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辛旽也别闲着,让他在义州等地,推行均田铲除豪强,再派遣琉球水师北上,封锁外海。
  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四方围剿的态势。
  蓝玉琢磨着,高丽无论如何,也撑不了一年,只要在年内完成任务,就算是给老朱祝贺了。
  但蓝玉还是低估了各方的积极性……首先是倭国,听说要灭高丽,简直乐疯了,他们做梦都想打高丽,哪怕没有借口,都会出兵,更何况是上国牵头。
  没有上国爸爸撑腰,高丽算个什么啊!
  倭国兵马自南方登陆,疯狂肆虐,大肆杀戮。所过出去,比蝗虫还要狠三分。
  另一边张定边的战力,那就不用说了,他以两千五百兵马,三战三捷,击溃高丽三万多人,开京震动!
  相比起这些外患,真正让高丽上下刻骨铭心的刺激,却是来自辛旽!
  这个妖僧,在义州等地,大开杀戒,凡是贵胄士绅,一个不留,尽数诛杀!
  他不光杀人,还均分田亩,号称替天行道。
  好家伙,地狱的魔鬼,也没有你这么可恶的!
  高丽上下,一片惶恐,有人主张死战到底,玉石俱焚,有人却说上国还没有出兵,就是有缓和余地。
  只要量高丽之物力,乞上国之宽心,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经过了一番争论之后,崔莹再次为使,拜见蓝玉。
  随后消息传到了应天,朱元璋特别下旨,把张希孟叫到了宫里。
  “那个张先生,庶宁这孩子,确实优秀,天资聪慧,最近制作的识字卡,别出心裁,咱十分欢喜!”
  张希孟很平静,“多谢陛下夸奖。”
  他说完之后,朱元璋竟然怔住了,不得不又说了一遍,“庶宁确实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啊!”
  张希孟又坦然受之,毫无意外。
  朱元璋终于憋不住了,沉声道:“刚刚高丽请罪,老四降服一国,到底是咱的儿子啊!”
  张希孟怔了怔,原来你想说这这事啊?


第六百八十二章 张庶宁的大生意
  身为天子,咱朱元璋不弱于人啊!
  这是一生要强的大老朱,最真实的心声。
  谁能想到,这几年时间里,他在张家俩小孩子手上吃的憋,比王保保那里还多,还狠!
  简直没有天理!
  朱元璋急需找回面子……而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困难,哪怕方向错了,只要坚持走下去,也会走到目的地的,毕竟地球是圆的。
  同样的道理,尽管孩子们缺点不少,但使劲找,还是可以找出来的,尤其是朱棣,那就更容易了。
  你说他顽劣鲁莽,换个字就是英勇无畏,头角峥嵘。
  你说他好勇斗狠,换个词,不就是不服输,敢想敢做吗!
  现在想想,其实朱棣也不错。
  收复辽东,他算是有功吧?
  至少他下了命令,别管怎么样,他是喊打喊杀的。
  光复之功,孩子跑不了。
  再说这一次对付高丽,朱棣可是挂名的督师,开疆拓土,也要算他一份。
  这么一看,咱家朱棣,打下了两个省的地盘,小小年纪,就用兵如神,简直是天下奇才啊!
  历代皇家之中,还有这么杰出的子弟吗?
  朱元璋只能想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在十二岁的时候,还是太子,就受命巡边,抵御柔然。
  自家朱棣,十岁不到巡边,比起拓跋焘还小两岁,这就叫老子英雄儿好汉!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很不以为然,你说别的事情,我都认了,唯独孩子的事情,马虎不得。
  万一因为当爹的过分谦虚,造成孩子自卑,那不是罪过大了?
  张希孟据理力争的劲儿上来了。
  此刻的他,可不是一个卑微的公器,而是一个老父亲!
  “陛下,收服高丽,这事情蓝玉当居首功,他运筹协调,不战而屈人之兵,颇有古之名将的风范。至于高丽请求内附投降的事情,臣以为还可以思量一下,要不要就这么轻易答应?如果能多榨一点油水,或许会更好。”
  朱元璋沉吟再三,尽管张希孟说的都是真的,可他就是不爱听。
  “蓝玉的首功咱又没说不给,但是燕王朱棣,有督师之功……对了,他还在城门口教训过高丽使者,大涨上国威风。朱棣的举动,鼓舞人心,让百姓认清了高丽狡诈的本性,这也说明朱棣有识人之明啊!”
  好家伙!
  这角度转变的还真快,就连这事都成了朱棣的功劳,张希孟已经无言以对了。
  伱是皇帝,说什么都有理。
  “陛下,别的事情,或可以不谈,但是这一次,确确实实,要多从高丽身上,榨取些好处,尤其是钱财,绝对不能少。”
  老朱怔了怔,“咱看过了,这些日子开支倒是不少,国库那边,也跟咱哭穷,缺口真那么大?”
  张希孟点头,“陛下,义务教育定下来之后,每年教化部的开支,至少要增加一倍。而且地方还要有配套的安排。我的意思是能给学校的孩子们,一顿免费的午餐。”
  “免费午餐?”
  张希孟点头,“现在各家的孩子越来越多,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们干活不多,饭量不小。倘若朝廷能给他们提供一顿午餐,减轻家里的负担,很多父母就会同意孩子上学。我们现在有三年蒙学,如果再有三年的义务教育,或许就会好很多。”
  朱元璋眉头微皱,“好什么?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很多穷地方,普遍六七岁才能上蒙学,有的地方甚至到八岁左右,三年蒙学,三年义务教育,六年下来,孩子就普遍十三四岁。而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下地干活,也可以做个学徒,很多地方早婚的问题,还有不足十岁孩子,进入作坊的童工问题,都能解决了。”
  朱元璋听着张希孟的话,虽然有理,但却是歪理。
  “张先生,咱们推行义务教育,难道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吗?”
  “当然……但陛下不能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啊!我们办了学堂,让孩子进来读书,就能避免一些人流落街头,最终为祸一方。我们教给孩子一些规矩,就会让他们老老实实,尊奉大明法令。我们教给他们卫生习惯,就能避免很多疫病流行。我们把他们放在学校里,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市面上游手好闲,就会大大减少游手好闲之人的数量,避免他们变成泼皮无赖。”
  “总而言之,学校的作用非常大,学校就是个泄洪池……在一个人从懵懂无知,变得成熟自信之间,安排一条缓冲区,减少冲击,避免造成洪水暴涨,冲破堤坝的情况。”
  朱元璋目瞪口呆,看着张希孟,半晌无语。
  这位张先生,总是能给自己整点新活儿,让自己大出预料!
  难道说教育这事,真的像他说得这样?
  假如张希孟讲的是真的……貌似应该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才是啊!这事情涉及到了咱老朱家江山的根基啊!
  朱元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沉思。
  张希孟倒是安之若素,毕竟忽悠朱元璋,挑战他的三观,让他陷入思忖,实在是太容易了。
  但愿他赶快忘了朱棣的事情,我可没兴趣拍那小子的马屁。
  朱元璋很快平静下来,反而笑道:“听先生一席话,真是非同小可啊!没想到教化之事的后面,还藏着这么多学问,咱可要好好琢磨……倒是庶宁这孩子,他弄出来的识字卡片,也算是有功于教化。咱只赏他一百两黄金,现在看来是少了。咱听说他买了书坊,印刷识字卡……现在就下一道旨意,往后从他的书坊采买。”
  “不行!”张希孟立刻道:“陛下,你这么做,不符合朝廷规矩,绝对不行!”
  老朱把眼睛一瞪,怒道:“是朝廷的规矩大,还是咱大?难道咱看中了庶宁,想要加恩给他,还不行了?”
  张希孟道:“确实不行……陛下,朝廷推行义务教育之后,整个印刷行业都会起飞的。活字,雕版,排字,印刷,裁剪,装订,运输,售卖……这是多庞大的行业,多少工作机会!现在陛下一句话,交给了张庶宁,然后呢?凭着他们,能撑得起这么大的行业吗?又或者说,主公甘心把这么大的行业,交给几个孩子?”
  朱元璋忍不住吸了口气,这一次他比刚刚沉吟的时间还长。
  “先生,咱承认,你讲的对……那咱问你,要想让这个行业起来,咱该怎么办?”
  张希孟道:“首先陛下就不能私相授受,商业是建立在竞争上的,陛下的一道旨意,很可能就造成了另一套的盐铁专卖,以前的盐法有多少弊端,不言自明。”
  老朱长长出口气,“咱知道了,那咱到底要怎么做才是?”
  “陛下可以公开招标,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书坊、书局公开发出邀请,让他们一起出价,同台竞争。再有,陛下可以要求商业部提供便利,可以让银行借贷……但不管怎么样,都有一条,陛下不能指定某个人,这样就坏了规矩,乱了商业秩序。”
  张希孟讲的很严肃,朱元璋也听得很认真。
  因为老朱意识到,或许这就是他跟张希孟分歧的根本所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