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青史尽成灰
- 入库:04.13
那时候就广泛出现,被当做玉的替代品,镶嵌装饰器物,像罐子啊,剑柄啊,都有用玻璃的习惯。
张希孟在翻阅史料的时候,都有种万物起源是春秋的感叹。
其实在华夏大地上,有一段时间,是相当重视技术发明的,也有过工匠受到尊重的时代……至于后来为什么就改变了,似乎不需要多说了。
除了玻璃制造很早之外,张希孟还发现历代都有工艺传承,元朝就专门设有瓘玉局,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烧制玻璃的。
只不过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元朝,烧制出来的多为彩色玻璃。
而且用途也和后世不一样,这些玻璃多数用来平替玉器了。
这也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历代发展的玻璃工艺,和后世大行其道的透明玻璃不同,属于铅钡玻璃这条科技树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工匠有了,工艺也不缺,只需要把科技树矫正过来,改走钠钙玻璃的路线,就能得到成品了。
可事实证明,张希孟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要烧制钠钙玻璃,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的温度更高,远不如彩色的铅钡玻璃容易烧制。
所以必须提升炉温,然后烧制玻璃的工匠,就和炼铁的工匠走到了一起!
说来惭愧,这两伙人,在从前并没有合作过。
玻璃工匠根本瞧不起铁匠……伱们摆弄的什么玩意?
不就是不值钱的铁疙瘩儿吗?
制造兵器,菜刀,都是杀生害命的。
你看我们烧制玻璃的,烧出来的东西,叫药玉!
君子如玉!
我们就是在造玉石。
山川灵秀之气,才能孕育出来玉石。
我们烧制玻璃的,就是夺天地造化,是神仙手段!
而且我们的成品,都是给达官显贵用的,皇后的凤冠都有我们的产品。
你们铁匠拿什么跟我们比?
好家伙,原来工匠里面还有歧视链!
张希孟狠狠批评了玻璃匠人一顿,亲自组织联合攻关……还真别说,在他干涉之下,大明的玻璃烧制技术,取得了飞跃,终于在洪武八年的时候,大批量烧制出透明的玻璃。此前也能烧制,但是由于杂质的问题,会有淡淡的绿色。
直到洪武八年,问题彻底解决,良品率达到了八成五。
而与此同时,明朝的冶铁工业也提升了不少。
属于砥砺前行,互相进步了。
而且张希孟也发现由于行业的壁垒,敝帚自珍,工匠非常排斥和其他人交流,别说外人了,就算本行业的也不行,互相防着,就跟防贼似的。
虽然张希孟狠批了这种情况,但他觉得这种问题,很难解决。
除非把基础科学传播开,让更多的人了解技术,能够参与到发明当中……摘掉各种技术的神秘面纱,让工匠没法敝帚自珍。同时也要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所以说这也是张希孟决心过来讲学的原因所在。
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完成了行省重划,改革了官制,成立了商业部,确立了义务教育,打通了和海外的联系。
可谓是万事俱备,接下来只需要推动科学进步,爆发生产力,就能以一种无与伦比的伟力,带领华夏百姓,高歌猛进!
只不过在此之前,张希孟还要先从江州启程,前往济民学堂,直奔目的地。
刘三吾是来迎接张希孟的,随同刘三吾来的先生里面,还有齐泰,练子宁等人,都是名师高人。
张希孟也只是跟他们打打招呼,勉励两句。
毕竟以张希孟的涵养,还是能做到心平气和的。
毕竟就算是垃圾,送到了电厂里,也能发电的。
不能因为人家白痴就歧视他们。
毕竟白痴不是他们的错,把他们提拔到那个位置上的人,才是傻透了。
张希孟不动声色,前往济民学堂。
而此时的济民学堂,已经快要沸腾了。
什么?
张相要来讲学!
当世圣贤,夫子在世。
鲁王右相,辅弼天子的第一人。
辅国元师!
张希孟的头上,有太多太多光环,一道一道,都能亮瞎眼睛。
这么多学子,包括老师,没有不仰慕张希孟的。
很快,济民学堂的师生就知道了一个好消息,需要从学生之中,挑选几个品学兼优,前去迎接张相。
没有哪个学生不激动,争抢着报名!
或许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张庶宁!
这小子第一次发现,原来他爹这么受欢迎啊?
万一见到了老爹怎么办?
万一让人知道他是张相的儿子怎么办?
老天爷啊!
谁来告诉我?
张庶宁抱着脑袋,欲哭无泪。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人到了张庶宁面前,突然道:“你站起来。”
张庶宁下意识站起,来的人是他的老师,这位老师仔细盯着张庶宁,看了片刻,突然大笑起来。
“多好的孩子!长得好,成绩也好,不光会读书,还能骑马射箭……这才是济民学堂的学生,六艺齐备,很好,不能更好了!”
张庶宁都被弄傻了,你一个老师没事这么夸学生干什么?
只见这位老师笑呵呵道:“庶宁啊,跟我走吧,学堂已经决定了,由你去迎接张相公!”
这一瞬间,张庶宁的脑袋是空的。
什么?
让我去迎接我爹?
你们怎么想的?
我跟他说什么?
欢迎你,父亲?
这不疯了吗?
张庶宁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老师哪里知道这些,他只当张庶宁高兴傻了,忍不住伸手拉住张庶宁,“走吧,还要跟那几个学生比呢!不过咱们庶宁什么都好,他们不成的!”
果然,张庶宁很顺利通过了考核,学堂给他发了一套精致的大红衣服,戴着帽子,上面还插着花,弄得跟个新郎官似的。
“瞧瞧,这就是咱们的招牌,人样子!”
老师们一片夸奖,同学们无比羡慕……至于张庶宁,他的血都凉了!
正在这时候,一匹马飞奔而至。
“张相到了,还有二十里!赶快迎接啊!”
师生们齐齐震动,老师推了一把完全呆滞的张庶宁,快走吧,可别耽误了大事!
就这样,木偶一般的张庶宁,被推出了学堂……
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学习
张希孟并没有骑马,而是安步当车,同众人一起,往济民学堂而来。这条路他倒是不陌生,毕竟当初他还在这里养过病呢!
“变化了不少,路也宽了,铺面也多了,颇有兴旺气象啊!”张希孟笑呵呵赞叹着。
刘三吾陪在身边,同样笑道:“当初张相主张成立济民学堂,到了今日,才有这天下头一等学堂的气象……实不相瞒,如今文气云集,星辰显耀,毓秀一方。江西的文气,当真是挡不住啊!”
张希孟大笑道:“这话没错,眼下江西人口最多,适龄学童最多,入学比例最高,师资积累最深厚,确实是天下第一。但是再过些时候,只怕就未必了。”
齐泰、练子宁等人都以一怔,心说张相是什么意思?
“讲文气运数,自然有这么一说,但是我更喜欢分析经济条件……毕竟供养一个读书人,几乎要耗尽全家的财力,供养一个普通学堂,需要一个县的财力,好一些的学堂,就要用到一省的资源,到了济民学堂这种,就需要倾全国之力,每年光是从国库里就要拿出许多钱财。”
张希孟道:“所以我想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牢记一点。济民学堂,是天下人的学堂,招揽天下英才,为大明培养人才!”
刘三吾慌忙躬身,“张相教训的是,我都记下了。其实在济民学堂,有三成以上,是外地学生,其中不乏精英人才,他们之中,有应天的,有湖广的,也有陕西的……相信很快张相就能见到他们。”
张希孟点头含笑,“正要见识学生风采……我方才说学堂是靠着财力支撑起来的。对于江西来说,论起地理环境,和淮东省,浙江省,甚至是福建,都有些差距。尤其是淮东省,苏松常镇,皆是富庶之地,工商业繁荣,财力充足,在办学上面,舍得投入,一年两年,或许看不到效果,但是坚持几十年,过了两三代人,他们必定会崛起,这是挡不住的。”
“站在江西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江西要发挥人才优势,从脑袋里面寻找财富,要善于利用工商业发展的良机,朝廷给了支持,万万不能错失良机。”
听张希孟这么说,齐泰立刻就道:“张相,其实我们也很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就说现在,有个学生牵头,成立了书坊,印刷识字卡片,这可是有大功于教化的事情。”
张希孟怔了怔,随口道:“我在应天,倒也是看到了……听说他们用的是活字印刷?”
齐泰立刻点头,“确实是活字,用的是木活字,这是一位前辈,叫王祯的元朝官吏发明的,不过我们已经能做到推陈出新,书籍印刷这一块,我们是当仁不让。”
刘三吾也笑道:“咱们学堂出了能人,这是好事情……就是不知道师生办作坊,会不会有问题?”
相似小说推荐
-
在下不才,乃当世名将 (洛河清风) 起点VIP2022-11-01完结175.61万字 2.03万总推荐王朝林立,异族繁多,杀伐不断,兵戈未停,秦易带着名将系统穿越到这...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何不言情) 起点VIP2022-12-03完结156万字 4.87万总推荐穿越到洪武二十二年,成为北平城里燕王护卫军一员,开局四个妹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