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反正左右都捞不到好话!
  而且事实上他们想碾压江楠,那也是不可能的。
  别忘了身为张希孟的夫人,这些年许多政务的安排,法令的制定,有什么考虑,出于什么目的,中间又有什么样的流程……江楠一清二楚,甚至比许多尚书都明白。
  简言之,江楠就是个收买不了,得罪不起,能力比不过,辩论说不赢的超然存在。
  她在中书省待着一天,从李善长,到各部尚书,就没有一个能舒服的。
  上一个让大家伙集体厌恶的人,貌似还是狄青!
  他以配军的身份,靠着战功,一点点升迁,达到了枢密使的高位,成为了天下贱儿的榜样,大宋的全民偶像。
  而且狄青的战功颇为有趣。
  他是在和李元昊作战中,一点点崛起的。
  李元昊叛乱,建立西夏,期间打了大宋多少名臣的老脸,也就不用说了。那些一个个名满天下的贤相,国家柱石,鼻青脸肿,损兵折将,将西北大面积的土地丢失不说,还要缴纳岁币,苟且求和。
  就在文人集体丢人的时候,一个配军出身的武夫,靠着忠勇和智慧,在一片灰暗当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逐渐崭露头角。
  其实此刻的狄青还没有那么让人厌恶,甚至有些文臣还愿意提拔教诲他,把他视作一个不错的工具人。
  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
  侬智高作乱,岭南之地,遍地溃烂,无可救药。
  好几位领兵文官,一如他们在对付李元昊的时候那样无能,被打得狼狈逃窜。
  到了这时候,被李元昊羞辱的噩梦,再次袭来,为了避免岭南也冒出一个“西夏”,再交一份岁币的尴尬。
  大宋顾不得以文御武的祖制了,只能派狄青出战,让武夫统军。
  可偏偏就是这一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狄青领兵,顺利平定侬智高,德胜凯旋。
  平定了岭南之乱,狄青携着战功,回到开封,荣升枢密使,执掌军务。
  到了这一刻,狄青也就无可避免地成了所有文臣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一些所谓名臣不光彩的历史。
  他的战功,又在说明,让文人领军,压抑武人的荒唐。
  他坐镇枢密院,如果真的再次建立功勋,灭了西夏,那就天塌了,地陷了,士大夫的文明都要终结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狄青必须被毁灭了。
  因为毁灭狄青,后果很可怕,大宋朝可能完蛋。
  但是不毁灭狄青,后果更何怕,士大夫的好日子就没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看着狄青被消灭了。
  然后六一居士欧阳修就出手了,作为十处打锣九处到的士林领袖,欧阳修还算厚道,说狄青没什么大的过错,只是不合适留在枢密使的位置上而已。
  这个事情的荒唐程度,几乎就是岳飞莫须有的提前预演。
  未有显过和莫须有,又是何等一脉相承,何其相似乃尔!
  张希孟在修宋史的时候,有关狄青的这段公案,是他着笔非常重的地方,甚至跟文彦博那句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放在了一起。
  张希孟直言不讳,赵宋士人,不是想和天子共天下,而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更重。
  为了自己的名声,罗织罪名,陷害无辜。
  自毁长城,毁掉名将。
  这背后不是愚蠢,而是自私自利,是祸国殃民,是居心叵测……是把士人凌驾于百姓之上。
  狄青一案,同风波遗恨放在一起,就是他立论的基础,自秦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条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路,走绝了,没法继续下去了。
  原因就是士人不再把自己视作天下的一员,不再替天下苍生考虑。而是把自己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宋亡于士人,正是这个原因。
  如果继续纵容士人,不过是重复大宋三百年的悲剧罢了。
  朱标看着这一段,只觉得汗流浃背,浑身颤栗。
  他闭目思量,那些翰林名臣,当世名家,没有一个人,能像张希孟这么书写史册,解读历史……看得人心冰凉,不寒而栗!
  尽管朱标很喜欢欧阳修的文章,也崇敬这位的文采,可是到了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欧阳修的印象,终究变成了一个刽子手!
  “先生,您这些日子修史,只怕还不知道吧!在应天的茶楼,有一出戏正在上演。”
  “戏?”
  “对,就是狸猫换太子,先生要不要看看!”朱标站起身,脸上含着怒色。
  张希孟微微一怔,轻笑道:“也好,我也好长时间,没有看戏了,就当是放松一下吧!”


第六百五十八章 丧尽天良的张希孟
  张希孟过了而立之年,不似头些时候的白面俏书生,整个人越发庄重起来,尤其是开始蓄须,短而整齐的黑须,成熟而大气,当真诠释了什么叫做君子如玉。
  一身淡灰色的长袍,加上一顶狼皮帽子,更无多余的装饰。
  朱标算是吸收了老朱和马皇后的特长,也十分高挑,五官也不差,但是跟张希孟比起来,只能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俩人刚要走,正好碰到了江楠匆匆回来。
  这位江尚书刚刚执掌商业部,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忙得不可开交。
  好容易回来,发现张希孟要走,她转身回屋,等回来的时候,手里已经多了一贴狗皮膏药,直接摔在了张希孟的太阳穴上。
  “别让人认出来。”
  张希孟点头,“多谢夫人心细,我看完戏就回来。”
  交代之后,张希孟才跟着朱标离开府邸。
  等到了外面,朱标看着太阳穴上贴着狗皮膏药,和流氓有的一拼的张希孟,忍不住笑道:“先生,我看不是怕人家认出您,是怕有哪家的大姑娘小媳妇,把您老人家抢走了!”
  张希孟给他一个大白眼,“不要浑说,谁敢抢我,江尚书会带兵杀过去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啊!”
  朱标意味深长看了看张希孟,心说您这是夸啊,还是损啊!
  算了,还是看戏要紧吧!
  他们两个出来,张希孟还顺手从路边买了一包炒蚕豆,然后跟着朱标去看戏了。
  这个戏很有意思,需要事先买竹签,最少可以买四分之一段。
  如果先进去了,看个开头,没到精彩的地方,就让人请出来了。
  这么干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一种是老戏迷,只捡最精彩的地方看。
  再有就是买半截,看半场。
  这种情况通常是时间很紧,看不了全场,只是捡自己有时间的看。
  朱标当然选择了第三种,是完整一根,能够看全场。
  张希孟倒是觉得后世的电影票可以参考这个模式,卖四分之一票,半场票,可以先试试水,如果不好看,果断跑路。
  如果好看,就在线续费,增加时长。
  到时候看完整观看率,一部电影的好坏就清清楚楚了。
  张希孟觉得自己这个主意都绝了,绝对值得投两张票,顺便再打赏一点。
  他正在想着,戏台上已经开锣演出了。
  狸猫换太子,最早的版本,能追溯到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而自此之后,这出戏不断被演绎,成功和包公案结合,成为民间传说中,包拯最亮眼的高光时刻。
  哪怕到了后世,依旧能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端倪,比如少年包青天……
  张希孟对整个狸猫换太子的过程,还算熟悉,他这次过来,除了看戏,更是看戏外的人,看三教九流,看种种故事。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吴大头率领着一批人,前往凉州,慰劳前方将士,整个应天的戏曲界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朝廷主导的那些戏,越来越少,其他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官方的戏班子也越来越少,民间的戏班子越来越多。
  种种变化,虽然无声无息,但不可谓不迅速。
  张希孟坐在这里,思忖之际,离着他不远的地方,挤进来一个文人,他低着头,十分小心,好像生怕惹出什么麻烦,因此也不敢抬头看,只是挤进来,一屁股坐下。
  然后从袖子里抽出几张纸,从另一边拿出一支笔。
  由于这种戏园子,是不准记录的,你要是有本事,能过耳不忘,全都记去了,那没有什么好说。
  你要是想抄写偷师,是要挨打的。
  来这个人,他也不是需要全篇记录,只是想捡些紧要的地方记下来。
  这种明显擦边球的行为,也不知道要怎么说。
  如果旁边人愿意帮忙打掩护,巡场的小伙计高抬贵手,也就糊弄过去了。
  因此他坐好之后,就偷偷抬头,看了看旁边,很凑巧,有人也在看他。
  “罗兄,自从当日茶叶行一别,有半个月了吧,你的茶叶生意怎么样?我这边可不太好!”
  罗贯中眨巴了一下眼睛,怔了怔,干笑道:“张……先生的生意比小的大多了,我这儿更差,只能,只能看戏,排解忧愁罢了。”
  老罗说完之后,连忙低头,平复心绪。
  毕竟看到这位的时候,他差点把心跳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