物,不但能提供给他们百倍的报酬,还能证明他们,确实来到过长安天国。
  然后这个故事,就伴随着一批有又一批的商人,不断向西,不断传颂着。
  丝绸向西,金银东来。
  一条丝绸之路形成。
  从极西的地方,抽取财富,传送到东方,维持着东方世界的繁荣富庶,安居乐业,给予大一统王朝,充沛的财力。
  相应的,不断被抽取财富的西方,藩镇邻里,封国无数,碎成了火车碾过的乐事薯片。
  而连接东西的中间商,他们在倒卖商品的过程中赚取了巨额财富,然后他们豢养了强悍的骑兵,所向披靡,称雄一方。
  这条丝绸之路,用一千多年,塑造着世界上最大陆地的格局。
  是小虫,还是江南的纺织女工……谁才是最大的功臣?
  张希孟还真说不出来,但他只希望冯国胜不要贱卖丝绸,一定要弄个好价钱。
  毕竟北平养兵,还有长芦盐场可以指望。
  到了西北,暂时就真的只有丝绸了。
  张希孟翻了翻家里,令他讶异的是,张家的存货竟然还真不少,足有二百多匹。
  张希孟大吃一惊,我的老天?
  哪来这么多?
  不会贪污了吧?
  张希孟找来管家询问,这才知道了情况。
  原来在这些年里,朱元章累计赏赐给张家的丝绸,差不多有三十多匹。
  不过由于张希孟不爱穿丝绸,大部分都剩下了。
  可即便如此,也只是零头,那大头呢?
  大头是江楠的嫁妆。
  张希孟还是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夫人家里条件不错,成亲的时候,送来了不少嫁妆。其中就有上百匹丝绸。
  再有张希孟去北平的时候,岳父岳母过来照顾张庶宁,他们辛苦一场,没捞到什么实惠,又掏了不少钱,添置了一大堆东西。
  这老两口看什么衣料好看,就买什么。
  对了,朱棣还帮着张庶宁从皇宫里弄了些出来。
  张希孟面对着这么一大堆丝绸,也是很无奈。
  “宝贝儿子,你说为父把丝绸都捐了好不好?”
  “好!”
  张庶宁几乎没有迟疑,立刻就答应了,倒是把张希孟弄得迟疑了,“你这个小家伙,真能舍得?”
  张庶宁道:“反正我有衣服穿,家里,家里都是父亲做主。”
  张希孟欣慰捏了捏小家伙的脸,多好的孩子,这么听话,比老朱家的混小子强多了。
  不过张希孟也没有湖涂到直接把夫人的嫁妆送出去,他还是仔细盘点了一下,估算了一下家产,想要看看,自己这些年,到底挣了多少钱。
  等粗略看了一下之后,张希孟就傻眼了。
  彻彻底底傻眼了,没道理啊?
  怎么会这么多?
  七十多万贯!
  开什么玩笑啊?
  我张希孟廉洁如水,不贪不占,我又不是李善长,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
  一定是有人害我!
  然后张希孟就开始翻箱倒柜,最后他当真找出了一个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堆着汇款的凭据。
  张希孟连忙一张张查验,然后拿算盘计算。
  等忙活到了大半夜,一头大汗的张希孟终于确定了,他的确很有钱,而且这些钱也跟贪赃枉法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他的稿费。
  眼下的大明,有多少读书人,这个数据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但是自从朱元章占领金陵,就开始大范围兴学,做到了今天,已经超过了十年。
  准许女子入学,并且要求各地要保证四成五的女子入学率,算下来,也有差不多十年了。
  当下大明由于基本太平,应天,江西,乃至湖广,中原……全都开始了人口爆炸。
  家家户户,生三五个孩子,也只是寻常。
  生孩子多,入学的就多。
  以扫盲班来看,三年学制,第一批通过扫盲班的,已经过去了七八年。
  以小学五年来算,第一批取得小学学位的,也有五年以上。
  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毕业,按照张希孟的预估,毕业的女生,应该有百万以上,男生人数多,或许都超过了二百万。
  而眼下大明治下的百姓,打下江西,突破了两千万,拿下湖广之后,大约有三千万人。
  目下应该有三千五百万人。
  在未来的十五年,二十年,大明的人口必定会又一轮爆炸增加。
  貌似历史上朱元章三十年励精图治,使得大明户口突破了六千万。
  如今有张希孟的参与,让人口多增加百分之二十,还是可以的吧,那就是七千二百万。而且这七千二百万,还是高度年轻化的人群。
  其中二十岁以下的,估计能占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这个人口结果,这个年龄比例,配上了教育普及。
  每年达到入学年龄的人,都在疯狂暴涨。
  每个入学的孩子,都要一套教材。
  而每一套教材,又都出自张希孟之手。
  尽管教材的稿费不高,但是每一本,也要分几文钱给张希孟,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钱。
  而这还仅仅是张希孟稿费的小头儿……他还主持编撰了那么多的军中条例,再有官员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
  他还有文集出版,最近又在主持修订宋史,相应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其中还有许多通俗读物,甚至张希孟还打算编一套字典,作为工具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