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所以说,这个故事单纯从“八大皇商”来讲,总是不够完整的,事实上这是一开始设计的缺陷,最后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以至于吞噬了一个国家。
你说让天启来征收商税,或者让崇祯来干这事,那还不如杀了他们来得痛快。
根本就做不到,祖制摆在那里,从上到下,那么多拿了好处的人,谁肯替你做这事啊?
非要逼着硬干,没办法,就只能让龙归大海,皇帝下水了……
其实这种缺陷,从一开始就暴露出来,只是老朱没有弄明白罢了!
比如历史上的朱元璋办胡惟庸,办李善长一案,就提到了一个罪名……通倭!…
很多人都觉得荒唐,很多史学家也考证,完全是诬陷,就是为了铲除李善长等人,捏造的罪名,就算老李他们有心谋反,也不会傻到通倭通寇,根本是朱元璋胡来。
貌似这么说,也能讲得通。
毫无疑问,朱元璋就成了天性薄凉,为了屠杀功臣,不惜捏造罪名,罗织陷害的暴君。
但如果稍微多说两句,把走私的问题放上去,似乎就不一样了。
李善长和胡惟庸的手下,有没有向北元,向倭国走私商品?有没有从中获利呢?
应该是有的!
毕竟大明立国之初,百废待兴,物资奇缺,这时候走私肯定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不管是胡惟庸,还是李善长,他们不做,也挡不住下面的人。
这时候该怎么定罪?
走私?
或许不够劲儿!
看看国法……也算不得什么大罪!
那就通倭吧!
按照谋反来算!
事情这么一顺下来,似乎就有了另一番缘由。
李善长这一次及时倒戈,站在了张希孟一边,甚至给他自己的未来解套了,只要不出意外,这老头是可能安享晚年了。
根据李善长和张希孟的共同意见,大明要增设一个商业部。
这样一来,明朝的财税格局就会彻底改变。
首先,户部执掌田亩户籍,总揽民政事宜。
自户部之下,是各地布政使,知府,知州,知县……这一整套体系,管理百姓和土地。
然后是商业部,商业部负责农业之外的一切经济活动,大到商行,作坊,小到店铺,门脸,全都要在商业部登记,取得核准。
商业部向下,也是连着布政使,各级地方衙门。这时候就要在地方衙门增设主管商业的吏员,层层落实。
在户部和商业部之外,就是税务部……所有的田赋、商税、关税、盐税,悉数归结到税务部,由税务部负责征收,缴纳进入国库。
按照目前大明的规矩,国库还在户部之下,也就是说,户部虽然不负责征税了,但是户部却能代管国库,依旧权柄惊人,在财税各部当中,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想要继续改革,就是再增加一个主管花钱的财政部,同时将国库转给银行……不过当下并不需要,毕竟李善长主管中书省,还有几位参知政事,完全可以把这些事情负责起来。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调整,李善长获利最大,不但巩固了地位,还顺利扩大的管理的范畴,终于找回了一点属于左相的尊严。
肉眼可见,老李都年轻起来了。
面对这个结果,哪怕强如老朱,都只能徒呼奈何。
一旦群臣商议妥当, 洪武大帝都要当摆设,没有办法,你一个人,斗不过我们这么多人的。
但是老朱岂是会轻易放弃的,他沉声道:“李先生,张先生,你们所讲,咱自然是同意的……只是咱不明白,市米资敌,出卖军情,应该以什么罪来算?官吏贪墨,走私商货,又该怎么算?”
这时候张希孟躬身道:“回陛下的话,针对贪赃枉法,走私脱税,自然要严惩不贷,必须比照最严厉的处罚。走私资敌,达到一定数额,就要夷三族!我以为这个数额是一万贯!”
李善长稍微一怔,“张相,会不会太多了?”
张希孟道:“李相,咱们一个士兵,从头到脚,包括兵器帐篷,算起来还不到五十贯,一万贯,足以装备二百个敌兵啊!”
李善长愕然,默默颔首。
朱元璋断然道:“这个定罪很公允!要写入大诰,永为定制!”
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
老朱的话,让张希孟松了口气,也稍微欣慰一些。其实他并不在乎李善长是不是咸鱼翻身,也不太关心增加一个商业部之后,朝堂的力量格局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现实的得失,在张希孟看来,都是小事情。
真正让他兴奋的是大明朝从根本上,把商业纳入了管理体系,商业部和户部并驾齐驱。
同时针对走私脱逃税款等行为,定下了严厉的罪状。几乎和谋反,处于相同的程度。
哪怕日后冒出了靠着走私为生的八大皇商,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祖制,也要心生畏惧,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张希孟真的希望大明君臣,文武朝野,能拿出一部分精力,仔细研究工商财税,农业这一条路,已经走到了极致。精耕细作,又能达到什么程度?
接下来必须从工商突破,两条腿走路。
朝廷能设立商业部,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天下的有识之士,会做生意的人才,必定会层出不穷。
这一点张希孟并不怀疑。
其实很多人说华夏百姓,是个农耕民族,排斥商业,拒绝海洋,真的未必公允。
毕竟在东南沿海,苏松等地,也包括浙江,福建,乃至徽州,扬州……都有相当数量的杰出商人,又有更多敢于搏击海洋的猛士。
他们能征服大海,他们也会做生意。
哪怕放在几百年后,他们也是最精明强干的商人。
制约他们的问题,是在这个古老国家的框架内,根本没有商人上达天听的机会。
从朝廷官制的设计上,就卡死了商人发声的渠道。
而商业发展需要规则,需要有人维护。
商人无奈之下,只能托庇文官,从而形成了士大夫和商帮之间,互为表里的格局。他们勾结在一起,势力庞大如天,任谁也无法撼动。
强如摄政的张居正,他怎么只敢玩一条鞭法,不敢增加商税?
不是他不敢,而是真的没法玩。
他要是把商税交给户部,或者地方衙门……丝毫不用怀疑,这帮根本不懂商业的官老爷们,肯定能把商税弄得七零八落,一地鸡毛。
假如张居正设立新的衙门,来征收商税……那不用怀疑,在他提出建议的同时,清君侧的大军立刻就会行动起来。
你一个区区臣子,敢破坏祖宗官制,接下来你还要废立天子不成?
针对你这种乱臣贼子,不能犹豫了,必须出重拳!
有些事情只能朱元璋来做,而张希孟又是那个能说服朱元璋的人。
总算将工商的短板补齐,未来可期。
张希孟心情大好,坐在位置上,都带着笑容。
调子定好了,接下来审案,严惩罪犯,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朱元璋可以干的很好。
可就在张希孟打算看热闹的时候,老朱突然道:“太子!”
朱标怔了下,连忙躬身,“孩儿在。”…
老朱语重心长道:“你前面所说,颇有几分见地,父皇深感欣慰。你现在也该熟悉政务,当好一个储君了。北平的案子,就交给你发落了。父皇希望你秉持国法,严惩人犯,给天下苍生一个妥当交代!”
不待朱标说什么,朱元璋直接摆手,“行了,都退下去吧!”
好家伙,朱元璋竟然学会了放权,虽然是放给了朱标,但也是破天荒了。
难不成陛下也为了日后准备?
“反正我这把老骨头,是不想那么多了。”李贞很干脆,作为朱元璋的老姐夫,他可不觉得自己能活得过朱元璋。
毕竟李景隆跟着朱棣混,单纯从年龄上看,李贞和朱元璋几乎是两代人。
“我是什么都不想,再忙活几年,能让皇家财产增加一倍,然后就可以放心养老了。”李贞道:“张相,这一次我可是把一张老脸,还有身家性命都押上了。你可以想办法看顾文忠他们父子,我李家的几代人,就托付给你了。”
张希孟也笑了,“我说老爷子,我现在只想闭门著书,就连门下省的事情我都懒得管。你要托付,也该找李相公才是!”
“李善长啊?他还未必能活得过我呢!”李贞斜了眼张希孟,轻笑道:“你当老夫看不明白啊?这大明天下,就是个赌局……陛下是开赌场的庄头,你张相公就是设计玩法的掌柜,其他群臣,包括李善长在内,也就是个面前坐在桌上玩的,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大堆上不了台面的。”
李贞感叹道:“李善长那些人,有输有赢,但你张相公永远不亏,老夫没说错吧?”
张希孟眉头挑动,低声道:“老爷子,你开个价,多少钱能让你把这话忘了?”
李贞愕然大笑,“让我那个孙子,拜在张相门下吧!”
“李景隆啊?”张希孟立刻摇头,“换个别的条件!”
李贞断然摇头,感叹道:“张相啊,你可以慢慢考虑,老夫嘴严,只要不喝醉,就不会胡说八道。至于条件,怕是换不了。毕竟我除了担心那个孙子之外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