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刘三吾被气得说不出话,齐泰怒喝道:“你们什么意思?这是张相的书稿,弘扬教化,传播知识,你们反而把书稿锁起来,算什么道理?”
  李景隆大笑,“这就是你们不讲理了,张相所讲内容,华夏书坊已经刊印了,我们北平就得到了十万册书籍。你们想学,去买书就是。只是张相的手稿,非比寻常,我们给妥善保管起来,有什么错?你们要是实在想要,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
  尽管大家伙都没有什么好预感,还是下意识问道:“什么主意?”
  “这还不简单,张相就在前面的房舍里,你们求张相再写一份就行了!”
  一听这话,大家伙差点气疯了……那是再写一份的事情吗?
  张相第一次正式讲学,亲手撰写的讲义手稿,跟张相讲课之后,随便抄写的一份手稿,价值能一样吗?
  更何况张希孟那么忙碌,怎么可能再抄一份?
  “李景隆!你不要欺人太甚!老夫告诉你,要是不还书稿,咱们两家就是对头!”
  一听这话,李景隆高兴地跳了起来。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直接甩在了刘三吾的怀里。
  “瞧着吧,这是我们殿下给你们写的战书!五年之内,北平大学堂,必定成为天下第一学堂,到时候你们就乖乖俯首称臣吧!”
  “狂妄!”
  齐泰练子宁等人都气炸了肺。
  “好!好!好!我们应下了!告诉燕王,我济民学堂,是张相最早设立的学堂,又是张相第一次讲学的所在。平均田亩,救济斯民!这是我济民学堂的根本,到时候我们要让你们清楚,无论比什么,你们都必输无疑!”
  这回好玩了,南北两大学堂,直接对着干了。
  对此张希孟表示,情绪稳定,他懒得搭理这种无聊的事情。其实学堂之间,互相较劲儿,争当第一,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而且他们都讲张氏之学,都算是自己的门生后辈,随他们去吧!
  只是张希孟也没有料到,朱棣这小子,他的花活可不只是这一点!
  但装着张希孟书稿的金盒过了长江,到了扬州之后。
  朱棣安排的人,立刻吹吹打打起来。
  迎请张相新学书稿,前往北平!
  涤荡胡风,弘扬正道。
  张氏之学,大明正统。
  北平上下,沐浴清化。
  一心求学,鞠躬尽瘁!
  好家伙,朱棣让人卖力气宣传,只字不提是从济民学堂抢来的。
  弄得好像是北平大学堂专门去应天请来的,跟其他人毫无关系。
  而且朱棣还放出去风声,张相也即将北上,亲自来北平讲学……北平大学堂,深得张相青睐,绝对是天下第一学堂。
  欢迎有志青年,立刻北上,前往北平大学堂,听张相公讲正统张氏之学。
  朱棣这家伙完全不管济民学堂,绞尽脑汁,用尽力气宣扬,仿佛他才是张氏之学的正统一样。
  不过这两大学堂较劲儿,大明朝还有一个学堂呢,那就是复旦学堂。
  张庶宁刚刚用新名字入学成功,相比起前面,他要谨慎许多。
  而进入了复旦学堂之后,张庶宁就感觉到了迥然不同的氛围。
  “张氏之学,到底是讲了什么?张相早就说得明白,核心就是民本二字!只要我们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处处牢记于心,旦夕不敢忘怀,也就是了。没必要抢那些虚的,咱们复旦学堂,讲的是务实!这也是张相主张。所以真要说,那两家都是扯淡,咱们才是正宗!”
  张庶宁哭笑不得,虽说复旦没有下场,但争雄之心,已经不言而喻了。
  三大学堂,都在争张学正统,自己这个张相长子,还挺微妙的。到底该心向哪一边呢?
  这是个不小的问题!
  当然了,想这些有点远,张庶宁更喜欢复旦学堂的氛围,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活动,一切以苦读为主。在学习之余,复旦学堂,还有弓马骑射,摔跤角力。
  复旦学堂的宗旨很明白,大明能驱逐胡虏,华夏能重新复旦。靠的是读书明理,靠的是手上的刀剑。
  一文一武,文武双全,就是复旦学堂的真谛!
  张希孟从江西出发,顺流而下,为了避免惊动,他并没有回应天,而是直接坐船北上,通过大运河,直奔北平。
  这一路他走过不止一次,每一次的目的不尽相同。
  上一次是为了恢复燕云之地,这一次是为了讲学,传播文化,驱逐胡风。
  张希孟颇有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
  他这一次去北平,应该讲的什么济民学堂没讲过的,又适合北平的……张希孟思前想后,他觉得讲讲工商业,货币银行学,讲讲工科,貌似比较好,也适合北平的状况。
  复旦讲究文武双全,济民学堂搞基础科学,到了北平,就是商科,工科,金融,反正跟赚钱有关的,都适合当下北平的状态。
  毕竟你也不能指望着朱棣手下的群贤,干点好事。
  大缺大德,就是他们的本色。
  张希孟盘算着,当他的船只到达了通州,离着老远,就听到了一阵喧闹的锣鼓,张希孟站在船头,放眼望去,一片人山人海。
  这个热情的劲头儿,可是远胜济民学堂数倍。
  当船只靠近,鞭炮声惊天动地,鼓仿佛要被捶破了一般!
  就在张希孟刚刚下船,迎面赫然出现了四面大旗,每一面旗号上面,都有一个字,连起来赫然是“师表大明”!
  张希孟一阵恍然,自己当得起吗?
  不会太过了吧!
  就在这时候,竟然出现了一顶轿子,胡大海,蓝玉,朱文正,李文忠,四个人抬着轿子,等候着张希孟。
  看到这里,张希孟气坏了,“越国公,你跟他们胡闹什么?”
  胡大海向前数步,躬身道:“张相公,不是他们胡闹,是我提议的……我们这一次不是恭迎张相公,是来迎接张先生!”
  这时候朱文正也忙道:“是啊,北平有太多军中子弟,有那么多学生,都一心盼着先生呢!我们几个,也不是寻常当爹的罢了,父愿子成龙啊!”
  张希孟绷着脸道:“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胡来!以人为畜的事情,断然不可以!而且我也说过,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乃是师者的本分,你们这样对待我,反而是违背了我主张的师道,断然不行!”
  四位大将一阵尴尬,这时候朱棣突然道:“先生,既然您不允许,那我让他们抬着那些书稿,随着您进北平,这种可以吧!”
  张希孟稍微沉吟,就已经有人把金盒书稿放在了轿子上面。
  顿时四位大将,一起抬着书稿,欢天喜地,吹吹打打。
  长长的队伍,护送着张相,进入北平。张希孟意味深长看了看朱棣,这小子的马屁,还挺舒坦的……


第七百零七章 愤怒的张希孟
  朱棣为了请张希孟这尊真神驾到,那可是煞费苦心,除了前期的宣传,盛大的迎接之外,他还把自己的王府空了出来,粉刷一新,请张希孟居住。
  张希孟倒是没有答应,住那么大的王府,他也不舒服,好在张希孟昔日来北平的时候,住的地方尚在,而且维护还挺好,尤其是院子里的槐树,又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张希孟很是满意,安顿下来,把书稿放好,随后就去赴宴,朱棣,胡大海,还有其他几位大将,包括刚刚赶到的楚琦,也包括黄子澄,大家伙围绕着张希孟,全都客气无比,尤其是胡大海,简直可以用谦卑来形容。
  张希孟看他都想笑,“我说老胡,咱俩什么交情,你跟我玩这个?”
  胡大海苦着老脸,无可奈何道:“越国公胡大海自然不必如此,只是我那三个孙子,实在是不争气……没法子,只能请张先生好生教导,要不然我们胡家非败落了不可。我这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也怕后继无人啊!”
  张希孟忍不住点头,“为父不易,为祖更不易,放心吧,这事包在我的身上。”张希孟毫不迟疑答应,无他,别人的事,张希孟可以推脱,但是到了胡大海这里,他可推脱不了,这位为了正军法,舍了一个儿子,随后又在北平这么多年,修筑长城,厥功至伟,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拒绝。
  胡大海感恩不尽,甚至有点想哭的冲动,啥也别说了,教孩子太难了,比打仗杀敌难多了。
  他宁可提着刀,砍翻一座城,也不愿意教孩子做作业。
  那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张希孟驾临北平,算是给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军中将士,普通百姓,全都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充满了斗志。
  有了张相在,北平就不是教化的荒漠,很快就能有一所天下顶级的学堂,能够培养人才。望子成龙的父母也都有了希望。
  一场宴会,宾主尽欢,张希孟返回住处,先休息了两天。到底不是二十几岁的人了,那时候东西奔走,军务民政,忙得不亦乐乎,好像永远不知道疲惫一样,现在不行了,人到中年,茶杯的枸杞一把一把的加,还是不免疲惫。
  张希孟趁着休息的功夫,也在翻阅手稿,就准备过几天正式授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